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量严重不足,造成瓦斯积聚。6月24日23点,回风巷调量风门因抬送伤员被拆掉后未修复,430掘进工作面贯通处的断面扩大,使岩石回风巷的风量增大。另外,七层三绞区进风巷道被堵,使其风量减少。由于上述因素,使七层三绞区准备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巷道中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电工违章作业,产生引爆火源。电工在没有进行联系,也没有切断前侧控制开关的情况下,去安装三通接线盒中的金属垫圈。当申请停电的人员完成原定任务,摘牌送电时,处理三通接线盒的电工正在接第三根火线,随即产生火花,引爆了巷道中的高浓度瓦斯。
某年10月29日白班,某矿一井左17片工作面打眼时,电煤钻无防爆插销,打眼工便将电煤钻3根动力线和电源线明头接上,并用石头压在底板上,然后一名工人去右16片开关处送电,送电后即发生瓦斯爆炸,死亡18人,重伤1人。
案例3开关失爆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某矿北下山采区327正巷掘进头因出水被淹,于某年5月14日被迫停止掘进。恢复期间风机时升时停,运转不正常。5月28日,掘进一队包机组长带领人员在巷口以里80米处安装一台QC83—80型磁力起动器、一台干式变压器和一台电煤钻。29日,第一班掘进一队工人在327巷道中运输设备时将风筒砸断,造成漏风严重。第二班掘进工人准备打眼,因磁力起动器停止按钮不能复位,电煤钻送不上电,当班工人用铁丝捆住电钻开关,松开磁力起动器闭锁螺钉,打开开关盖子,打开开关盖子,扳动手把送电,开关内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死亡50人,伤4人。
2.事故原因
(1)电气设备失爆。28日,掘进一队安装的磁力起动器两处缺螺钉,停止按钮不能复位,并且用电缆铜芯线当熔丝。而工人又违章作业,打开开关盖,扳动手把送电,形成明火,造成引爆火源。
(2)巷道被水淹后,在恢复期间,局部通风机时开时停,运转不正常,造成巷道中瓦斯积聚。29日第一班,风筒又被砸断,漏风严重,使工作面处于微风、无风状态,使巷道中瓦斯浓度增高并扩散到开关附近,形成爆炸的瓦斯源。
案例4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1)防爆插销开关失去防爆性能,安装后没有进行认真地检查、检修,使事故隐患未被发现及排除。14日准备打眼,给电钻进电,芯线与外壳接触产生火花,电火花通过电缆与密封圈之间的过大间隙与开关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接触而引爆。
案例5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某煤矿二采区202、203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串联通风。某年4月21日,早8点班下班前井下停电,约14时30分送电,下午4点班的工人约15时左右相继入井。16时5分,203工作面工人准备打眼,试电煤钻时,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并引起全矿井煤尘连续爆炸。冲击波把平硐摧毁,并把井口附近的三间房屋摧垮。当时井下147名职工全部遇难,另外地面2人重伤,4人轻伤。
(1)202、203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串联通风。4月21日。早班下班前井下停电、停风,造成工作面瓦斯积聚。下午4点班上班后,起动局部通风机,通过串联风机将202工作面的瓦斯排入203工作面,更增大了203工作面及顺槽的瓦斯浓度,使之达到了爆炸浓度。
(2)电气设备失爆。由于203工作面的电煤钻失爆,工人打眼前试钻产生的电火花成为点燃瓦斯的火源。
(3)矿井无防尘系统,井下煤尘堆积严重,瓦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扬起矿井巷道的积尘,造成全矿井煤尘连续爆炸。
