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福州温泉澡堂既有盆汤,又有池汤。
差池chāchí
【释义】:差错。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每旬遗书我,竟岁无差池。”《水浒传》第八回:“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点差池。”
天池tiānchí
【释义】:海。南海。《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天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南朝·宋·王韶之《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出》:“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日有怪物焉。”濆(fén),水边。天池,又指天上之池。
玉池yùchí
【释义】:指口,道家语。《黄庭内景经·肺》:“三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注“口为玉池,亦曰华池。”
玄池xuánchí
【释义】:指墓穴,犹黄泉。《梁书·皇后传·丁贵嫔》:“玄池翠扃,湘沅已穸。”扃(jióng),关门。
滈池君hàochíjūn
【释义】:水神。《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遗(wéi),赠送。祖龙,指秦始皇。
璧池bìchí
【释义】:太学的别称。以其古学宫前有半圆或圆形水池,故称。或谓学宫为壅水所环绕,象璧一样,故云。壅水,堵塞的水;璧,扁平圆玉。《新唐书·归崇敬传》:“古天子学曰辟雍。以制言之,壅水环绕如璧然;以谊言之,以礼乐明和天子云尔。在《礼》为泽宫,故前世或曰璧池,或曰璧沼,亦言学省。”明·何景明《观石鼓歌》:“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珉。”
墨池mòchí
【释义】:砚的别称。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墨池皮棚》:“王僧彦父名师古,常有呼砚为墨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松烟,指墨;兔毫,指笔。
砚池yànchí
【释义】:即砚。谓其中有研墨之池。《艺文类聚·傅玄〈砚赋〉》:“节方圆以完形,煆金铁而为池。”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雷池léichí
池名,源出湖北大雷水,至安徽受堵而为池。池水东人长江。晋朝庚亮,与司徒王导共辅幼主,为中书令。南顿王宗,西阳王策有异谋,欲废帝执政。亮杀宗,废羕。宗党下咸,同时被诛。其兄卞阐投奔苏峻,举兵谋反。温峤欲卫京都,亮给峤书信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我忧虑西边的安危超过历阳,足下千万不要越过雷池一步,”经几番周折,平息了苏峻之乱。后又平郭默叛乱,进号镇西将军。(《晋书·庚亮传》)后引申为:不可逾越的范围。
今沿用引申义。
《光明日报》:“沧桑巨变来自改革开放,死守着旧有体制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国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勃勃生机。”《团结报》:“如果总是羁绊于姓‘资’姓‘社’之忌,畏葸于传统金融经济体制,怎么敢跨越雷池,搞资本主义的抵押贷款呢!”《文摘周报》:“吴凤仙越来越觉得他比丈夫善解人意,终于理智的防线被彻底冲垮,1988年4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跨越了雷池。”
错误过错过失差错差池(差迟)
错误cuòwù81过错guòcuò634过失guòshǐ634差错chācuò81差池(差迟)chāchí
名词。指不正确的事或行为。
“错误”意思较重;用得较普遍,对人对己都常使用;可同“犯”搭配。例如:“更坏的是,这个错误很快在工地上传开了”(沙汀:《柳永慧》);“吃吃喝喝是错误,立场错误”(白桦:《啊!古老的航道》);“所以,要帮助他们成长,改正错误”(《上海文艺》,1978,11)。
“过错”含有“认识到不对而要加以改正”的意味;多用于自责。例如:“昨天来晚了,误了事,是我的过错”;“我心里检讨着自己的过错”(孙犁:《白洋淀纪事》)。
“过失”含有“造成不对,主观意识上的原因较不突出”的意味,意思比“错误”“过错”轻;用于别人,有时是表客气或委婉。例如:“这是一个多么不可饶恕的过失呀”(《小说月报》,1982,1);“可是,有一次,差一点犯了重大的过失”(阮章竞:《矿山医生》);“竹妹同情他了,更加原谅他以往的过失”(《1979——1980中篇小说选》,第一辑)。
“差错”含有“由于不小心或一时认识上的问题而做出不正确事情”的意识;一般多用于因不谨慎或考虑不周而造成的错讹、误差或不正确的结果;常同“出”搭配。例如:“做这事情,要认真、留意;精神不集中,很容易出差错”;“一定要把……生产闹得轰轰烈烈的,并且要尽可能不出差错”(《小说月报》1980,4);“剑波起草了一个步炮协同作战的计划,内中只有一个字的差错”(曲波:《林海雪原》);“他相信自己对老许的观察不会有什么差错”(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差池”含有“意外地或不小心地做出的不正确事情”的意味,带方言色彩。例如:“你这次去那里,可要小心了,别再有差池让人家轰你”;“国王的脾气你们也是很清楚!万一有什么差池,责任要落在你们的头上”(《沫若文集》,第三卷)。
差池
婉指发生了错误或意外的事情。也作“差迟”、“差失”、“差谬”。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婉指事物受到牵连也会遭到毁灭。也作“池鱼之祸”。
池中之物
婉指被人控制,失去自由。喻指。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意为两燕齐飞,羽毛参差,无比美丽。
陷于酒池肉林
欧美婉指贪吃无度。喻指。
驾返瑶池
婉指老人逝世。“瑶池”,即古代传说中的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的地方。
陂池bēichí
【词性】:名词
池沼。这里指湖水(1)。《鲁共公择言》: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后代一定会有因为迷恋高山湖水的景色而使他们国家灭亡的。
城池chéngchí
泛指城,有时指城墙和护城河(2)。《上枢密韩太尉书》: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抬头观看皇帝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兵库、城池、花园的众多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美丽。《阅江楼记》: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城墙的高大,护城河的深,关隘的严密牢固。
池chí
一、护城河(3)。《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国就会把方城山做为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贾谊过秦论上》: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然后沿着华山作为城墙,把黄河作为护城河。《晁错论贵粟疏》: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即使有很高的城墙,很深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严峻的刑罚,还是禁止不了。
二、池塘(5)。《单子知陈必亡》: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洼地里长着茂盛的青草,苑囿中有树林和池塘。《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那里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桑树和竹林一类。《超然台记》:取池鱼。——在池塘里捉鱼。
池塘chítáng
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1)。《书洛阳名园记后》:其池塘竹林。——那些池塘和竹林。
公婿池gōngxùchí
春秋时晋国国君晋灵公的女婿(1)。《郑子家告赵宣子》:赵穿、公婿池为质焉。——赵穿、公婿池留在郑国作人质。
剑池jiànchí
