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去幼儿园接饼饼,都会留意下德国幼儿园到底有什么玩具。
哇塞,Daisy好认真,是为了向幼儿园学习买玩具理念吗?
不是的!是有一种抠门,叫做“幼儿园有的我就不买了”。
留意多了我就发现,最最最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永远不是那些设计精细功能繁多号称可以开发智力的高级玩意,而且(竟然)也不是拯救老母亲的声光电玩具。
正好相反,我娃幼儿园拒绝一切“声光电”,并明文规定自带也要避免此类玩具。
除了经典的积木乐高以外,德国幼儿园里很多玩具都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拼抠门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我娃幼儿园备受欢迎的10个玩具,看完也许你会得到启发,狠省一笔玩具钱。
先啰嗦一点背景,我娃幼儿园是混龄班,分大班和小班。大班收3-6岁的孩子,小班确切叫托儿所(Krippe),都是0-3岁的小娃。
此文中介绍的玩具,大部分是小班玩的,如果是大孩子的玩具,或者大小通吃,我会特别注明。
常见的标配玩具(乐高、积木、磁力片)我就不啰嗦了,只盘点那些特别的。
1感官瓶
矿泉水瓶子撕掉标签,里面放点豆子米粒绒球等细碎的东西,就做成了感官瓶,摇一摇有声音,是给婴儿很好的视觉听觉道具。
感官瓶我在好几个德国幼儿园都见过,真的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会拧瓶盖就会做感官瓶,成本等于零。
我目前见过的感官瓶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不如我做的漂亮!
看把你牛逼的,脸皮能再厚点吗?
等我这周就推一篇我做的感官瓶合集,不服来围观。
2罐子和盖子
饼饼入园适应期基本是靠玩罐子度过的。当时她14个月,最喜欢拧盖。幼儿园的玩具区恰好有一大箱瓶瓶罐罐,都是老师从家里搜集的,正合她意。
我娃对其中一个蓝底金字的面霜罐情有独钟,适应期每天一去就闷头找那个罐子,找到就不离手。老师K开玩笑说,我要在这个罐子上贴上饼饼的名字,饼饼在,罐子在,闲人勿碰......
小娃真是好糊弄,给个罐子就开心。其实老阿姨也喜欢罐子,比如里面装满lamer面霜的罐子。
“罐子盖子游戏”我之前写过,那阵子我娃真是魔怔了,在家玩我准备的罐子,去幼儿园玩K准备的罐子,一天到晚不干别的了,导致我现在看到罐子就想立刻扔了。
▼直达链接:盖子配对游戏,给强迫症妈妈送温暖
罐子的玩法不止拧盖那么简单,里面放点豆子大米瓶盖,就做成了乐器,学名沙锤,是喊麦打节奏的神器。
▼我娃幼儿园大班孩子跟老师一起做沙锤
3娃娃
上图是饼饼适应期时我在幼儿园拍的照片,我当时怎么会给她扎这么傻的辫子,看得我都想打码了。
老师K曾跟我一本正经地说,一个12人的小班,除去病的和不想上幼儿园的,假设8个孩子出勤,班里就至少需要6个娃娃,不然就会发生争抢,因为娃娃太受欢迎了,人人都想照顾。
注意,K说的是8个孩子,不是8个女孩,也就是说男孩也要算指标的。
什么?!男孩玩娃娃不是娘炮吗?
如果你坚持这么认为,那咱们聊三天三夜也聊不清楚。
4塑料餐具
很多小朋友过家家都是从假装吃饭喝水开始的,宜家最便宜的塑料餐具当道具最省事了。
饼饼假装吃喝比真吃喝还香,我只能配合她演戏,跟她一起吃空气。
我在幼儿园卧底时,只要往垫子上一坐,一个德国小女孩就拿着杯子跑到我跟前,问我要喝水吗,然后递给我一个空杯子。
我仰头假装吨吨吨一口闷,她接过杯子,跑到教室角落,对着一个把手装模作样拧几下,假装是水管,然后又给我端来一杯“水”。
十几轮后,我实在没精力配合她演戏了,于是我对她说,亲爱的,我不渴,撑死了。
只见她跑到另一个角落,假装按按钮,拿往杯子接了一通空气,对我说,这是咖啡,给你提提神。
我只是想一个人待着而已。
5收纳篮
我第一次看到这些收纳篮的时候,还以为是装小孩的脏衣袜用的。
后来我才知道,它们其实是给小朋友玩shopping游戏用的购物篮。几个孩子排成队,一人胳膊上挎一个小篮,跟老师招手说拜拜,老师也说拜拜买点好东西回来!