1.防止井下电气设备出现失爆现象
(2)建立防爆电气管理组织。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
-
2、不带电作业
3.悬挂电缆的规定
4、按规定选用井下电气设备
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
5.防护装置
按规定采用保护装置,防止电气设备与电缆产生漏电或短路火花。
6.消除错误接线方式,防止引起电火花
错误接线是指“鸡爪子”“羊尾巴“及明接头,处理的方法是:
(1)处理“鸡爪子”:对固定敷设的电缆应该采用合格的连接装置,对移动的电缆进行更换才符合要求。
(2)处理“羊尾巴”;应该使压板贴挡圈,符合完好要求,电缆的芯线才不易脱出。电缆的护套伸入器壁5~15mm,密闭良好。
(3)处理明接头,应该在接头处加设连接装置或更换新电缆。
7、正确使用矿灯
矿灯电火花也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因此,在领取矿灯时,应注意矿灯是否完好无损,出现问题要更换;在使用时,应爱护矿灯,严禁敲打、拆卸矿灯。
一概述
由于井下环境条件恶劣,人体接触电气设备及输配电线路的机会多,因此容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随着各种安全保护措施的完善,井下触电事故大大减少,但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多种原因,触电事故时有发生。
以下列举了上些煤矿井下采区发后的触电事故。
(1)某年2月23日,某矿七井二采区电工更换QC83—225开关,致使新开关的A相与操作线的接线柱相碰,操作线串入660V电压,而操作线又是芯线裸露操作。当司机操作时,因触及裸露的带电部分造成触电死亡。
(2)某年6月15日,某矿三采区运输机道,电工更换QC83—80开关的变压器,打开开关验电时开关无电,即开始作业。此时,因有关人员需要工作,即去变电所送电,电工当即触电死亡。
(3)某年1月2日,某矿回采工作面的工人违章带电作业,触电死亡。
(4)某年10月20日,某矿回采工作面的工人运送木料时,矿调度室指示电工甩掉检漏继电器继续供电,运料工手扶电缆时触电死亡。
(5)某年8月10日,某矿02掘进队,局部通风机开关冒火,工人切断开关电源时触电死亡。
(6)某年3月20日,某矿回采工作面,工人带电检修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开关时触电死亡。
(7)某年2月5日,某矿106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检漏继电器送不上电,采煤队长让电工垫上检漏继电器的触点继续送电,工人碰到电缆破口处触电死亡。
电机车架线触电37起占58.7%
低压电网触电19起占30.2%
高压电网触电7起占11.1%
二、造成触电的主要原因
(1)作业人员违反规程规定,带电作业造成触电伤亡。
(2)没有执行停、送电制度,总开关断开后没有派专人看管、没有锁上、没有标志牌、没有严格执行谁停电仍由谁送电的制度、没有联系好就送电或误送电等造成触电伤亡。
(4)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未与使用同一条线路的友邻单位联系好,导致停送电紊乱而造成触电伤亡。
(5)擅自摆弄电气设备或接线,检修不当造成触电伤亡。
(6)人身触及已经破皮漏电的导线或带电的金属外壳、构架等,造成触电伤亡。
(7)继电保护装置失灵或整定、检修不当,不能及时跳闸而造成触电伤亡。
三、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的具体措施
(1)正确使用漏电保护装置,并做好维护、检修、试验工作,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使用、维护好保护接地装置、防止电气设备、电缆出现危险电压。
(3)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杆等绝缘作业工具。
