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文:每3年调整一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
近日,江苏省发布《关于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每三年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利用空余编制引进专业人才,与当前大部分省市每五年调整一次不同。
图源: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截至目前,已有27个县区1160名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实现“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到2025年,乡村医生中具执业医师资格的比例将达55%左右。(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好医生点评
这个"大招"的关键是增加编制投放数量和提高利用率,以加速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留守"。与其他地区每五年一次的调整相比,这一举措看似更加积极和高效。
然而,有人指出,在一些卫生院和医疗机构,编制名额主要分配给行政和后勤,医生的份额少之又少。有人建议,放弃不干事的"僵尸编制",将它们分配给真正履行临床任务的医护人员,这才是留住人才的王道。
政策好不好,还需靠实践来验证,希望这项政策的改进将真正惠及基层医护人员!
>>国家医保局:PET-CT暂不纳入医保报销
近日,国家医保局对于“降低PET-CT检查费用并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的十四届全国代表一次会议第3342号建议作出答复称,PET-CT等医疗项目检查费用普遍较高,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将其纳入国家医保,特别是纳入甲类报销目录尚需充分论证。
图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据了解,采购一台进口PET-CT要几千万,国产PET-CT设备在1000万左右,目前国内PET-CT检查费用在6000~10000元。医保局表示,中国医保筹资整体水平不高,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水平仅960元,保障能力十分有限。(中国新闻网)
据了解,PET-CT设备的价位昂贵,操作复杂,目前只有一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有所配置。近年来,浙江、陕西、黑龙江等地开始将PET-CT治疗项目放进医保报销名录,出台了不同价位的“打折”政策,从半价到九折不等。
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几千的价格支付起来还是比较吃力。有网友甚至建议医院将PET-CT按普通CT的价格来报销,毕竟省一点也是省。但别忘了,就在去年,武汉老牌大三甲同济医院就因涉及类似的“狸猫换太子”的医保问题,被罚了6000万(国家医疗保障局)。
作为临床从业者,你认为PET-CT是否该纳入医保范畴?
>>71人伤亡!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调查公布,41名公职人员被问责
4月18日,北京市丰台区靛厂新村291号北京长峰医院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9人死亡、42人受伤,经济损失3831.82万元。日前,国常会通过了调查报告,指出火灾是由医院违法改造工程、施工安全不力、管理混乱、长期火灾隐患、施工单位违规操作和应急不力等多重原因导致的严重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图源:中国政府网
北京市公安机关已对20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而41名涉嫌违纪违法的公职人员也在纪检机关依法追责问责。(新华社)
医院一直都是人员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必定会导致严重的人员死伤后果。然而,长峰医院因违规建设导致火灾隐患积聚,最终酿成惨剧,这一点让人深感痛惜。
据了解,目前院长等20余人已被拘留,另有众多涉事人员正接受调查。一些人认为,逝者已经离去,处罚的再严重也无法挽回这一悲剧。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医院成为医护人员的安全天地,而不再是火灾的发源地。
不久前,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通报了一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医院和机构,希望能借此给其他医院再敲警钟:一定要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真正安全的工作环境!
>>川大华西高新医院开建,预计2025年投用
10月24日,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的四川大学华西高新医院(成都高新区人民医院)一期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正式开建。新院将按照“大综合、强专科”功能定位,打造区域性医疗高地、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和示范医疗中心。
据悉,新院一期项目位于天府四街与剑南大道交叉口东南侧,项目面积168亩,一期建设用地面积约120亩,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2000张。(潇湘晨报)
>>两款降脂药物接连获批,超长效降脂针国内多地开打
今年8月,国家药监局接连批准了托莱西单抗注射液和超长效降脂药英克司兰钠注射液。
托莱西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成人患者,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PCSK9抑制剂。而英克司兰钠注射液则作为饮食辅助疗法,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这款药物是全球首款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降低LDL-C水平的药物。
近日,“1年2针”的英克司兰钠注射液在国内多地陆续开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别为患者开出北京和上海的首张处方单,目前长三角的首针注射已经完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财经)
心血管疾病,堪称我国的“头号杀手”,我国患者超3.3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在这庞大的患者队伍中,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引发动脉堵塞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
>>亚洲首例!在妈妈肚子里就做了心脏介入手术,5年后达预期效果
10月24日,五年前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宫内心脏介入治疗的芯宝(化名)再次接受了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的诊查,心脏彩超提示芯宝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
2018年,芯宝在子宫内与新生儿时期还进行了两次手术,分别解决了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弓缩窄的问题。这次健康检查结果意味着亚洲首例单中心胎儿宫内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达到预期效果。(上观新闻)
据估计,我国目前有200万例先心病患者,每年新增确诊病例15万~20万例(PMC)。胎儿宫内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这一高度专业的医疗程序,可以显著改善生存率和预后,但一度只能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胎儿心脏外科和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发达的国家运用。
自从2018年我国迎来首例宫内介入术患儿芯宝,也带动了中国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发展。近年来,重庆、三亚、上海等地的医院也在探索这一技术,成功实施多项手术,为更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和家庭带来了新希望。
>>半数不孕由男性引起!《自然》子刊发布10项紧急措施
墨尔本大学MoiraO’Bryan教授领导的国际专家联盟呼吁全球采取行动处理不断普遍化的男性不孕症问题。报告提出十项建议,包括建立全球生物库、提供基因组测序和更精准的诊断测试,以及测试环境中的化合物对男性生育的影响。
图源:Naturereviewsurology
截至去年,我国新生人口出生率连续五年下跌,年轻人似乎不仅对生育兴趣索然,还得面对“生不出来”的尴尬困境。根据数据,2020年我国不孕率高达18%(中国生殖健康调查)!这不仅是“少子化”的问题,还有“生子难”的难题亟待解决。
WHO给撑起半片“不孕天空”的男同胞们支了哪些招?男科生殖科的同仁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