去哪买东西呢?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来回转,收集地上的一些小东西,一边收集一边叨叨,这个小车我买了,这个球我也买了。
你看,假装游戏根本不需要专门买道具,生活里处处都是戏。
花里胡哨的过家家道具,如果你想买大全套,动不动就要近百欧。
其实这是玩具商下的套,真实世界的道具对小娃更有吸引力,娃就是喜欢大人的东西啊。幼儿园的塑料餐具和收纳框,都是普通超市买得到的东西,玩具店反而找不到。
我突然记起来,当年我们过家家,就是用红砖头垒个灶台,里面放点干草,一个人扮妈妈,一个人扮爸爸,其他人扮小孩,然后一家人就假装开灶过日子了。
我还记得,那时我们都不想扮小孩。
如果给我一台时光机,我不想去看未来,只想回到小时候,再玩一次过家家,然后记下所有涨停板股票代码和六合彩头奖组合。
6洗碗海绵
不管哪国,积木都是幼儿园很常见的玩具。
虽然说开放式玩具不容易腻,但说句实话,玩多了也腻。
洗碗海绵被老师拿来当“软积木”,小朋友把它们摆在一起建街道,垒城墙,最喜欢的还是相互扔......
我在幼儿园卧底期间看到的高级玩法是,一个2岁半的男孩用洗碗海绵搭了一个房子,大喊房子起火了!然后他把几个长丝巾系在一起,说这是消防栓的喷水管,扑灭了大火。
说实话,我当时看到玩具区的丝巾,除了联想到旅游胜地摆拍的阿姨,能想到最创意的事不过就是拿它玩躲猫猫。
而两岁男孩的眼里,把丝巾连起来,他就是灭火的英雄;两岁女孩的眼里,把丝巾系在腰上,她就是穿长裙的公主。
彻底服气。
停止自我感觉良好地“教”孩子怎么玩,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想象力在孩子面前就是渣渣。
7轨道玩具
写到第7个玩具,终于有个市面上买得到的了。
上图这个轨道玩具大家应该不陌生,小车放在最上面,一放手,嗖嗖嗖就滑到下面去了。
但是!!!大部分孩子热衷的玩法并不是这个,而是拿它当作障碍物玩躲猫猫。
作为躲猫猫的障碍物它有个很大的优势——双方都觉得自己被遮住了,但又可以从间隙里看到对方,这种“敌在明处我在暗处”的感觉太刺激了。
上图是饼饼入园适应时,跟老师K一人一边玩躲猫猫,完全无视这个玩具本身的正经玩法。
8花园里的一切
几乎所有德国幼儿园都带一个花园,当时我考察幼儿园的时候,花园面积和户外设施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甚至比伙食水平还重要。
只要天气不太差,老师就会让孩子们去花园里放风。
给他们看花和草的绘本,不如让他们摸摸真的花和草;给他们讲蚂蚁搬家的故事,不如由他们蹲在地上观察一次蚂蚁搬家;教他们认各种鸟的名字,不如让他们去自然里看真的鸟,听鸟的叫声,看鸟怎么扑着翅膀飞起来。
大自然给孩子带来的感官刺激,立体,多维,无与伦比。
除了滑梯秋千木屋等游乐设施,沙坑是德国幼儿园花园的王牌。
据老师说,饼饼在沙坑里可以玩一小时以上不出来。
这话我是相信的,有时我下午去接她,她会赖在沙坑里不肯出来。我怕鞋进沙子,只能在沙坑边上亚洲蹲等她。
玩沙子好处太多了,丰富的感官刺激不用说了,小娃对“体积”的认识和对“空间”的探索,在来回倒沙子的过程中就自然完成了。
9婴儿洗澡盆
婴儿洗澡盆是什么操作?!