(4)防止停电设备显现电压。
(5)不带电安装、检修、搬迁电气设备。
(6)非专职或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7)对于接触机会较多的电气设备采用低电压供电。例如,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7V,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
(8)加强电动工具把手的绝缘。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除采取以上的具体措施外,还应严格执行有关的安全作业制度,例如:停、送制度;工作票工制度;工作监护制度等。
电缆构成井下的供电网路,是电能的输送通道。对于一个年产百万吨的矿井,井下高、低压电缆的总长度可达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特别是采区供电系统中的低压电缆容易被砸或挤压而受损,加上与瓦斯、煤尘接触机会多,因此,易导致电缆着火和瓦斯、煤尘爆炸等电气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
某年11月6日,某矿井下变压器引线电缆燃烧引爆瓦斯,死亡28人。
某年10月28日,某矿煤电钻电缆明接线头短路产生火花,引爆瓦斯,死亡8人。
某年11月9日,某矿矿车掉道砸断电缆,电缆短路引起燃烧,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使15人中毒死亡。
某年11月14日,某矿电缆沿溜子拉断短路引起燃烧,最后引爆瓦斯,使8名矿工在事故中丧生。
某年12月1日,某矿电缆明接头打火引爆瓦斯,死亡20人。
另外,据对井下电气事故的分析统计,在46起井下电气火灾事故中,有40起是由电缆引起的。可以看出,井下电缆的管理是电气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改善和加强对电缆的管理,确保电缆的安全供电。
案例1电缆短路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某年10月17日上午8时许,某矿务局某矿3114风巷掘进工作面放完了二次炮,电工停电更换电缆。瓦斯检查员与保安工随后拆除老局部通风机二节风筒,接在新局部通风机上,并通知掘进头作业人员撤出,在巷口设立临时栏杆。到9时许恢复送电,开动6112老局部通风机。由于往掘进头送风的风筒已拆除,巷道中仍处于无风状态。9点20分电工开始在3112(二层)巷道中敷设新风机电缆。11点20分新局部通风机接好后电工送电试风机,瓦斯检查员即开始间断地排放掘进头瓦斯,两名电工随后离开。约11点40分,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这次事故死亡11人,重伤1人,轻伤1人。
违章作业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不按规定排放瓦斯,特别是新风机开启后,原风机仍在运转,严重影响了瓦斯正常排放,使风流中瓦斯浓度超限。
(3)电气设备管理上不按制度办事。新局通的控制开关和电缆布置在回风道内,且错误地使用了一条印有36V字样的不合格的电缆,以致送电不久电缆发生短路火花,为瓦斯爆炸提供了火源。
案例2电钻电缆明接头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1)通风系统不合理,风量不足。按矿规定,采掘工作面开工,必须报作业规程,新增风机和改变通风方式必须经安监科批准。而二井井长在没有履行上述手续的情况下,两台风机并联运行,互拉循环风。同时该区一上山回采后没有及时封闭,留下一个瓦斯库向溜子道涌出瓦斯,造成巷道瓦斯积聚。
(2)机电管理工作差。事故现场132m电钻电缆有7处“鸡爪子”接线,其中有3处明接头,在溜子尾外明接头接线短路放电(一头电线被熔断),这是引起爆炸的火源。
(3)瓦斯检查嗣作失职。在瓦斯检查员死亡的位置。有一件棉衣和一本小说,说明瓦斯检查员漏检,瓦斯超限未被发现。
