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人形机器人不仅仅出现在亚马逊的仓库,美国GXOLogistics物流公司仓库同样有Digit人形机器人的身影,近日有外媒报道,Digit机器人正在康涅狄格州跨境仓库当中作业,执行“重复性任务”,例如将物品移至传送带上。
GXOLogistics发言人表示,Digit的优点在于它易用性非常高,它可以根据需要来学习新任务,而不需要迭代掉之前版本的机器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公司的采购成本。负责人透露,在早先美国智能化工厂当中,机器人就已经参与搬运这种常规的物流作业了,但此前的机器人仅仅是AGV和机械臂的结合,并没有像现在的Digit机器人一样,具备双足、双臂以及头部这种类人体。
首家Digits仿人机器人工厂将上市
AgilityRobotics公司正在俄勒冈州塞勒姆建造一座占地7万平方英尺(约合6503平方米)的工厂,该工厂每年可生产1万多台该公司的Digit人形机器人--它将在工厂车间与人类并肩工作。新的"RoboFab"制造厂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业,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向客户供货,2025年开始"全面上市"。Agility预计第一年将制造"数百个"Digit人形机器人,然后再逐步扩大规模。
Agility首席运营官安德里亚-坎贝尔(AindreaCampbell)将RoboFab工厂比作亨利-福特的第一个制造工厂。她说:"一百多年前,我们拥有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厂。我认为现在也是同样的时刻,我们现在有了世界上第一家仿人机器人工厂,总有一天,就像汽车一样,仿人机器人将遍布全球。"
Digit,它是一个高175厘米(5英尺9英寸)的双足机器人,重约65千克(141磅)。它可以用一双像爪子一样的抓手搬运重达16公斤(35磅)的货物,而且它可以自主充电,理论上可以在24小时中值班16小时,相当于两个全职班。
它与公司的卡西机器人一样,都有一双像鸟一样向后伸展的腿,卡西机器人在2022年打破了双足机器人百米冲刺最快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两种机器人的上肢都很短,通常以膝盖朝上的姿态保持向前,然后长长的"小腿"向后延伸到躯干后面,踝关节很高,通常是膝盖的位置,向下延伸到与地面接触的小趾垫。
这样做的好处是,"迪吉特"可以把双腿折叠起来,这样一般人就会发出巨大的声响。它还可以在货架前蹲下抓取箱子,而膝盖不会向前突出,这样它就可以在抓取箱子时减少前倾的需要。Digit配备了摄像头视觉和激光雷达,已经问世好几年了--它早在2019年就被福特公司提议用作包裹递送机器人。它可以通过游戏手柄式平板电脑(和电子停机启动器)进行控制,并被硬编码为各种任务--主要是"拿起东西和放下东西"一类的任务。有趣的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Agility一直在尝试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LM)人工智能,有效地让Digit根据自然语言口令进行自我编程。
Digit:灵活机动的“搬运工”
Digit的大小和外形与人类相似,可自主站立,膝盖关节可以做到向后弯曲,可改善稳定性,保持身体平衡,能够灵活穿行于仓库过道和货架间;并且它具备双脚和手臂,设计成钳夹状的手札手掌更适合抓取各类物品,可像人一样爬楼梯、弯腰,进行各类物品搬运、装卸等操作,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在狭小空间或不平坦地形等场景中也能运行自如。而如果采用轮式等传统机器人设计,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都会大打折扣。
Digit瞄准仓储物流市场,其设计初衷是为解决当下人力劳动面临的诸如工伤、疲劳作业、人员流失率高、人工成本攀升等问题。让机器人替代人进行搬运、装卸、分拣等重复性工作,并与人协同完成更高级作业,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亚马逊最近开始在其仓库运营中测试一款人形双足机器人Digit。Digit目前的运营成本约为每小时10至12美元,但该公司预计,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将降至每小时2至3美元,大大低于原来的人力成本。另外,日前谷歌正式推出多模态大模型,可帮助机器人实现更加精确、高效、协调的动作控制,从而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据AgilityRobotics透露,在RoboFab工厂正式量产后,首批Digit会立即投入该工厂内部的物流工作,一方面可以验证产品质量,实现闭环式生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AgilityRobotics提倡的“机器人同事”设计理念,即机器人与人类并肩协作完成工作,而非完全替代人工。
人形机器人离高增长还差几步?
近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频频传出加快建设各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消息,国内又有几款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或产品规划陆续发布,人形机器人的第一股也有望登陆港交所。其实,人形机器人的出圈,本质上可以归结于一场大会和一纸文件。
前不久,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不少玩家终于有了“秀肌肉”的舞台,祭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近600件展品参展,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人形机器人成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给人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比如小米(01810.HK)的铁大机器人,可以感知人类情绪、识别45种人类语义情绪,而且现在机器人身上用到的技术,未来都可以用在小米汽车上,没有搞重复建设。
此外,在机器人大会上亮相了WalkerX的玩家优必选,最近也是IPO备案获通过,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但是从其年报进行分析,过去三年的净利润都是亏损,而且至少亏损了7亿元,初步判断还在“烧钱”获取市场的阶段。产业化有戏,高层自然不会放过这片蓝海市场,这不,关于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就于前两天印发了,官方给其定的调子就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可见其地位之高。
实际上,从波士顿动力、特斯拉、再到国内的一众玩家,让这个赛道显得越来越挤了。纵观这个行业近百年的发展,产业化依旧没有实现,究其根源,性能和成本是核心阻力。人形机器人在应用场景上需要具备通用性,这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技术集成和融合,需要对更大的数据集建模。今年很火的大模型的普及或许能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软件公司和机器人玩家的合作之路,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