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Eriocheirsinensis),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螃蟹、大闸蟹、清水蟹等。在动物分类系统中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部、方蟹科、绒螯蟹属。在我国自然水域中的地理分布,目前将河蟹区分为长江,辽河,瓯江几大水系群体,其中尤以长江水系河蟹个体生长快,规格大,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并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养殖对象。

一、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史与生命周期

河蟹的生活史是指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依次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仔蟹(豆蟹)、幼蟹(稚蟹)、蟹种(扣蟹)、黄蟹、绿蟹、抱卵蟹等阶段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一般来说,河蟹寿命为3虚龄、2足龄、24个月。有一部分河蟹当年就可以达到性成熟,个体重只有10~50克,寿命只有1年。有些养殖单位由于不懂得区别性成熟的河蟹,往往把已性成熟的小蟹误认为蟹种采购放养,结果引起成熟性死亡,给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些低温地方,如新疆等地,河蟹的寿命达到3-4年,这主要与河蟹生长环境因素有关。个体大小无法确定年龄大小,绿蟹才是性成熟的标志。河蟹生殖一结束,生命亦近终止,因此河蟹养殖中,应年年放养蟹种,才能年年有成蟹收获。

各发育阶段

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阶段,也称幼体发育阶段:蚤状幼体因其形态似水蚤而得名,通常只有1.5~4.1毫米,不能在淡水中生活,必须在河口附近的半咸水中生长,依其蜕皮次数分为Ⅰ-Ⅴ期蚤状幼体,Ⅴ期蚤状幼体再蜕一次皮,即成大眼幼体。大眼幼体在咸淡水中生活,即成俗称的蟹苗。蟹苗为杂食性。仔、幼蟹阶段:大眼幼体经蜕皮、生长,即长成蟹形,前1-5次蜕皮的稚蟹,依次为Ⅰ-Ⅴ期仔蟹,因其个体小,仅有黄豆般大小,故俗豆蟹;仔蟹再经数次蜕皮至当年秋天的蟹种,长成纽扣般大小,即成为扣蟹,也称一龄蟹种。

成蟹阶段:成蟹即性成熟前后的通称,包括黄蟹、绿蟹。河蟹成蟹的身体原分21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6节和尾部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已完全愈合,因此河蟹的全身仅分为头胸部和腹部2大部分。从外形上看河蟹由头胸部(蟹壳)、腹部(脐子)和胸足(爪子)3大部分组成。

在淡水中生长达2秋龄的蟹,在性成熟之前,雄蟹步足刚毛比较稀疏,此时蟹的腹部尚未长满,即尚不能完全覆盖头胸部的腹面,背部颜色略带黄色,俗称黄蟹。黄蟹再蜕一次壳(生殖蜕壳),雄蟹步足刚毛丛生。雌蟹腹部的脐明显宽大,四周密生丛毛,完全覆盖整个腹部(脐),成为典型的团脐,蟹壳成为黑绿色,称为绿蟹。

(二)洄游

河蟹一生有2次洄游,一次是蟹苗由河口顺着江河溯江而上,进入湖泊等淡水水域生长发育的过程称为溯河洄游,也称生长洄游。另一次是降河洄游,是指在淡水中生长发育成的成蟹,从淡水洄游到河口附近的半咸水域中繁殖后代的过程,也称生殖洄游,在海水中抱卵繁育。

(三)蜕皮与蜕壳

(四)生长特性

河蟹的生长是伴随着幼体蜕皮和幼蟹的蜕壳进行的。河蟹从规格为16万只/千克的大眼幼体长到体重超过150克/只的商品蟹,要经数次变态、多次蜕壳。通常认为河蟹的生长发育是随蜕壳的发生呈梯式增长,也就是说在两次蜕壳之间,河蟹的规格基本上保持不变,只是在体重上随营养物质的积累而略有增长。在每次蜕壳后,河蟹的规格发生明显变化,完成快速的生长,所以河蟹的生长特性是一种呈阶梯状的不连续生长,是伴随着幼体的蜕皮,蟹种的蜕壳而进行的。

