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英才学院)大四老腊肉的大学生活科普(长文)Onthefly

本文属于随笔胡写,从2019.10.24开始日更,大约会在11月底完稿。写这篇的意义一方面是为自己总结一下大学生活,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帮助准备进入哈工大读书的学弟学妹们提早了解这边的生活。

笔者是2016级哈工大本部计算机系学生,通过高考分数进入了英才学院,大三细分专业方向时选择了视听觉信息处理方向,学分绩自我感觉良好。

选课是在每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进行,选下个学期的课(大一上学期的课边上边选)。学校实行全面选课制,也就是说即使是必修课也要学生手动在选课系统里选上。大一大二主要是必修课,大三后主要是专业限选课和选修课。选课是个必要环节,如果你不选课,最后教师端的表格里没有你那一行,就没办法给你登成绩,这课即使你听了也考了,最后也相当于没上。

不过英才学院因为安排好了各种选修课有单独的名额,所以我基本没参与过抢课,都是过了开放选课当天的热度以后再慢慢选。必修课之类的课有充分的名额不用抢,抢的主要是选修。

课程有很多类,大概有必修课,全校任选课,素质选修课,素质核心课,专业限选课,专业选修课,跨专业课,创新课。

必修课:主要在大一大二出现,所有学生必须学的课,根据专业可能有不同。

全校任选课:一些杂七杂八教各种东西的课,比如心理健康,军事装备,甚至到如何酿啤酒。这些课一般用来凑学分,外加听着图个乐。

素质选修/核心课:提升各方面素养的课,比如诗词鉴赏,大型工程分析,教育。

专业限选课:只有本专业学生可选且必选的课,跟必修的区别是必修课一般很多专业都要选。

专业选修课:本专业其他方向的课。

跨专业课:其它专业的课,但不是所有课都能放进跨专业课,只有那些知识难度不大,适合外专业学生来听的课才放进跨专业课。

创新课:其实是创新研修课和创新创业课的统称,主要是老师带着学生做一些实际的项目练手,能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拿创新学分。

每门课有不同的学分,一般跟这门课的难度和重要性成正比。学分的一个表面意义是这门课每周的课程节数,比如2学分的课每周上2节,2.5学分的课一般是单双周,比如单周2节双周3节。如果有实验课,这个课时也会计入学分,比如4.5学分的课可能是每周2节外加整个学期共2~3次实验课。

实验课相当于教学课之外的实践课,具体形式根据课程各有不同。比如大一的微积分实验课其实就是习题课,老师带着一帮同学做题,做一道讲一道。计算机专业课的实验主要就是写代码完成一些程序,比如算法课要求写出特定的算法并且测试性能,数据库课要求写一些数据库底层算法,写SQL增删改查数据库。

几乎所有实验都要交实验报告。对于物理方面的实验来说,一方面是因为老师没办法盯着每个人做实验,顶多最后挨个验收结果,所以只能从报告给评分。另一方面是因为报告上可以列出测出来的数据,批改的时候可以检查对不对。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实验,实验报告我个人感觉意义不太大,主要是用来减少批改工作量,因为如果只交代码不交报告,老师想知道你的结果对不对的时候可能只能跑一遍代码,但很多实验跑代码是比较费劲的,所以写个实验报告,预先把跑出来的结果写上去。

比较有学科特色的是,物理方面实验一般都是纸质报告,计算机方面实验一般都是电子版报告。其实物理那边报告上也要贴很多图,甚至还要手描曲线,用电子版报告本来更方便的……

同学们上课时做的事主要分为三种:玩、做与课堂有关的正事(听课记笔记)、做与课堂无关的正事(写作业写代码)。讲讲后两种:听课和记笔记自然是作为学生最正当的事,不过有些同学拿着平板电脑(而且通常是iPad)拿着手写笔一通操作,其实也是在记笔记。电子笔记确实有很多方便的地方,比如老师的板书太多,擦得太快,拍个照就可以插入笔记里。至于上课写作业(甚至是写其它科作业)和写代码,我倒确实干过不少……至于其优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是觉得大学里不像小初高一样是教育工厂流水线生产,而是每个人都有一套学习模式,只要成绩出来好看就行了。

学校里的学术方面的老师据我所知主要分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不过老师的讲课水平跟职称没有必然的联系,毕竟评职称主要靠的是论文和各种成果,多年在一线讲课的讲师可能比常年搞科研的教授讲得好,当然反过来也有很多例子。

几乎(但不是绝对)每门课都有考试。大一大二的基础课可能还有期中考试,其余一般只有期末考试。就我个人的经验,年级越高,考试开卷的越多。我上的某门课老师宣布期末开卷时讲:“你搞科研或者工作了以后,有时突然用到一个公式,一个方程,说实话谁当场就能想起来呢,就算想起来,能保证记的正确吗?想不起来怎么办,百度就好了嘛。我们只要能看得懂,会用这个公式去解决问题就行了。所以我们开卷考试,不要求你背过书上那些公式,但你看到公式得会用。”

还有一些课程实行比较折中的所谓“一纸开卷”,意思是允许你带一张A4纸,上面随便你写,但不允许带其它任何书本资料。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除了开卷闭卷差异,每门课的考题风格差异也很大。考试比较常态的基础课其风格还比较传统,题目形式跟高考类似。其余的专业课就开始百花齐放了。《集合论与图论》一张卷子只有十道大证明题,一道10分,而且有书上原题。《软件构造》堪称卷子最长的考试,每个人有十几张卷子其中3张全是代码,到处都要写代码答题(为什么不直接机考呢)。《机器学习》一门很理论很数学的课程,考试考得像文科,全篇要你“简述”“谈谈”“说明”,结果考场一进一出少了一根笔。不过这些考试风格的差异,归根到底其实是老师风格的差异。毕竟考卷都是由任课老师来出。

说到老师的风格,一些老师课时充裕,也不希望大家挂科,于是考前最后一节课带大家复习一下,甚至划一划考试重点。另一些老师课时不够,或者希望同学们自己努力,考前什么都不说,甚至最后一节课都在开新课。虽然说起来比较功利,但要应付考试最直接的方法是从各种渠道找到往年考试题,特别是近两年考试题。一些老师懒得出题,每年只更新一部分题,于是卷子上会出现跟前两年相似甚至相同的题目。还有些题每年只是换个数,做题方法完全一致。不过由于学校的管制,近几年的考卷不好找,一般能找到的都是十年前的。尤其在大二之后如果哪门课找到了近两年的卷子是要大呼好运的。大一的课相对比较好找一些。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工大的作弊处罚。只要是哈工大的人都知道,什么红线都能碰,唯独作弊不能碰。并不是说工大老师查作弊眼睛尖,而是说作弊一旦被发现,后果只能是开除,不存在记过处分留校察看之类的等级。大一时我见过一个布告,是一个慕课线下考试的作弊处理。慕课一般而言是相当有水分的课,只要你不是个傻子就能及格拿到学分。结果一个人可能因为自己原因没法参加,找他舍友替考,替考被抓,俩人同时开除。水课尚且如此,其他毋需多言。