小班孩子拿它们装沙子又倒出来,两人一起配合才能把盆搬动。
大班孩子花样就多了,有孩子坐在里面假装划船,有孩子把它挂在三轮车后面当拖车拉货,有孩子把它搬到滑梯上,坐在里面往下滑。
而在大人眼里,闲置的婴儿洗澡盆除了碍事占地方,最多就拿它当个晾衣盆用用。
10巨型贝壳
没有空调的德国,不玩水真是对不起41度高温。
我记得去年夏天,新闻说德国破了高温历史记录。这两天,法兰克福又刷新了去年的记录,再创巅峰。我上辈子一定是积了不少德,才能有幸见识这么多破记录的历史时刻。
千真万确。
看完这些受欢迎的玩具,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玩具钱都白花了?!
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真是好气,还是得留着钱买包。
如果你以为本文到此结束了,那你也太小瞧人了。
请问我能明天买个花园让娃挖沙玩水吗?显然不能啊!
见识归见识,我们普通中年母亲还是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网购玩具的。
省钱谁都会,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真本事!
下面我就掏心窝写写我总结的挑玩具七建议。
1.质量好,不贪小便宜
前几天我扔了一套新玩具,刚开封的,质量不行。
由于玩具是别朋友送的,就不上图了。
那是套拼插玩具,做工粗糙,拼插接口处的塑料有毛边,有的毛边还挺锋利。
我给大家的第一条买玩具建议就是,质量过关。
听着像废话吧?
还真不是。
经典玩具,能买原版就买原版。如果你非要买雷同款,起码保证质量,保证娃的审美不被带偏。
▼反面教材
上面这种山寨玩具,真是阵阵幽默感扑面而来。
质量不过关,小部件容易损坏掉落,塑料可能有毛边,玩着糟心,有碍审美,还有安全隐患。
图便宜一时爽,一直图便宜娃不爽。
我在tb上买玩具,如果卖家有赠品,我一般都会备注“不要赠品”,堪称年度最佳买家。
除非!这个赠品注明了品牌,例如跟我买的玩具是同一品牌。
我不是说买玩具非要挑牌子,而是说品牌一定程度上代表质量。
2.“开放式”碾压“声光电”
开放式玩具(open-endedtoys)说人话,就是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如果你不满意这句人话注释,请速撸《雷锋贴|闭眼入开放式玩具盘点》一文。
积木,橡皮泥,动力沙,磁力片,乐高,娃娃,假装游戏道具等,这些都是经典的开放式玩具。
之前我写《挑娃指南》时就提到,娃娃不需要会笑会哭会唱歌,只有孩子面对一个“被动”的娃娃,他们的大脑才能变得“主动”和活跃。
其实这一点对所有玩具都适用。
相对于“一按就响就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声光电玩具,开放式玩具更能促发孩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式玩具可以在不同年龄段玩出不一样的烟火。
一些积木盒子上经常写着1.5岁+,甚至3岁+,很不科学,大概是怕惹官司上身。
不是非得搭个什么东西才叫玩积木。
小婴儿会抓握后,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拿在手里,感受它的棱角,转一转,观察它不同角度的样子,这些简单的动作就是认识空间。
爸爸妈妈用积木搭个房子,娃过去推倒,这是帮助他们探索空间和重力。
推倒对你来说当然无聊了,但是对于来到地球不足一年的小娃来说是新鲜事。
想象下,你到了一个地方,所有东西一推就往天上飞,每次飞的样子还不太一样,你会觉得无聊吗?
3.忘记“男孩玩具”/“女孩玩具”
曾经我为了给娃娃这个“无性别玩具”正名,跟大家严肃讨论了一个问题:《男孩玩娃娃会变娘炮吗?》。
为了方便你剁手,全世界的玩具商都会把玩具分为“女孩玩具”和“男孩玩具”。
“女孩玩具”(娃娃、小厨具、公主城堡)是典型的情商提升道具,它们让女孩成为“小棉袄”;
而“男孩玩具”(小汽车、奥特曼、激光枪剑)更侧重空间思维和身体技能,俗称“就会疯跑”。
我本以为,这种性别区分对男孩极不公平。
在女性解放的社会里,那些玩汽车踢足球的女孩已经被广泛接受。而如果男孩玩小厨房,家长(尤其直男爸爸)就会开始瞎担心。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这个社会的偏见,偏得如此公平。
???