对河蟹来说,蜕壳频率和每次蜕壳后的增重量是决定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而河蟹的蜕壳频率和蜕壳后的增重又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在自然环境中,幼蟹蜕壳周期为15天左右,河蟹蜕壳后体重增加30.0%~48.9%;而在笼养条件下,5-9月只蜕壳2~3次,脱壳后体重增加22.4%~40.2%,平均增加33.2%;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蟹,蜕壳周期为(31.7±5.1)天,蜕壳后体重平均32.3%。可见,生活于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河蟹,蜕壳周期差异较大,但蜕壳后增加量较为接近,表明蜕壳周期长短(蜕壳频率)对河蟹生长的影响更大些。只有熟悉河蟹的生长特性才能合理安排养殖计划。

(五)生殖特性

河蟹在淡水中生长育肥6-8个月,便结束淡水生长阶段,开始成群结队地离开原栖居活动场所,向通海的河川汇集,沿江河顺流而下,不远千里,行至河口浅海处交配产卵。河蟹这种由淡水到海水去进行繁殖的过程,称为生殖洄游。

每年自寒露至立冬期间,河蟹开始生殖洄游。民谚所语:“西风响,蟹脚痒”、“西风响,蟹下洋”,就是说到了秋季,河蟹就一定要进行生殖洄游。此时河蟹性腺发育迅速,变化明显。立冬以后,性腺发育完全成熟,此时河蟹交配,随即产卵。

河蟹的生殖洄游是自然选择、长期遗传适应的结果。使得河蟹生殖洄游的因素很多,其中性腺成熟是一个主要因素。其他如水的温度、水的流动速度、水体盐度变化等外部因素,也是河蟹向沿海江河口洄游的因素。

现有的河蟹根据洄游习性基本上可以分成终生生活在河口浅海区的小洄游和进入长江中下游的大洄游两大类群。小洄游的河蟹类群,洄游于浅海和河口区域,其饲料生物资源往往没有长江沿江草型湖泊那么丰富,且淡水促生长、海水促成熟,河口区域往往有一些盐度,所以这一类群就可能较早成熟。因此,在选择和确定河蟹种质时应对洄游类群予以重视。

掌握河蟹的生殖洄游期对河蟹的养殖与捕捞十分重要。

(六)自切与再生

河蟹在受外界环境刺激,其螯足或步足被外敌抓住,经常会迅速断掉其被捉住的足,得以逃生,此现象为自切。河蟹自切现象是长期对外界环境下逃避敌害求得生存的一种适应。河蟹自切时其折断点总是在附肢的基节与坐节之间的关节处。河蟹足一经断裂后,即可分泌液体,封闭伤口。河蟹再生总是与自切相联系的,通常先自切,后再生,自切后的关节处有瓣及肌肉,折断后血流即可自止。河蟹再生能力以幼蟹时较强。

(七)食性与残食

河蟹由于存在多个变态期,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要求也不同。蚤状幼体期间以藻类为饵,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主要以轮虫为饵,Ⅲ期仔蟹至Ⅴ期仔蟹多以微粒饲料和轮虫为饵,Ⅴ期仔蟹后的幼蟹转入偏动物性的杂食性。河蟹生性贪吃,尤喜食动物性饲料,在天然环境下摄食小杂鱼,虾,螺,蚬和水草等。同时,河蟹具有相互残食性,特别是在脱壳期。

二、蟹种(扣蟹)培育

蟹种通常是指一龄蟹种,即是将当年Ⅴ期仔蟹培育到翌年的3月底,规格在100~200只/公斤左右的蟹苗,大小常为纽扣差不多大,所以生产上常称为扣蟹。一龄蟹种的培育是当前河蟹养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一阶段的特殊点是培育周期较长,蜕壳次数多,个体发育快,体重增加大。一龄蟹种培育模式通常是池塘和稻田两种。