大学的毕业条件就是修满要求的所有学分,所以每个学生都应该知道学分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可惜我们这黑暗的一届撞上了培养方案改革,直到大三才知道我们到底需要修哪些学分。实际要修的学分都是培养方案规定的,详细规则也比较复杂,关键是我也不知道这东西方不方便写在这,所以还是不写了。

不过要说说学分要求里的创新学分。这部分学分是比较特殊,也是公认比较难拿到的学分。想拿这个学分基本上有这么几种途径:第一,也是最普通的途径,就是去上学校的创新研修课和创新创业课。这些课程之前说过是老师带着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最后完成的合格就会把课程学分作为创新学分给你。英才学院在这个途径上做了限制,要求每学期的创新类课程最多只能折算1分创新学分,其实是逼迫你采用后面的途径,因为创新课不是每学期都能选上的。第二,是有点难度但依然有不少人来做的,就是参与学校认定的竞赛并且获奖。所谓学校认定的竞赛就是保研加分的竞赛,只不过创新学分相比保研加分要好拿一些。第三,是更有难度的,就是申请到软件专利或者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这个途径如果努力的话不是说完全不能做,但我感觉还是要看人。想要发论文其实还是要大一大二就有超出平均水平的能力,并且趁早混到导师实验室去干活。

最后说一句学分绩的计算。工大学分绩满分100分,计算公式是所有考试课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加的权就是每门课的学分。所以课程学分多少除了影响教学课时多少,也反映了课程的重要性。

大学里有不少社团,从类型上大概能分成搞兴趣的,搞活动的,搞技术的,从规模上又有大有小。这里挑几个大社团来举例子。

轻音社是一个典型的音乐类兴趣型社团。轻音是个从日本传过来的词,意思其实是流行音乐,不过轻音社实际上搞的音乐多种多样,社团里比较厉害的大佬甚至会自编曲目,总体而言就是一个以音乐兴趣为主的,大家聚在一起演奏交流的社团。其它兴趣类的社团还有书法社、动漫社等等。

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协)是一个典型的活动类社团。虽然其他社团也搞活动,但我特意分出“活动类”这个类别是认为其他社团搞活动是体现其意义的一种方式,而活动类社团的存在意义本身就是搞活动。比如青协就是校内最大的承接和主办各种志愿活动的社团。志愿者协会这种社团几乎在每个大学都有,在某些大型活动或者某些公司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的时候就会来联系附近大学的志愿者协会,最后筹办出一个志愿活动来。其它活动类社团我一时想不起名字来。。。

微软学生俱乐部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类社团,这里挑它出来讲也是因为我呆过所以比较了解。这种技术类社团在内主要培养自己的社员学习技术知识,搞技术交流;在外举办一些技术类活动和比赛(以社团名义或学校名义),有时也组织社员参加某些比赛。技术类社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跟企业合作的(比如微软),这样社团举办的活动只要维持比较好的效果,企业就会持续提供赞助;另一种是一些同学自成一个社团的,但数量比较少。技术类社团的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电脑110社团,主要聚集着一些技术大佬,定期免费给同学们修电脑。技术类社团里严格来说还能分出一个分支,也就是竞赛类社团,比如ACM俱乐部、CTF俱乐部、机器人俱乐部等等。这类社团特点是为了某个比赛而组织起来,社团成员一起打比赛,交流比赛经验。这类社团一般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参加比赛,称为“校队”。

学生会是隶属于学院的社团,所以每个学院都会有一个学生会。英才学院也有一个类似学生会的组织,叫英才学社,也是参与一些英才方面的活动组织。

一个社团只要不是太小,都会有比较简单的管理结构,这里以我当初入社时的微软学生俱乐部来举例(现在的结构已经跟当初不一样了):社团有一个主席,主要负责一些行政事务,比如在大会上代表社团发言或者在一些表格上签字,一般是大四老学长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来担当。社团分为几个部门,分别是市场宣传部、人力资源部、产品公关部、活动运营部、财务部、技术部等等,每个部门由1个部长,1~2个副部长和部员组成。市场宣传部主要负责各种活动的文案、海报设计以及外宣(活动举办前在学校里摆小摊做宣传),还有活动后发布新闻(主要给赞助公司看)。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活动中资源的筹备以及部门间沟通(不过后者相对比较鸡肋,因为部长们有个小群专门讨论社团事务)。产品公关部主要跟行政事务打交道,比如借活动场所(俗称跑批条)一类的事。活动运营部主要负责活动策划和具体实施安排。财务部主管经费。技术部负责各种活动中需要专业知识的事(比如比赛出题/裁判、电脑环境配置)。

社团不只自己举办活动,也要参与学校官方的活动。除了政治教育之类的活动需要所有社团负责人都到场,一般活动都是邀请在这一方面有特色的社团参加。比如新年联欢会邀请轻音社、舞蹈社、相声社之类的演出,找学生会出主持人。

介绍一下技术类社团的技术交流活动,举两个例子:微软学生俱乐部的技术培训和智能数据俱乐部的论文讨论会。

关于技术培训这个活动的具体筹备,其实跟之前说的一般活动的筹备差不多,只不过技术培训属于一个社团内部活动所以又稍微不太一样。作为内部活动,技术培训不需要搞宣传,所以省了宣传部的心。财务部不需要出钱(毕竟也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活动部也不需要出策划(讲课内容全都是讲师来定),只不过跑批条还是得跑,不然借不到教室就上不了课。最终新闻稿还是要发的,毕竟作为技术类社团,每一次技术活动都应该给学院和赞助公司看到,要不怎么领经费拿钱钱。

如果说微软技术培训作为“技术交流活动”其实更像在教室里上课,那么智能数据俱乐部的论文讨论会就确实更偏向于在桌子前交流。论文讨论会的活动一般而言也安排在每个周末。讨论组成员基本是从高水平同学里挖来的(当然也不排斥自愿加入),一般来说只有十几个人,所以讨论内容会更高大上一些。论文讨论会的讨论内容并不仅限于论文,比如我大二参加的时候讨论组讨论的是IanGoodfellow的《深度学习》。

