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和流感疫苗同时注射,会影响疗效吗?
2023-10-08搜狐健康
流感季即将来临,许多人需要通过疫苗加强保护,与此同时美国又通过了新冠二价疫苗的上市。能否同时接种两种疫苗,会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吗?
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布一项研究介绍,去年美国疾控已推荐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多项报告证实,同时接种不良反应率相近,对病毒的体液免疫反应轻微降低或不变。
为验证最新的新冠二价疫苗与流感疫苗合用的影响,以色列沙巴医疗中心医护人员参与了本次研究,他们分别同日或不同日接种了两种疫苗。单用新冠疫苗组共27.4%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全身疲劳及发热等,合用组为27.6%。
血清学研究显示,同时接种后抗体滴度相对下降16%,但不影响免疫效果,试验中也未有人员感染。因此,两种疫苗同时接种是可行无害的,在实际应用中可提高疫苗接种依从性。
美国今年还首次通过了RSV疫苗的上市,但CDC还没有它与其他疫苗合用的不良反应证据。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2023年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
2023-10-0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定点帮扶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帮扶举措落实落细、取得实效,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在京召开2023年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
曹雪涛赴天津调研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10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曹雪涛赴天津调研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曹雪涛实地调研了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安定医院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天津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工作情况介绍,与基层同志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曹雪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各地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验,推动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考核评价制度和支持保障政策,持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负责同志,天津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调研。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开展细颗粒物成分分析实验室间比对工作并召开质控技术培训班
2023-10-0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此次实验室间比对与质控技术培训工作就进一步规范采集滤膜上PM2.5成分分析工作的关键质控环节、加强各地实验室检测能力和人员队伍建设达成共识,达到了监测项目PM2.5成分分析实验室工作考核与质量提升的目的。
疾控动态
江苏省无结核社区建设项目启动暨建设能力培训会议在镇江召开
2023-10-08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9月27日,江苏省无结核社区建设项目启动暨建设能力培训会议在镇江顺利召开。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疾控局局长周明浩、镇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武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慧、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全省各设区市卫生健康委分管主任、疾控处处长、疾控中心分管主任,无结核社区所在县(市、区)卫生健康委分管主任、疾控中心分管主任,无结核社区街道(乡镇)负责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等共18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处处长陆伟主持启动仪式。武鸣副市长和朱凤才副主任分别致辞。随后,张慧副主任讲话,她介绍了今年9月22日联合国防治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主要精神,会议最新通过的政治宣言提出未来五年为九成人口提供结核病预防与护理服务,承诺向所有结核病患者提供社会福利包等。她强调无结核社区以“三筛两管一动员”为抓手,提升患者发现能力、强化治疗管理、加强预防干预、强化社会动员,很好地契合了联合国高级别会议的倡导,最后她预祝江苏省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起示范作用。
最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疾控局局长周明浩讲话。他指出,江苏省历来十分重视结核病控制工作,结核病防控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各项工作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周明浩副主任就无结核社区建设项目给出三点意见,第一深刻认识推进无结核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二充分肯定各地已经开展的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第三各地要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切实推动无结核社区建设项目落地见效。他强调此次会议既是启动会,也是动员会,各试点地区需认真研究无结核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地工作细则,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动无结核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我省疾控事业走在前列做出新的贡献。
周明浩副主任、张慧副主任和13个设区市卫生健康委分管主任共同启动江苏省“无结核社区”建设项目。接下来,张慧副主任为4个国家级无结核社区示范点授牌,周明浩副主任、张慧副主任和朱凤才副主任为13个省级无结核社区示范点授牌。无锡市梁溪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沙校和镇江市扬中市新坝镇副镇长杜梦分别作表态发言。启动仪式结束后,无结核社区建设能力培训会议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处四级调研员顾鹏程主持。江苏省疾控中心慢传所所长竺丽梅介绍了我省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内容和进展,苏州市和镇江市分别介绍了当地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科研动向
中国学者获最新研究成果:七成乳腺癌患者或因“分型治疗”受益
2023-10-09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0月8日电(记者陈静)在乳腺癌患者中,临床上近七成初诊患者和超过半数的复发转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
记者8日获悉,中国的学者们历时5年攻关,率先绘制“腔面型乳腺癌多组学全景图谱”,并提出“复旦腔面四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策略。这将改变以往腔面型乳腺癌治疗“一把尺子衡量一群人”的治疗困境,有助于临床专家对患者“分类而治”。未来,大部分乳腺癌患者有望获得“分型而治”,从而进一步提升疗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江一舟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攻关取得的成果发表在最新的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s)。
研究团队综合生物信息大数据特征,将腔面型乳腺癌精准划分为4个亚型:经典腔面型(SNF1)、免疫调节型(SNF2)、增殖型(SNF3)和RTK驱动型(SNF4)。据悉,基于多维大数据系统提出的腔面型乳腺癌分类标准此前未见报道。这为实现腔面型乳腺癌精准治疗和“一患一策”的临床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后,邵志敏教授团队根据腔面型乳腺癌各亚型的特点,提出了“腔面型乳腺癌分子分型基础上的精准治疗策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国内多个医院众多腔面型乳腺癌用药和疗效的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证实:腔面型乳腺癌“复旦分型”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目前,邵志敏教授带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多学科团队已启动了多项针对腔面型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临床试验,希望在进一步验证“分型精准”策略的同时,尽快使研究成果服务于患者。
医药大模型:复刻生理功能评估药物反应
2023-10-09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记者金凤)人工智能与器官芯片联姻,会带来什么惊喜?10月8日记者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上,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院长顾忠泽向外界发布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和人体器官芯片结合的大模型成果。
据悉,顾忠泽教授团队是国内首批开展人体器官芯片研究的团队,目前,团队在器官芯片的高精度跨尺度三维打印、功能性细胞外支架材料、细胞力成像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实现自主可控。
胰腺炎风险增900%!这一“网红减肥药”,你吃过吗
2023-10-08央视财经
研究揭示逆转心脏衰老的关键蛋白
2023-10-08网络
进一步,研究结合转录因子网络解析、免疫共沉淀偶联蛋白质谱分析、蛋白定点突变、染色质免疫沉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原位电镜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发现了SIRT2蛋白通过与转录因子STAT3相互作用,促使后者K685去乙酰化,进而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基因CDKN2B的转录。SIRT2的缺乏引起人心肌细胞中STAT3的乙酰化水平升高,促进CDKN2B基因表达,导致心肌细胞衰老和肥大。与之相对,过表达SIRT2或敲低CDKN2B均可延缓人心肌细胞衰老。
研究工作得到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等的支持。该研究由动物所、北京基因组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合作完成。湖南大学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SIRT2延缓灵长类心肌衰老的分子机制
最新研究显示,人到中年,喝酒越多,衰老越快!