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虎丘山上。相传秦始皇东巡到虎丘,在吴王阖间的墓地找寻宝剑,一只老虎蹲在墓上,秦始皇拔剑刺之,刺在石上,墓陷成池,故名(1)。《吴山图记》: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山、尚方山、支硎山,都是著名的风景区。
渑池miǎnchí
古城名。在今河南省境内(1)。《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显示强硬的态度,在国内温和地对待廉颇,就越作越高明了。
汤池tāngchí
防守严密的护城河(1)。《晁错论贵粟疏》: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有七八丈高的石头城墙,有百步宽的护城河。
大海(1)。《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溃。——在大海的旁侧,长江的边上。
咸池xiánchí
古代神话中的地名(1)。《潮州韩文公庙碑》:西游咸池略扶桑。——〔公在〕西边游览了咸池,巡视了扶桑。
愚池yúchí
水池名。在永州(今湖南零陵附近)境内。唐柳宗元所建造、命名(2)。《愚溪诗序》: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于是挑土垒石,堵塞那狭隘的地方,建成了愚池。在愚池的东面又建了愚堂。
才离了苦海,又堕了火池
【释义】:比喻刚脱离一处困境,又陷入另一处困境。《续金瓶梅》一二:单说这古今盛衰之感,人世死生之叹:才是繁华,就成了衰落;才离了苦海,又堕了火池。生生死死,变变化化,谁识是前身,谁识是后生
【释义】:据传战国时宋国城门失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来救火,水用光,鱼自然就遭殃了。比喻无辜遭受牵连、祸害。□事见《太平广记》四六六引《风俗通》。《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〇:姚太师他本是个僧家,我今日就在这个取玺上,要灭了他的僧家,教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水浒后传》一三: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九:你们这件事闹翻了,他们穷了,又是终年的闹饥荒,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本,只怕从此拉倒了。这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
⊙城门失火池鱼殃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当时,韶华颇疑之,退而叹曰:“人生莫作妾婢身,城门失火池鱼殃。日后必贻祸于我矣!”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释义】:瞎子骑了瞎眼的马,半夜时分来到深水池边。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也比喻行动冒险。□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冷眼观》一七:但是你们老兄,几几乎入新党的那件事,要果真照你这样说起来,岂不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也算他冒险一次么
人事虽有差池,天道必无舛错
【释义】:差池:差错。天道:上天的意志。人间的事情虽然有时会有差错,但天意一定不会有差错。指天意公正严明,报应准确:作善得福,作恶得祸。《合锦回文传》一一:若使那负义忘恩的房莹波倒得夫妇双全,偏这知恩重义的桑梦兰倒教他死于非命,夫妻拆散,是老天真个不曾开眼了。不知人事虽有差池,天道必无舛错。
池沼物chízhǎowù
比喻蛰居无为的人。《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终非池沼物,堪作庙堂珍。”
池中物chízhōngwù
比喻蛰居无为的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名量词。1.计量水:一池碧水/一池清泉/一池温汤/一池泥浆∥一场暴雨下来,屋前的一池清水全变成一池泥汤了。/家家户户垂杨的济南城,哪家没有三五池冒着水柱儿的清泉呢2.计量在池塘里生长、生活的植物、动物:一池荷花/两池莲藕/三池鱼虾∥他们家养了一池对虾,年底就可投放市场。/“四面荷花三面柳”,那一满池的粉面荷花真令人心醉啊!
“池”是由名词“池塘、池子、浴池、墨池”等转借作量词的,故它指的量是随着中心词的不同而大小不一的。如“一池清水”“一池温水”“一池墨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①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方城:山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城非不高也,~非不深也。”②水塘。陶潜《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桑竹之属。”
一次电池yīcìdiànchí
【释义】:即原电池。
二次电池èrcìdiànchí
【释义】:即蓄电池。
不敢越雷池一步bùgǎnyuèléichíyībù
【释义】: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意为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移师京城。后用“不敢越雷池一步”形容拘谨,守旧。秦牧《独创一格》:“那一类说法…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
临池línchí
【释义】:典出《晋书·卫恒传》:“(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后因以“临池”指学习书法,或作为书法的代称。吕叔湘《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书法一项,确是一种艺术。但是这是要有写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临池的工夫,才会有成就的。”
乐池yuèchí
【释义】: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有矮墙与观众席隔开。
原子电池yuánzǐdiànchí
【释义】:即核电池。
原电池yuándiànchí
【释义】:又称一次电池。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放电后不能充电重复使用。
化学电池huàxuédiànchí
【释义】:把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等组成。使用时,用导线连接两个电极和外电路,就有电流通过,叫做放电,从而获得电能。
化粪池huàfènchí
【释义】:用砖或混凝土砌筑在地面下的房屋卫生终端设施。多为长方体的池子,用于处理和贮积粪便和污水。
便池biànchí
【释义】:供大小便用的池子。如:环卫局的工人对各处的公共厕所进行了粉刷,修理了门窗便池。
养鱼池yǎngyúchí
【释义】:养殖鱼类的池塘。可分为产卵池、孵化池、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亲鱼池和越冬池等。
光电池guāngdiànchí
【释义】:利用光的照射产生电动势的半导体元件。主要用于仪表及自动化、遥测、遥控和空间技术等方面。
阳光电池yángguāngdiànchí
【释义】:即太阳能电池。
干电池gāndiànchí
【释义】:①差错。鲁迅《我的“籍”和“系”》:“如果论史,就赞几句孔明,骂一通秦桧,这些是非也早已论定,学述一回决没有什么差池。”②意外。郭沫若《屈原》:“万一有什么差池,责任是要落在你们的头上。”
差池chàchí
【释义】:犹差劲,不行。柳青《创业史》:“韩培生笑说:‘老年人就是差池喀,生宝他爹也扯腿。’”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ménshīhuǒyāngjíchíyú
【释义】:相传春秋时,宋国池仲鱼所居邻近城门,一次城门失火,延及其家,池仲鱼被烧死。一说宋城门失火,因汲水灭火,池水干涸,鱼皆枯死。见《艺文类聚》卷九六及《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后用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皂白不分,势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释义】:城墙和护城河。后泛指城,城市。杨朔《昨日的临汾》:“虽然他们会得到这个城池,但他们永远得不到我们的民众。”
墨水池mòshuǐchí