每学期的讨论活动开始之前,负责组织的同学会在群里搞一个投票看看大家想讨论什么,这里举上面说的书的例子。当大家决定讨论这本书以后,再具体给每个人分工,每个人负责讲书里的一两章内容。每周的活动前,这周要讲的同学需要把自己负责的部分吃透,然后在讨论会上围着张桌子给其他人讲这一章的内容。当然也存在吃不透书上内容的情况,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来讨论,甚至在场如果有懂这方面的同学可以直接接过话题来讲。讨论是在一个俱乐部专用的小研讨室里举行,墙上有白板,甚至还有投影仪,所以只要带上电脑就可以很方便地做个PPT来讲,也可以直接画图。

一般说起大学里学分绩的作用,就是保研、出国、奖学金。这里说说奖学金。奖学金分为国家设立的奖学金,企业(或个人)捐助的奖学金和学院设立的奖学金。国家设立的奖学金主要是国家奖学金(8000元)和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前者主要是按学分绩发的(也包括科研/竞赛加分和答辩分),后者则主要偏向于扶贫。企业(个人)捐助的奖学金发放条件和金额都由捐助人来定,虽然也看成绩,但其他方面的要求比较多样化。学院设立的奖学金主要是说人民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分别是1000元,500元和250元),这个奖学金完全按上一学期学分绩来发。为了公平,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不可兼得。

另外,因为英才学院同学学的课程相对要难一些,在这方面为了平衡,所以英才学院给了个公式来计算一个叫珠峰系数的东西。英才同学在评奖评优时学分绩会乘上这个系数作为真实学分绩(只会提高不会降低),这样可以相对更公平地参加评奖。

评奖评优顾名思义除了评奖学金还会评德育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之类的荣誉称号,这方面的流程跟奖学金大致是一样的。

做志愿活动除了真的打算去做志愿以外,还是有很多人是因为各种要求才去做的,比如英才学院要求每人每学期10小时的志愿时长,或者评奖评优的规则里一年内有20小时以上志愿时长可以加分。志愿时长的认定要靠志愿证明,所以凡是志愿活动基本都会给志愿者开志愿证明。

还有一些志愿活动是青协主办的,一般是长期的志愿活动。这些活动都比较有公益性质,比如青苗无忧志愿家教,去小学讲课,或者看望孤寡老人和孤独症儿童。我参加过两期的青苗无忧,服务内容就是每周一次的给小学生或者初中生免费辅导,不过对象必须是工大校内的后勤人员子女。每学期开办活动之前寻找愿意参加活动的后勤人员和志愿者的工作由青协来做,在配好对之后双方就是直接联系的了。一般每个孩子会配一个小组(四五个人),每周去两个人,辅导内容基本上就是作业和考试错题。据我观察辅导效果一般来说都不错,除了初中数学,因为初中数学学了很多高中以后再也不会用到的知识,大学生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做志愿也不是除了志愿时长一无所得的。由公司办的志愿活动一般都会有额外的志愿者福利,比如管午饭、发个小纪念品、发件衣服之类的。我曾经拿了个能展开当薄被子的抱枕回来。青协办的志愿活动倒一般没有福利,因为青协本身经费也不该花在这上面。不过你的服务对象可能会给你送点东西,比如当家教时对面家长每次都会带两瓶饮料来。

学校里自习的地方主要是教室。为什么不说图书馆呢,因为图书馆在我在校的这三年多里装修了快三年。二校区的图书馆装修了一年,恰好就是我呆在二校区的那一年,我只有暑假用了用那边的图书馆。到了一校区以后一校区图书馆又开始装修,一直修到现在。

对普通自习需求而言教室的资源是很够的,不过英才学院在一校区还安排了单独的英才自习室,大概能容纳一百人。英才自习室的环境很好,有空调,桌椅质量很高,每个座位还附带好几个插座。本来这个自习室是抢占式的,谁来谁就找个座位坐下,不过从去年开始学校发现经常来英才自习室的其实是固定的一群人,所以直接给这些习惯来自习室的人分配了固定座位,这样自己的东西可以直接放在座位上,不用拿来拿去。

关于早自习和晚自习,工大计算机学院没有这方面的制度,只不过有时为了提高某些挂科太多的同学的成绩,会强制少数人上晚自习。

大学里绝大多数课都会有助教,而助教里大部分是任课老师手下的研究生,少数是实习期的新老师。助教人数一般都不止一个,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对于教学课(也就是在课堂上由老师讲课的课)而言,助教的工作一般是批改作业。老师只需要在课堂上留作业,过些天作业交上来以后就由助教来批改和下发,老师基本只专注于讲课和答疑。对于实验课,助教的工作就比较复杂,少则验收每个同学的实验成果,多则直接负责整个实验课。以多的为例,助教需要自己准备PPT,上台讲实验要求,然后在实验课上到处转圈答疑,在最后一节实验课上要验收成果。

在计算机学院常见的兼职有两种,一个是有偿家教,也就是去应征一些在工大找大学生家教的需求,一般报酬在100~200元/2小时;另一个是接小型项目,一般是学校的老师搞研究有需求,可能是给你项目需求让你写,也可能是到实验室帮一些忙,报酬不定,不过相比家教而言这个技术需求可能更高一些。

参加竞赛是拿加分的常见手段。对计算机学院的学生而言,常见的竞赛主要有数学建模、信安竞赛、ACM,另外有些计算机的同学还会跑到机器人社参加机器人比赛。

先介绍ACM竞赛。其实现在在校队的语境里“ACM竞赛”说的不是一个比赛,而是两个比赛,分别是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和CCPC(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前者是一项国际赛事,后者则是中国国内举办的。把ICPC叫做ACM竞赛是因为ACM(国际计算机学会)是ICPC的主要赞助商(不过它去年撤资了),至于CCPC是在ICPC逐渐凸显出问题以后国内模仿创办的,所以也沿用了ACM竞赛这个称呼。两个比赛规则是完全一样的。

哈工大的ACM校队招队员主要是靠校赛和暑假集训。每年冬天的校赛是挖掘大一新生里有基础的那帮人的手段,而暑假集训是培养没有基础但有天赋的人的手段。想要正式入队,基本就是要在暑假参加集训,靠集训里的平时分和最终考试分来决定哪些人可以入队。集训的讲师都是现役ACM队队员。入队之后顺便就要找好跟自己组队的队员(ACM三人一队),一般来说要找水平相当的队员。原则上每周都要有一定的训练量,可以是自己做题也可以是三人一起打模拟赛。

