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隍镇兹祥庵左侧,初建于明代。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县王如珩在原址重建屯仓。咸丰四年(1854年),五华县人古声扬焚劫屯仓,废去。光绪元年(1875年),知县李洪毓复建,改名为潘留产葛屯仓,因4社屯户捐设,故名。民国九年(1920年),广东产处尽将屯田变卖,仓宇亦被拍卖,原清华医院及旷地即其遗址。
送灶神的风俗
食蚶寓意
取暖火桶
芋头祭先祖
前门留客,后门当被
不接客的日子
扶童诀
一、孩子学走路跌下,母亲马上用手装成碗势在孩子跌下的地面作舀水状,舀一下,在孩子的胸前轻拍一次,边拍边念:“奴仔跌大,奴仔跌大,胆大大。”最少要作三五次,这样做可以安慰孩童和替其学步壮胆。
童谜拾遗
长期以来,留隍成年人常用方言出儿童谜语,让儿童在容易听、容易懂中互猜得到兴趣,笑口大开,开发悟性。举例如下:
红衣衫,乌桶盖,借你摸,孬摸破。谜底:红柿
一间厝仔哩夹夹,二个奴仔在相夹。谜底:花生
个物圆圆,食饱落池。谜底:碗
一支竹仔通天长,千刀万刀砍不断。谜底:下雨
一重墙,两重墙,剥开看着红阿娘。谜底:鸡蛋
脐对脐,眉对眉,硬硬进去,软软出来。谜底:旧时蔗寮榨蔗二个圆石
出大猪互报喜
抱公鸡拜堂
旧社会留隍人也有“养童养媳”的习俗。一般是那些有钱人家,结婚后尚未生男婴,唯恐无传,便养个女孩以招喜。为了在祖宗和亲戚面前,告知这个女孩便是未出世的男孩的老婆,便择得吉日,由这个女孩抱着一只公鸡拜堂成亲,并摆酒席庆贺。可是往往天不随人愿,招喜招到的大多是女婴。倘如此,年复一年,至抱公鸡成亲的女孩年满十八岁,偶或才招来一个男婴,但这对媳妇来说却是“饲到鸡大老爷蛀”,何等凄凉,故有民谣唱曰:
生逗仔做出月
司民公生
庵堂施孤
留隍妇女的“大后斗”
迎金狮
留隍宗祠
茅坪畲族的习俗
相传,畲族大年三十夜祭拜祖先,众子孙都得跪地绕祭桌一周进行爬拜,因先祖是“人身狗头”。传说居住石鼓坪的畲族先祖生有三子一女,皇赐姓盘、篮、雷三姓,女嫁与当时与石鼓坪只有一沟之隔的茅坪汉族翁氏为妻。由于长期的人文往来,传至今天汉畲差异已经很小,但语言上尚留可区别之处,如:
茅坪汉人说“一条”,畲族人说“一枝”茅坪汉人说“木虱”,畲族人说“广碑”茅坪汉人说“蜘蛛”,畲族人说“禾知”茅坪汉人说“石靠”,畲族人说“石鼓”茅坪汉人说“姿娘”,畲族人说“渣女亩”茅坪汉人说“水鸡”,畲族人说“蛤古”
汉畲两族区分是细微的,溶合在一起则为主流,如:留隍的茶文化中有“一好乌岽茶,二好石鼓坪”之说。乌岽高1391米,为凤凰的第二峰,长年云雾弥漫,是产宋种单枞基地。而石鼓坪是畲族衍繁的地方,峰高1144米,是潭江畲族生产单枞“乌嘴茶”的好地方。留隍茅坪所处山势与畲族石鼓坪同脉同坡同走向,做茶方法汉畲两族互相交流,所产“乌嘴茶”与畲族石鼓坪所产无异而闻名海内外。留隍的茅坪、大钱、盐坪居住的大都是汉族人,但流传的民间山歌“分秧歌”,就是畲歌:
布田分秧情依依,欲斗畲歌行近边,一千几百哩来斗,一百几十不会合咪。
八月十五“观戏童”歌中唱的:
观呀观戏童,戏童做老爷,七八来担靴,担地块?“畲家老爷”到南沃。
儿童玩耍的“放乒碰”歌唱的:
佩带戒指的讲究
逢人让双马
说四句
元宵节插榕树枝
斗圩
送顺风
立“泰山石敢当”石碑
拜“五谷主”