2023-10-08Aging
该研究选择了在2007年至2016年NHANES数据库中的50588参与者,根据年龄、疾病状况以及数据缺失等进行排除,最终将11558人纳入研究。
研究人员采用了4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每日酒精摄入量与血清α-Klotho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度和重度饮酒组的血清α-klotho水平明显较低。
此外,与未饮酒组相比,原轻度饮酒组和当前轻度饮酒组粗模型血清α-klotho水平也显著降低。
清华大学研究发现,奶茶让人上瘾,或增加抑郁、焦虑风险
2023-10-08医诺维
近日,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ewformofaddiction:Anemerginghazardousaddictionproblemofmilkteaamongyouth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喝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并且与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有关。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与分析了中国北京5281名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岁,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奶茶饮用频率、抑郁、焦虑症状、自杀意念等,研究人员还借鉴DSM-5中的物质成瘾标准,创建了奶茶成瘾问卷,调查了奶茶成瘾的趋势,分析了奶茶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奶茶成瘾包括,饮用频率较高、依赖/渴望、内疚感、戒断反应、停不下来、耐受和想要停止。
总的来讲,77%的参与者在过去一年里至少喝过6-11杯奶茶,其中,20.6%的人每周喝2-3杯奶茶,2.6%的人每周喝4-6杯奶茶,1.2%的人每天喝一杯。
参与者奶茶消费情况
奶茶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介分析发现,孤独感可能是较高水平的奶茶成瘾与较高的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
中介分析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结果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女性,奶茶成瘾现象似乎对女性的影响尤为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是奶茶的主要消费者。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一致,女性更容易对甜食上瘾。
对于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猜测,奶茶属于含糖饮料,含有大量的糖,早期研究显示,高糖饮食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失调,而HPA是负责压力管理的主要激素系统,它对情绪和行为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早期的一项动物实验表明,小鼠长期饮用奶茶,显示出焦虑、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受损。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并不能表明因果关系。
总而言之,结果表明,饮用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症状,并增加抑郁、焦虑等风险,结果提醒人们应控制过量摄入,避免其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PNAS:利用特殊抗体来阻断组蛋白功能或能减缓机体的肺部纤维化
2023-10-08生物谷原创
肺部纤维化(lungfibrosis)是一种让人衰弱的疾病,仅在美国就影响着近25万人的健康,且每年都有5万例新发病例,目前针对肺纤维化并没有有效的疗法,而且可用的治疗性手段也非常有限,这或许就迫使研究人员需要更好地理解患者为何会患病,以及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上题为“Externalizedhistonesfuelpulmonaryfibrosisviaaplatelet-macrophagecircuitofTGFβ1andIL-27”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识别出了促进肺部纤维化的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异常相互作用,尤其是血小板和肺部免疫细胞等。
据研究者介绍,这项研究强调了在肺部纤维化中不同的细胞类型之间是如何相互协作的,血小板是在正常情况下会形成血凝块的细胞,但在肺部纤维化中,其会参与免疫细胞的功能,最终攻击健康细胞并损伤肺部功能,虽然免疫系统应该保护机体抵御病毒和细菌,但在肺部纤维化患者中其却会损伤机体自身健康。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名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所释放的称之为组蛋白的染色体结构支持蛋白,或能通过激活来自血小板的免疫介导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产生来开启异常的相互作用,随后TGFβ1就会阻断来自巨噬细胞中的另外一种介导子的释放,即白介素-27(IL-27),这种抑制作用或许就会阻止IL-27抑制肺部纤维化。研究者ArjunSharma解释道,尽管此前认为组蛋白会参与到纤维化过程中,但其是如何介导疾病的发生,目前研究人员并不完全清除,本文研究或许就为揭示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如何促进组蛋白介导的纤维化发育提供了新的见解。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的组蛋白或能通过增强血小板所衍生的TGFβ1来失活康纤维化巨噬细胞所衍生的IL-27的开关失活,外源性组蛋白或能与中和性抗体结合来改善实验性肺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DennisR.Riehl,ArjunSharma,JulianRoewe,etal.Externalizedhistonesfuelpulmonaryfibrosisviaaplatelet-macrophagecircuitofTGFβ1andIL-27,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23).DOI:10.1073/pnas.2215421120
Engineering:揭示肠道微生物群落或与人类结肠炎发生有关
肠道内稳态(intestinalhomeostasis)是由特化的宿主细胞和肠道微生物群落所维持,Wnt/β-连环蛋白信号对于胃肠道的发育和平衡至关重要,其功能失调往往与炎症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Axin1能负向调节活化的Wnt/β-连环蛋白信号,但研究人员对于其在调节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宿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却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炎性肠病数据库中Axin1的表达,结果发现,炎性肠病患者机体的结肠上皮细胞中Axin1的表达水平会上升,为了进一步调查Axin1在调节肠道稳态和结肠炎中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人员在肠道上皮细胞(Axin1ΔIEC)和潘氏细胞(Panethcells,Axin1ΔPC)中开发出了Axin1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Axin1ΔIEC小鼠往往会表现出杯状细胞(gobletcell)空间分布和潘氏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溶菌酶表达水平减少,以及肠道微生物中Akkermansiamuciniphila(A.muciniphila)菌群的富集;重要的是,肠道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Axin1的缺失会导致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诱导的体内结肠炎易感性的降低。
揭示肠道微生物群落或与人类结肠炎发生有关。
综上,本文研究揭示了Axin1在调节肠道稳态和微生物群落方面的新作用,利用特定的Axin1突变来开展进一步的机制性研究或许就能阐明Axin1调节微生物组和宿主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或有望为开发治疗人类炎性肠病的新型疗法奠定基础。(生物谷Bioon.com)
ShariGarrett,YongguoZhang,YinglinXia,etal.IntestinalEpithelialAxin1DeficiencyProtectsAgainstColitisviaAlteredGutMicrobiota,Engineering(2023).DOI:10.1016/j.eng.2023.06.007
Nature系列综述:mRNA在癌症治疗中的靶向策略与未来方向
2023-10-08生物世界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旗下综述期刊NatureReviewsClinicalOncology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cancerwithmRNA–lipidnanoparticles:keyconsiderationsandfutureprospects的综述论文,概述了使用mRNA-LNP靶向不同癌细胞的各种方法,强调了每种方法在实现细胞选择性表达方面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临床实践中所需要克服的问题和未来前景。