每年的区域赛在秋季学期举办,具体日期和地点每年都会变,每场区域赛给每个学校的名额一般来说只有一两个(跟这个学校前几年的成绩也有关系)。秋季学期一开学,校队就会组织所有队伍报名选择自己想参加的区域赛,同时也根据名额来协调。在区域赛之后,CCPC还有全国总决赛,ICPC还有ECFinal(亚洲总决赛)和WorldFinal(世界总决赛),其中ECFinal是发放名额制的,也就是像区域赛一样每个学校可以派一两个队伍,而WorldFinal是首位晋级制的,只有在区域赛拿到了第一名(有时因为特殊情况顺延到第二名)的队伍才有资格参加WorldFinal。

多数人大三打完当年的比赛后就会选择退役,所谓退役一般也不需要专门去办什么手续,只要在下一年报名参加区域赛时不报名就可以了。还有少数人在大四甚至研一还在打比赛,这些人有些出于对比赛的热爱,另一些是出于想拿个奖。ACM竞赛的奖项在保研和找工作时都比较有竞争力。其实只要ACM水平能在区域赛拿到银牌以上奖项的,面对大厂的算法面试都是比较轻松的。

上面的ACM竞赛我是参与过的,讲的基本靠谱,至于下面讨论的其它竞赛就属于我道听途说,不保证完全的准确性。

数学建模是很多人为了加分都会参加的比赛,因为它至少从表面上看比ACM要不那么硬核。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先把它转换成一个数学上的问题,然后再用数学工具推导出一个最优解或者较优解。数学建模比赛一般也是三人一组,但比赛不在固定场地进行,而是持续好几天,选手只需要在网上提交答案。比赛开始的时候,主办方会在网上发布四五道题目,比赛队伍下载下来就可以开始做。每个队伍只需要选择一道题目来做就可以,一般的流程是大家把所有题目通读一遍,选出觉得可以做的题,然后讨论解法,写程序验证,最后写论文提交。虽说数学建模很多人都会参加,但要想拿到能加分的奖项其实还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官方还把数学建模的加分力度降低了,需要获更高的奖才能加分。

由于ACM比赛和CTF比赛对技术能力的高要求,而且它们不像答辩类比赛一样评奖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特别受大公司青睐。在全国和全球顶级的ACM或者CTF比赛上经常有大公司来现场给获奖选手发面试机会,甚至直接发实习录用函。

在大学里做科研,一定会加入某一个实验室,比如哈工大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等等。一个实验室通常有几位或者十几位老师(老师可能有各种职称,比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几十名学生。学生选定导师的同时也就加入了导师所在的实验室。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跟实验室名相符的,不过具体到实验室里的每个老师和学生,其研究方向会细分下去,有各种具体方向。比如模式识别的实验室里某位老师最近做的可能是目标检测和行为识别。一个人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兴趣来发展推进和演变。而且对于老师而言,一般他学生的研究方向都会划归到老师的研究方向里去,不论老师事实上到底给予了多少指导。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教授简介里的研究方向十好几个,而且横跨各种大方向,其实本人并不一定真的搞那么多方向。

有句话说: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就是导师指着地上的死兔子说你把它拿过来,硕士生毕业论文就是导师给你枪让你打死远处的活兔子,博士生毕业论文就是导师让你自己去森林里找兔子。这个比喻相对而言是比较恰当的。对于本科生来讲,导师不会对你的科研能力有很高要求,基本就是告诉你:这有个问题可以做,目标很明确,思路我也已经想好了,现在告诉你,你具体做一做肯定能在毕业前做出来。对于硕士生甚至部分博士生而言,导师会告诉你: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学术界现在有这么几种思路,你看看能不能做。对于一些科研能力一流的顶级学生,他们从科研能力上甚至不一定逊色于导师,这时导师会跟他们一同去研究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寻找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然后尝试着改进已有思路或者创造出一种新思路去突破目前的最佳方案。

写论文并不是科研的目的,只是发表科研成果的手段。不过因为论文的含金量大致可以估计(当然也要看具体发表在什么会议/期刊上),所以可以通过论文数来评判一个科研人员取得了多少科研成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往往有一些人做一个问题的时候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结果发现这个方法有普适性,还能用来做其它类似的问题。这个时候,虽然这个人只做了一个问题,但他能发的就不止一篇论文。他可以先发一篇讲自己用新方法取得目前最好效果的论文,再发一篇关于他发明的新方法能适用于各种问题的论文。这就是典型的分摊自己工作含金量的方法。当你做出的工作含金量不够高时可能只够发一篇论文,而当你做出的工作含金量特别高时,你甚至可以拆开来发好几篇论文,每一篇都有含金量。所以说论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人有多少科研成果。

不过上面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一篇论文的作者可能有多个,而每个作者的贡献程度可能不一样。在国内评价作者对论文的贡献程度,一般看作者在论文作者列表里的排名,也就是所谓的一作,二作,三作。论文的一作一般是主要贡献者,后面的二作三作贡献少一些,再往后可能就只是帮了个忙的程度。国内很多地方评定一些荣誉时,除了要求你的论文数量,还要求你在这些论文里是一作,就是因为这个标准。也因为这个标准,一些想要晋升的导师就会和学生抢一作,发生一些不愉快。不过不是所有导师都是这样的,天下好导师很多,坏导师也很多。具体还是要在选导师时注意避坑。

组会是实验室比较重要的活动,一般每周开一次,学生们会在组会上介绍自己本周的科研进展,接受其他学生和老师的监督,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互相讨论指导,可以理解为组内的项目进展报告会。组会一般由老师或者老师的“大弟子”,也就是组内年级最高的博士生或者硕士生来主持,每个学生轮流上台用PPT介绍自己的进展,介绍的同时台下的老师和同学可能会提问,给人的感觉跟答辩有点类似。听完报告以后老师或者老师的“大弟子”可能也会从思路上进行一些具体的指导。

参加组会的除了老师手下的硕士生博士生以外,还可能有在老师名下做毕设的学生,和虽然是本科生但已经找老师来作为导师的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自然会介绍自己的科研进展;做毕设的学生介绍的是自己的毕设进展;本科生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深入地参与科研,大多是在读论文,也就是在网上搜索本领域经典的和最新的论文去读,借此了解本领域的最新进展,跟上全世界在这个领域科研的节奏。这些读论文的本科生上台介绍的就是自己所读的论文内容,这种介绍除了能让自己更清晰地了解自己读的东西,也能方便在场的老师和其他学生了解有哪些最新的动态,因为一个科研人员再怎么精力充沛也是很难时刻把握最新进展的,常常会遗漏掉一些新论文。

