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养鱼池水循环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鱼池水循环过滤系统,能够实现鱼池类水循环净化,并且还能够实现换水或净化的选择,不仅不需要进行鱼类的转移,换水过程中也不必担心对鱼类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鱼池水循环过滤系统,包括鱼池和过滤室,过滤室设置在鱼池一侧的地面上,地下设有水管,水管一端与鱼池底面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过滤室顶部并由过滤室顶部伸入过滤室内,水管上设有污水输出泵,过滤室内由上至下分别设有纤维过滤层、海绵过滤层和小颗粒麦饭石过滤层,地下还设有净水输出管,净水输出管一端与过滤室底面连接,另一端穿过鱼池侧壁伸入鱼池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管在靠近鱼池的一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净水输出管上在靠近过滤室的一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室一侧还设有水处理液储存室,水处理液储存室内设有水处理液输出管,水处理液输出管一端设置在水处理液储存室内,另一端穿过过滤室侧壁并伸入过滤室内,水处理液输出管上设有水处理液输出泵。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室内还设有隔板,纤维过滤层、海绵过滤层和小颗粒麦饭石过滤层设置在隔板上方,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处理液输出管穿过过滤室侧壁的位置水平高度低于隔板的水平高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室一侧还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轴穿过过滤室伸入过滤室内,驱动电机的转轴位于过滤室内的部分上设有螺旋叶片。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室和水处理液储存室分别设有两个,水管在地面外的部分分为两根支管,两根支管分别伸入不同的两个过滤室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养鱼池水循环过滤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了鱼池内水的方便更换,无需对鱼类进行转移,即可达到换水目的;
(2)换水过程中,不必担心鱼池类水量减少造成鱼类的活动环境变小,将换水对鱼类的影响降至最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构示意图。
图中:鱼池1,水管2,污水输出泵3,过滤室4,水处理液储存室5,水处理液输出管6,净水输出管7,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9,水处理液输出泵10,驱动电机11,螺旋叶片12,纤维过滤层13,海绵过滤层14,小颗粒麦饭石过滤层15,隔板16,通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中,一种养鱼池水循环过滤系统,包括鱼池1和过滤室4,过滤室4设置在鱼池1一侧的地面上,地下设有水管2,水管2一端与鱼池1底面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过滤室4顶部并由过滤室4顶部伸入过滤室4内,水管2上设有污水输出泵3,过滤室4内由上至下分别设有纤维过滤层13、海绵过滤层14和小颗粒麦饭石过滤层15,地下还设有净水输出管7,净水输出管7一端与过滤室4底面连接,另一端穿过鱼池1侧壁伸入鱼池1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管2在靠近鱼池1的一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9,净水输出管7上在靠近过滤室4的一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8。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室4一侧还设有水处理液储存室5,水处理液储存室5内设有水处理液输出管6,水处理液输出管6一端设置在水处理液储存室5内,另一端穿过过滤室4侧壁并伸入过滤室4内,水处理液输出管6上设有水处理液输出泵10。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室4内还设有隔板16,纤维过滤层13、海绵过滤层14和小颗粒麦饭石过滤层15设置在隔板16上方,隔板16上设有多个通孔17。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处理液输出管6穿过过滤室4侧壁的位置水平高度低于隔板16的水平高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室4一侧还设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转轴穿过过滤室4伸入过滤室4内,驱动电机11的转轴位于过滤室4内的部分上设有螺旋叶片12。所设置的驱动电机11和螺旋叶片能够使水处理液与水充分混合,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室4和水处理液储存室5分别设有两个,水管2在地面外的部分分为两根支管,两根支管分别伸入不同的两个过滤室4内。采用上述结构,在利用其中一个过滤室4进行水过滤作业的时候,将另一个过滤室内已经过滤好的水补充至鱼池内,避免鱼类活动范围太小造成的影响。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利用其中一个过滤室进行鱼池污水过滤的时候,另一个过滤室内事先已经过滤好的污水能够补充水过滤作业的真空期,避免鱼池水过少,鱼类活动范围过小,同时水处理液室不仅可以添加处理剂对污水进行净化,同时还能够添加鱼药,将鱼药混入水中,达到鱼病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