被动靶向
被动靶向方法是用于将mRNA-LNP递送到组织和细胞而不使用靶向修饰表面的方法。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这种方法常用于靶向可触及的肿瘤以及非恶性组织,例如脾脏和淋巴结,以实现抗肿瘤免疫调节。
瘤内注射
mRNA-LNP的肿瘤内给药是递送纳米颗粒的最简单方法。大多数肿瘤的脉管系统组织差、缺乏淋巴引流和高细胞外基质(ECM)密度,会限制LNP从其他注射部位扩散到肿瘤甚至更深层的肿瘤内部。因此,已经有多项临床前研究通过瘤内直接注射的方式表达特定细胞因子和细胞毒素,或递送CRISPR-Cas9介导癌基因靶向
在临床实践中,研究人员发现肿瘤内注射的LNP不一定局限于肿瘤区域。影像学研究表明,肿瘤内注射后LNP同样会在肝脏和淋巴器官中蓄积。其细胞分布在肿瘤细胞群中也有所不同:注射到肿瘤肿块中并不能保证mRNA主要在癌细胞中表达,导致部分采用直接细胞毒性的疗法(例如细胞周期调节剂和毒素)出现安全性问题。
临床前研究表明,大部分mRNA有效载荷均由肿瘤区域的免疫细胞群表达,特别是巨噬细胞。肿瘤内注射的mRNA-LNP疗法仅用于表达的目标蛋白在周围非恶性组织中可耐受或期望的情况。因此,临床研究中最常通过编码各种细胞因子混合物的mRNA-LNP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作为治疗方案。研究还发现,部分细胞因子(例如IL-12)的局部表达可以改善其全身给药引起的剂量限制性不良事件,因此目前临床阶段的mRNA-LNP瘤内注射候选药物多采用编码IL-12的策略。
无论mRNA有效载荷如何,LNP都具有先天佐剂效应,可促进CD4T辅助因子1(T+H1)介导的细胞因子反应。TH1反应通常是肿瘤抑制性的,而TH2反应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力降低和具有癌症促进表型的免疫群体的激活有关。研究人员在肿瘤内向小鼠施用编码细胞因子(包括但不限于IL-12IL-15和IL-36γ)的mRNA-LNP,改造肿瘤微环境(TME)。该表型支持CD8和T+H1细胞的活化,募集自然杀伤(NK)和自然杀伤T(NKT)细胞,以及激活CD103和CD8树突状细胞(DC),通过抗原交叉呈递和激活CD8T细胞反应。
在小鼠中局部施用mRNA-LNP免疫疗法观察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肿瘤内注射产生足以抑制转移瘤在注射区域外扩散的免疫反应,在肿瘤内注射编码IL-12或IL-15mRNA-LNP的小鼠模型中还观察到未注射远端的病变消退。
肿瘤内注射的mRNA-LNP免疫疗法提供了一个操纵TME以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策略,并使具有过度毒性的细胞因子的局部表达成为可能。尽管如此,这种方法的使用仅限于可触及的实体肿瘤以及癌细胞外的非恶性组织具有耐受性的情况。
内源性靶向
为了到达肿瘤部位,静脉注射的mRNA-LNP必须安全地通过血管系统,避免全身循环清除,渗透到肿瘤组织内部并递送到癌细胞内。这些阶段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多种屏障,这些屏障也取决于疾病状态和肿瘤结构。
通常静脉注射LNP会迅速吸附血清蛋白,在全身给药后积聚在肝脏中。其中,载脂蛋白E(ApoE)包被的LNP通过与LDL受体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肝细胞摄取。准确预测血清蛋白吸附在LNP上形成的蛋白冠以及该过程如何影响LNP的生物分布被称为内源性定位。
一些研究报道,LNP改变需要限制在与尺寸,均匀分布和表面电荷有关的可接受的理化特性范围内,例如LNP表面的负电荷可以阻止其在肝脏的富集,而正电荷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中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而具有全身毒性的风险。
不同配方的生物分布差异,以及脂质制剂、结构和活性之间的一般关系仍有待充分了解。优化不同组织内源性靶向配方的研究集中在体外和体内的筛选上,这些筛选通常使用报告基因观察LNP的生物分布。DNA条形码对LNP报告基因的组织分布进行逆向工程,以确定某些组织中mRNA-LNPs内源性被动摄取的机制。然而DNA条形码常用的DNA-LNP不一定具有与mRNA-LNP相同的分布。
使用配方优化设计的靶向策略通常能够被某些器官优先摄取,但很少能实现高水平的靶细胞特异性表达。
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根据肿瘤类型和患者个体的不同,LNP的摄取存在相当大的异质性。同时,这些纳米颗粒并不总是吸附蛋白质,因此它们的生物分布(主要由大小决定)可能无法反映治疗性mRNA-LNP的生物分布。不仅如此,静脉注射的mRNA-LNPs通常表现出在高细胞密度和组织液压力的冷肿瘤中渗透性不佳。
因此,全身给药的纳米载体药物其治疗潜力和机制仍有待更好地研究。已有研究依靠被动靶向将编码的抗原递送到DC,利用其强大抗原呈递功能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后续的内源性靶向研究也很可能将集中在免疫细胞摄取,如淋巴器官或骨髓,通过激活抗原呈递、白细胞或抗肿瘤蛋白实现免疫治疗。
主动靶向
主动靶向被许多人认为是药物递送领域的圣杯。mRNA-LNPs的主动靶向涉及通过用从小分子配体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部分修饰纳米颗粒的表面来递送到特定的细胞类型。当针对癌细胞时,主动靶向方法可以促进细胞对mRNA-LNP的摄取,这对于核酸有效载荷的表达至关重要。当针对非恶性细胞时,主动靶向方法可以将mRNA递送到原本不太可能摄取LNP的细胞中,例如淋巴细胞,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
靶点选择
在考虑可能的靶标时,应解决靶向配体的活性和相互作用的潜在生物学效应问题。例如,用于将mRNA递送到T细胞的CD3靶向mRNA-LNP已被证明具有不良反应,由于潜在的过度活化和T细胞耗竭,不受控制的T细胞活化可能是有害的。
细胞内化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靶标、靶向配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仍不足以预测内化机制。靶向抗体可以在与受体结合后内化,而受体不一定在与其天然配体相互作用时内化。根据抗体修饰和复合物大小的不同,蛋白介导的内化可能会转变为巨胞饮作用。此外,如果抗体未内化,它们还可能触发原本的功能效应,例如巨噬细胞中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和其他Fc区域触发的活动。由于所有这些考虑,除了筛选之外,对靶向相互作用、其在疾病中的机制以及经验证据的深刻生物学理解对于有效的靶向设计至关重要。
结合抗体的mRNA-LNP设计
目前有两种主要方法可用于LNP表面的靶向抗体修饰。
第一种方法在LNP制剂中加入“锚定”脂质,在颗粒制备后可以与功能配体缀合(图2a)。常用的锚定脂质包括磷脂酰乙醇胺、PEG-马来酰亚胺和磷脂酰肌醇,可与靶向抗体化学偶联。该方法能够通过调整锚定脂质的摩尔质量来控制LNP上存在的靶向部分的数量。然而,该方法也可能产生偶联不完整或靶向不正确的抗体,例如具有暴露于Fc区域的定向抗体,这可能导致不需要的免疫反应并影响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分布。此外,这种策略效率低下,导致多清除途径对未结合部分的清除。
第二种策略涉及LNP制剂制备,然后通过优化共孵育将疏水性抗体衍生物(例如脂质-配体偶联物)插入到预成型的LNP中。这种方法不需要LNP配方中的反应性锚定脂质,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抗体-脂质偶联。已有研究报道,该方法可以更好地保留LNP的原始理化性质,并成功将mRNA有效载荷递送到小鼠中的特定免疫细胞群和癌细胞。
尽管主动靶向已经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同被动靶向一样存在的类似问题,如实体瘤的渗透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临床实践与问题
开发癌症疫苗的研究项目正试图同时编码多种抗原,从而提供个性化疫苗。这种疫苗依赖于mRNA治疗平台的优势:其模块化、包封大量有效载荷的能力以及生产速度。Moderna适用LNP系统的mRNA-4157肿瘤疫苗可以在编码多表位的单个mRNA连接体中编码多达34个新抗原,通过编码切割敏感位点穿插的短表位连接体(shortepitopeconcatemers)来实现。
除了免疫原性之外,其他研究还显示mRNA-LNP递送在小鼠,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中是不同的。研究表明,mRNA-LNP疫苗诱导人类分泌IL-1,而在小鼠中上调了IL-1受体拮抗剂蛋白,出现差异性激活。小鼠、非人灵长类和人类之间的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其他尚未揭示的机制作用,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未来研究方向
有意思的是,mRNA序列的可编程设计也被用于细胞特异性翻译,可以通过操纵mRNA分子的结构动力学激活特定细胞内的翻译。一些方法利用mRNA5′非翻译区(UTR)中的反应性3D结构,可以在靶细胞中差异存在的分子和/或序列存在的情况下激活或阻止翻译起始,例如依靠IRES启动翻译。此外,细胞类型之间独特的tRNA表达模式可用于在不同细胞群和/或组织中以不同的速率翻译序列。最后,细胞特异性microRNA(miRNA)的结合序列可以掺入UTR中,以影响不同细胞群的降解速率(图3a)。
改善mRNA-LNP靶向的另一种方法将依赖于更好地了解影响不同LNP制剂生物分布的因素。具体而言,不同可电离脂质成分结构与某些器官和细胞分布趋势之间的构效关系需要更好的机理表征(图3b)。
总结
在过去的几年中,使用被动或主动方法将mRNA-LNP靶向肿瘤进行免疫治疗取得了有希望的进展。任何一种方法的选择通常取决于易于生产和特异性之间的折中。针对特定恶性肿瘤的靶向策略常涉及诸如是否已确定肿瘤可靶向特征、肿瘤内注射的可行性以及转移倾向等因素。该决定还应考虑到不同有效载荷、脱靶毒性以及特定表达对治疗效果的综合影响。
CMC工艺上的限制虽然有时在药物疗法设计过程中被忽视并推迟到药物开发过程的后期阶段,但理应尽早解决。事实上,CMC生产的考虑因素对于临床实施所需的大规模生产药物至关重要。
舆情信息
新版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诊疗方案印发