是时候给你看我家的挖掘机了。
上一条中提到的积木,橡皮泥,动力沙,磁力片,乐高,娃娃,假装游戏道具等经典开放式玩具,毫无疑问是无性别的,不分男孩女孩。
4.先经典款,再主题款
经典开放式玩具由于适玩年龄跨度大,可拓展性强,一套刹住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比如乐高大颗粒,毫无疑问是个大坑,一旦准备跳,就要懂得义无反顾。
多少人第一套乐高大颗粒是跟风买的数字小火车(10847)?
尽管这个小火车是爆款,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作为第一套乐高大颗粒,它过于强调游戏功能,而弱化了拼插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想象力,有点辜负开放式玩具的名字。
第一套乐高大颗粒,最好选择基础款。
基础款的特点是,除了个别特殊组件(如门窗小花小车猫咪等),形状都大同小异,主要是1X2、2X2、2X4的砖块,非常适合给1岁左右的小娃练习拼插,锻炼手部肌肉力量和发展精细动作。
常见的新版乐高大颗粒基础款有10853,10854,10848等等。
基础款的颗粒多,基础砖块多,娃会把这些拼接起来的砖块想象成任何东西,而不是仅限于小火车。
有一次,我娃拼了这个——
还真有点像磨甲器,没毛病。
等到两三岁后,娃有了明确的偏好,再根据他们的口味选择主题套装,比如迪士尼主题,城市主题,城堡主题,娃娃屋主题等。
5.材质丰富,尽量天然
如今娃多的是接触高科技的机会。
他们缺的是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导致感官刺激不够丰富。
这也是一些早教机构为什么喜欢拿“感统失调”说事。因为条条中,好忽悠你钱。
给娃选择玩具,尤其是婴儿期,尽量选择材质丰富的,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毛茸茸的,都拿来给娃摸一摸。
饼饼小月龄时我买过一个音乐立方,六面缝着触感不同的材质——
还有些感官书做得也不错,比如我之前安利过大家的诺瑞捉迷藏——
除了我娃喜欢薅羊毛以外,简直完美。
同类玩具,木质的贵一点,塑料的便宜一点,我偏向选择前者(但非原则问题)。
提示:最天然的材质在大自然中。
6.剁手时考虑到收纳
我买过一个大型木质玩具,挺贵的,打完折要80多欧,合人民币600左右。
剁手的时候我是这么自我催眠的:这玩具有五面,分别有五种玩法,所以它不是一个玩具,而是五个!平均一个玩具十几欧,100出头,也可以接受。
买来不久就后悔了。
众所周知,娃不会对一个每天面对的玩具保持太久兴趣,除了亲妈以外。
在我们家,所有玩具都要进入我的“轮换系统”,一周见只一次,为的是保持新鲜感。
这个大件买来后,我娃玩了几天之后,兴趣骤减。
现在偶尔想起来会去玩一下,但真的是很偶尔了......
而这个又大又沉又卸不开的玩意儿,收也没办法收,藏也没地方藏,只能一直在那矗着。
7.少些套路,好玩就行
玩具商最喜欢打的是牌是“益智”,好像这个玩具你娃玩了就一定能怎么怎么样,不买你就亏了一个亿,娃的各项发展指标不如别人家。
他们怎么说我管不了,但我们是亲妈,要有觉悟。
玩具玩具,首先是好玩和兴趣,启蒙是副产物。
通过玩达到启蒙目的没错,但也别功利心太强,件件都要益智,没必要。
娃总得有那么一些玩具,就是单纯好玩而已。
我娃和邻居小哥哥都很喜欢这个转转塔——
你如果硬说它有什么启蒙作用,也是能说出来个一二三的。
但作为叠套玩具,这个任务对他俩来说难度简直弱得一批,根本构不成挑战。
可是,他们就是喜欢着迷地盯着大块积木旋转落下,呜呜呜配音,反反复复好几遍。
它确实比直上直下的木质叠套玩具好玩。好玩就行啊!
之前说“开放式”碾压“声光电”,但娃觉得“声光电”好玩怎么办?
现在再来回顾下这七条建议——
4.先基础款,再主题款
最后说一句,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但玩具是别人家的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