(一)池塘培育一龄蟹种

1.蟹种池的条件与建设

环境条件:蟹种池不同于鱼种池,建池环境条件宜选择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源无污染,用电、交通方便。同时,一龄蟹种对环境要求较高,如何创造一个适合一龄蟹种生长发育的环境尤为重要。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溶氧、PH、营养盐。养殖过程中,幼蟹适应的水温是15~30℃,最适宜水温为19~25℃,水温低于10℃进食减少,甚至进入冬眠,水温超过30℃,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如果水温低于15℃,虽然其他条件满足,脱壳也会十分困难。水温在19~25℃的适温范围内,水温愈高,幼蟹成活率愈高,生长愈快,增重愈多;适宜溶氧为5mg/L以上;适宜PH为7~9;由于蟹种生长阶段蜕壳次数多,对营养盐要求严格,特别是对钙,磷盐的需要,需要通过施有机肥和适量微量元素来调节和补充。

培育池大小:一般为1000~5000平方米,考虑操作方便,通常2000平方米为宜。

培育池深度:由于蟹苗或幼蟹是在池底爬行寻食,为此水深不宜超过1.5米。进,排水系统:由于蟹种培育过程中需要经常放进和排出池水,所以要求进水和排水方便。

防逃设备:永久的培育池防逃设施,采用砖砌呈“厂”字形的防逃墙,一般高0.6~0.7米,亦可根据各地情况选用钙塑板,玻璃,石棉板,玻璃钢,白铁皮,尼龙薄膜和网片加尼龙薄膜等材料。

清塘消毒:Ⅴ期仔蟹放养前15天蟹种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75~100公斤/亩,溶化后全池泼洒。如果蟹种池为老养鱼池则必须经清淤晒塘后才能放养仔蟹。

移植水草:4月中旬开始,种植水草。在池底撒播和移栽苦草、伊乐藻等水草;在塘埂内侧坡上栽亲水植物,同时在培育蟹种的池塘内保持定量的芜萍。

2.Ⅴ期仔蟹的放养

Ⅴ期仔蟹的放养应首先打样确定规格,然后根据样本结果,称重,计数,放养密度50~80只/平方米。每只蟹种塘放养的Ⅴ期幼蟹要规格一致,避免大小差参不齐,一次放足。对于从外地采购的Ⅴ期仔蟹,特别是从沿海购进的Ⅴ期仔蟹的放养量可适当放大,规格应整齐,体质要健壮,严禁带病。

3.饲料投喂

幼蟹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每天傍晚至20:00时是摄食高峰期。投喂过早,蟹未开始摄食,饲料浸泡在水中,散失很大,而且会降低味道和适口性;过晚,会使蟹处在饥饿状态.

4.水质调控

蟹苗下塘后,水质过肥、过老,易造成幼蟹缺氧浮头。表现是幼蟹大量上爬水草和四周塘埂,轻者夜间出水,重者白天都不下水,这时即将和刚刚蜕壳的幼蟹都要死亡,必须引起足够警惕,防止缺氧浮头。方法是早换水、大换水。高温季节,可多放些浮萍覆盖遮阴,净化水质。

5.日常管理:

巡塘值班:蟹苗下塘后,应坚持天天值班巡塘,主要观察水质变化和幼蟹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防逃:幼蟹爬逃能力很强,尤其是加新水时,或者塘埂渗漏水的地方,幼蟹会随水而上,顶水或打洞逃跑,因此,一定要严加注意。

