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星期洗几次澡?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有人回答三四次,而有人的答案却是0,回答0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70多岁的钱先生手脚僵麻、80多岁的李女士年老独居、90岁的胡女士中风后半失能……他们时常面临一个问题——洗澡难。近年来,上门助浴为解决老人洗澡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昆明,上门助浴行业刚刚起步,单次收费140—500元。
助浴师正在为老人洗澡受访者供图
现状
洗澡难困扰独居失能老人
“我上一次洗澡,应该是1个月以前了吧。”冬天,是市民钱先生最喜欢的季节,虽然天气冷,但他可以不用经常考虑洗澡的问题。“冬天出汗少,1个月不洗澡也没什么,夏天就不行了。”70多岁的钱先生不洗澡,不是因为他不讲卫生。“1年前,我的手脚偶尔会麻木,加之上了年纪,手脚没那么灵活,洗澡成了件很困难的事。”钱先生说。气温回升,钱先生担心的事又要发生了。“天一热,我就容易出汗,出汗了不洗就难受,洗吧又不方便。”钱先生的老伴身体不好,他想过让儿子来帮他洗澡,但考虑到儿子工作忙,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孩子难得回家一趟,也不想给他添麻烦。”钱先生说。
“一位90多岁的老人,洗澡对于她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刘女士是一名社区居家养老护工,在她的服务对象中,需要助浴的对象要么不能自理,要么是年老独居。“印象特别深,有位老人91岁,中风后半失能,孩子没办法照顾她,想将她送去养老机构,但她不同意。之前她还和老伴有个照应,但现在老伴走了,她就一个人住。”刘女士说。
今年86岁的李女士也是同样的情况,老人独居,虽然基本生活能够自理,但洗澡问题还是困扰着家人。“我舅舅、舅妈住在昆明郊县,我又是男生,所以帮外婆洗澡的重任便落到了我妈身上,但我妈平时要上班,有时候难免分身乏术。”张先生无奈地说,忙的时候,外婆可能一个月也难得洗上一次澡。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已超过2亿,而早在2019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便超过4400万,洗澡难已经成为居家养老的普遍难题。
契机
上门助浴解决老人洗澡难题
“专业上门助浴或许是解决困扰的突破口。”偶然间,家中有老人的张先生了解到,昆明已经有了上门助浴机构。“听说这些机构有专门的助浴师上门服务,服务的过程更加专业、安全。”张先生介绍。
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发现,在昆明,专门提供上门助浴服务的机构有3家。“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居家养老、康复服务的公司,2022年初,我们把一套成熟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上海带到了云南,为昆明市民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与康复服务。”昆明颐家保姆陪护业务经理李女士介绍。
据李女士介绍,这种助浴模式更加方便快捷。“护理员每次上门服务只需要一个背包,在包内装有血压测量仪、血氧仪、鞋套、手套和消毒工具等。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护理员背上包就能上门服务。”李女士介绍。
此外,在昆明还有另一种带助浴床上门的服务形式。“接到订单后,通常由2名工作人员带上助浴床等助浴工具上门服务,这种形式可以让顾客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人力和运输成本高。目前,传统助浴床已变成了充气式的,更加轻便。”
综合来看,目前在昆明上门助浴单次收费在140元到500元不等。“我们上门助浴收费是199元一次,每次服务1小时到1.5小时,不仅是帮助顾客洗澡,还可以修剪指甲和头发。”乐家介护品牌创始人杨熙说。在其他店,单次收费500元的上门助浴服务除了助浴外,还提供身体SPA。
困境
上门助浴机构半年接单仅6次
记者在美团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居家助浴”发现,有3家店提供上门助浴服务,但销售数据并不理想。从搜索结果来看,单次收费140—200元的上门助浴服务半年最高接单6次,而售价500元一次的上门助浴SPA半年内无人下单。
“就目前情况看,昆明的上门助浴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昆明颐家保姆陪护业务经理李女士介绍,上门助浴是他们业务板块中很小同时也是很新的一部分。在她看来,人们对上门助浴的认知度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上门助浴是干什么的,更别谈让他们接受的问题。而老年群体是需要我们服务的,但他们并不能即时接收到这些信息。”李女士时常会遇到来店里询问是否能助浴的老人,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多离门店较近,而离得较远又不会上网的老人,很难获得类似信息。
在杨熙看来,消费能力和观念也是推广中遇到的难题。“对于了解我们或是体验过我们服务的顾客来说,并不会觉得我们的收费高,但也会遇到一些顾客,在询价后便默默离开了。”杨熙称,上门助浴并不是胡乱收费,而是综合了昆明家政行业收费水平、昆明退休老人收入水平等因素来制定的。
“100多元、200元洗一次澡,我觉得接受不了。”市民黄女士认为,上门助浴收费较高,并且不理解帮老人洗一次澡为什么会收这么多钱。
“作为强劳务输出型行业,我们每个订单需要2名工作人员上门服务1个多小时,这个定价包含了人力、交通运输、物料等成本,对于有服务需求的人来说,收费并不高。”李女士认为,在行业发展初期,让更多的人了解上门助浴尤为重要,老年人的个人清洁问题并不仅仅关乎卫生与健康,更是对老年人的人格与尊严的维护。
