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惠氏和港版安满一个是jd做活动几十块买的,一个是经我研究口感最好,恩,貌似能打动我信用卡的一般分两种,最划算的,和最好的嘿嘿。惠氏属于前者,港版安满托朋友在香港带的,两百多了好像,是惠氏的两倍,口感清淡很多,没有那么腥和甜,本来我以为我能为了一百大洋忍受惠氏的腥味,结果那罐惠氏到现在也没喝几次,太甜太腥。安满jd也有,版本不同,相差很多。一定要港版。
据说是有帮助软化宫颈的作用,想顺产的从36周开始喝,主要不要喝太早,万一早产就不好了。效果因人而异,也有说没用的,我产检的时候问医生,医生或没听过覆盆子叶茶,说茉莉花苞茶听过,可以喝一点,不加糖。茉莉花苞茶估计没有医生会官方的说有用吧,但覆盆子叶茶新西兰的医生会推荐使用的,不光针对需要顺产的,平时喝喝对子宫也很好,可以缓解痛经什么的。总之不会有害吧,我后来生的时候医生就说我宫颈很软,我说我喝了这个茶,第二天好几个妇产科的护士跑来问我是什么茶。
怀孕后期各种腰酸背痛的,晚上睡觉夜醒无数,有个好床垫能舒服很多。我从来不觉得睡板床对身体有好处,不符合人的生理曲线啊,怀孕了尤其不要睡硬床,我每次去做胎心监护睡25分钟板床,压根起不来,酸疼。也不是说越软就越好,要该包裹的地方包裹,该支撑的地方支撑。种颗大草,可以找旅行社或者淘宝代购泰国的乳胶床垫,完胜国内一两万的所谓的进口大牌。
第一次怀孕,那叫一个兴奋激动,都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反正前半句是没说错,知道怀孕马上买了几十本书,大致上分为,孕期指南类的,胎教类的,分娩指导类的,和产后护理类的。太多,也有些没看完,感觉同一类别的书都大同小异,每种买一两本就行,我就每种推荐一本吧。真正需要全面学习的是小孩护理的知识,我当时就没有早作准备,孕期只买了郑玉巧的那套,到快生才恶补其他的,觉得懂的算够多了,真正孩子出生还是知识储备不足,经常临时抱佛脚,出现症状对照着当工具书查阅的。这类书不像孕期的,每本书的观点大相径庭,有的甚至完全是针锋相对的,最好不要只看一家之言,相比孕期知识,养娃的知识浩如烟海了,一定早学习。
《胎教每日一页》这种书多数两类,一类是讲理论的,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斯瑟蒂克一系列的,刚看的时候热血沸腾的,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也能胎教出一个神童,看完就忘了,也觉得不可能按那方法就能养出别人那样的天才。还不如另外一类每天一页,有点小故事,小童谣的实用。想胎教不知道说啥的时候拿出来随便找一页给娃念念。内心森森认为讲啥不重要,想着宝宝的样子,跟他说说话,妈妈心中幸福满满的就好了。
这个大部分孕期指南类的书中都会附带讲一些,我也单独买了《安心分娩坐月子》,其中对产程的讲解很细致,分娩的过程很多论坛也都有,但是写感受的多,科普的不那么集中。不买书的话自己在网上看一下也行,一来熟悉过程,利于消除恐惧心理;二来避免突发紧急状况;三来学习分娩技巧缓解疼痛。说到这个,我自己顺产的,那个Lamaze呼吸法还是很有用的,帮我撑过开三指到七指最难熬的一段。
《明星月嫂的月子宝典》这个推荐指数五颗星,是一个月嫂口述,别人整理的。写的非常接地气,不像那些科普读物,都是过时理论,这个我买的时候还以为是写明星的月嫂这个意思呢。。结果看了才知道是月嫂中的明星写的,不过依然没让我失望,里面既有一些比较新的理论,又有很多实践出真知的小技巧,是个与时俱进的月嫂。这本我入院的时候都带了。