【释义】:用玻璃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文具。一般上有两个带盖的圆形小池,用来盛不同颜色的墨水。
【释义】:①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②指砚。郁达夫《采石矶》:“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花池huāchí
【释义】:庭园中种植花草的地方。一般有矮栏围绕。也叫花池子。老舍《二马》:“公园里的树叶真是连半个黄的也没有,花池里的晚郁金香开得像一片金红的晚霞。”
莲池liánchí
【释义】:本指种莲的池沼。也借指佛地。佛教指极乐净土。冰心《往事(二)》:“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参见“莲花座”。
蓄电池xùdiànchí
【释义】:放电后经过充电能复原续用的装置。这种电池能把电能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用电时再经过化学变化放出电能。通称电瓶。曹丹辉《在一九三一年间》:“绝大部分是农民出身的红军战士,不认识是啥东西,竟把发报机、充电机、蓄电池等全部打坏了,只剩下一架收报机送到了红军总部。”
蓄电池车xùdiànchíchē
【释义】:也叫电瓶车、电动汽车。由装在车上的蓄电池向直流电动机供电驱动的机动车。适用于短距离运输。
太阳电池tàiyángdiànchí
太阳能电池tàiyángnéngdiànchí
【释义】:也叫太阳电池、阳光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目前大部分是用半导体材料硅制成的。可用作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的电源。
喷水池pēnshuǐchí
【释义】:为了美化环境而设置的装有人造喷泉的水池。《文学报》1984.104:“在西门口喧闹的十字街心,筑有一个梅花形的喷水池,将街道形成转盘。”
舞池wǔchí
【释义】:跳舞的处所,多在舞厅中心,略低于周围的座位,形如池,故称。
【释义】:①护城河。如:金城汤池;城池。②水停积处,池塘。曹禺《雷雨》:“我就喝了两口烧酒壮壮胆子,穿过荷花池,偷偷地钻到这门外的走廊边。”③指某些四周高中间低的池状物。陈登科等《破壁记》:“咖啡座中间的不大的舞池里,还挤得满满的,乐队正在奏着一曲‘探戈’。”又如:乐池;浴池。也特指剧场中正厅前部。参见“池子②”。④姓。
池子chízi
【释义】:①池塘。茅盾《子夜》:“张素素和林佩珊的笑声从池子右首的密树中传来,一点一点的近了。”②旧时指剧场正厅的前部。老舍《四世同堂》:“戏票在前三天已经卖光。池子第四五排全留给日本人。”③指浴池。④指舞池。
池汤chítāng
【释义】:供众人同时洗澡的浴池,区别于单人洗澡的盆汤。
池杉chíshān
【释义】:也称池柏。落叶乔木,高20米~30米。树皮褐色,厚而软,有纵沟深裂。叶锥形,紧贴小枝作螺旋状排列。球果近圆形,种子有翅。原产北美洲东南部,为孑遗植物。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已引种栽培。木材轻软,结构致密,可作建筑、造船、家具等用材。
池鱼chíyú
【释义】:①池中的鱼。参见“池鱼之殃”。②即蓝圆鲹。
池鱼之殃chíyúzhīyāng
【释义】: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灾祸。高阳《百花洲》:“这一场官司打下来,程敏政倒是无罪昭雪了,但受池鱼之殃的唐寅,却因为前一年乡试主考梁储的揄扬,曾经拿自己的文稿去请教过程敏政,被当作一次罪名而黜为‘吏’。”参见“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池沼chízhǎo
【释义】:池和沼。泛指池塘。刘半农《晓》:“是地上的池沼丘陵草木”
池柏chíbǎi
【释义】:见“池杉”。
池盐chíyán
【释义】:用咸水湖的水晒成或熬成的盐,其成分与海盐相同。
池畔chípàn
【释义】:池边。巴金《春》:“池畔种了好几株柳树,碧绿的柳丝有的垂到了水面。”
池座chízuò
【释义】:指剧场环绕方形舞台左、右、正中三面的楼下座位。旧时剧场,大都以楼上“官座”为优等座席,池座则为平民观众的座席。后来因池座距离舞台较近,便于欣赏表演,清末民初乃一变而为剧场优等座席,故而池座即指剧场正厅中的座位。柯灵《〈阿英散文选〉序言》:“我在池座里多次看到观众情绪的升华。”
池堂chítáng
【释义】:浴池。形似池塘的混凝土建筑,供许多人同时洗澡用。区别于单人洗澡用的盆堂。
【释义】:①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巴金《春》:“觉民指的那个茶棚搭在一个微微倾斜的草地上,三面空敞,另一边靠着池塘。”②浴池的俗称。
池鹭chílù
【释义】:鸟名。鹭类涉禽。体长一般40厘米~50厘米。活动于湖沼、稻田一带。冬季多单独生活。迁徙和生殖期常组成大群,营巢高树,食鱼类、蛙类及水生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北方及华中主要为夏候鸟,南方为留鸟。背上蓑羽,可供装饰用。
【释义】:①热水浴池。②指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如:金城汤池。
沙滤池shālǜchí
沼池zhǎochí
【释义】:池沼。比喻困苦的境遇。王西彦《古屋》:“如今我从沼池里自拔出来,回顾那一长串难堪的日子,还难禁自己的颤栗。”
涝池làochí
【释义】:挖在路边、村头的一种蓄水塘。魏钢焰《宝地——宝人——宝事》:“怪!涝池里怎么没存下水呢”
浴池yùchí
【释义】:①供洗澡用的人造池子。②指澡堂。供人洗澡的场所(多指营业的机构)。
港池gǎngchí
【释义】:码头前供船舶安全停靠、装卸货物和驶离、回转的水域。应满足波浪小、水流平稳和水深足够等要求。
游泳池yóuyǒngchí
【释义】:供游泳以及跳水、水球比赛等用的水池。正式比赛用池长50米,宽至少21米,设八条泳道。
瑶池yáochí
【释义】: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郭小川《昆仑行》:“据说,西王母兴建瑶池,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
核电池hédiànchí
【释义】:也叫原子电池。将核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通常由辐射β射线的放射性源、收集电子的集电器、绝缘体等组成。用于人造卫星、探测飞船等。
殃及池鱼yāngjíchíyú
【释义】:比喻无缘无故受牵连而遭祸害或损失。参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曲池qūchí
【释义】:①曲折回绕的水池。何其芳《忆昔》:“万里寒江滩石吼,几杯旨酒曲池浮。”②人体经穴名。在两肘横纹外端骨凹陷处。
晕池yùnchí
【释义】:指浴于汤池者因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体质较弱等原因而昏厥。
放生池fàngshēngchí
【释义】:旧时一种积善行为,购买活水族,畜养于池,禁止捕杀。这类水池称“放生池”。许地山《商人妇》:“这妇人,我前天在极乐寺放生池边曾见过一次。”
风池fēngchí
【释义】:人体经穴名。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主治眩晕、鼻渊、目赤、耳鸣、夜盲、落枕等症。
火池huǒchí
【释义】:火盆;火塘。杨玉玮《草原夜话》:“老人愣了一下…便掩了门,坐在火池旁边。”
【释义】:凹形的砚。也指砚端贮水处。丁玲《母亲》:“从屉子里拿出那本大帖来。砚池里装得有昨夜磨好的墨汁,于是她聚精会神的临着。”
电池diànchí
【释义】:除机械能以外,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光能、热能、核能等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如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温差电池、核电池等,其中化学电池常简称为电池。
电池组diànchízǔ
【释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连接起来,作为电源使用的一种组合。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串联时可增加电压,并联时可增加电流。有时也采用串联和并联混合的连接方式。
盐池yánchí
【释义】:生产食盐用的咸水湖。
金城汤池jīnchéngtāngchí
【释义】: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也省作“金汤”。赵朴初《杂诗》:“长城万里耀金汤。”
耳池ěrchí
【释义】:旧式戏台两旁可设坐位的地方。台前正厅,旧称池子,故称旁座为“耳池”。靳以《虫蚀》:“在那里,眼睛望着那铺在台上积了许多灰尘的地毡,或是再远一点,就看到了坐在耳池的座客。”
