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的手机里专门有一个名为“吃吃吃”的APP文件夹,平日里,记者经常按照这些APP里面的菜谱在厨房鼓捣,但是常常是喜忧参半。一个月前,“下厨房”APP上线了“厨studio”课程,记者立即开始了另一种“买买买”,短短一个月,记者先后购买了12节烘焙课。每节课的价格从39元到59元不等,算来已经花费了数百元。这些课程中,有的课多达2000余人参与在线学习,少的也有数百人。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新兴的消费市场,网络课程的确具有诸多先天的优势,使其一出现,就受到众多新兴人类的追捧。但是,快速发展的市场难免会泥沙俱下。
记者在其他课群里,多次听到网友们抱怨熊谷裕子老师的磅蛋糕课,于是也购买了这一课程。课程开始不久,翻译解说员就介绍了老师使用的某国产品牌烤箱,之后,又以学员提问的方式,详细展现了烤箱全貌,并介绍说,该烤箱7月26日开始发售。此外,老师使用的磅蛋糕模具也成为推介的重点。“有需要的学员可以联系我,”翻译这样介绍。
课程退费仍存争议
既然课程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就有可能发生退换货问题。那么,买网课是否可以享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呢
对此,邱宝昌认为,虽然《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包括数字化商品在内的四种情况可不享受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但是,网课作为一种新型服务,应该针对某些特殊情况,比如由于不可抗力、因病或企业本身的技术问题等不能上课做出相应的退课退费规定,否则其规定就涉嫌霸王条款。同时,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应该主动承担对于教师及课程的审核和管理责任,同时也需要承担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的责任。
崔砺金认为,作为网络课程的开办者,在为消费者提供网络课程商品时,也应尽可能地提供更多教师及课程的信息,以便于消费者选择。而一旦发生问题,平台也应该作为第一责任人,应该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