产后护理书籍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1——8浅显易懂,很有针对性,查阅起来也方便。
《从0岁开始》也是两本针对小月龄宝宝习惯培养的书,这个大的电商没有上架,只有淘宝有,但反馈很好,很多妈妈用这本书帮助宝宝实现了整夜睡,也解放了自己。
吸奶器手动太累,电动太贵,一分钱一分货,本来觉得medelaswing价格高了,翻来覆去没找到性价比高的,最后还是160刀入了这款口碑产品。估计有人要bb吸奶器没用之类的,反正我觉得这个一定要买,首先开始几天宝宝不太肯吸,你奶来了涨的石头似的,不吸出来难受不说又涨回去,奶就少了,现在奶粉多贵,一千块够吃几桶奶粉呢,想想这个,多贵的吸奶器都值得买,早知道我该一咬牙一跺脚买Medela美德乐Freestyle飞韵的,单边的吸一边另外一边就瞎起哄,跟着涌,得拿毛巾接着,两千多的价格还能坚定咱生二胎的决心。
如果孕期没有做足功课的新妈妈喂奶初期都会有一段咬牙切齿的日子吧,我是被吸了一堆血泡泡又掉了几层皮才适应了,这个我准备了,但是没有用,虽说纯羊脂油,也说可以吃下去,但总是不希望宝宝受到丁点伤害,所以那一个星期就忍过去了,啥也没用,就挤点奶风干下。但是如果耐受度低的宝妈,因为疼痛问题影响喂奶就需要用了,不能因小失大,不过我入了一点不后悔,因为鼻炎发作鼻唇沟那被卫生纸摩擦的火辣辣的时候挤上一点抹上瞬间就不疼啦。没几天我嘴角裂了都不敢张大嘴喝水,抹了点也恢复了哈哈大笑的功能,我想冬天当唇膏或者擦脚上的裂口效果也肯定杠杠滴。那几天疼的衣服都不敢贴上去,走哪都用手指拈着撑起两个小雨伞,好了才发现还有个东西叫乳头保护罩。不过一看就这两小东西要百来块呢,那我估计发现了也不会买嘎嘎。俺只买娃的东西高大上,买自己的就是地摊、二手、九块九!
休产假在家期间可以不用,毕竟一次性的东西能做多精致,天气也不冷可以用纱布手绢代替。正好我娃每次只吃一边,而我总忘记上次吃的哪边,给错边娃吃不饱,一会儿另一边就结块了。后来就只用一块纱布,每次放在没吃的那边,一来没吃的漏奶漏的多,二来做个记号下次知道吃哪边。当然出门,或者上班还是需要,话说总感觉是把护垫贴在胸上,怪怪的哈。我是做活动捡便宜的买了好几包,个人认为要求不高的随便啥牌子区别不大吧,有条件喂娃前还是洗洗好,多好的防溢乳垫都有点小纤维。
这个也分两类,在家的和出门在外的。在家推荐在胸口横开的,方便,要胸口那有两层的,因为这种衣服洗久穿旧那一横条都会变成波浪形,一定要里面还有一层,这样丑丑还是能遮羞。而且不要横开但是有扣子的,哪怕是暗扣单手解扣都不方便,我有一件朋友送的扣子每一个星期就被我扯掉了。这还不算啥,你要是喂完奶忘记扣上,那就尴尬了。竖开的不方便。
出门的哺乳衣做的再像一般衣服明眼人一看也知道,而且会很没有安全感,再说你也不能总穿那一两件哺乳衣出去吧,而一般的衣服如果从下面掀起来喂奶,抱上娃,虽然基本能遮住,但是后背跟着会带起一块,靠在椅背上凉凉的,如果是从上面拉下来的那看起来白花花的一片映入世人的眼帘。个人推荐交叉式哺乳背心+普通衣服的组合,外面你穿啥美穿啥,只要里面穿一件可以直接从上面掏出来的背心,哺乳的时候上面有外衣遮住,下面有背心盖住,露出来的部分小孩含在嘴里,可以做到想喂就喂。不过当众哺乳这事儿还真不因为你露的多还是少而决定被人内心嫌弃的程度。
顺便说一下前面提到的便宜内衣,虽然两件bravado穿起来挺舒服,但是由于我懒得用防溢乳垫就彻底换不过来了,又碰上下雨天我认真的考虑了下至少要有五件内衣才能满足我多变的需求,抠门妈觉得纺织品这事儿,某宝火眼金金还是能找到的,然后就发现了这款16块的黛安芬哺乳内衣,一下买了四件,超级满意,后来甚至比bravado还爱穿,可能我内心还是迷恋纯棉的东西,bravado不是棉的,这个不但纯棉,而且密度很高的那种,性价比高到让人迎风流泪啊!