防害:老鼠和鸟是幼蟹最大的敌害。消灭方法,一是加固防鼠网,二是人工追打,三是下鼠药或灭鼠器械,放置驱鸟器具等。

防盗:幼蟹价格很高,蟹塘要建立管理房,日夜有人看守。

防野杂:养蟹塘的蛙、黄鳝、泥鳅繁殖生长较快,和幼蟹争食和残食,要及时清除。

6.幼蟹的起捕

通常采用诱捕、流水、地笼网、干法及竹丝笼或杨柳枝笼法等方法。

诱捕法:根据蟹种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在原有池水排放以后不再进水,而在池内投放数个长1~1.2米,直径0.3~0.4米的黑色塑料袋或用稻草编织的草袋(也可用编织袋),袋口撑开,袋子内堆放一部分水草,并投放河蟹喜食的小鱼,小虾或动物内脏做诱饲。诱饲最好经过蒸煮,使其香味四溢,对蟹种更有吸引力,由于袋中即有蟹种爱吃的食物,又是温暖,黑暗的隐蔽场所,所以,蟹种入袋后一般不再外爬。晚上8-9点钟开始收集1次,夜间12点和早晨4-5点钟再收集1次。如果蟹种太多可适当增加收集次数。

流水法:利用河蟹的逆水性,用流水集苗。

竹丝笼或杨柳枝笼法:捕捞前每池均匀投放20~30只竹丝笼或杨柳枝笼(也可在放养大眼幼体时提前投入)。竹丝笼或杨柳枝笼用细绳与浮子相连。用三角抄网捕获。捕捞时要做到快,轻,准。每天捕捞2次,早晨日出前,下午日落前。每池捕捞2~3次后,排干水隔天再注满水,重复2次,起捕率到达92%以上。本方法捕捞效果较好,较为实用。但制作竹丝笼或杨柳枝笼和捕捞时劳动强度相对较大。

网捕法:本方法在刚开始捕捞,捕捞的量不需很多时较为适用。沿池塘四周放置一定数量的地笼,一般每亩放30~40只为宜,每隔4~6小时收一次网,收网捕捞后将网具重新放回。此方法的特点是省时,省力,简便,但起捕率不高,最多仅能达到60%。

干捕法:此方法只能在用其他方法捕捞后,剩下数量不多时采用,效果较好。方法如下:排干水,人工下塘捕获,一般宜多人沿一个方向用手抓,挖,抠等“摸索”前进,以免“漏网”。

其他方法:灯光诱捕法、陷井法、挖洞法、药驱法等。

(二)稻田培育一龄蟹种

1.稻田建设

稻田选择: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土地较肥、保水性好的田块。

稻田改造:将稻田分成小区,小区之间以田埂隔开,在离埂2~3米处开挖围沟,沟宽0.8~1米,围沟每隔8~10米开挖与围沟相通的条沟。条沟比围沟略浅、略窄。在进水处附近设一蓄水池,面积10~20平方米,用于缓冲入田水流,并可兼作蟹苗暂养池。条件恶化时还起到“避难所”的作用。畦面种稻,沟中不种稻。

防逃设施:防逃是养蟹成败的关键。田埂加宽夯实,宽大于0.5米,埂顶比畦面高0.5米,防逃墙设在田埂的斜坡中部,经木棍铁丝做成支撑架,固定双层聚乙烯薄膜(或网片加薄膜)。

清整消毒;田块修整好后要清田消毒,用生石灰75~100公斤/亩化浆泼洒,驱除并杀死一些敌害生物。

2.水稻栽培管理

施肥: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按300公斤/亩施基肥。在水稻生长盛期追施1次尿素,按5~7公斤/亩,并坚持少量多次原则,防止水质污染。

水稻移栽:选择水稻生长期长的品种,该品种抗病性强,整个生长期无明显病害,亦不用施农药。

3.蟹苗放养

4.饲料投喂

养殖扣蟹过程要合理饲料搭配,除前期多投动物性饲料外,之后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适时调整饲料的种类与用量,并引进芜萍等水生植物,严格控制其规格和早熟。