案例3电缆破损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某年元月,某矿向东翼主通风机供电的变压器烧坏后,在+925水平回风巷内用一台5.5KW局部通风机代替主通风机抽风。而在+848水平运输大巷距石门交叉口10m处安装1台11KW局部通风机,向铁煤大巷通风(独头掘进巷道)。元月14日中班,副班长又指派工人将早班安好的11KW局部通风机移到距石门2m内的回风处。局部通风机安装好后送电。14日17时50分,在+848水平铁煤大巷发生瓦斯爆炸,死亡6人,重伤1人,轻伤5人。
(1)通风系统混乱。向铁煤大巷供风的局部通风机风压大于主通风机(5.5KW)风压,且11KW局部通风机又安装在距石门口2m内的回风处,造成局部通风机附近瓦斯浓度严重超限。
(2)机电管理混乱。局部通风机电缆在搬移过程中随局部通风机在地上拖滚,使绝缘护套受到损坏,一端又以“鸡爪子”形式连接。通电后,绝缘护套破损处被击穿,产生火花,引爆了局部通风机附近的高浓度瓦斯。
三、采区供电系统中电缆的维护和检查
为了减少电缆故障,避免电缆故障扩展为电气事故,在电缆维护与检查方面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电缆的日常维护与检查工作
(1)移动设备所用电缆的管理和维护,应专职到个人并应班班检查维护。在采掘工作面附近,电缆的超长部分应呈S形挂好,不准在带电情况下盘圈或盘8字形放置(采煤机电缆车上的除外),并应严防炮崩、碴砸或受外力拉坏等。
(2)低压电网中的防爆接线盒,应由专人每月进行一次清理检查。特别是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应注意检查有无松动现象,防止过热烧毁。
(3)电缆的悬挂情况应由专职人员每日巡回检查一次。有顶板冒落危险或巷道侧压力过大的地区,专职维护人员应及时将电缆放落到底板上并妥善覆盖,防止电缆受损。
(4)铠装电缆的金属铠装,如有断裂应及时绑扎。电缆在穿过淋水区时,不应设有接线盒;如有接线盒,应严重遮盖,并由专职人员每日检查一次。
(5)固定电缆的卡子松动或损坏时,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2、电缆的定期检查与试验
(1)每季度检查一次固定敷设电缆的绝缘;每周由专职电工检查一次悬挂情况,并进行外部检查。
(2)每月检查一次移动电气设备的橡套电缆的绝缘。
(3)每一矿井的井下供电专职人员(电气管理小组)应与生产单位的维护人员一起,对正常生产采区电缆的负荷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新采区投产时,应跟班进行全面的负荷测定,以保证电缆的可靠性。
以上各项试验和检查应形成制度,并对每次试验和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对试验和检查中发现不合格的电缆,应及时更换和处理。
最后,井下敷设的铠装电缆,应定期在它的铠装上涂漆防腐。对于主要采区巷道敷设的电缆,涂漆周期不能超过两年。在巷道整修、粉刷和冲洗时,一定要将电缆从电缆钩上落下,并平整地放在底板一角,用专用木槽或铁槽保护,以防电缆损坏。巷道整修完后,应由专人及时将电缆悬挂复位。
四、防止橡套电缆着火的具体措施
防止橡套电缆着火的措施有:
(1)不使用非矿用电缆和不合格的矿用电缆。
(2)按规定使用继电保护装置并进行合理的动作值的整定。
(3)严格工艺措施。对于铠装电缆,采用合格的接线盒,正确执行芯线连接工艺,选用合格的接线盒浇灌材料。对于橡套电缆,按规定选用材料,保证电缆的热补或冷补质量。
(4)正确悬挂电缆,防止机械损伤。
(5)正确使用和维护电缆,不压埋、不成堆存放运行中的电缆。
(6)开关跳闸后应查明原因再送电。
(7)在电缆附近不放置易燃物品,如油脂等。
第五节采掘与提升运输机械事故综合分析
一、采煤机伤人事故预防与案例分析
1.采煤机滚筒伤人事故
(1)事故原因
1)违反有关规定,而违章作业表现在司机未瞭望、未发出预警信号就直接操作。
2)注意力不集中而误操作,非司机操作。
3)停机或检修时,采煤机未停电或未打开离合器,若滚筒附近有人,违章起动即可能伤人。
4)工作过程中不慎触及采煤机滚筒。
(2)预防措施