这个严格的说该放在宝宝用品里,因为好歹是从us寄回来的啊,宝宝可以童言无忌的说我的枕头都是美国买的,瞬间完美得瑟土豪身份。我这个当妈的弄个啥不能垫着喂奶啊,还不是为了娃舒服嘛,这个枕头如果你经常在正常高度的椅子上喂奶是很舒服的,解放你哄睡时估计已经练出肱二头肌的胳膊。习惯抱睡奶睡的喂完直接放上面,依旧能上网淘个宝,上个妈妈群啥的。等宝宝满月了用来练习抬头也很好,我娃放床上由于脖子本身遗传他爹就够短小精悍了,抬起来没多高,床又软,再陷下去一截,抬了跟没抬简直没啥区别,他自己估计太没成就感了,每次十几秒就不干了,但是用leachcocuddleU的哺乳枕能玩几分钟还兴趣盎然的。
月子期间你会被灌下很多油多无味的汤,每天你得摄入3L液体,才能够孩子吃,但油吃多了膘都长在自个儿身上,也对孩子并不好,有一种吸油的纸,不是面部使用的噢,专门吸汤上面的,但我还是觉得吸管来的方便。而且吸管喝汤比一口一口用碗喝更快。买一支一包装的更加卫生。
750ml的农夫山泉的瓶子。掀盖的那种。伤口没恢复前不能淋浴,住院期间护士会每天来给你清理消毒,回家如果冬天生,擦洗伤口那一块非常不方便,也洗不干净。脱下来洗又冷。用这个瓶子装温开水,坐在马桶上,用高锰酸钾水冲洗,特别方便。高锰酸钾用兑到那种最浅的紫色就好啦,不然烧伤自己可别怨医生瞎配药呢。我这推荐的是不是太事无巨细了点啊
这个一定要要!!好的开奶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娃有口粮,这两三百一定的花。在催乳师帮助下,我奶下的特别顺利,没有过涨奶到疼的情况,量也杠杠滴,宝宝一边就能吃饱。自我感觉乳腺很通畅。
米国医院生娃就是都给新生儿喝的液态奶,是真正最接近母乳的配方。而且一瓶2盎司,自带一次性奶嘴,热一下就能喝特别方便。有些妈妈后来奶不够加奶粉,宝宝又抗拒奶粉的也可以试试这个,还有断奶的时候同理。当然,土豪们也能一直喝这个哈,配方好,无比方便,尤其出门在外,省事儿好多,除了贵完美了。这个国内无售,液态奶啊,从米国买回来运费比奶还贵。
月子里推荐连体和尚服,因为宝宝太小好软的,和尚服方便新手妈妈穿脱。我买了卡特的新生儿的哈衣,但技术不到家下不了手啊。连体的好处除了好穿,主要抱着宝宝的时候衣服不会一直往上跑,不然衣服都缩到上面宝宝也不舒服的。外面的话就直接包被了,方便换尿不湿,否则每次看宝宝尿没拉没都脱裤子影响宝宝休息。我们家就穿的医院发的这种包被很好用,都是系带儿的,很舒服。新生儿的衣服不要选有扣子甚至拉链的。月子不出门,又全部用尿不湿的话两三套衣服就够换了,长的快,多了穿不上。宝宝奶奶专门做了好多很美貌的手工小棉袄,结果在家穿不上,等出月子已经穿不下了,好可惜。
还需要几个包被,和帽子。新生儿主要就是睡睡睡,所以像大人一样睡觉就脱衣服不是很现实,但穿的衣服睡起床不加衣服又容易感冒,所以包被就很好用,起来了包一包,出门有风包一包。出门的话需要带个帽子,免得风吹头。下面黄色小鸡那个包被和帽子都是我自己做的,连里面的棉花都是买的新疆长绒棉,自己在家铺了缝的,纯手工,用下来这么多包被,这个果然是最软最好用的。
说到衣服就顺便说下衣架,宝宝衣服小,在一般的晾衣架上还得又买衣架,小的口水巾毛巾之类还不好晾。推荐买一个放在阳台上这种能收的翼型衣架,洗了就往上面一搭,简单;和大人衣服分开晾晒,卫生;太阳晒哪移到哪,高效!
浴盆:新手妈妈没人帮忙的可以选带躺卧槽的盆,一个人也好操作,不然宝宝太软还真洗的小心翼翼的。
Aveeno和加州宝宝都买了,这个放到湿疹用品去说吧。
除了夏天,其余季节要把洗澡时的室温升到24度以上,不能用浴霸,宝宝眼睛受不了,如果浴室本身不是风暖那就需要加热设备了,这种浴室暖风机像个小空调,很给力,我浴室8平方左右十来分钟温度就升好了。右边这种即热式热水器适合卫生间离热水器较远的,3秒能出40度的热水,洗小屁屁好方便,不用冷水热水兑来兑去,不用放一大盆冷水接一点热水。洗澡也方便,可以直接出想要的温度。当然,是给宝宝洗澡噢,大人冬天洗澡流量还是小了点.