5.水质调节

初期3~5天换水1次,以后7~10天1次。夏季高温季节,适当降低水温和换水次数,定期泼洒石灰水和过磷酸钙杀菌驱敌,并可补充钙及调节酸碱度。

(三)蟹种的运输

一龄蟹种生命力强、规格大、抗逆能力也强,加上正值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也为蟹种运输提高率提供有利条件。尽管如此,在运输中不能粗心大意,应掌握蟹种运输的有关规律和技术流程,有利于提高运输成活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蟹种运输是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有些疾病就是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使蟹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冻伤,其后由细菌等病原侵袭伤口,发生继发性感染。因此,在蟹种运输中要严格注意技术的合理运用,提高运输成活率。

运输蟹种一般采用塑料编织袋、蟹笼、荆条筐或蒲包包装。由于蟹种活动能力强、爬行迅速,为了提高运输成活率和减少蟹种受伤,蟹种在包装时应不使袋(笼、筐)等包装物留有空隙和空间,以减少蟹种在包装中爬动的机会。如用塑料编织袋包装时,所装蟹种不超过袋体积的2/3,待蟹种装进袋中后,在袋的余下部分的下端用聚乙烯扎紧,这样,就使蟹种在袋内不能爬动。这是运输蟹种的主要技术之一。

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蟹种装袋运输,对于那些体质弱、有明显病伤的蟹种应剔除。此外,每袋的蟹种数量不宜多,一般在5~7.5公斤左右。

在用车运输时,应在车厢铺一层草袋,将草席或草袋洒水至湿透,再将装有蟹种的包裹放在草席或草袋上,这样就在运输过程中满足蟹种对湿度的需要。

在运输中要注意天气情况,防止太阳暴晒和低温冻伤蟹种。在冬末气温低的季节,蟹种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少洒水或不洒水,防止结冰,包装蟹种的袋(筐、笼)上方用帆布等物盖住挡北风。在春季有时有较高气温出现,这时应防止太阳光直接射向蟹种,还应多洒水。运输过程中应将蟹种袋(筐、袋)平放,切忌上面堆压挤压,若运输数量多,可用木条隔层,架空放置。在搬运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有条件的尽量采用保温车运输。

三、池塘成蟹养殖

河蟹养殖方式通常有大水面养殖、网围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这里主要介绍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一)蟹池选择与改造

养蟹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池塘形状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面积10~30亩,水深以1.2~1.5米为宜,池塘埂坡比1:2~3。培育池底质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0.1米。塘埂四周用0.6米高的钙塑板、铝板、石棉板、玻璃钢、白铁皮、尼龙薄膜等材料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米,深0.8米。

(二)池塘清整消毒

养蟹池秋冬季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两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75~100公斤/亩。

(三)移植水草

按幼蟹培育池标准进行。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沉水植物(图3-8-13)区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

(四)投放螺蛳

成蟹养殖每年清明节前应投放一定量的活螺蛳,池塘投放量为300~400公斤/亩,投放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酌量增减。螺蛳投放方式可采取一次性投入或分次投入法,一次性投入法为清明节前成蟹养殖池塘一次性投放活螺蛳300~400公斤/亩,分次投入法为清明节前成蟹养殖池塘先投放活螺蛳100~200公斤/亩,然后从5-8月每月投放活螺蛳50公斤/亩。

食盐水溶液浸洗3~5分钟。蟹种数量一次购足,在池塘中用围栏暂养。蟹种分三次放入成蟹池塘中。在蟹种暂养脱壳1次后转入1/3蟹种进入成蟹池,在暂养脱2次壳时再转入1/3蟹种进入成蟹池,10天后将围栏全部拉开。这时池塘水草基本生长茂盛。