1)加强工作面的技术管理,教育司机和其他有员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熟悉采煤机的结构原理,采煤机长期使用后,“离”“合”字迹不清楚,应加倍注意。
2)更换或检查截齿需要转动滚筒时,不得开电动机转动,必须在断开隔离开关,打开离合器的状态下用手扳动。
4)在滚筒附近3m以内的作业人员必须注意煤帮和顶班情况,防止煤片或顶板落矸等情况下,被拥向滚筒。
5)随时注意滚筒的工作状况,并严防滚筒甩出矸石而伤人。
2、电缆车伤人事故。
1)电缆车随采煤机在溜槽沿工作面来回行走,由于电缆车重量轻,稳定性差,因此容易掉道,如果盘线工注意力不够集中,就会被其碰伤。
2)当采煤机前方有人摔倒在溜槽上未及时爬起来时,容易被拉入电缆车或采煤机身下而被挤伤。
1)当煤机向上割煤时,盘线工要随时注意电缆车的周围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停车处理。
3)采用自动收放电缆方式。
3.采煤机下滑伤人事故
1)无可靠的防滑装置;牵引采煤机的钢丝绳或牵引链断裂;牵引装置或紧链装置损坏。在采煤机上行割煤时,因自重下滑,造成人员伤亡。
2)牵引链拆除后处理不当,对采煤机支撑不牢固而下滑伤人。
1)装设可靠的防滑装置,如防滑杆或液压安全绞车。
2)向上割煤时,割过以后,要及时推溜移架,但不得超过允许的弯度。
3)牵引链两端要使用转链环,防止牵引链扭曲。
4)要经常检查牵引链导链轮、导向管、接链环以及紧链装置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保持牵引链的张力合适。
5)煤层倾角大于15°时,应采用无链牵引采煤机。
6)采煤机在安装撤除或检修更换牵引链时,一定要对采煤机支撑牢固。
某矿综采面采煤机事故
某年6月4日19时44分,某矿综采面发生一起事故,死亡1人。
当日四点班该工作面检修至19时30分左右,经试车未发现异常现象。19时40分开机割煤,当时采煤机是停在第73架处,距机尾约28m左右(采面共92架),由机尾向机头下行割煤。割至第72架时发现采煤机牵引阻力增大,司机即操作停止牵引手把,但牵引手把失灵,又紧急按动采煤机停止按钮,采煤机停止割煤。在这同时采煤机突然向机头滑动,致使第84架处的锚链连接环顿断,将在第77架处的工人右胸腹及头部打伤,经抢救无效于22时15分死亡。
(1)开车前检查不认真,未发现第67、68架之间的挡煤板连接处的导轨错位,造成采煤机滑靴抵住第67架导轨头,引起牵引阻力增大,滑靴入轨后致使采煤机突然下滑,使采煤机后部锚链顿断伤人。
(2)对采煤机的检查、检修不认真,不彻底,未发现牵引操作手把失灵,不能及时停止行走。
(3)挡煤板导轨连接处,未装导轨销,而且此处运输机不直,造成连接处错位。
3.防范措施(1)开车前必须认真检查锚链及连接环的完好状况,将不完好的连接环全部更换,缺胀销的全部补齐,否则不得生产。
(2)彻底处理采煤机的伺服机构,保证牵引手把操作灵活可靠,未处理前不得生产。
(3)补齐挡煤板各连接处的导轨销,将挡煤板固定螺栓全部固定好。
(4)运输机必须平、直,避免脱节,保证采煤机行走畅通。
(5)将锚链分段固定在挡煤板上,防止断链伤人。
(6)采煤机割煤时,人员必须躲开刮板输送机道。
二、立井提升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措施
案例1某矿倒罐坠井事故
某矿某年2月14日早5时25分,头班工人开始下井,因地而天气寒冷,工人急于入坑,有10个人一起挤进了罐笼,未使用罐笼门子。由于井筒北帮有淋水,人多挤在南帮,造成罐笼不仅超载而且不平衡。开始松绳时即摆动,又加上溜绳松,罐笼底缺少四个导向轮,以及井筒西北帮上距井底20m处木梁上原有电缆卡子与罐笼间距仅180mm(电缆卡子系1958年敷设),致使罐笼松致该处,由于罐笼下降速度加大,罐内人员立脚不稳,罐笼在摆动中,罐底西北角被电缆卡子突然一搁,罐笼随力向南一倾,罐笼内有7人被甩出,有5人直接掉入井底,造成了3死1伤。
(1)设施不完善可靠,井筒中溜绳松,罐笼缺导向轮,电缆卡子突出造成间隙太小,有罐笼门不使用。
(2)乘罐人超过规定造成超载,并且为躲开淋水人员都挤在一边而造成罐笼受力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