婴儿床最好的是别人用过的旧的,有害物质都挥发了,又能让东西得到利用,如果买新的,选原木,无漆的。我妈其实一直要宝宝和我睡,说这样他睡的安稳,问题是我睡不安稳啊,宝宝睡身边,还不说压到他的问题,我那个草动醒的娃,睡我身边我动也不敢动,咋睡。撇开这问题,三人睡二氧化碳也太多,而且总不能一直和我们睡吧,一直和妈妈睡的宝宝会把妈妈当成一种依赖性工具。万一妈妈出差那宝宝怎么办呢。所以我是主张从小培养宝宝自己睡,把婴儿床拼在大人床边,小月龄宝宝怕夜间嗝奶呛到,要随时观察的。婴儿床上不要放太多毛绒玩具和毯子之类的,宝宝手舞足蹈的把这些东西盖脸上了很危险。
这个之前小农爹各种不想买,正好闺蜜问我要啥礼物,就勒索了一把哈,在此代表娃谢谢梦萦阿姨噢。现在这个婴儿护理台利用率超高,首先是个储物台,小孩的常用的东西都放在下面两隔很方便。洗澡的时候推进卫生间,避免忘记这忘记那又要开门出去拿冷风吹进来凉到宝宝,做抚触就可以在已经升温好的卫生间做,不用又来加热卧室。换尿布也很方便,湿巾,干纸巾,尿不湿,屁屁膏都触手可及。这两样在床上操作的话,不到一个月腰就得贴膏药了。一个尿布台几盒膏药就回来了。地方不够的话有那种类似一个餐盘,架在婴儿床上的,也一样实用,再配上可以挂在婴儿床的杂物挂袋。除了不能在卫生间按摩其他功能都可以满足。
虽然宝宝小还不会翻身,但惊跳反射让宝宝总睡不踏实。所以小月龄的宝宝需要适当的包一下,类似我们传统的包蜡烛包,HALO这款包手型睡袋的设计既适当束缚了宝宝的胳膊,让宝宝不那么容易醒,又给了宝宝的腿很大活动空间,不会被包裹的不能动弹影响发育,白天直接包在胸前,让这一块更需要暖和的地方得到保护。
温度计电子的没有水银的准,湿度计一般都不太准,需要回家之后通过冰箱温度校正。水温计尤其重要,用来给宝宝准备洗澡水。不要相信感觉,我每次测好40度的水,但有时候觉得好凉,有时又觉得好烫。数据最可靠。
心相印这款定位是婴儿纸巾,没有香味是真的,但没觉得多软,好在和一般纸巾比价格差不了太多,性价格比较高。
花王纸尿裤是妈妈群里口碑最好的,但是花王假货很多。也可能是版本太多,除了本土花王,还有台湾版的和国产的,本土还分东京的和大阪的。很多反映国内电商买的不如本土的,所以我一直海运的本土花王,但是感觉质量也有差别,批次不同吧,这个囤货要早,因为海运至少要四十来天。量的话,冬天生的月子里如果全部尿不湿,可以囤三包。因为开始拉粑粑次数多,不规律,比较费。大冷天的就别为了透(kou)气(men)给孩子用尿布了,崩说什么让我一个月带着姨妈巾是啥感觉,说这话的人要不是没见过尿不湿就是没见过姨妈巾。原理都不同,尿不湿里面是吸水颗粒,姨妈巾里面是棉花。尿不湿的表层吸收后是很干爽的,底层也不是不透气,尿多了,隔着裤子都摸着潮潮的,所以比姨妈巾,比尿过后湿哒哒冷冰冰的尿布舒服多了。S我也用了三包,M4包。当然,夏天穿的少,可以随时查看尿的情况可以白天用尿布。晚上最好都尿不湿,为了孩子睡好,自己也睡好。花王到底多好呢,这么说吧,如果你用正品花王,4小时换一次,大便立即换,红了屁屁你来找我吧!。。。。俺。。。送你一盒鞣酸软膏哈。
开始肚脐没掉的时候给宝宝洗澡或游泳用,我看医院用的开丽的,也就买的这个。本来就住了6天院,出院买了10片,想总该够了,结果这娃肚脐满月的时候才掉,伤不起啊!补货几次,最后剩一片,打卡介苗的当天洗澡用了。即使用了这个,洗完还是要用酒精给宝宝消毒噢
我买了三种棉签都不适合给宝宝消毒和擦干肚脐,还是左边这种医用棉签最好,右边三种要么太细,要么太粗,要么棉花太紧不够吸水。这种还有每次吸鼻子前滴水用很好。中间最细的用来擦鼻孔边边上马上要出来的鼻粑粑,最粗的那个擦耳朵的水,不怕不小心或者宝宝乱晃戳到宝宝耳道了,所有棉签最后都纸轴的,万一宝宝晃动棉签就折断了,不至于戳伤宝宝。
最后点个题吧,有一天啊宝宝。当你长大,算算上面多少钱,一起还给你老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