至少对于计算机科研人员而言,基本的路径是读论文-找到问题-想到思路-做实验-修改-写论文-发论文。但具体到其中每一步都有大量的学问。

读论文,读的是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的论文,这些论文绝大多数是英文的,所以科研人员一定要有一定的英语能力。这个英语能力在读写方面尤其要好,尤其是除了一般的英语以外还要会计算机专业方面的英语,至于听力和口语能力就不那么重要。

想读论文首先要能够找到论文。目前科研界大家用了都说好的是谷歌学术搜索,只要输入想找的一些关键词基本就能找到合你口味的论文。这方面虽然百度也有一个学术搜索,但它能搜到的论文比较少,而且很多是中文期刊会议论文。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的会议和期刊在质量上相比国际大牌会议和期刊还有一定差距,能找还是尽量找国际大牌的。

那么到底哪些会议和期刊算是国际大牌呢,这些在学术界叫做顶会(顶级会议)和顶刊(顶级期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来说哪些才是顶会顶刊,不过还是有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标准的。比如CCF(中国计算机学会)给了一个排名,排的是计算机各个研究领域的A类、B类、C类期刊和会议。一般认为在这个排名里的期刊和会议就属于比较大牌的,其中A类最高,B类其次,C类更次。还有一些标准比如影响因子排名,这个涉及到引用的概念。所谓引用就是说,当你的工作用到了另一个人的工作成果,那么你的论文里就会提到他的论文,就说你的论文引用了他的论文。一般我们觉得一个成果被引用得越多说明这个成果越重要。影响因子就是通过引用量来计算一个期刊的重要性的。期刊的影响因子=过去两年间该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过去两年间该期刊发表论文数。能看出来影响因子越大,期刊越重要。

当然上面讨论的只是两种不同的参考标准,它们虽然有参考价值,但不是绝对的。其实要分辨哪些会议和刊物比较大牌,只要在这个领域深耕几年,读过很多的论文以后自然就发现了。

网上有这么一个讨论,说现在科研论文的结构全都一个样子,连每一节要写什么都已经约定俗成了,跟以前的八股文也没什么两样,这会不会限制科研人员的发挥?有一个观点我比较赞同,他说科研论文作为一种让别人知道自己科研成果的媒介,主要是要满足两个要求,第一是能把自己的成果清楚明了地写出来,第二是能让别人很容易就能看懂,找到关键点。现在这种长得像八股文的论文格式其实很满足这两个要求:对于作者而言,我在每一节下描述清楚我做了什么就可以;对于读者而言,我想看原理就跳到第三节,想看实验结果就跳到第四节,甚至如果我熟悉里面的小节结构还可以更准确地去找到我想看的东西,条理清晰,找重点非常方便。归根结底,科研论文不是文学作品,它追求的不是美,而是井井有条、逻辑分明,所以写成八股文是很符合需要的。

实际科研的过程中,除了读别人的论文,还有一个很常见的需求是我想看一看或者跑一下别人写这篇论文所写的代码。并不是所有论文都会附上自己的代码,应该说很多论文都不会附代码上来,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你论文里的实验数据真的不是编的吗?实际上确实有少数这样造假的例子。另外我们读论文的时候有时看他句子说的不清楚,想看看他代码在这里到底是怎么写的,不附代码的话就什么都看不了,只能瞪着论文硬着头皮去猜。因为上面这两个问题,所以我们有句话说“写论文不给代码的都是耍流氓”。

就算别人给了代码,很多情况下也不是下载下来就能跑的,可能还需要安装各种各样的运行环境,把自己电脑先折腾掉一层皮才能跑起来。凡是跑过论文代码或者用过开源软件的人可能都碰见过类似的情况,这也是曾经搞科研的人最爱抱怨的问题之一,科研搞得久的人电脑上往往都装着一大堆环境。不过后来状况有所好转,有一些专门的技术可以解决这种环境配置的麻烦。比如docker,学一学总是没坏处的。

上面这个计算过程并不重要,我想说的重点在于,科研里不会存在模糊,评价科研结果要尽可能避免人类的主观模糊评价,而要设计一个精确的评价。当然,把科研成果投入到实际使用以后肯定要听取用户的评价,但在这之前,科研必须要能自己评价自己,否则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才叫做“进步”。

审稿人干了这么多活也不是白干的,但他也不是稀罕那点审稿费。作为审稿人,最大的利益其实是能提前看到很多未发表的论文,看到很多新的idea,抓住现在本领域大家都在研究的方向,而且还能跟作者通过审稿意见深度沟通。不过关于这种利益也有一些反面例子,比如科研领域有一件事是很惨的,就是科研撞车:你正在研究的题目被别人先发表了出来。审稿人也是人,当他看到一篇论文正是自己研究的东西的时候,他也有可能出于私心拒绝这篇论文。现在的多个审稿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也不是说能完全解决。

对于水平比较一般的学生来讲,打杂也算是一个练手的机会,毕竟就我所知,很多人上了研究生还没能熟练掌握至少两门编程语言和本方向常用的工具,基础知识都还有很多缺漏。不过对于此时水平已经比较高的学生来讲,打杂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打杂的过程中接触的都是导师和师兄师姐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可以通过打杂来迅速地掌握现在实验室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而且也能在合作过程中跟其他人混个脸熟。不论怎么说,做任何一门研究都总免不了脏活累活,而这些活肯定是要交给实验室的新手底层人员去干,每个走科研路的人总会经历这个过程。

哈工大一区有十几栋宿舍楼,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较熟悉的有二公寓、四公寓、十五公寓,另外还有全校皆知的一公寓和三公寓。

二公寓是男生宿舍楼,也是计算机学院所有男生大二大三大四要呆的地方。尽管住宿条件算不上最好,但也属于还可以的范畴(在三公寓建成之前)。二公寓以前是四层,后来加盖到了六层,加盖的两层比下面四层条件要好一些(因为家具和各种设施都是比较新的),不过这都是我入学之前的事了。在二公寓上下铺是标配,每个寝室两张双人桌四五把椅子每人一个大柜两个小柜,每层楼有公共的开水机、水房和厕所,水房除了水龙头还有洗衣机和晾衣间,不过晾在晾衣间的衣服偶尔会被人拿错。一楼有小卖部和澡堂,二公寓不出楼门就能洗澡这一点还是比较方便的。

