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古早味、闽南风情,这里是“中国海鲜大县”——漳州东山。
东山靠海,来这儿的人,无不被这里的“无鲜不欢”所征服。因为这儿的海鲜那叫一个既鲜又多,刚打捞上来的海鲜不仅可以马上出售,而且品种多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的。
擅长“讨海”的漳州人,也格外能将海鲜的鲜味,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其中,有一碗听名字就能感觉眉毛都要鲜掉了的美食,它就是——猫仔粥。
猫仔粥里没有猫,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作为漳州一带有名的风味小吃,猫仔粥是一种既是粥又是菜的混合美食。
小锅里放上清肉汤,再加入预先蒸熟的白米饭,配上鱼片、肉片、鱿鱼、鲜虾、牡蛎、香菇丁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汤滚过,米饭入味,即刻捞出,再淋上少许蒜油、香菜末收尾。
要知道,在漳州人眼里,不够完美的海鲜都不配下粥,只有真正的鲜味,才能不加掩饰地炖煮。所以,煮猫仔粥的海鲜,鱼肉选用口感最扎实的背部,牡蛎要当场捞出,就连米饭还得筛去米浆,才能保证粥色清透。可以想见,这一锅猫仔粥出炉,那绝对是香飘满屋,而且米粒嚼之韧弹,粥汤饮之鲜爽,不止是人,估计连猫也忍不住想尝。
关于猫仔粥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南宋抗元大臣陆秀夫和幼帝赵昺(bǐng)流落闽南沿海,当地渔民用喂猫的剩粥施舍给他们,他们食之后念念不忘,便让御厨复刻了一份。后来,御厨回到闽南老家,便将“猫仔粥”传诸于世。
通常情况下,猫仔粥多为现煮现吃。这次,侃哥就在好友的推荐下,找到了一家开店几十年的老店,“路顶猫仔粥”。
“路顶猫仔粥”的用餐环境没有十分精致,只是简单的在路边围上几块挡风的布,摆上几张小桌子、小椅子,就齐乎了。这家店,是濑大姐夫妻二人经营多年的成果,客人点好了自己想要的食材在小桌边坐定后,濑大哥就会驾轻就熟地起锅下料,不到5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猫仔粥便能端上桌。
热气腾腾的粥碗里,软糯的米粒颗颗分明,粉嫩的海蛎、弯弯的大虾、细细的肉丝、翠绿的菜叶等交相辉映在清澈的亮汤中。在湿冷的冬天喝上一口,山的野、海的鲜,在唇齿间一网打尽,身体所有的不适仿佛都消失了,整个人从身到心都舒展开来。
如此任性的鲜味,即便是最挑剔的食客,也会埋头喝粥、无话可说。
靠着这一碗粥,濑大姐夫妻二人撑起了一个家,供着几个孩子上了大学,曾经风雨无阻也要出摊卖粥的他们,如今年纪也大了,实在累的不行时,他们也会给自己放放假,选择休摊几天。不过,这一碗猫仔粥,只要他们还煮得动,他们也会一直煮下去的。
当然,关于东山,这个远近闻名的海鲜基地,藏着的海鲜美味可不要太多。巴浪鱼、小管、大螃蟹……侃哥此行东山之旅,还发现了哪些好吃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