核磁共振对梗死区水肿的改变较敏感,可以显示梗死灶,一般发病后1-2小时做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信号较强的病变特征,而CT往往需要24小时后才能显像。对于脑出血伴梗死的病灶,核磁共振比CT灵敏度高,在脑出血的亚急性期,CT呈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影诊断困难,而核磁共振可显示血肿特征性形态,对于脑动脉瘤、血管畸形核磁共振诊断价值高于CT。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显示优于CT,CT只能做横断面扫描,而核磁共振还可以从矢状面、冠状面上探查,所以对于10mm以下的腔隙性脑梗死,CT往往无能为力,而核磁共振对于直径2mm以上的病灶即可显示。CT难以显示后颅窝,尤其是脑干病变,而核磁共振对检查后颅窝的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正好填补了CT的不足。
核磁共振尤其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疾病的检查,尤其是对颅内肿瘤的定性,核磁共振还适用于腹部实质性器官病变的检查,也适用于心脏病变的检查,在骨关节系统疾病以及全身肌肉软组织系统病变的检查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吸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就是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核磁共振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做核磁共振前的注意事项:1、保持平静的心态:首先对这个检查要有所认识,就是不要紧张,要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因为这个检查是没有任何的危害的。2、取出身上的金属物品,换上医院的衣服:我们要取出身上所带的钥匙、磁卡、手表还有硬币这些金属类的装饰,还有皮带、腰带这些带铁扣的,最后该换衣服的就要换上医院准备好的衣服。3、在医生帮助下解除医疗设备:我们要注意随行的人员不要把轮椅这些金属的东西推进去,这样子会造成非常大的事故,另外身上如果有重要的一些穿戴式的医疗设备的话,也要在医生的就是帮助下看看是不是要先解除,以免造成影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维持核磁共振的正常运行需要投入和消耗很大的成本,比如人工成本、场地成本、水电费、维护费、人力成本等,以1.5核磁来计算现在大概是700万,平均大概就是1000万左右,以寿命10年来计算,以1000万,10年的的贷款计算年折旧应该是120万,平均工作日就基本上就是4000多块钱,年维护费一般是100到120万,平均工作日维护费就需要4000多元,再就是技师、护士、报告医生、审核医生、勤杂人员等人力成本,再加上电费的消耗,核磁共振的散热装置功率非常大,平均每天电消耗要1500元,再加上其他的硬件维护、冷却剂、耗材之类的等合计工作日的成本差不多要17000多元,所以核磁共振贵,是因为成本太高。
脑肿瘤做增强MRI扫描检查的目的如下:1、可以使肿瘤变亮从而显示得更加清晰;2、可以协助判断肿瘤的程度级别;3、可以协助判断肿瘤的性质。普通的MRI检查包含多种常规序列,如T1、T2、FLAIR、DWI。T1增强是在TI的基础上通过打药的方式做增强,增强以后可以看到鼻黏膜和脉络丛等均会明显的变亮。脑瘤的影像学检查宜首选MRI,因其敏感,能更好地显示脑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病灶有增强。转移瘤多在脑周边,呈小的低、高或混杂密度病灶,增强检查,低密度病灶周围可出现环状增强,高密度病灶可均匀增强。病灶多发性对诊断意义较大。鞍上有增强的稍高密度灶多为垂体瘤有鞍上延伸。鞍上低的或混杂密度病灶,有增强多为颅咽管瘤。松果体生殖细胞瘤,病灶出现于松果体区,呈稍高密度并有点状钙化病灶,增强明显。听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的低或稍高密度病灶,有增强,同时可见内耳道扩大与破坏。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是可以选择使用腰椎的核磁共振来进行诊断的,腰椎的核磁共振是常见的一种,诊断的影像学方法,相比起CT
核磁共振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核磁共振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疾病的检
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对于核磁共振检查后,效果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腔隙性脑梗塞,平时要保证血压、血脂、血糖在正常的范围,低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