血污池xuèwūchí
【释义】:即血盆池。瞿秋白《世纪末的悲哀》:“这要经过血污池、奈何桥…一切种种这类的东西。”
血盆池xuèpénchí
【释义】:旧时迷信传说,地狱中有血盆池,妇女生育过多,会触污神佛,死后要在此池中饮污血受苦。
酒池肉林jiǔchíròulín
【释义】:《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以“酒池肉林”形容极度豪华奢侈。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他们何尝是酒池肉林琼台玉食的专擅魔王”
豢池huànchí
【释义】:指养鱼池。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囚笼中的小鸟还想飞返山林,豢池中的鱼鳞还想逃回大海。”
跳水池tiàoshuǐchí
【释义】:专供跳水运动用的池子。池边有跳台,比游泳池深。
【释义】:古水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东南。东晋时庾亮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要他坐镇原防区,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今南京)来。见《晋书·庾亮传》。后用“雷池”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聂绀弩《壁画》:“我不过是十几岁的未越雷池一步的山城里的孩子,这屋子里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鱼池yúchí
【释义】:养鱼的池塘。茅盾《子夜》:“女郎们并不多说话,只把她们的笑声送到鱼池边,惊起了水面上午睡的白鹅。”
高能电池gāonéngdiànchí
【释义】:在电池反应中,单位反应物质产生的电能较多的电池。已投入使用的高能电池有以镁作负极活性物质的镁干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非电解质溶液电池、钠—硫电池、锂高温电池等。
七寶蓮池
【1】即七宝池。{冰心}《往事二》三:“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
七寶池
【1】佛教语。西方净土中由七宝构成的莲花池。往生净土的人在该池莲花中化生。《阿弥陀经》:“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智旭}要解:“今明生處﹐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清}{昭槤}《啸亭杂录·运筏》:“聞其圓寂數日前﹐至{鄭}邸盤旋竟日﹐曰:‘七寶池邊﹐已促吾行﹐不復參謁王矣。’”
七女池
【1】池名。在今{陕西}{城固县}北。相传{汉}{项伯}死后,他的七个女儿为他取土筑坟所造成,故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壻水}又東逕{七女冢}……{元嘉}六年﹐大水破墳﹐墳崩出銅﹐不可稱計。得一塼刻云:‘{項氏伯}無子﹐七女造墩。’世人疑是{項伯}冢。水北有{七女池}。”
三池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間十星曰天池﹐一曰三池。”【2】道家称胆为中池,舌下为华池,小腹胞为玉池,合称“三池”。见《黄庭内景经·中池》{梁丘子}注。
三雅池
【1】池名。在今{四川省}{阆中县}。{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閬州}有{三雅池}﹐出{潘遠}《記聞譚》。云昔有人修此池﹐得三銅器﹐狀如盃盞﹐上各有二篆字:一云伯雅﹐二云仲雅﹐三云季雅。不知所由﹐乃名此池爲{三雅池}。”
上池水
【1】指凌空承取或取之于竹木上的雨露。后用以名佳水。{宋}{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何方一笑千痾散﹐絶勝{倉公}飲上池。”{元}{袁桷}《桐柏观赋》:“上池飲之以洞視﹐金膏服之而冥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長桑君}〕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司马贞}索隐:“案:舊説云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取之以和藥。”{明}{徐献忠}《品惠泉赋》:“品上池之獨重﹐追菊水於頽齡。”{宋}{苏辙}《食鸡头》诗:“細嚼兼收上池水﹐徐嚥還成滄海珠。”亦省作“[上池]”。
上池
【1】见“上池水”。
不敢越雷池一步
【1】{晋}{庾亮}《报温峤书》:“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意谓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移师京城。后用“不敢越雷池一步”,形容拘谨,守旧。{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那一类说法……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
中池
【1】胆的异名。《黄庭内景经·中池》:“中池内神服赤珠。”{梁丘子}注:“膽爲中池。”【2】池中。{南朝}{梁}{沈约}《咏芙蓉》诗:“中池所以緑﹐待我泛紅光。”
丹池
【1】指赤色的水。{晋}{刘欣期}《交州记》卷二:“{龍門}水深百尋﹐大魚登此門﹐化成龍。不得過﹐曝腮點額﹐血流此水﹐常如丹池。”【2】传说中的水名。{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六:“靈人侍{丹池}﹐朝朝爲日浴。”{三国}{魏}{郭遐周}《赠嵇康》诗之二:“厲翼太清中﹐徘徊於{丹池}。”
九品蓮池
【1】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台的所在地。指化生境界。{元}{无名氏}《猿听经》第四折:“只因你舍妄求真﹐修因累行﹐今日返本歸真﹐位至西方九品蓮池地步。”
九龍池
【1】{唐}代{长安}池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明日三月初三,都要趕{九龍池}賞{楊}家一捻紅。”{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若耶溪}{西施}戲瓢,{九龍池}{玉環}鬭草。”{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九龙池》:“{九龍池}接近{昭陵},其北有{粹澤F}爲累朝駐蹕之地。”【2】故址在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四川汶山县》:“{巨人山}在{汶山縣}南三十里,山頭有石如人……下有九池,俗傳是{九龍池}。”
乾電池
仇池
【1】山名。在{甘肃省}{成县}西。山有东西两门,盘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一:“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宋}{苏轼}《和桃花源》诗序:“他日工部侍郎{王欽臣}{仲至}﹐謂余曰:吾嘗奉使過{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環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後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居於{河池}﹐一名{仇池}﹐方百頃﹐四面斗絶。”《宋书·氐胡传》:“{仇池}地方百頃﹐因以{百頃}爲號﹐四面斗絶﹐高平地方二十餘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清}{赵翼}《调守广州》诗:“地偏恰似{仇池}穴﹐俗厚難忘{畏壘}鄉。”
便池
【1】供大小便用的池子。如:环卫局的工人对各处的公共厕所进行了粉刷﹐修理了门窗便池。
偨池
亦作“[偨傂]”【1】参差不齐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偨傂參差﹐魚頡而鳥。”{张铣}注:“偨傂參差﹐不齊整皃。”{李善}注本及《汉书·扬雄传》均作“柴虒”。《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偨池茈虒﹐旋還乎後宫。”{郭璞}注引張揖曰:“偨池﹐參差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柴池”。
八德池
【1】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的浴池﹐池中有八功德水。《冷眼观》第二一回:“釋教既有八德池以浴清浄之衆生﹐{孔子}應有八德門以爲初學之捷徑乎嗎?”