目前,有条件的地方,池塘成蟹养殖通常采用“3+5”放养模式,即先在配套的蟹种寄养池塘中养殖3个月,等成蟹池塘水草生长好后再将蟹种转入成蟹池塘养殖5个月收获。

(六)饲料投喂

1.投饲量

养殖河蟹的投饲量应根据放养蟹种数量,质量,所投饲料的种类,质量饵料系数及预计产量制定年投饲总量;根据当地的气条件,水温变化,按照年投饲量制定月投饲计划;3-7月上旬是河蟹快速生长期,这几个月的投饲量要占全年投饲量的40%;进入高温期池塘养殖的河蟹生长滞缓,此期月投饲量可为6%~8%:8月中旬至11月底这几个月投饲量应为50%。

关于食量的大小,常用“日投饵率”来表示,即以养殖河蟹每昼夜所吃的食物的湿重和其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河蟹的日投饵率常在5%~10%之间,一般投饲比例是稚蟹阶段的投饲量占体重的5%~7%,幼蟹占4%~6%,成蟹占3%~5%。日投饲量较难确定,每次的投饲量应在月

投饲量范围内按养殖河蟹体重递境的5%~10%投喂。

2.投饲技术要点

动植物性饲料要体理搭配:河蟹食性杂,在饲料组合上,全年饲料投喂,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占40%。

根据渔时季节科学投饲:河蟹生长季节饲料的投喂,总的原则是“两头精,中间青”。即春秋季节的投饲,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夏季饲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

根据河蟹生活习性投饲:河蟹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饲料投喂应以晚间投饲为主,白天投饲为辅。其晚间投饲量点全天饲料量的70%。

饲料要适口:饲料个体的大小要与河蟹规格相适宜,个体大的要切块状,螺,蚬要压碎,植物性的饲料要做成团,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改深水区为浅水区投饲:饲料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并坚持“四看”,“四定”的投饲原则。

改生食为熟食投喂:投喂的各种原料要充分浸泡,煮熟,有利于河蟹消化吸收。

科学投喂成熟蟹:成熟蟹开始生殖洄游,晚上上岸爬行,体力消耗过大,易造成洄游蟹营养不足,因此要适当投饲。在投饲方法上,改过去的晚上投饲为白天投饲。防营养过剩死亡。特别是成熟的雌蟹,肝脏85%以上转化为性腺,肝功能下降,如大量投喂动物性饲料,一方面肝功能不能适应高蛋白的营养储存,另一方面促使雄蟹提前淡水里交配,引起死亡。

另外,实施鱼,蟹混养模式的,应先喂鱼,后喂蟹。鱼料投入深水区,蟹料投入浅水区,以防鱼,蟹争食,使蟹吃不到饲料,影响河蟹生长。

(七)池塘水质调控

(八)池塘底质调控

河蟹养殖期间应尽量减少剩余残饵沉底,保持池塘底质干净清洁,如有条件可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过氧化钙、沸石等,投放光合细菌等)。

(九)日常管理

日常巡塘可结合早晚投饵仔细察看池塘养殖河蟹蜕壳生长、病害、敌害等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特别在异常天气情况时要仔细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十)捕捞

(十一)商品蟹暂养

捕捞后的河蟹应放在水质清新的水体暂养,暂养方法可用吊笼和吊箱。商品蟹须经暂养(图3-8-14),吐泥滤污,去药物残留,经测定安全达标后才能上市销售。暂养区要增加增氧设备,防止河蟹暂养缺氧死亡。

暂养好的成蟹按规格,雌、雄分袋包装出售。

四、河蟹病害防治

(一)肠炎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蟹摄食不振,行动缓慢,轻圧肛门,可见黄色黏液流出。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投喂新鲜饲料,治疗时外用溴氯海因全池泼洒1次,并在饲料中拌入内服药,每天一次,连续3天。

(二)颤抖病

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病毒等

症状蟹:行动和摄食缓慢、精神不振;发病后期,蟹趴在岸边水草上,失去摄食能力,浑身发抖,不久即死亡,故被人们称为河蟹“抖抖病”。病蟹肝脏坏死,螯足抱在口腔前,步足环起,站立不稳,不易翻身,发生阵阵抖动。有的肝脏呈黄色、油状、略带白色,口器中有大量茶褐色液体。有的肝脏呈灰白色、臭蛋黄状,体内有无色液体,有的伴有鳃水肿。而处于蜕壳期的蟹发病时,表现为蜕壳无力而死亡。

