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体外除颤设备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品牌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据MDCLOUD(医械数据云)统计,在2023年10月,共收集313条体外除颤设备中标数据,涉及206家采购单位和19个品牌商。
01
TOP10中标体外除颤设备品牌情况
2、安保医疗
安保医疗成立于2001年,是专业从事急救和生命支持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急救转运呼吸机、心肺复苏机、AED、除颤监护仪、电动吸痰器、新生儿呼吸机、急救培训模型等。由于其产品质量过硬,比肩国际一流水平,多项产品设备在国内乃甚至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口碑。
3、科曼医疗
作为全球生命支持领域品类最丰富的医疗设备生产商,已上市近200款产品,包含了监护仪、呼吸机、AED、麻醉机、输注护理、心电图机、除颤、手术灯、手术床、吊塔吊桥、新生儿保温保育设备等。
科曼医疗于2021年上市体外除颤监护仪系列,成为国内第二家自主研发、生产医用除颤的厂家,凭借着成熟的体外除颤技术,在2022年成功推出了F1/F2系列AED体外除颤器。
4、日本光电
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在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产品涵盖了心电、监护、神经电生理、急救、临床检验、实验室设备、临床信息系统以及家庭医疗保健等诸多领域。
自1990年至2008年,日本光电陆续在中国设立了三家分公司: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美荻特光电医疗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和尼虹光电贸易(上海)有限公司。2012年7月1日,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向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日本光电整合三家公司的资源,成立了全新的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2019年8月,上海光电国产化自动体外除颤仪AED-3100推出,与2150K系列相比,前者体积减小40%,重量减轻15%,电极带有彩色图解,可以高效指导救援人员将电极粘贴至正确位置。
5、久心医疗
久心医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的心血管领域院前急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国内第一家获得三类医疗器械AED注册证的民族企业,推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院前急救产品AED及其配套物联网系统管理解决方案。
久心AED已在全国装机近4万台,服务于军队、消防、公安、交通、学校、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产业园区、大型赛事等客户群体,并已远销欧洲和东南亚,获得海外客户高度赞扬。截止目前,久心AED已成功挽救了数十位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7月26日,久心医疗宣布,其产品iAED-M1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取得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意味着,“家庭急救宝”AED正式面世,将加速推动AED在家庭急救市场的落地,为更多家庭提供安全、高效的急救保障。
6、卓尔ZOLL
卓尔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卓尔拥有完善的技术产品线,涵盖除颤和监护、循环和心脏复苏术(CPR)反馈、数据管理、液体复苏以及治疗型体温控制,可帮助临床医师、EMS和消防专业人士以及非专业救护人士治疗患者。
卓尔提供多种临床上先进的除颤监护仪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帮助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是全球首家全线除颤产品获FDA上市前批准的企业。
8、云树医疗
云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1日,是一家专注于医疗设备研发和生产的公司,其产品涵盖了体外除颤仪、健康管理设备等多个领域,关于体外除颤仪设备,公开信息较少。
10、徕克美
徕克美是一个专注于AED急救场景的医疗器械创新智造品牌,致力于围绕中国急救场景,以有效施救为核心,构建专业化的急救产品解决方案。
作为深耕急救领域的医疗企业,徕克美一直专注为各行各业合作伙伴搭建急救保障体系,旗舰AED产品已在全国部署安装超15万台,同时提供完整的AED急救解决方案,包括选址安装、专业系统的AED培训、急救设备的配备和保养等,可有效提升应急救护响应速度和救治成功率,助推公共急救体系建设。
02
千亿市场,政策助推AED在国内全面开花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这些意外87%发生在医院外。
研究表明,猝死发生后的1分钟内,应立即实施CPR并运用AED开展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90%;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7%~10%,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因而这4分钟又被称为急救的“黄金4分钟”。
AED作为能够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是目前公认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
只是长期以来AED在我国的配置率过低,每10万人口AED配备数量不足2台,而《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2020年中的数据,美国和日本平均每10万人拥有700台和276台,我们相距甚远。
随着政府加大投入、各项政策的助推,公众健康意识的觉醒、急救知识的普及,以及国产AED设备从无到有的突破,国内AED产业迅速发展,近几年,国内AED配置数量逐渐增多,各地AED配置热潮此起彼伏口。
早在2010年,海南省发布了《海南省红十字会条例》,成为我国首批将AED写入的法规;2015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启动AED试点,在机场、地铁等公共场所配置AED;2017年深圳市政府也将“公众电除颤计划”纳入民生重点工程;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宣布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AED。
到了2021年底,国家卫健委制定了《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配置AED的文件,国内市场开始扩容。
仅在2022年,就有超过20个省市公布了AED配置计划,包括深圳、海南、福建、江西、四川等。如果按国家卫健委100~200台/10万人的标准,我国AED配置最高可达到约300万台,市场规模近600亿。如果达到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市场更将突破1000亿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