亢池
【1】星名。共六星,属氐宿,在牧夫﹑室女两座内。《星经》卷上:“亢池六星﹐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
玄池
【1】神话传说中池名。《穆天子传》卷二:“庚戌﹐天子西征﹐至於{玄池}。天子三日休於{玄池}之上。”【2】犹黄泉,指墓穴。《梁书·皇后传·丁贵嫔》:“玄池早扃﹐{湘}{沅}已穸。”
冰池
【1】结冰的池塘。{唐}{韦应物}《除日》诗:“冰池始泮緑﹐梅楥還飄素。”{唐}{白居易}《天寒晩起﹐引酌咏怀》诗:“葉覆冰池雪滿山﹐日高慵起未開關。寒來更亦無過醉﹐老後何由可得閑?”
凌波池
【1】{唐}代池沼名。在{长安}{终南山}下。{清}{陈维崧}《水龙吟·安庆龙二为舍人光能知夙生事》词:“三生石上﹐精靈依稀認得重來路。{終南山}下﹐{凌波池}畔﹐紅泉緑樹。”
凝祥池
【1】池名。{宋}{大中祥符}年间建成,在{汴京}(今{开封}市)城南{会灵观}。池内盛产芡实。{宋}{欧阳修}《初食鸡头有感》诗:“六月京師暑雨多﹐夜夜南風吹芡觜。{凝祥池}鎖{會靈園}﹐僕射荒陂安可擬!”
凝碧池
【1】{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兵入{长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宋}{范公偁}《过庭录》:“{王履道}同先子避地嶺外﹐甚熟。因見有{顔持約}《王維畫嘉陵江山圖》﹐蓋{明皇}幸{蜀}過{嘉陵}﹐愛其江山﹐命{吴道子}圖於{大同殿}壁﹐{王維}復畫小簇﹐云:‘江山已暗{大同殿}﹐絃管猶喧{凝碧池}。别寫{嘉陵}三百里﹐{右丞}心事與誰知。’蓋謂此也。”{唐}{王维}《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萬户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宫裏﹐{凝碧池}頭奏管弦。”
印池
【1】印泥缸。{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印章》:“有{陸子岡}做周身連蓋滚螭白玉印池﹐工緻侔古。”{明}{文彭}《印章集说·印池》:“印色惟欲玉器﹑瓷器貯之不壞……{青田}石印池亦不可用﹐如用﹐必欲以白蠟蠟其池内﹐庶不吃油。”
【1】意外。{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万一有什么差池﹐责任是要落在你们的头上。”{唐}{李端}《古别离》诗之一:“與君{桂陽}别﹐令君{岳陽}待。後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2】差错。{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每旬遺書我﹐竟歲無差池。”{鲁迅}《华盖集·我的“籍”和“系”》:“如果论史﹐就赞几句{孔明}﹐骂一通{秦桧}﹐这些是非也早已论定﹐学述一回决没有什么差池。”《水浒传》第八回:“令愛嫁事小人﹐已至三載﹐不曾有半些兒差池。”
【1】犹参差。不齐貌。《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马瑞辰}通释:“差池﹐義與參差同﹐皆不齊貌。”{唐}{杜甫}《白沙渡》诗:“差池上舟楫﹐杳窕入雲漢。”《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謂我敝邑﹐邇在{晉國}﹐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杜预}注:“差池﹐不齊一。”
【1】犹差劲,不行。{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韩培生}笑说:‘老年人就是差池喀﹐{生宝}他爹也扯腿。’”
城池
【1】城墙和护城河。《墨子·备城门》:“我城池修﹐守器具﹐推粟足。”【2】泛指城,城市。{清}{李渔}《奈何天·掳俊》:“咱{白天王}起兵以來﹐攻破無限城池﹐殺傷許多官吏。”《水浒传》第五九回:“見城池厚壯﹐形勢堅固﹐無計可施。”{杨朔}《昨日的临汾》:“虽然他们会得到这个城池﹐但他们永远得不到我们的民众。”{唐}{栖一}《武昌怀古》诗:“{戰國}城池盡悄然﹐昔人遺迹遍山川。”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1】相传{春秋}时,{宋国}{池仲鱼}所居近城门,一次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一说{宋}城门失火,因汲水灭火,池水干涸,鱼皆枯死。见《艺文类聚》卷九六及《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后用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國}亡猨﹐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他們窮了﹐又是終年的鬧飢荒﹐連我養老的幾吊棺材本﹐只怕從此拉倒了﹐這才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呢!”亦省作“[城門魚殃]”。{明}{李东阳}《尹公墓志铭》:“城門魚殃﹐崐崗玉碎。”
填池
【1】即奠彻。谓撤去遣奠。古丧礼,柩车出发当天的祭祀谓遣奠。《礼记·檀弓上》:“{曾子}弔於{負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郑玄}注:“祖,謂移柩車去載處爲行始也。填池,當爲奠徹,聲之誤也。奠徹,謂徹遣奠,設祖奠。”一说设池。池,象承霤的葬车之饰。{清}{朱亦栋}《礼记札记·填池》:“池者﹐柳車之池也。填﹐置也。填池即是設池﹐謂既祖奠設池而柩將行也﹐以重受{曾子}弔﹐故推柩而反之。”
塘池
【1】池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川之北有{盧塘}﹐塘池八頃﹐其深不測。”
墨池
【1】指习书写字处。{唐}{元稹}《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憐嗜學﹐丹青羨登真。”{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誰子?後生是畏﹐前聖有言。”{明}{沈德符}《野獲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鹵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陳矣。”【2】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筆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齊﹐亦使平均。”【3】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唐}{裴说}《怀素台歌》:“{永州}東郭有奇怪﹐筆家墨池遺跡在。”{宋}{曾巩}《墨池记》:“〔{臨川}〕{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4】指砚。{郁达夫}《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寶都拈住﹐謾把松烟試﹐墨池點得兔毫濃﹐拂拭錦箋一紙。”{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墨地皮棚》:“{王僧彦}父名{師古}﹐常自呼硯爲墨池。”
墨水池
【1】用玻璃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文具。一般上有两个带盖的圆形小池,用来盛不同颜色的墨水。
弄兵潢池
【1】《汉书·循吏传·龚遂》:“海瀕遐遠﹐不霑聖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潢池﹐积水池。后因以“弄兵潢池”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章炳麟}《致袁世凯商榷官制电二》:“發難首功者﹐非無穩健智略之人﹐何取弄兵潢池之{陳其美}?”
天池
【1】天上{仙界}之池。{赵光荣}《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煙雲與吞吐。”{唐}{韩愈}《漫作》诗之一:“{玄圃}珠爲樹﹐天池玉作砂。”{明}{李东阳}《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驟天馬﹐霧鬣天池通。”【2】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間十星﹐曰天池。”【3】海。《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南朝}{宋}{王韶之}《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4】指山顶之池。{宋}{范仲淹}《天池》诗:“岳頂見天池﹐神異安可度。”{唐}{杜甫}《天池》诗:“天池馬不到﹐嵐壁鳥纔通。”【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承漿]”。
太陽電池
【1】用半导体硅﹑硒等材料将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的器件。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可做人造卫星﹑航标灯﹑晶体管收音机等的电源。
吹皺一池春水
【1】{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芳徑裏,手挼紅杏蕊。”后喻指事不关己或多管闲事。{宋}{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周芷卿》:“剪來半幅秋江﹐有誰涉汝?吹皺一池春水﹐何事干卿?”