流行情况:5~10月份,高峰期8~9月份,水温23~33℃。

防治方法:放蟹种前对池塘彻底消毒,清除过多的淤泥,以预防为主。治疗用银翘板蓝根散。

(三)烂鳃病

病原:弧菌、产气单胞菌及迟钝爱德华菌

症状:蟹鳃丝腐烂多黏液,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局部溃烂,鳃丝有缺痕,病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鳃已失去呼吸功能,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改良水质和底质进行预防。治疗时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复方氟苯尼考1个疗程。

(四)聚缩虫病

病原:聚缩虫

症状: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附着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严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经常注、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用硫酸铜0.25~0.6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THE END
1.天津假山鱼池制作天津庭院景观天津园林景观天津景观设计天津鑫宇园林专业从事天津假山景观设计,天津假山鱼池净化系统,天津假山景观工程,天津庭院鱼池设计净化,天津庭院景观设计,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http://www.tjxinyuyl.com/
2.吉祥草能养鱼池吗常见问题您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式来结合养鱼池和吉祥草: 1. 植物过滤:吉祥草可以作为植物过滤系统的一部分,帮助净化鱼池水质。您可以在鱼池旁边或周围设置一个水培系统或水生植物区域,让吉祥草的根部部分浸泡在水中,以吸收废物和养分,提高水质。 2. 装饰性放置:如果您只是想在鱼池周围增添一些绿色植物,您可以将吉祥草种植在容...https://www.cmeii.com/changjianwenti/729434.html
3.锦鲤鱼池主要过滤处理方法锦鲤鱼池、景观水系主要过滤方法 一、鱼池过滤池过滤: 1、鱼池过滤池的工作原理:过滤池过滤是鱼池里面的水由底部水管进入过滤池后,流经过滤仓中过滤材料层将脏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截留于滤料表面和内层空隙中,从而使脏水层层得到净化,经过滤处理后的水再回水到鱼池。通俗讲就是用循环水泵来实现主池到过滤池...http://m.lvyaf.com/pd.jsp?pid=16
4.培训资料水产养殖工程养殖场规划及设计(141页)... * 1.3 养殖池的设计 一、精养鱼池设计 二、精养虾池设计 三、流水鱼池设计 四、回形鱼池设计 五、鱼池开挖 六、鱼池防渗 七、鱼池改造 ... * 一、精养鱼池设计 (一)鱼池布置 单个鱼池的布置完全取决于地形,鱼池长度方向近于平行地面等高线,池形不求规整和直线,因地制宜地布置。 (二)鱼池的面积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820/8014040076002134.shtm
1.别墅鱼池清澈之谜揭秘过滤系统的艺术与科技别墅鱼池清澈之谜:揭秘过滤系统的艺术与科技 一、别墅鱼池的魅力与挑战 在现代化别墅中,装饰性水域如鱼池不仅为居住环境增添了一抹自然之美,更是户外休闲娱乐的一大亮点。然而,这些看似平静的水域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维护需求。在这片蓝色天地里,微小而又关键https://www.pcykccynr.cn/lv-se-sheng-huo/415740.html
2.别墅鱼池过滤系统的完美设计水生乐园的守护者一、别墅鱼池过滤系统的必要性 在别墅中设置鱼池,不仅能够增添自然美观和宁静氛围,更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实践。然而,鱼池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水质保持稳定对于鱼类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的过滤系统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选择合适的过滤材料 在选https://www.aoynghmyc.com/wu-shui-zhi-li/469266.html