计算机学院大二的女生住四公寓,里面详细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她们洗澡就要跑到十五公寓的澡堂去洗,冬天经常洗完回来头发已经结冰了。至于她们大三大四以后就会搬到十五公寓,也就是哈工大有名的“公主楼”,是女生宿舍里条件最好的一栋楼(在三公寓出现前甚至可以去掉“女生”两个字)。十五公寓比较值得说道的是有上床下桌和空调,至于澡堂虽然就在十五公寓一楼,但跟楼内不连通,所以想洗澡还是要出门绕一圈,不过比四公寓已经好多了。

一公寓在年龄上算是老爷爷级别的了,前两年还闹过天花板掉墙皮的事,幸好没砸到人。三公寓修好之后,学校就紧急转移一公寓的人住到了三公寓,然后把一公寓拆除了,现在正准备盖新楼。18年暑假时爆破一公寓的壮观场景圆了不少人小时候“炸学校”的梦。

三公寓是目前哈工大最好的公寓,没有之一。当初盖的时候以留学生公寓的名头盖起来,不过容量远远超过留学生的数量(最高处二十多层),所以住进来很多中国学生,当然主要是原来一公寓的学生。三公寓是住房式结构,三室一厅一卫,每个卧室有上下铺和一张桌子,住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宿舍的6个人共用中间的客厅和卫生间,每个卧室有空调,热水全天供应(似乎是,未求证),不过电费自理。

工大一区有三栋食堂楼,分别叫学士楼、学苑楼、学子楼,还有一条美食长廊,学生们惯称“黑店”,其余还在校内校外有一些街边小吃店。

学子楼一楼是饺子园,是学校所有食堂里唯一卖现煮饺子的地方,另外也卖粥,整个一楼的主题就是饺子,粥什么的都是陪衬;二楼是个自助餐厅,按重量结账的,但这个餐厅的菜比较家常,而且样式也不换,一直就是那么几种,常吃会吃腻;三层一般没人去,不清楚上面是什么。

接下来说说“黑店”。“黑店”这个名字的来历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倒并不是说这里价格贵,黑店的东西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跟食堂比也贵不了多少。黑店作为美食长廊,其实就是一个长长的有屋顶的通道,通道一边是饭桌,另一边是一个一个的店面,这些店面都是私人租的,卖的东西各不相同。黑店相比食堂,除了它花样比较多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它这里卖的东西可以外带,所以很多学生买回宿舍吃。之前黑店是可以刷饭卡付钱的,但最近不行了。

作为学生,常见的其它消费主要有洗衣、理发、买书、打印等等。

“校园网”除了指代学校为师生提供的这种上网方式以外,还指代一整个学校内部网络。现在大多数大学都会有自己的内网。建立内网的好处只要懂一些网络知识就很明白:比如外网攻击需要先穿透内网防火墙才能打入校园网内部,内部用户对外网的访问可以经过审查,甚至做重定向等等。哈工大校园网除了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功能,还有一些特殊功能(不过其它知名大学大多数也都会有),比如支持IPv6,可以访问一些国内上不去的网站,另外还拥有很多文献库的权限(比如中国知网、IEEEXplore等等,都是学校经费买的权限),校园网用户可以随意下载各种文献。校园网除了上面说的功能以外,还提供一些校内服务。比如学校内很多事务的办理,学生常用的选课退课查成绩评教等等,校园网上都有相应的服务平台。

所有服务平台的网址都是以hit.edu.cn结尾的,都在哈工大校内网。比如jwts.hit.edu.cn等等,这直接导致学生之间称呼这些平台的时候可能直接以前面那几个字母来当做名字。

跟jwts名字相似的还有个jwes,这个平台上主要提供查成绩和预约办证明两个功能。这里的查成绩相比jwts而言还能显示你的排名,信息更多一点。预约办证明的意思是,比如你要打印有学校盖章的成绩单(用来参加招聘之类的),可以先在这个平台上预约交费,然后到师生服务中心打印盖章就可以了。

教务处(jwc),这里主要可以看各种规章文件,虽然一般用不着,但每到了学生生涯关键节点的时候(比如毕业设计)肯定就要好好翻翻这些规定了。

思博特(这个没有网址,直接用IP登陆)是体育成绩查询的平台,除了查每年的体测成绩以外,在大一大二每天早晨打卡的时候还需要经常在这里查打卡次数。

尽管网购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对学校而言,快递还不能做到送货上宿舍门。在一年之前,各家快递还是自己找个地点统一存快递,让同学们自己来取的。那个时候的快递点东一个西一个,就算给你发了短信告诉你在哪你也不一定找得到(二区还好一点,一区就太乱了)。不过后来建成了工大快递中心,从此终于所有快递的集散地都定到了这个地方,收发快递都变得很简单了。

学生常订的还有一种特殊的快递,也就是外卖。外卖一般是送到宿舍楼下,学生要下楼出门去拿。从这一点而言倒确实没有住在外面公寓楼的时候外卖送货上门的方便。

在2019年暑假,我在腾讯深圳实习了两个月。

实习的准备工作对我们学生来说最早在大三寒假就开始了,而对公司而言可能比寒假还要早。由于我在工大的ACM校队,所以在寒假之前,就有腾讯的HR来ACM队宣讲,说腾讯有一个开放给ACM队员的特殊招聘渠道。现在想来,腾讯这么早来搞招聘,最后也确实招来了很多ACM队成员(我们有一小半队员都去了腾讯),HR的工作做得相当成功。对于其他人而言,可能就比较少有HR主动找上门来这种事情,而是自己去找的居多,顶多是收到一些公司广撒网时发来的面试邀请邮件。

就公司的面试而言,大多数招计算机方面学生的公司一面都会问算法题。对有点成绩的ACM队员而言这点难度压根不算什么(例如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面头条就直接过了一面),而对于其他同学而言,通过一面的最好途径是上网刷题。至于后面的二面三面四五六七面,每个公司甚至每个人都不同。一些公司二面就是最后一面,另一些公司可以一直搞到五六面。面试难度除了与公司有关,还与面试官有关。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压根选不了面试官,所以真的是碰运气,一些面试官难度很亲切,另一些面试官就难上天,这都是很常见的情况。不过在少数情况下,可能你面的就是你学长学姐所在的组,他们就可能借同事关系安排一个比较好的面试官。