周池
【1】古时的护城河。《文选·班固<西都赋>》:“建金城之萬雉﹐呀周池而成淵。”{吕向}注:“言城下池﹐周繞而大﹐乃成深淵。”
噴水池
【1】为了美化环境而设置的装有人造喷泉的水池。《文学报》1984.10.4:“在西门口喧闹的十字街心﹐筑有一个梅花形的喷水池﹐将街道形成转盘。”
園池
【1】指有池塘的园林。《吕氏春秋·重己》:“昔先聖王之爲苑囿園池也﹐足以觀望勞形而已矣。”{高诱}注:“樹果曰園﹐《詩》曰:‘園有樹桃。’有水曰池。可以遊觀娱志。”《宋书·竟陵王诞传》:“{誕}造立第舍﹐窮極工巧﹐園池之美﹐冠於一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衆。”
山池
【1】山中的水池。{前蜀}{贯休}《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诗:“月樹獮猴睡﹐山池菡萏疏。”【2】山林池沼。《梁书·处士传·庾詵》:“十畝之宅﹐山池居半。蔬食蔽衣﹐不治産業。”{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山池壯麗﹐階閤彤丹。”《南齐书·崔祖思传》:“時罷山池之威禁﹐深抑豪右之兼擅﹐則兵民之優贍﹐可以出師。”
影娥池
【1】{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清}{纳兰性德}《鹊桥仙·七夕》词:“{巧樓}空﹐{影娥池}冷﹐説著淒涼無算。”亦省作“[影娥]”。{明}{夏完淳}《冰池如月赋》:“飄紅葉則落桂一枝﹐映青樓則{影娥}半面。”{唐}{上官仪}《咏雪应诏》诗:“花明{棲鳳閣}﹐珠散{影娥池}。”{清}{纳兰性德}《清平乐·元夜月蚀》词:“{影娥}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宫蓮。”《三辅黄图·未央宫》:“{影娥池}﹐{武帝}鑿以玩月。其旁起{望鵠臺}﹐以眺月影入池中﹐亦曰{眺蟾臺}。”
舞池
【1】跳舞的处所,多在舞厅中心,略低于周围的座位,形如池,故称。
定昆池
【1】池名。旧址在{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唐中宗}女{安乐公主}曾请求把{昆明池}作为私沼,{中宗}不许。公主于是大发民夫,夺百姓庄园,造{定昆池},极为奢华,以与{昆明池}相比匹。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八:“憶過楊柳渚﹐走馬{定昆池}。”{清}{吴伟业}《补禊》诗:“春風好景{定昆池}﹐散誕天涯却誤期。”
宫池
【1】帝王宫苑中的池沼。{唐}{无可}《和宾客相国咏雪诗》:“暗漲宫池水﹐平封輦路埃。”{宋}{钱惟演}《家王故事·隆遇》:“{太平興國}三年入朝﹐{太宗}詔赴苑中宴先臣。時獨臣兄{惟濬}侍焉﹐因泛舟於宫池。”《淮南子·说林训》:“宫池涔則溢﹐旱則涸。”
玉池
【1】沼泽名。《文选·张衡<南都赋>》:“於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赭陽}﹑{東陂}。貯水渟洿﹐亘望無涯。”{李周翰}注:“皆陂澤名。”【2】仙池。{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嵇康<言志>》:“朝食琅玕實﹐夕飲玉池津。”{晋}{傅玄}《拟楚篇》:“登{崑崙}﹐漱玉池。”【3】道教语。指口。《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玉池清水灌靈根。”{务成子}注:“口爲玉池太和宫。”{宋}{苏轼}《菜羹赋》:“登盤盂而薦之﹐具匕筴而晨飱;助生肥於玉池﹐與五鼎其齊珍。”{宋}{陆游}《亲旧见过多贺强健戏作此篇》诗:“偶向人間脱駭機﹐玉池中夜自生肥。”肥﹐指积聚的唾液。【4】池沼美称。{宋}{欧阳修}《荷叶》诗:“採掇本芳陂﹐移根向玉池。”{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幹体》诗之四:“彪炳此金塘﹐藻耀君玉池。”【5】裱褙书画用语。指书画卷首贴绫的地方。{明}{陶宗仪}《辍耕录·兰亭集刻》:“《蘭亭》一百一十七刻﹐裝褫作十册﹐乃{宋理宗}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圖書鈐縫玉池上。”{明}{杨慎}《丹铅总录·珍宝》:“古裝裱卷軸之引首後﹐以綾帖褚曰贉……{唐}人謂之玉池。”
珍池
【1】美池。《文选·扬雄<羽猎赋>》:“於是禽殫中衰﹐相與集於靖冥之館﹐以臨珍池。”{高步瀛}义疏:“《甘泉賦》:‘珍臺閒館。’臺曰珍臺﹐池曰珍池﹐其義一也﹐皆言其貴重耳。”
瑶池女使
【1】传说{西王母}住在{瑶池},以青鸟为使者,向{汉武帝}传递消息。后用“瑶池女使”指传信的使者。{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望咫尺青天﹐那有個瑶池女使﹐偷遞情箋。”
瑶池
【1】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唐太宗}《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豐}{鎬}可遊﹐何必{瑶池}之上乎?”{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瑶池}謫降玉天仙﹐今夜高門招狀元。”《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觴{西王母}於{瑶池}之上。”《史记·大宛列传论》:“{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爲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郭小川}《昆仑行》诗:“据说﹐{西王母}兴建{瑶池}﹐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2】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唐}{陆扆}《禁林闻晓莺》诗:“繡户驚殘夢﹐瑶池囀好音。”
璧池
【1】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学和皇帝的选士之所。{唐}{罗隐}《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诗:“璧池清秩訪{燕臺}﹐曾捧{瀛洲}札翰來。”{明}{何景明}《观石鼓歌》:“璧池日月動華袞﹐奎閣星斗羅貞珉。”《新唐书·归崇敬传》:“古天子學曰辟雍。以制言之﹐壅水環繚如璧然;以誼言之﹐以禮樂明和天子云爾。在《禮》爲澤宫﹐故前世或曰璧池﹐或曰璧沼﹐亦言學省。”
瓊池
【1】仙池。{唐}{曹唐}《小游仙诗》之五四:“碧海靈童夜到時﹐徒勞相唤上瓊池。”【2】池的美称。{南朝}{齐}{张融}《海赋》:“瓊池玉壑﹐珠岫岑。”{元}{陈樵}《月庭赋》:“細柳分榮﹐瓊池增色。”
林池
【1】树林池塘。《国语·周语中》:“藪有圃草﹐囿有林池。”{韦昭}注:“林﹐積木也;池﹐積水也。”{南朝}{梁}{任昉}《为齐竟陵王世子临会稽群教》:“權豪之家﹐擅割林池;勢富之家﹐專利山海。”{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撫鷗鮁而悦豫﹐杜機心于林池。”
杯池
【1】谓小池塘。{唐}{李贺}《感讽》诗之六:“調歌送風轉﹐杯池白魚小。”{王琦}汇解:“杯池﹐池之小者。極言其小﹐小僅似杯耳。”
枯池
【1】干涸的池塘。{唐}{李白}《古风》之五九:“衆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明}{刘基}《立春夜闻蛙鸣作》诗之二:“輕輕細雪點枯池﹐嫋嫋東風拂樹枝。”{晋}{左思}《咏史》之八:“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柴池
