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手套按价值量从高往低排序:丁腈手套、乳胶手套、PVC手套、PE手套。
丁腈手套:丁腈橡胶制作而成,性能最优,没有过敏现象。
乳胶:天然乳胶制作而成,可能出现过敏现象。
PVC手套:贴合性较好。
PE手套:贴合性不好。
二、行业空间
2019年,一次性手套产量5000亿只,其中丁腈/乳胶手套2200亿只,PVC手套800亿只。
平均出厂价丁腈0.15元/只,PVC0.09元/只。总规模2200*0.15+800*0.09=400亿元
上述为出厂价计算,实际终端零售价是出厂价的数倍不等。
2020年之前,行业增速大约每年8%,2020年,疫情导致一次性手套供不应求,价格暴涨了5倍。
随着新兴市场使用习惯的改变,预计未来几年行业消费量年均增长8%-10%。
三、行业竞争格局
四、行业竞争壁垒
较高。一条丁腈生产线投资至少2000万,考虑各型号、颜色,投产至少要10条生产线。且生产线工艺复杂,小厂商很难进入。
五、行业需求与供给
行业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需求主要来自于欧美国家,主要由使用习惯决定。19年每年5000亿只,目前6000多亿只。
供给主要在马来西亚、中国、泰国,中国手套产业链迅速崛起,大幅抢夺马来西亚市场份额。
六、行业发展趋势
丁腈替代乳胶。
PVC替代PE。
七、行业周期性
八、产业链上下游
上游为丁腈乳胶等原材料。
下游为渠道商、终端零售商等。
公司
一、基本信息
主营业务:一次性手套(丁腈+PVC)
办公地址:山东淄博
第一大股东:刘方毅(37%)
二、业务结构
2019年,一次性手套收入占比85%,其中丁腈手套50亿只,PVC手套110亿只。
随着丁腈生产线的陆续投产,未来几年丁腈手套占比将不断提升。
三、核心竞争力
1、技术优势
英科自己调试、研发生产设备。其他企业无法买到英科的产线。
同样的丁腈手套,行业最优秀的贺特加,重量2.5g,作为对比,英科2.6g、顶级3.1g、蓝帆4.4g。
更轻的重量不仅意味着更好的技术,同时还代表着更低的成本。
2、成本优势
3、渠道扩展能力
四、盈利能力
1)疫情之前,公司毛利率约25%,净利率约9%。2020年,在手套价格大涨的背景下,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也大幅攀升。同时各项费用也保持在较低水平。
2)英科丁腈手套的价格属于行业最高,体现了公司较同行更强的议价能力。
3)英科成本属于全行业最低,19年丁腈手套每只生产成本大约0.11元(不包括费用),与贺特加持平,远低于蓝帆等同行。
五、成长能力
公司正在大幅扩产,20年底产能约490亿只(丁腈130亿+PVC260亿);21年底预计达到1200亿只(丁腈700+PVC500),成为世界第一;23年底预计达到2500亿只(丁腈2000亿+PVC500亿)。
六、盈利预测及估值
悲观假设疫情在2023年彻底结束,手套价格跌回19年水平。届时假设丁腈手套0.15元、PVC0.10元,净利率分别为20%和10%(英科19年丁腈净利率就有20%了),则估算净利润:2000*0.15*20%+500*0.1*10%=65亿
稳态下保守预计净利润65亿,给予20倍保守估值(疫情前马来西亚的顶级手套在30倍,贺特佳在40倍),市值1300亿,距离目前700亿市值有接近翻倍空间。
如果疫情控制效果不好,则手套价格可能维持在中高位,届时英科净利润可能维持在100亿以上。
核心逻辑总结:
行业长期稳定增长(年均8-10%)+行业短期爆发增长(疫情)+公司大幅扩产+公司渠道变革(利润率大幅提升)+公司成本最低+公司定价最高+估值不贵
然后德祥哥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一个行业很小的时候,因为巨头看不上,所以可能很赚钱。但一旦规模变大了之后,很容易就吸引巨头参与进来,如果没有强护城河的话,那么最后公司利润率会大幅降低。
上面的逻辑,似乎没问题,英科未来的净利润可能没有我预估的60亿+,保守起见,把丁腈手套的净利率调低到10%-15%的话,那么净利润大约是30-40亿~给20倍估值的话,那么大概是600-800亿市值~目前基本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