除了找公司的实习机会,其实还可以参加ACM集训、参加校内实验室科研等等,都可以算作是实习。不过即便到了暑假前还没确定能到哪里实习,学校也是有保底方案的。就我们这一届而言,一个保底方案是暑假前华为跟学校合作的招聘活动,招50个人,日薪还相当优越,而且听说成天不是听课就是玩,不过只干2星期。另一个方案是参加校内的一个科研训练课程,这个就是真的保底了,拿不到offer的同学全都可以来参加。

对于新员工,腾讯还提供一个免费住旅馆15天的福利,主要是方便员工找房子住。我虽然以防万一申请了这个福利,但结果最终只住了两天旅馆就搬到了合租同学租好的房子,因为他们没有参加夏令营,所以比我提前几天来了深圳,已经找好了房子。不过腾讯安排的旅馆条件还是挺不错的,并没有那种因为是公司出钱所以就找小破旅馆的情况。不仅这件事,之后也有一些事都体现出了大公司的“财大气粗”。应该说,这可能跟公司有没有钱没太大关系,毕竟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储备。稍微算一算就能发现公司前后给我发的各种福利加起来可能只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房补,论价格来说比起招一个员工便宜多了,但给人营造的体验倒是让我很想继续留在这。

腾讯深圳其实还有好几座大厦,不过我所在的地方主要就是万利达和腾大这两座。它俩挨得很近,之间只有十几米或者二十几米,不过想到另一座大厦只能先出再进,两座大厦之间是不连通的。腾大一楼大厅比较有高科技的味道,可能是因为这座大厦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是腾讯自家盖的,所以装修上也相对更注意一些。旁边的万利达大厦估计是腾讯整栋租下来的,大厅装修就是中规中矩的商业大厦,不过楼梯间里有很多腾讯特色的壁画。

公司的食堂比学校从价钱上稍微贵一些,不过一般也能控制在一顿饭至多20的范围。何况在腾讯早餐免费,晚餐有券,每顿饭可以免费领一个水果,其实吃喝上的花销是很少的。腾大和万利达两栋大厦都有食堂,腾大有三层食堂,万利达只有一层,都可以刷卡打饭,个人感觉腾大要相对好吃一些。说起来,到了腾讯吃饭以后我养成了饭后拿餐巾纸擦嘴的习惯,但回到学校又没了,不知道是因为在公司方便拿到餐巾纸,还是因为在不同地方吃饭习惯不一样。

回到办公室,坐到工位上,沏一杯咖啡,写一段代码,996生活本应该是这样的,但我直到离职前一天才知道公司有免费咖啡供应,最后也没喝上,还算有点遗憾。除了咖啡,公司的每个部门自己也会有一些经费用来发各种福利。比如我们在七夕时发了巧克力和饮料,后来团建时甚至还发充电宝。听说光子工作室那边每周都有一天发下午茶,蛋糕汉堡布丁什么都发过。

虽然即使完全不做其它事,只单纯在拿到保研资格以后上推免系统填志愿,也是有可能能保研成功的,不过在官方流程之外,作为学生要做更多的努力才能尽量提高自己的保研成功率。首先,只要想保研,就要尽可能保持好学分绩,并且参加各种能加分的竞赛(学分绩和加分加起来在90以上就很稳)。然后,尽可能早地确定自己希望保本校还是保外校,最好从大一就确定,最迟不超过大三寒假。如果希望保本校,就在大二以后找好自己心仪的实验室和导师,然后找导师商量进实验室学习。这个过程并不需要自己有什么超过常人的能力,只要表现出勤奋好学,导师一般都不会拒绝。跟导师混脸熟之后,在大三寒假前后(不要太晚)跟导师提出希望跟随读研的意向,像上面一样,导师通常不会拒绝。得到导师承诺后,只要在大三暑假学校面试中表现不太差,并且在9月拿到保研名额,事情基本就定了。如果希望保外校,难度会稍微大一些。除了跟本校的一些老师保持好关系(有些学校夏令营报名需要推荐信),还要过夏令营这一关。可以说对于希望保外校的同学而言,学分绩和夏令营是最难的两关,一个决定能不能参加保研,另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对方学校录不录。

首先是7月4、5日的上交电院夏令营。这次夏令营显得很朴素,没有其他学校那些参观实验室、听讲座之类的环节,只是单纯搞了一次机试和一次面试。来上交之前我问了去年保进上交的学长,听说机试题目对于ACM选手没有任何压力,事实也确实如此。机试一共三道题,一题白送分,一题做个公式变形,最后一题是个需要稍微思考一下的图论题目。虽说题目不难,但毕竟不是在线评测,做完我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座位上造数据检查了半天。第二天的面试相对就有点难度,毕竟考到了英语口语。除了用英文自我介绍之外,在你撑不住之前面试官还会一直用英文来提问,让你用英文来回答。据说很多人在面试结束之前就不得不换上了中文,当然我也不例外。

除了考试以外,夏令营前后两天我也稍微逛了逛上交。不得不说上交真大啊,哈工大的校区面积跟它是完全没得比了。因为面积大的关系,学校里的绿化做的也不错,学校中心甚至有一片可以说是植物园或者动物园的小树林。不过面积大的缺点是不管上个课还是去个什么地方都要走很远,学校里有很多共享电动摩托,估计自行车也是很多人的标配吧。

从上交面试考场出来之后没过十分钟,手机就连续收到某两位老师发来的实验室邀请短信,一封写着我的名字,另一封像是群发的。本来见到这种情况我是很开心的,因为看起来我还比较抢手,不过上导师评价网一查,这两位老师似乎都有些比较负面的评价。看来也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招不到学生,才会在这个时候群发短信来捞鱼。相对来说,清深那边就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过我在上交并没有联系好老师,而在清深有一位老师已经有拉我进实验室的意向了。