2023-10-09健康报
(首席记者姚常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方案》强调,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取以免疫调节、生命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一旦怀疑或确诊为该病,建议尽快转入有救治条件的医院。
《方案》指出,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在全球均有病例报告,全年均可发病,冬季相对高发,5岁以下儿童较多见。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该病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可有乏力、咳嗽、咽痛、肌肉疼痛、呕吐、腹泻等前驱症状,呼吸道症状通常较轻。首发症状常为高热或超高热,突出表现为高热后迅速出现惊厥发作和昏迷。
《方案》提示,接种疫苗可有效减少相应病毒感染发病,降低并发症及重症发生率。对没有禁忌证的儿童,鼓励进行疫苗接种。
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申报启动
通知明确,依据“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本轮审批总量为69台,其中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31台(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各1台),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38台(其中,北京、辽宁、上海、浙江、河南、广东各2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1台)。
北京市医保局:将开展第四批医用耗材集采
2023-10-09北京日报
本报讯(实习记者王瑶琦柴嵘)市医保局近日发布通知,将开展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集采产品为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
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此次集采,医保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协议管理有关要求参加。市医保局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积极参与。此次集采采购周期为2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
各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集中采购中选产品,制定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的院内诊疗路径,并按采购合同完成约定采购量。医务人员应在合理诊疗原则下,优先使用中选产品。不按规定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的医疗机构,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总额指标制定、定点协议管理考核、医疗机构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中,将予以惩戒。
北京出台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方案
(记者郭蕾)10月7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教委、民政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根据《方案》,2023年,北京市将开展适龄女孩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试点,探索多种渠道疫苗保障,实现适龄女孩和符合接种条件女性愿接尽接;扩大宫颈癌免费筛查覆盖面,将全市适龄妇女免费筛查覆盖人群扩大至常住人口。
《方案》明确,到2025年,北京市各区都将开展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2025年将达50%,2030年将达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2025年将达90%,2030年将达到95%。为达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素养提升、HPV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救治保障、能力提升”5项重点行动。
《方案》提出,倡导妇女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升HPV疫苗接种、定期筛查意识;发挥学校在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组织动员方面的作用,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摸底登记,提升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意愿;加强接种规范化管理,优先保障适龄女孩疫苗供应,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提升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合理设置并公布筛查网点,推广预约筛查制度,优化宫颈癌免费筛查流程,加强女职工宫颈癌筛查服务。
《方案》提出,北京市将推广应用统一规范的宫颈癌诊疗指南,探索融合防治新模式,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推广宫颈癌筛查和诊疗适宜技术,利用“云上妇幼”等远程医疗技术平台,提高基层管理和服务水平。
广东发布首批33项优秀医药成果
(特约记者王慧何丽平)近日,广东省首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在广州市召开。会议公布全省首批33项优秀医药成果,其中,10项优秀成果与转化合作企业签约。
据了解,广东省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广东在推动医药科技协同创新上不断开展新实践。2022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依托省医学会搭建广东医学创新与转化平台,建立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库,构建“政、医、研、企、资”协调创新转化机制。在广东医学创新与转化平台的推动下,行业协会、生物医药企业、金融投资机构共同筛选有潜力、有市场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成功转化84个项目。
今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科技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试点医院享受高校、科研院所同等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为进一步加强优秀医药成果转化示范推广,近期广东省又面向全省5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征集了115项医学研究成果,最终遴选出33项具有较高临床科研价值及优秀转化潜力的医学研究成果。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的“无缺血”器官移植的发明与临床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邹小兵教授团队的基于多模态行为信号分析的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等10个项目现场签约。
广东建立三级心血管病防治体系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点实现全覆盖
中新网广州10月8日电(记者蔡敏婕)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该省建立了涵盖61家医疗机构在内的省市县三级心血管病防治体系。与此同时,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点已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为制定全省心血管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高危因素。
广东省持续推进全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2016年,该省成立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逐步推进全省心血管病防治体系建设。2022年以来,广东省、市级心血管病中心专家通过下基层活动,开设义诊及帮扶带教,已培训基层人员约1.7万人次。
同时,广东省开展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目前,该省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点已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2020年,摸底调查了10个县区1.2万名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制定全省心血管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动态了解自身血压数值和是否达标,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遵嘱长期规范服药,养成自我管理意识。
新疆:危重病人急诊按住院政策报销