【1】参差不齐。《管子·轻重甲》:“請以令高杠柴池﹐使東西不相覩﹐南北不相見。”{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管子四》:“高杠柴池﹐言高杠參差不平。”《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柴池茈虒﹐旋還乎後宫。”{颜师古}注引{张揖}曰:“柴池﹐參差也。”{王先谦}补注:“《文選》作偨。柴池即茈虒﹐音義並同差池。”
梅福池
【1】相传为{汉}{梅福}种莲池,旧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四·洪州》:“{梅福池}﹐一名{風雨池}﹐{梅福}種蓮池。”
楚池
【1】《左传·僖公四年》:“{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后因以“楚池”为{汉水}的别称。泛指{楚}地的江河湖泽。{南朝}{齐}{谢朓}《和王长史卧病》:“願緝{吴}山杜﹐寧袂{楚}池荷。”{唐}{孟郊}《折杨柳》诗:“花驚{燕}地雪﹐葉映{楚}池波。”
樂池
【1】神话中的池名。《穆天子传》卷二:“天子三日休於{玄池}之上﹐奏廣樂三日而終﹐是曰{樂池}。”{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涉{姑繇}而環迴﹐望{樂池}而顧慕。”【2】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有矮墙与观众席隔开。
猴池
【1】古{印度}五大佛教精舍之一。亦用以美称佛寺。{唐}{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火炎{崑岳}﹐高臺與{雁塔}同平;水浸天街﹐曲岸與{猴池}共盡。”
獼猴池
【1】梵语意译。即{猴池}。在古{印度}{毘舍离}{庵摩罗园}侧,传说往昔猕猴共集,为佛穿池,故名。{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其西北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師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獮猴爲佛穿也,在昔{如來}曾住於此。”按,此故事又见《四分律》卷二。今{印度}著名的{桑奇}(Sanchi)北门石柱上尚有这一传说的浮雕。参见“[猴池]”。
殃及池魚
【1】比喻无端受祸。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馬}有寳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門失鶠M禍及池魚。舊説:‘{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並傷良謹也。”{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咸池
放生池
【1】购买水族,畜养于池,禁止捕杀,其池称“放生池”。{许地山}《商人妇》:“这妇人﹐我前天在{极乐寺}放生池边曾见过一次。”{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太平公主}於京西市掘池﹐贖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謂之放生池。”{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梁武帝}崇奉釋氏﹐置放生池﹐謂之長命洲。”{清}{金农}《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四:“恍在放生池上坐﹐抛殘香飯聽湖鐘。”
故池
【1】旧池;原来的池塘。{唐}{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自矜彩色重﹐寧憶故池羣?”{南朝}{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曩基即先築﹐故池不更穿。”
曲池
【1】{春秋}{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春秋·桓公十二年》:“公會{杞侯}﹑{莒子}﹐盟子{曲池}。”{杜预}注:“{曲池}﹐{魯}地。”【2】曲折回绕的水池。《楚辞·招魂》:“坐堂伏檻﹐臨曲池些。”{王逸}注:“下臨曲水清池。”{南唐}{冯延巳}《抛球乐》词:“曲池波晩冰還合﹐芳草迎船緑未成。”{清}{黄景仁}《如梦令·晓遇》词:“細雪乍晴時候﹐細水曲池冰皺。”{何其芳}《忆昔》诗之二:“萬里寒江灘石吼﹐幾杯旨酒曲池浮。”【3】人体经穴名。在两肘横纹外端骨凹陷处。《灵枢经·本输》:“爲經入于曲池﹐在肘外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
曲江池
【1】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唐}复名{曲江}。{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参阅{唐}{康骈}《剧谈录·曲江》﹑{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关西道一·雍州》。
昆靈之池
【1】即{昆明池}。{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漢武帝}思懷往者{李夫人}﹐不可復得﹐時始穿{昆靈}之池﹐泛翔禽之舟。”
昆明池
【1】湖沼名。{汉武帝}{元狩}三年于{长安}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宋}以后湮没。《汉书·武帝纪》:“〔{元狩}三年春〕發謫吏穿{昆明池}。”{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西南夷傳》有{越嶲}﹑{昆明國},有{滇池},方三百里。{漢}使求{身毒國},而爲{昆明}所閉。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在{長安}西南,周回四十里。”后亦以泛指帝京附近的湖沼。《文选·沈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南瞻{儲胥觀}﹐西望{昆明池}。”{李善}注:“{儲胥觀}﹑{昆明池}皆在{西京}。此皆假言之。”【2】湖沼名。即今{云南省}{滇池}。《元史·地理志四》:“其地有{昆明池}﹐五百餘里﹐夏潦必冒城郭。”【3】湖沼名。指{北京市}{颐和园}中的{昆明湖}。{张怀奇}《颐和园词》:“鳳亭迴護仙霞紫﹐{昆明池}館巢翡翠。”
昆池
【1】即{昆明池}。{汉武帝}于{长安}近郊所凿。{宋}已湮没。{明}{徐渭}《怀陈将军同甫》诗:“銅柱{華}封盡﹐{昆池}{漢}鑿空。”{隋}{江总}《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玉軸{昆池}浪﹐金舟{太液}張。”
星池
【1】传说中的仙池名。{晋}{王嘉}《拾遗记·员峤山》:“〔{員嶠之山}〕西有{星池}千里﹐池中有神龜﹐八足六眼﹐背負七星﹑日﹑月﹑八方之圖。腹有五嶽﹑四瀆之象﹐時出石上﹐望之煌煌如列星矣。”
暖池
【1】指温泉池。{唐}{嵩岳诸仙}《嫁女诗》:“妝匣尚留金翡翠﹐暖池猶浸玉芙蓉。”
暈池
【1】谓浴于汤池者因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体质较弱等原因而昏厥。
汙池
亦作“[污池]”【1】水池。{汉}{桓宽}《盐铁论·申韩》:“是猶舍鄰之醫﹐而求{俞跗}而後治病;廢汙池之水﹐待江海而後救火也。”《晏子春秋·谏下十四》:“今君窮臺榭之高﹐極汙池之深而不止。”《列子·杨朱》:“吞舟之魚﹐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汙池。何則?其極遠也。”{宋}{洪迈}《夷坚支志癸·罗汉污池木》:“{饒州}城内{永寧寺}東廊﹐{羅漢}{泗洲}兩院相鄰。其外有污池﹐方闊三四丈﹐深不能三尺。”