总之,最后我接受了上交的预录取,成了这位老师的预备研究生。

THE END
1.新发明的产品,全自动洗狗机,只要三十九块钱新发明的产品,全自动洗狗机,只要三十九块钱2024-08-08 15:44:38 梦想搞笑家 山东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梦想搞笑家 160粉丝 喜欢小编的点个关注,每天更新! 00:10 用机器加工木勺,几秒就加工成功了,非常的了厉害 00:09 男子在...https://www.163.com/v/video/VZ859RK07.html
2.自动洗狗机加盟自动洗狗机加盟十大品牌自动洗狗机加盟费多少钱...全球加盟网提供自动洗狗机行业齐全的加盟信息,提供{消行业名称}加盟十大品牌、自动洗狗机加盟哪家好、自动洗狗机加盟费多少钱等信息,更多详情点击http://vip.jiameng.com/search/zidongxigj/
3.全自动宠物洗澡机全自动宠物洗澡机哪款好?看实拍,买好货...京东JD.COM为您提供专业的全自动宠物洗澡机哪款好的优评商品,从全自动宠物洗澡机价格、全自动宠物洗澡机品牌、图片、好评度等方面精选用户购买评价心得。京东优评,看实拍,买好货!https://yp.jd.com/1318d3a65d2280247409.html
4.美的(Midea)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灵眸V12灰自动集尘上下水扫拖洗...08:5314评论 优惠福利:天猫 淘出666 领随机红包 实测0.66元通用红包 实测0.66元通用红包 10:3213评论 羊毛福利:平安银行信用卡 X 金币兑换2元微信支付立减金 11月15日可领取 09:4611评论 浏览记录 美的(Midea)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 灵眸V12灰 自动集尘上下水扫拖洗烘一体机 猫狗宠物毛发克星洗地机扫码...https://cu.manmanbuy.com/discuxiao_10344734.aspx
5.偏方大全一日一次,三次可愈。 98.10.27《老年工业取暖器报》 11、油煎蛇蜕、鸡蛋治中耳炎方...方药即用法;用皂角稍焙后研末,加醋调成糊状,右歪将糊涂左边,左歪将糊涂右边,一经复正,即洗去其...哈尔滨市汽轮机厂三角地活动站、楼士生 99.10.07《老年报》 20、治感冒后久咳(痒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14/07/20275784_567594878.shtml
6.地震灾后应急实用技术手册55 恒温消解器 XH9001C 实验室内消解水样 56 常规五参数(温度、pH、溶解氧、 XHFP-90 在线监测水体的温度、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 57 电导率、浊度)自动监测仪 58 COD在线自动监测仪(铬法) XH9005B 在线监测水中COD 59 紫外吸收水质在线监测仪 XHUV-90A 在线监测水中有机污染物 60 氨氮自动监测仪 XHA...http://www.hnzxw.cn/Show.asp?ID=692
7.宠物洗澡机宠物洗澡机价格宠物洗澡机批发宠物洗澡机塑料模具。生产洗澡机模具报价 倾诚模具:传真0576-84362646 倾诚模具:倾诚为您服务 倾诚模具:手机18758616186 倾诚模具:QQ18758616186 ¥1000元/件起 查看联系方式 浙江台州 台州市黄岩倾诚模具有限公司 洗狗机,洗狗器,宠物洗澡器,电动洗狗器,电动宠物清洗机 ...http://b2b.makepolo.com/cpk/cp_2qeqh8n9ps6.html
1.全国汽车用品优秀经销商推荐(哈尔滨篇)手机:13604889040QQ:2061823610地址:哈尔滨南岗区宣化街477号奔马汽配城5楼530A。 超越汽配商行 主营:4S店专供汽车影音导航系统、凯振汽车影音导航黑龙江总代理、史努比坐垫黑龙江总代理、先知记录仪、电子狗黑龙江总代理;音响:专车专用汽车导航、记录仪、电子狗、防盗器、360度全景、胎压仪、头枕DVD、音响喇叭;精品:汽车...https://www.yoojia.com/ask/3-12091510894643497983.html
2.丧心柴!10大奇葩宠物用品1、自动洗狗机 设计师:相信狗狗们一定很享受这个。 汪星人:什么鬼?为毛把我关进洗衣机,还特么被四面八方的水喷射!汪~吓屎老纸啦! 2、狗用擦地鞋 设计师:把拖把穿在脚上,这样狗狗在家走路的同时也能帮家里打扫卫生哦,简直是天才设计呢。 汪星人:“谁特么要打扫卫生啊?你丫分不清大小王啊?老纸的任...https://www.hnr.cn/hntv/wspd/tvrdxw/201603/t20160324_2376020.html
3.(精品)奇遇记作文48篇自动运货台 懒人国的`快递堆积如山,总统便发明了自动运货台。每家每户都有一台自动运货台,快递如飞行器般,飞到每个人的家里。每家人的快递盒堆积如山,...我要了几匹马、几头牛、还有几只狗就进了穿越机。我点了回家按钮,返回时感觉一点也不难受,很快我就回到了地球。我本来想把马、牛、狗当宠物养,可是...https://www.oh100.com/w/197618.html
4.犬全自动洗澡机【摘要】:<正>在外疯玩了半天的狗狗回家了,面对它那一身脏兮兮的毛发,你一定会陷入纠结:是自己动手给狗狗洗澡呢,还是就近找个宠物店去洗呢?对于主人甚至宠物店来说,给狗狗洗澡都是一件麻烦事儿。现在给大家介绍一款专门为狗狗洗澡的产品——犬全自动洗澡机。这款高科技产品,具有清洁、刷洗、沐浴,吹干、暖风,加...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ZQY201406015.htm
5.全自动羊狗脱毛机屠宰狗褪毛设备绵羊脱毛机器批发全自动羊狗脱毛机 屠宰狗褪毛设备 绵羊脱毛机器注意事项:(鲁经理:188**5364--5289) 1.接地线装上漏电开关。 2.杀羊脱毛机使用前先插上电源,开启开关检查转盘是否运转正常。 3.羊打毛机器使用完毕应用水将脱毛桶冲洗干净。 4.使用长久橡胶毛棒磨损或断裂,应及时更换,以***正常的工作效率。 https://tc5639.cn.china.cn/supply/5119346176.html
6.精选三年级科技作文46篇车房还有音乐播放器,让你放松心情,掌握方向。如果音乐不好,你只需要打开语言说“放歌”,它就会自动放歌。当你开车累了,它会自动提醒你可以先休息一下,...每当家长没有时间洗衣服或是不想洗衣服的时候就可以用洗衣机洗衣服,按几下按扭就会自动洗起来还会把那些衣服凉干,这是多么轻松的事 啊!https://www.yuwenmi.com/zw/1039645.html
7.关于科技创新作文(通用83篇)这个存物盒里还有自动消毒的紫外线灯,方便对东西进行消毒杀菌,保证了家里人的安全。“方便安全门”上有一个折叠坐凳,拉开就可坐下慢慢脱鞋,既方便了家人的生活,保持了卫生清洁。 除了“方便安全门”还有“居家便捷消毒器”、“毛巾挤干机”、“多功能画板”、“餐桌残渣收集装置”等等发明在展厅内,数不胜数。https://www.ruiwen.com/zuowen/chuangxin/416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