(特约记者陈雪张楠夏莉涓)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保局、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急诊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从12月1日起,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因急、危、重症在医疗机构急诊治疗时,符合病情标准的濒危、危重病人,其急诊医疗费用可按住院政策报销。
《通知》提出,急诊病情分为1级濒危病人、2级危重病人、3级急症病人、4级非急症病人。其中,1级濒危病人、2级危重病人,或是经急诊治疗无效死亡的参保人员,对于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执行住院支付政策。支付比例按照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支付比例予以支付,起付标准按照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标准的10%确定。如果病人是同一医疗机构一次就医发生的急诊费用,起付标准只计算一次,如果是多次就医发生的急诊费用,起付标准按照同级定点医疗机构多次住院起付标准的10%确定。在急诊就医过程中,病人病情发生提级达到1级濒危病人、2级危重病人病情标准的,提级前后发生的急诊医疗费用属于同一次就医,按照急诊病情最高分级待遇标准支付。
《通知》明确,参保人员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急诊医疗费用,可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办理医保直接结算,在异地急诊治疗的,可按参保地急诊医保报销政策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因突发急、危、重症在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或“120”急救车上急诊抢救的,急诊医疗费用可回参保地手工报销。
西藏启动优生优育优教项目
本报讯(特约记者赤列江才)近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森布日生态搬迁安置点优生优育优教项目启动仪式召开。
据了解,该优生优育优教项目试点工作由西藏自治区人口宣教中心牵头,山南市森布日生态搬迁点指挥中心和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共同开展。项目以新婚夫妇、怀孕夫妇及0~3岁婴幼儿的抚养人员(包括婴幼儿的父母、祖父母及其他看护人员)等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为居民普及孕期围产保健、幼儿保健和抚育知识,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据介绍,森布日生态搬迁安置点的居民主要是来自那曲市双湖县、安多县、尼玛县等超高海拔地区的牧民,是西藏自治区人口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点。项目伊始将选择20个建档孕妇家庭、20个0~3岁婴幼儿家庭和20个4~7岁学前儿童家庭,分别作为优生、优育、优教试点家庭。
项目将通过健康宣讲员和督导员入户走访、集中健康宣教等方式,指导孕妇加强优生保健和产前检查;指导父母根据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特点,从医疗、营养、教育等各方面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指导父母与学龄孩童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模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素质。
当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藏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和西藏军区总医院、武警西藏总队医院的专家在森布日生态搬迁安置点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上海奉贤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效能服务先行一步监管刚柔并济
(特约记者沈群通讯员彭俊玮)近日,上海市奉贤区“职业健康培训一件事”在“随申办”移动端成功上线,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学习、考核、出证通道,在帮助企业筑牢职业健康防护墙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增加培训便捷度。这是奉贤区落地职业健康培训全程网办的又一举措,也是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应当地实际的职业健康监管新模式。
奉贤区地处上海远郊,辖区内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大多较小、分布也不均,在履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上存在短板。在实践中,该区卫生健康委意识到,单纯的“检查—处罚”模式不能真正把职业健康管理落到实处,必须从意识上提升、在行为上规范、用法律来保障,持续性完善综合监管、渗透性开展各类宣传、多维度强化服务指导,才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为此,奉贤区卫生健康委推出“服务先行一步、监管刚柔并济”的措施,打造服务与监管相结合的特色职业健康监管模式,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工作综合监管效能。
网格化开展法治培训。自2019年以来,奉贤区卫生健康委多次携手属地街镇、园区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知识培训”系列活动;监督员分片划区,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考试,让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企业在职业健康方面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展职业病防治法规普法培训50余场次,累计培训用人企业3000余家。
多维度提供健康服务。奉贤区借力党建联盟“医企健康”平台,开通职业健康体检预约上门服务,为有需求的企业、园区提供方便的体检服务。截至目前,上门体检服务超1800人次。同时,在征求属地街镇、疾控、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机构等的意见后,该区选取104家接触职业危害企业,推进企业“服务﹢”试点行动,提供针对性服务。
搭建“四方协同”平台。奉贤区建立卫生职能部门、属地街镇、经济园区、社区协管“四位一体”网格化监管框架,强化部门联动,明确各方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守护员工安全。
探索信用分级分类。结合前期试点工作实际,自今年起,奉贤区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信用﹢监管”模式,结合日常监管、自查上报、随机抽查等情况,搭建分级分类监管模型,建立“甲类”无事不扰、“乙类”抽查、“丙类”必查的抽查机制,实现差异化监管。
融合数据互通联动。奉贤区通过协管服务平台实时智能追踪,针对社区协管上报的问题,职能部门快速处置,形成发现问题、统一上报、受理处置、处理反馈、核查办结的工作闭环;加强职工健康体检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融合,定期推送员工职业禁忌证等异常情况,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美国多地报告本土疟疾病例
2023-10-08央视新闻客户端
美国阿肯色州日前报告了该州首例本土疟疾病例。今年以来,美国已有4个州确认至少10例本土疟疾病例。这是近20年来美国再度发现本土疟疾病例。
据阿肯色州公共卫生部门日前通报,该州萨林县发现一例本土疟疾病例,患者无境外旅行史。这是阿肯色州目前唯一已知的本土疟疾病例,该州今年还发现5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
今年以来,美国还有3个州报告了本土疟疾病例,其中佛罗里达州7例,得克萨斯州1例,马里兰州1例。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网站介绍,美国上一次发现本土疟疾病例是在2003年,当时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县有8人感染。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疟疾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寒战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据美疾控中心网站介绍,美国大多数疟疾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从疟疾流行的国家传入。新冠疫情前,美国每年报告约2000例疟疾病例,其中包括5例至10例死亡病例。
美疾控中心表示,在美国本土感染疟疾的风险仍然很低。快速、准确地诊断疟疾对于及时治疗患者、防止进一步社区传播至关重要。
心脏病成美国人第一大死因:种族差异明显非裔受影响更严重
2023-10-08海外网
海外网10月7日电据美国《福克斯新闻》10月5日报道,USAFacts机构当日发布一份报告,该报告分析了2021年美国人的主要死因,并发现不同族裔存在明显差异。
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共有346万人死亡,排名前三的死亡原因是心脏病、癌症和新冠。死亡人数较上一年总体上升了2.4%,从2020年的338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46万人。报告称,2021年阿尔茨海默病死亡人数增加了88%,而意外伤害死亡人数增加了83%。
报告还称,不同族裔的主要死因存在差异。非裔美国人的心脏病和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更有可能遭受意外伤害、慢性肝病、肝硬化和糖尿病。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的糖尿病发病率较高。