“五谷主”也叫“五谷母”,这是留隍人崇奉天上管理农业的天神的称呼。传说,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子扶苏将农科知识的书籍藏了起来,有关适应江南种植的内容一书托其心腹大臣来到留隍南坑凹头寨,交由南坑乡民照书指导,繁殖出远近闻名的南坑枇杷佳果,同时又教会留隍人种植水稻,留隍人把他视为天神。故每年水稻丰收季节,于农历十月十五日,为答谢天神的恩赐,各家各户乡民用米筒装满丰收米,贴上剪有图案的红纸,把它作为“谷父”、“谷母”,进行奉拜。因为“米”为五谷之主,故称“五谷主”或“五谷母”。若逢东西两留不受内涝之患,则“十月收大冬,家家户户好轻松,大筐堆来米满缸,大人奴仔笑开颜”。用以前简单答谢天神方式已不能表达对天神的感激之情,人们便用丰年的大豆、花生、油麻、薏米与米粉合制成各种形式的红粿祭祀。如新池下埔村民做出形似大木船“尖担粿”;街市人在大红粿上面用花生、油麻、黄豆点缀出具有美丽图案的“锦上添花”粿;埔径一带独出心裁制作的形似“大萝”、“细萝”,里面装满“金银财宝”花生仁的“谷萝粿”。除此尚备上三牲、五果,摆上香案桌以表敬春之意!
放风筝
留隍人称放风筝为放风禽。“九月九,风禽仔,满天走”。放风筝是留隍人一种娱乐的风俗时尚,近韩江两岸平原内涝地区青年人较为喜好。从季节上论,“九月九”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时;从活动场地说,这时韩江水处于冬枯,大片沙滩便是好去处;从人和角度看,这季节正是一年收成定局的“收冬”,秋风送爽,人人心情愉快!做风禽的方法并不复杂:用几条削得软硬不同的竹枝为架,糊上各式纸料,画上简单的各色鸟类、蝴蝶、蜻蜓等,配上长长的纸尾巴,就是“风禽”。
咬沙尾子
民居形式
食桌
五伦关系
跪外家
入房圆与鸳鸯腿
冬至
冬至也叫冬节,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日。这时正是农田百业收成的季节,一年从头忙到现在,也得有个农闲的活动空间,庆个丰收年。于是各家各户便用糯米磨粉,做成汤圆,准备迎接神圣时刻到来,让家里人都能尝到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幸福,像尝到甜汤圆一样合家甜甜蜜蜜过个丰收年。有人怕在这个交接圣时吃不到甜圆,宁愿一家人围在锅旁,边做圆边下锅,从当晚十时开始就边食边做。可是冬至夜太长了,有的大家庭吃完了半斗米天还未亮,但仍是耐心地边做边尝,享受这甜甜时刻到来。
八月中秋
七月半
端午节
清明节
还愿
讨福求丁
讨福求丁,这是乡民在老爷到来食香案时跑在老爷面前向老爷讨愿的行动。讨愿者必先备以诚心,沐浴更衣,当老爷到来时先向老爷献上一对点燃的红烛,心善秘讨,许愿,祈求保佑家里老人健康长寿,新婚者得丁,经商者生意兴隆,出外者一帆风顺等。然后再把事先备好的添油款封成红包,向老爷压座以表承诺,这时的油丁款由理事人收妥,送还你座上点燃的蜡烛及香灰,让你马上带回家中,以表示讨福求丁事毕。
老爷出巡
留隍人民有着崇拜神明的传统,各乡各里按信仰去选择崇拜偶像,建庙筑宫,择日奉拜。正月十六日,便是各老爷出游巡视乡民的圣日。这一天乡里老大一早得用净水即红花沫草把老爷金身洗洁,然后备好老爷轿,在师公用符咒驱鬼之后由四位信男扶老爷上轿正坐。这时鞭炮、锣鼓齐鸣。在马头锣开道下,配以潮州八音大锣鼓押阵,标旗夹道扶送,老爷到所属弟子的祠堂香案前(香案是供奉老爷祭品的地方),由师公(即老爷的代言人)代老爷说话,对弟子许福,保乡民平安。南坑宫东岳大帝老爷所属计有南坑、白石口、湖上山、东下栅、青金巷、埔径、罗田头、后山等十三社,香案众多,灯路漫长,老爷出巡得从当天下午三时开始至零时才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