3.淡水鱼苗培育池塘的选择准备选择鱼苗池的原则是有利于鱼苗生活、饲养管理和捕捞方便。多选择长方形,面积为600~2000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前期50~70厘米,后期100~120厘米),池底平坦,淤泥量适中(厚约15厘米),注、排水方便的鱼池作为鱼苗培育池。 选择好鱼苗培育池后,要进行池塘修整和药物清塘。药物清塘一般多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每100平方米带...https://www.lboclvlct.cn/mei-ti-bao-dao/359970.html
4.成都鱼池净化设备<嘉润人造雾400-800-8739>现在高要求的造池都会加上滴流过滤。<嘉润人造雾400-800-8739> 建造锦鲤鱼池过滤系统 1、鱼池池底净化管道系统:PVC给水管道 2、生化过滤池系统:深于鲤池10CM砖混泥土结构,占养鲤池面积的1/3—1/4; 3、主体养鲤景观池:不小于35平方米面积,砖混泥土结构,池底钢网; 4、自动...http://site.china.cn/huanbaoxiangmuhez/3639962142.html
5.假山鱼池什么位置风水好假山鱼池水循环系统设计5、砌围边:用红砖把鱼池周围砌一圈,砌鱼池的形状。 6、建模板:钢筋扎完以后,采用木板沿着池壁建模。 7、倒鱼池内壁:倒模版完成以后,往里面倒混泥土。 四、假山砌接制作方法 根据事先制作的假山模型,经过构思选用适当的树、石、山、草等素材,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这一立意。假山制作的基本操作流程,其实就是粘接...https://www.qizuang.com/baike/9320.html
6.几种常见的鱼池水净化系统介绍10年水处理经验的老师傅主推这种...摘要:现如今不管是在公园、小区还是别墅小院中都能看到景观鱼池的影子,若没有很好地进行养殖容易导致水质不清,因此鱼池过滤系统十分重要。那么鱼池水质长期保持清澈的方法有哪些?几种常见的鱼池水净化系统介绍,10年水处理经验的老师傅主推这种。 一、瀑布滴流鱼池过滤系统 在鱼池上方建造一个滴流盒或者框架,在鱼池的远...https://xa-lhl.com/blog/649.html
7.帆布鱼池养鱼好不好?实际操作告诉你成功失败,养殖经验之谈!还有三个副净化池,也是利用的以前的养鱼池,就不专门上图了。 这是主净化池曝气,有点简陋,凑合着用吧,也是不想投钱太多了。一个曝气水泵要2000多,还要配置一个专门的曝气池,这投资有点肉痛,所以就没用了。 现在说说帆布鱼池循环养鱼系统运行一个月来的心得吧,算是又多了一点点养鱼经验之谈,关于这个帆布鱼池...http://m.yc6318.cn/adh/aritcle9213.html
8.牡丹江鱼池净化水处理过滤系统日记牡丹江鱼池净化水处理过滤系统 水质处理过滤池的设计,水质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综观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的案例,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1、溢流式过滤系统; 2、滴流式过滤系统; 3、内部砂砾式过滤系统(又称为底部砂砾式过滤系统)。 同样饲养锦鲤一样要用科学的方法,一定要做好水处理系统,否则是养不好锦鲤的,即使是进口...https://m.douban.com/note/556425471/
9.咸宁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专项建设规划(2021(四)全面完成阶段。2031—2035年,每年改造治理面积1万亩以上。到2035年底,力争全市精养鱼池100%完成改造治理。 六、主要治理模式及建设内容 根据养殖池塘规模和地理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遴选实施复合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鱼菜共生生态种...http://nyj.xianning.gov.cn/ztzl/sswgh/202204/t20220407_2583109.shtml
10.应用生物技术(精选十篇)目前与造纸相关的生物技术所能够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工业酶应用, 工业酶大概归类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素降解酶、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漆酶。 废纸制浆目前最主要的是生物酶脱墨和生物酶用于胶粘物控制, 成纸的部分就是用生物施胶酶处理生淀粉, 另外还有一些生物防霉剂、杀菌剂以及生物的污水处理。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k1rlg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