“把数百万受害公民生活变成噩梦”!臭虫恐慌席卷法国,多国跟着紧张
2023-10-09环球网
法媒称,在国内,近期越来越多公共场所报告的臭虫案例令人们担忧。尽管前几天巴黎地铁和法国国家铁路公司还表示没有发现,但据《费加罗报》报道,6日,在往返巴黎和拉罗谢尔的高铁上,一名乘客发现一只臭虫爬到了座位前的桌板上。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近几周,法国各地害虫防治公司表示驱除臭虫的订单大幅增加。电影院、火车、医院和学校等也出现了臭虫报告。6日,法国教育部表示,除已关闭的7所学校外,另外还有十余所学校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现了臭虫。
臭虫又名床虱,主要以人类血液为食,通常在夜间活动,藏在床垫或弹簧床中,并通过衣服和行李运输流动迁徙。尽管人们对其叮咬的反应不同,但多数表现为皮肤红肿且发痒。法国《世界报》称,在过去几年里,1/10的法国家庭都遭遇了臭虫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本周,法国议员马蒂尔德·帕诺站在法国国民议会上挥舞着装有臭虫的小玻璃瓶,称它们“把数百万受害公民的生活变成了一场噩梦”。她说,法国人为此睡眠不足,处于一种疑神疑鬼的状态,人们变得社交孤立,“一股恐慌浪潮席卷了整个国家”。
然而,由于臭虫的控制成本很高,除虫方案可能“难产”。《世界报》援引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局的一份报告称,要除掉臭虫,所有法国家庭共计每年需要花费2.3亿欧元。
“中医真是太神奇了”
2023-10-09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从来没见过中国医生的这种检查和治疗方式。中医真是太神奇了,解决了我两年多的烦恼。”科威特患者坎德利日前感谢中国(吉林)第15批援科威特医疗队队长陈春海“手到病除”时赞扬道。
今年6月,坎德利来到中国援科医疗队工作地——费尔瓦尼耶省的自然康复医院就诊。他表示自己颈肩腰腿痛已两年,平时疼痛剧烈时需吃止痛药物,生活工作都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第15批援科医疗队于2022年11月抵达科威特,日均接待门诊患者百余名。许多患者成为中医的“铁粉”,还把亲友介绍至此,让他们也来感受中医的神奇魅力。
芭延是一名美容手术后面神经感染的患者。去年年底,她出现一侧额纹消失、嘴歪眼斜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后经朋友介绍来到了中医诊室。董嫒嫒医生为她制定了治疗方案。在进行20多次针灸治疗后,芭延今年年初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我感觉太幸运了!我很庆幸在这里遇见了中国医生,是中医的针灸治疗帮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芭延说。
今年7月,当地医院麻醉科医生伊萨姆右肩疼痛难忍,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服用止痛药并进行理疗,但收效甚微,睡眠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正常工作。擅长推拿的杜金伟医生对他进行检查,发现伊萨姆的症状由颈椎关节错位导致神经压迫而引起。杜金伟用推拿手法为他松解颈部和肩部痉挛肌肉,并进行了正骨治疗,短短10分钟,患者的右肩痛感明显减轻。3次治疗后,痛感消失。伊萨姆对杜医生竖起大拇指,惊叹中医推拿与正骨的神奇。
自然康复医院护理部主任赛义德在与中国援科医疗队护士长孔德煜的工作交流中被中医触动。“中医护理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调整作息规律,做到未病先防,这个理念对我日常护理工作有很大启发。”赛义德表示,中医护理方法和技术特别细致,效果出奇。
“除了平常护理工作,我还会教授患者保健按摩法,如揉腹、点按足三里穴等以促进康复。患者得到高质量的中医护理服务,中医护理技术也在异国被发扬光大。”孔德煜说。
中国1976年向科威特派出首批医疗队。47年来,中国援科医疗队员累计服务当地民众约100万人次。一批又一批中国医疗队员传播着中科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怎么能让“网瘾”老人放下手机?社区适老化改造可带动老年人参与线下社交
2023-10-09法治日报
不少“老漂族”为了帮子女带小孩,离开生活几十年的故土,往往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生活环境不适应、社交困难等问题,但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社交需求。矛盾之下,不少老年人将需求寄于线上
老年人走出家门的活动也是一种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更有益处。并且,线下社交可以产出老年人相互间、代际间的邻里互助、守望相助、代际互助,在应急性、日常性的帮助上发挥作用
为了推动老年人“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乐”,我国正紧锣密鼓推动适老化改造工程。不少小区通过适老化改造工程,帮助“网瘾”老年人开展线下社交,走出网络沉迷
社区应该多组织一些公共法律服务活动,比如加强普法,加大面向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杀猪盘、虚假投资理财、网络贷款等对老年人的权益损害
这波“支原体感染”中招儿娃不少
2023-10-08新华健康
昨天下午,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一层儿内科候诊区坐满候诊的患儿和家长。16个诊位上,医生们都在忙碌着。据介绍,自9月1日开学起,儿内科接诊的患儿就明显多了起来,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呼吸道症状的患儿。
“孩子发烧五六天,中间一直吃着药,没想到竟然还是发展成了肺炎。”拿着CT检查结果,家长周女士十分焦虑。假期里,孩子出现了咳嗽和发烧症状,周女士看孩子咳得不厉害,也没有持续高热,就没有带孩子到医院,直接用了家里常备的退烧药和头孢类药物。
3天后,孩子的上呼吸道症状没有缓解,周女士在附近诊所给孩子换了药,继续在家吃药观察。6天后,孩子开始持续高热,周女士这才着急了,带孩子来到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就诊。经胸片和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重症肺炎,需住院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但今年出现了低龄化特点,一些3岁以下幼儿也有发病。“有一些感染的孩子前期可能不会出现反复或持续高热以及咳嗽等症状,看似不严重的假象迷惑了家长,从而延误治疗、加重病情,增加了治疗难度。”医生高金明介绍。
提醒
目前,支原体肺炎没有可针对性预防的疫苗。医生提醒: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首先要增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运动等,以提升自身抵抗力。同时,感染流行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好口罩。日常要保持居室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做好手卫生;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物。学校、幼儿园等场所也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烦!不想上班?调整状态从规律作息开始
2023-10-09新京报
通过闭目养神、冥想打坐、听舒缓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练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焦虑烦躁情绪。
八天长假结束,很多人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烦闷焦虑的情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医生朱晓晨表示,这种情况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对假期恋恋不舍和对即将到来的工作有所抵触,建议大家通过调整作息、打坐冥想等方式调整心态。
假期充分放松或过度玩乐,一想到要上班工作,就开始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甚至有茶饭不思、不能集中精神、心不在焉、工作效率低下等症状。这可能和假期生活节奏被改变,导致生物钟紊乱,再次恢复规律的早睡早起工作时不能适应有关。
建议减少各种应酬,试着缓和亢奋的神经,及时调整作息,避免晚睡和熬夜,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喝杯热牛奶助眠。通过闭目养神、冥想打坐、听舒缓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练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焦虑烦躁情绪。
上班后,不和同事激烈讨论假期玩乐项目,否则会增加对上班的抗拒心理。调整工作形式,最好是从低难度的工作开始做,避免直接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完成一个简单的工作增加信心,慢慢找回节前的工作状态,或把较复杂的工作分步骤分次完成。如果实在提不起精神,喝点茶、咖啡提神,中午休息一会儿让精力更充沛。
放假期间大鱼大肉吃得比较油腻,上班后没有食欲。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或易消化的食物,饭菜清淡一些,让塞满鱼肉的肠胃歇歇。也可以适当步行、慢跑、跳操、跳舞等,增加有氧运动,快速把胃口调整到正常状态。
同时,朱晓晨给大家介绍几种代茶饮,帮助消除长假后的不适。
山楂麦芽茶
山楂10g,炒麦芽10g,适量绿茶,沸水闷泡10分钟,有行气消食,健脾胃的功效。
菊花薄荷茶
菊花3g,决明子10g,薄荷2g(或者乌梅2-3颗),沸水闷泡5-6分钟即可饮用。咽痛咳嗽明显加用胖大海1枚。有痰则加适量鱼腥草、桔梗、芦根冲泡。
竹叶茅根茶