90后小伙李玮:每服务一位老人就是在做一件善事
“我是一名90后,在昆明上门为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洗澡。”李玮来自东北,一年多前成为一名助浴师以来,他走进上百个家庭,服务了上百位老人,从刚开始“害怕洗不好”,到现在已经能得心应手服务好每一位顾客。
李玮整理上门助浴用品
助浴结束,李玮为老人剪头发
从奶奶身上看到中国老人的需求
2012年,李玮从东北来到昆明学习动漫设计,毕业后便没再回去。“工作后回家的机会不多,很多年才能回去一趟。”2022年春节,李玮回了趟家,这次回家,李玮打定主意,要做上门助浴这件事。
李玮的奶奶90多岁,身体处于半失能状态。“三四年前,奶奶的身体还不错,也没生什么病,但后来她走路就只能用小碎步慢慢地挪,去年连炕都上不去,偶尔会大小便失禁。”李玮的妈妈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
做饭洗衣,对于李玮的妈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洗澡却难住了她。“我妈妈已经快60岁了,照顾一个90多岁的人,也非常困难。以前是年轻人照顾老年人,现在变成了老年人照顾老年人。”春节回家期间,李玮发现,妈妈给奶奶洗澡还不到10分钟,奶奶就喊不太舒服,而妈妈也是满头大汗。“我奶奶还只是1个月左右洗一次澡,如果洗得再勤些,妈妈的身体根本吃不消。”这让李玮陷入了沉思。
过去,李玮认为洗澡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而奶奶的经历让他改变了这种想法。“对很多身体无法弯曲、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来说,洗澡远比吃饭、如厕更加困难。就算是健康的高龄老人,身体会虚弱、肢体也会变得僵硬。帮助他们洗澡,对身边的子女和照顾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李玮说。
在李玮看来,帮老人洗澡,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真实又迫切的需求。“很多老人都面临洗澡难的问题,很多老人的子女也急需帮助,但这方面的市场几乎是空白。”此后,李玮坚定了想法,做上门助浴,帮助老年人洗澡。
助浴还客串“Tony”老师
回到昆明,李玮组建团队,打造乐家介护品牌。“跨行做居家养老上门助浴,就是从零开始。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学,走了很多弯路,但好在一点点做起来了。”李玮回忆,“最开始我们引入日本的助浴缸,这个助浴缸不仅成本高,还十分笨重,每次上门服务至少需要3个人抬。有的老人住在老小区,楼道窄、卫生间空间有限,我们还没开始服务,就被这些问题卡住了。”
后来,四处找寻,李玮购入了充气式助浴床。“老人可以平躺在助浴床上,用加热设备冲水,就可以给老人洗澡了。设备还有一个罩子,冬天可向罩子里加热风。这套设备很轻便,一个人就可携带。”李玮说。
在顾客预约后,李玮要先与顾客或其家人沟通,确定服务对象能够自理的程度以及老人是否患有基础疾病。“老人如果患有皮肤病、传染病等,可能不适宜洗澡。”李玮上门后,要先给老人进行基础的身体检查,比如量血压、测心率等。之后,还要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沐浴习惯。“经常会遇到插管的老人,有插胃管的,还有插氧气管、尿管的。这部分对象的身体状况必须了解清楚,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比如插氧气管的老人多半是肺部有问题,洗澡时房间的室温、水温就不能太高,不然他们会呼吸不畅。”
在助浴过程中,李玮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我们服务的群体很特殊,洗澡的过程中,风险是很高的。所以要求我们助浴师要熟练掌握助浴的流程和内容,老人的头部、四肢等怎样清洁,很多环节都有严格要求。”除此之外,李玮认为,助浴师更需要掌握一些医学知识和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
“我们的助浴师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和反复多次的实操练习,才能上门服务。”李玮介绍,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助浴师证书。而他们考核助浴师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取得养老护理员证以及助浴的实操能力。
帮老人擦干身体,穿上衣服,换上干净的床单、被褥,助浴服务到这一步还没有结束。“有的老人需要理发,有的需要剪指甲,我们会根据老人的需求,尽可能地提供服务。”李玮笑称,助浴师是半个医生,还得是“Tony”老师。
“老人对我说她活过来了”
“她今年82岁,半身瘫痪,常年卧床。”李玮对一位老人印象深刻,过去,老人特别喜欢去公园锻炼,但生病后,老人半身瘫痪。“她除了动不了,没其他问题。”老人的老伴和大儿子都离世了,只剩小儿子照顾她。
在助浴过程中,李玮引导老人讲话,还给老人一些鼓励。“她问我,她的脚在动吗?我跟她说在动的。她非常惊喜地说,她的脚竟然会动,她已经完全感觉不到她的下肢。实际上,她的脚是不会动的。”在善意的谎言下,老人获得短暂的惊喜,这对李玮来说是件值得开心的事。“在助浴过程中,询问老人、跟老人聊天,都需要我们准备‘话术’。遇到一些孤僻、暴躁的老人,我们就要及时开导、安抚他们。”
“我一个人的能量有限”
春节前,李玮服务过一位老人,在服务后不到一周,听说老人因病去世了。“我突然间心里有些难受,但后来会觉得庆幸,因为老人是干干净净走的,给老人多了一些体面,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善事。我们经常会说,每服务一位老人就是在做一件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