【1】谓平毁罪犯第宅﹑祖坟,掘成水池。{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太公墳壠﹐將有汙池之禍;夫人弱小﹐將有滅族之變。”《汉书·王莽传上》:“後謀反者﹐皆汙池云。”《汉书·翟义传》:“{莽}盡壞{義}宅第﹐汙池之。”
池
池鵝夜擊
【1】{唐}代{安}{史}之乱后,{吴元济}继{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等人之后,割据{淮西}。{李愬}奉命讨伐,在夜袭首府{蔡州}时,城边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声。至城下,无一人发觉,遂攻破{蔡州城},生擒{吴元济},平定了{淮西}。后以“池鵝夜擊”作为出奇制胜的典故。{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池鵝夜擊﹐思間道以成功;營鴿朝盤﹐猝銜枚而輕發。”
池隍
【1】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爲池隍之寳;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清}{许承钦}《三山秋兴》诗:“池隍藏厭勝﹐興廢亦循環。”《陈书·高祖纪上》:“兵切池隍﹐衆兼夷獠。”
池塹
亦作“[池壍]”【1】护城河。{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壞苑囿﹐填池塹﹐以與貧民無産業者。”《旧唐书·辛替否传》:“陛下尚欲填池壍﹐捐苑囿﹐以賑貧人無産業者。”
池柳
【1】池边柳树。{唐}{陈通方}《赋得春风扇微和》:“池柳晴初拆﹐林鶯暖欲飛。”{唐}{白居易}《宿窦使君庄水亭》诗:“使君何在在{江}東﹐池柳初黄杏欲紅。”【2】借指丧车。池,古代饰棺象征重霤的编竹;柳,古代饰棺的帷盖。{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铭》:“銘旌兩没﹐池柳雙迴。”{倪璠}注引《礼记·檀弓上》“池視重霤”{孔颖达}疏:“池者﹐柳車之池也。”
池心
【1】池水的中央。{前蜀}{李珣}《酒泉子》词之四:“秋月嬋娟﹐皎潔碧紗窗外﹐照花穿竹冷沉沉﹐印池心。”{唐}{皎然}《兵後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诗:“後夜池心生素月﹐春天樹色起悲風。”
池畔
【1】池边。{巴金}《春》十二:“池畔种了好几株柳树﹐碧绿的柳丝有的垂到了水面。”
池塘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宋}{柳永}《斗百花》词之二:“池塘淺蘸煙蕪﹐簾幕閒垂風絮。”{唐}{杨师道}《春朝闲步》诗:“池塘藉芳草﹐蘭芷幽衿。”{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巴金}《春》十二:“{觉民}指的那个茶棚搭在一个微微倾斜的草地上﹐三面空敞﹐另一边靠着池塘。”【2】浴池的俗称。
池綍
【1】借指灵车。池,棺饰;綍,引柩大索。{南朝}{齐}{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繼池綍於通軌兮﹐接龍帳於造舟。”
池圃
【1】谓园中水池。{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醴泉湧於池圃﹐靈芝生於丘園。”
池紼
【1】借指丧车。池,棺饰;绋,挽索。{南朝}{梁}{任昉}《王贵嫔哀策文》:“池紼顧而徐前﹐服馬嘶而不踐。”
池中物
【1】比喻蛰居无为的人。{唐}{杜甫}《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後即事》诗之四:“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陈衍}《辽诗纪事·张元》:“{張}有雪詩﹐{吴}詩獨不傳。觀此數聯﹐可想見其非池中物也。”
池酒林胾
【1】《史记·殷本纪》:“〔{帝紂}〕大冣樂戲於{沙丘},以酒爲池,縣肉爲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爲長夜之飲。”后遂以“池酒林胾”形容酒肉极多,生活奢侈。《新唐书·裴矩传》:“詔百官都人列繒樓幔閣夾道﹐被服光麗。廛邸皆供帳﹐池酒林胾。”
池灰
【1】《三辅黄图·池沼》:“{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問{東方朔},{東方朔}曰:‘{西域}胡人知。’乃問胡人,胡人曰:‘劫燒之餘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唐}{章孝标}《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一:“廢興今古事﹐何必歎池灰。”
池魚之殃
【1】《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舊説:{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并傷良謹也。”后以“池魚之殃”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灾祸。{高阳}《百花洲》一:“这一场官司打下来﹐{程敏政}倒是无罪昭雪了﹐但受池鱼之殃的{唐寅}﹐却因为前一年乡试主考{梁储}的揄扬﹐曾经拿自己的文稿去请教过{程敏政}﹐被当作一次罪名而黜为‘吏’。”亦作“[池魚禍]”﹑“[池魚之禍]”。《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運變革﹐地方將有兵戈大亂﹐不是這光景了。你快擇善地而居﹐免受池魚之禍。’”{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下:“{張無盡}嘗作一表云:‘{魯}酒薄而{邯鄲}圍﹐城門火而池魚禍。’上句出《莊子》﹐下句不知所出﹐以意推之﹐當是城門失火﹐以池水救之﹐池竭而魚死也。”
池沼
【1】池和沼。泛指池塘。{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周文王}作{靈臺}﹐及爲池沼﹐掘地得死人之骨。”{晋}{潘岳}《闲居赋》:“池沼足以漁釣﹐舂税足以代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鷄頭菱角﹐熟于池沼。”{刘半农}《扬鞭集·晓》:“是地上的池沼?丘陵?草木?”
池子
【1】指寺庙中烧香的香池。《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安老爺}〕只見殿前放着個大香爐﹐又砌着個大香池子……那些燒香的只在當院裏點着香﹐舉着磕頭;磕完了頭﹐便把那香撂在池子裏。”【2】指浴池。【3】旧时指剧场正厅的前部。《文明小史》第十八回:“{姚文通}四下一瞧﹐池子裏看戲的人﹐一層一層的都塞的實實足足。”{老舍}《四世同堂》六三:“戏票在前三天已经卖光。池子第四五排全留给{日本}人。”【4】池塘。《儒林外史》第四十回:“一個極寬的金魚池﹐池子旁邊﹐都是硃紅欄杆﹐夾着一帶走廊。”《水浒传》第七回:“你且去菜園池子裏洗了來﹐和你衆人説話。”{茅盾}《子夜》二:“{张素素}和{林佩珊}的笑声从池子右首的密树中传来﹐一点一点的近了。”【5】指舞池。
池鱗
【1】指池中鱼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雹神》:“祠前有池……内一斜尾魚唼呷水面﹐見人不驚。太史拾小石將戲擊之。道士急止勿擊。問其故﹐言:‘池鱗皆龍族﹐觸之必致風雹。’”
池門
【1】指古代学宫的门。因学宫东西南门前有池,故称。{宋}{梅尧臣}《上马和公仪》:“振冠浣服無容久﹐便見池門放牓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