淡竹叶3g,茅根3g,绿茶适量,沸水闷泡5-6分钟即可,具有清心祛火、除烦止渴、清肺胃热的作用。
玫瑰解郁茶
玫瑰花6g,茉莉花3g,合欢花3g,代茶冲泡即可,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加些绿茶还能醒神清热。
聚餐后总是胃痛?或是不良饮食习惯作祟
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造成的溃疡病。
最近,长沙的李先生每次聚餐后总是胃痛,一吃饭就痛,好一会儿才缓解,就医后,医生称其得了消化性溃疡。
“秋季消化性溃疡高发可能与天气转凉、冷空气使胃肠道痉挛性收缩,促进胃酸分泌、胃肠黏膜抵抗力下降有关。另外,我国素来有贴秋膘的习惯,秋季大家饮食过于油腻,消化道负担加大,再加上天气干燥,气温下降,也是诱发消化性溃疡加重的病因。”北京市隆福医院肾内消化科主治医师李建稳介绍,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造成的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由多种病因导致,目前公认的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治疗骨质疏松的双磷酸盐药物(如阿仑磷酸钠片)、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等),不良饮食习惯等也是致病因素。
消化性溃疡还会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李建稳提醒,急性消化道穿孔为外科急腹症,表现为突发剧烈上腹部疼痛,累及全腹部,放射到右肩部,常伴有恶心呕吐;慢性的消化道穿孔表现为原来的疼痛性质、次数、吃药后反应发生改变。
一旦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病,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紧张或劳累,保持心情愉快;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李建稳提醒,秋季天气干燥,气温下降,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消化性溃疡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以下禁忌。
忌饮酒、浓茶和咖啡,特别是酒,它含有的乙醇可以直接刺激胃肠黏膜,会使溃疡恶化。
忌冰冻和过热饮食,饮食温度适中,饮茶、汤不宜过热。
忌饮食无律无度,宜少吃多餐,避免饥饿痛,疼痛时可吃一两块苏打饼干。
忌食太荤、太油和煎炸的食物,饮食中以易消化食物为主,肉类炒煮要熟,蔬菜不要半生。
忌食多量味精、酸辣及过咸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味重会刺激胃酸分泌,少量的生姜和胡椒可暖胃,增强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限盐控重多运动避免血压“过山车”
2023-10-09新华社
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约2.45亿。
如何判断血压是否达标?蔡建芳提示,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至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至140/90mmHg以下。
有一些公众认为自己“血压高,但没有任何不适,那就不是严重问题”。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的,所以感觉并不明显,但即便如此,高血压仍在损害你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蔡建芳说,如果不予以治疗,高血压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其他健康问题。
有一些人认为“年轻不会得高血压”,答案是否定的。
“高血压不是‘老年专属’,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处处长赖建强研究员表示,目前全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青年高血压也值得注意,同样需要定期进行高血压筛查。
专家提醒,家中应常备一台血压计,定期测量,有助于看到血压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控制危险因素。
还有一些患者认为“生活方式管理可以治愈高血压,不用吃药就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介绍,虽然生活方式是预防或管理高血压的基础手段,但如果严格生活方式管理3个月后仍有高血压、或是中高危风险的高血压人群,应立即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运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专家建议患者可根据自身条件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等,同时进行适当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高血压患者想要控制好血压,建议少吃点盐,吃得清淡一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王勃诗说,长期科学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同时,高血压患者也要多吃全谷物、果蔬和低脂乳制品的食物,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及胆固醇的食物。
高能物理不“高冷”:食品保鲜、灭菌消杀、癌症治疗
2023-10-09中国青年报
“利用中子散射技术,可以研究化妆品怎么透过人的皮肤,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进而改善肤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和生的一席话吸引了不少女性的注意。
“高能物理,有时候也称作粒子物理,研究的是物质最深层次的结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高能物理领域有个基本方法是利用加速器来研究物质深层次结构,目前全球大约有3.5万台加速器,其中一半在医院,比如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医疗检查、癌症治疗,还有大量的加速器用于消毒、改性、育种、安全检查、加速器驱动的核嬗变以及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同时,也有大量的大科学装置,比如同步辐射装置,比如北京怀柔正在建设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通过这些新的手段,将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能力有一个巨大提升。据他介绍,加速器有很多应用,比如辐照加速器,可以用于食品保鲜,医疗器械消毒、电缆加工、材料改性,等等。
“如果将辐照加工过的食品,像有机食品一样贴上标签,就会发现超市里很多食品都是辐照加工过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魏龙在介绍辐照应用时说。
据他介绍,辐照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工业化应用,也称为辐射加工,主要是利用高能伽马射线或工业的、小型的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束,这些电子束和物质互相作用时会产生电离效应,通过电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就能起到灭活、杀菌、材料改性等效果。
“比如我们长途运输水果,它可能在路途中就会坏掉,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辐照方式让它延缓成熟,达到保鲜目的。”魏龙说。
辐照在生活中的第三个广泛用途是冷链病毒消杀。魏龙举例说,在一些冷藏食品运输中需要消杀病毒,按照传统的紫外线杀菌方式,只能处理冷藏食品的表面,但辐照射线,可以直接作用到被加工的物体内部,从里到外消杀病毒。
除了食品保鲜、灭菌消杀,高能物理还可以应用到生命健康领域。陈和生表示,生命科学领域是同步辐射装置和散裂中子源最主要的用户领域之一。
陈和生说,过去30年中,大概有一半与化学、生理或医学有关的诺贝尔奖都颁给了发现新的蛋白质结构的学者,而发现蛋白质结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同步辐射。同步辐射是研究人员了解生命过程、找到研究靶向的重要一环。
他举了一个例子:10多年前,陈竺院士注意到,中国传统医学中说剧毒砒霜可以治疗某种类型的白血病。他和课题组就这一问题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上进行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砒霜进到白血病的细胞中后,能够改变细胞结构,通过研究,陈竺院士找到了砒霜治疗这种白血病细胞的机理。这一发现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这对于人民的生命健康非常重要。”陈和生表示,现在有大批的制药公司,会将生产的药品送到同步辐射装置上检测分子结构,并根据检测结果改进制药过程。
陈和生指出,中子散射在生命科学的应用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有的公司利用中子散射技术研究化妆品怎么透过人的皮肤进入细胞,进而改善肤质。
陈和生还表示,中子散射技术对细胞的损害很小,所以用该技术使研究药物在细胞里的实际输运和作用过程成为可能。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王贻芳在论坛结束时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研究人员的本职工作依然是高能物理基础研究,没有高能物理,这些应用都将变成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既然高能物理有这么多应用,我们更应该支持高能物理基础研究本身。”王贻芳说。
每天1把枣,皮肤会变好?还能防便秘?
2023-10-09科普中国
冬枣虽美味,可别吃太多!冬枣是高糖、高热量的水果,吃太多不仅会升高血糖,还会让你变胖。
冬枣的好吃程度,可以吊打秋季大多数水果,一口咬下去不仅嘎嘣脆,而且超级甜。只要吃上第一颗,就会有第二颗、第三颗……
冬枣的营养
冬枣的名字让很多人以为它是冬天的水果,其实并非如此。冬枣系指果实生育期12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在淮河秦岭以北的地方,其果实都在10月上、中旬成熟,特晚熟的品种会延迟到10月下旬成熟,因其成熟晚而称为冬枣。[1]
在众多水果中,冬枣的营养还算不错,特别是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堪称优秀。
膳食纤维: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冬枣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2g/100g,分别是苹果、李子、橙子的1.3倍、2.5倍、3.7倍。
维生素C:冬枣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243mg/100g,[2]在水果中算是佼佼者,被誉为“天然维生素C丸”。这含量比猕猴桃的还高,是其近4倍,更是橙子的近7倍。每天只需要吃两三颗冬枣,就能满足一般人群全天的维生素C需求了。
另外,冬枣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钾,含量为195mg/100g,[2]虽然比不上香蕉,但却是苹果的2.4倍,作为日常补钾水果也尚可,在控血压方面还是比较友好的。
每天1把冬枣有啥好处?
1把冬枣差不多有5颗,约为100克。如果能每天吃上1把,对我们的身体会有哪些健康益处呢?
皮肤变好:吃1把冬枣能摄入约243mg的维生素C,可满足一般人群每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243%呢!维生素C不仅能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人体抵抗力,也能促进皮肤的健康。[3]
胶原蛋白是维持皮肤紧致和弹性的重要成分,而维生素C在胶原蛋白的合成上起到关键作用,能预防皮肤松弛和长皱纹。要想皮肤美美的,维生素C可是必不可少的营养。
抗氧化成分:摄入抗氧化成分能帮我们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并具有抗炎作用。冬枣中除了含有维生素C属于抗氧化成分之外,也含有黄酮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并且绿熟期的含量要高于半红期。[4]
冬枣虽好,但别狂炫
冬枣脆甜可口,每天炫冬枣可太享受了!忍住,冬枣虽美味,可别吃太多!冬枣是高糖、高热量的水果,吃太多不仅会升高血糖,还会让你变胖。
热量:冬枣的热量略高,为113kcal/100g,[2]比香蕉和菠萝蜜的热量还高呢。对于需要减肥和控制体重的小伙伴,可得管住嘴,别吃太多。如果一下子忍不住吃了10来颗,摄入的热量都相当于吃一碗蒸米饭了。
糖含量:冬枣的糖含量会随着成熟度逐渐增加,完全成熟的冬枣糖含量高达20%以上,甚至可达28%,[5]《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冬枣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27.8%,是葡萄的近2.7倍。
冬枣的可溶性糖主要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果实发育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积累为主,发育后期则是蔗糖占据主导地位。[6]蔗糖对血糖不是很友好,所以有高血糖或糖尿病的人群要少吃。
冬枣和红枣啥关系?
提到枣,大家最熟悉的并不是冬枣,而是红枣。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冬枣和红枣有啥关系?
其实,红枣就是干制的鲜枣,鲜枣又包括很多不同品种的枣,冬枣就是其中的一种,包括成武冬枣、鲁北冬枣、薛城冬枣、长条枣、驴奶头枣、九月青等。其中成武冬枣、长条枣、驴奶头枣、九月青适合制成干枣,而鲁北冬枣、薛城冬枣适合鲜食。[1]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好奇:为啥鲜枣是绿色或者红绿相间,而干枣却是全红色的?
其实,鲜枣在成熟的过程中颜色变化上会经历绿熟期、白熟期、半红熟期、全红熟期多个阶段。目前的研究显示:冬枣果皮色泽变化主要是多种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红变过程中花青素含量变化起到主导作用,黄酮类色素起到辅助着色作用。[7]
也就是说,最开始的枣都是绿色的,等鲜枣完全成熟了以后表皮就变成红色的啦。即便采摘的时候没有全部变红,在后期贮藏过程中也会逐渐变红。[1]全红的鲜枣干制后,就是我们看到的红枣。
干制后的红枣很多营养物质都被浓缩了,比如钙、钾、镁、铁、膳食纤维等,但维生素C含量损失较多,只有14mg/100g。[2]
另外,虽然红枣很“红”,但可别太指望吃它补铁补血哦!即便红枣的铁含量还不错,高于大多数水果,也比猪里脊的高,可毕竟它所含有的铁是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较差,只有2%~20%。而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高达15%~35%,在补铁方面还是更推荐吃猪肝、鸭血、蛏子效果更好。
冬枣怎么保存?
并且,在-1℃左右保存不用担心冬枣会被冻伤。有试验观察了不同温度对冬枣冷害指数的影响发现:
-0.5℃处理的冬枣在整个贮藏期间均未出现冷害症状。
-1.5℃处理的冬枣仅在贮藏90天时出现了轻微的冷害症状。
-3℃处理的冬枣冷害症状最明显,在贮藏30天时就已出现了冷害症状,在贮藏90天时,冷害指数高达68%,冷害症状最严重。[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