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社交”“没空社交”成为成长痛点
城市孩子正在遗失“青梅竹马”的童年
“青梅竹马”的童年美好正在成为消失的记忆。专家建议,要让孩子脱离老师家长主导的社交形式,自主地参与社区社交尤为重要,这需要各方面支持。
1孩子“不敢社交”“没空社交”?
吃过晚饭后,市民张女士习惯带着女儿到小区院子里、周边小公园转一圈,希望能碰到同龄的孩子跟女儿玩。可有些“奇怪”的是,能遇到同龄孩子的机会很少,只是偶尔有几个。“我小时候,就盼着吃完晚饭到外面玩,现在想给孩子找个玩伴也不容易呀。”张女士说。
张女士的感受并非个例。
大沙坪的徐女士觉得现在孩子越大越忙,上幼儿园时还常到小公园和邻居小朋友玩,现在上小学了,孩子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去上兴趣班,偶尔休息也多是家长带着玩,很少孩子自己主动约朋友玩。张女士说孩子成绩不错,钢琴弹得也好,就是不太敢“闯”,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忙去沟通处理。有一次去游乐场,有的项目要至少3个孩子才可以玩,别的孩子会主动去问其他小朋友要不要一起玩,而她家的宝贝却坐在板凳上干等,不敢上前。
2“电子保姆”成为孩子最大的“玩伴”
另外,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针对低龄人群软件的开发,电子产品成为了孩子们的“电子保姆”,参与到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并形塑着他们的娱乐社交生活。
“听儿歌、识汉字、看动画片、学英语……平板和手机里给孩子学习、娱乐用的App就有七八个。”市民赵女士的儿子晨晨就读小学二年级,从幼儿园起,家里的手机和平板就被各类学习类、娱乐类App“占据”。“一方面我们平时工作比较忙,顾不上陪伴孩子的时候,就让他一个人在平板上看动画片;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学习任务、课程都‘搬到’网上了,线上打卡、网上提交作业……哪一项都离不开手机,学习和游戏都在手机上。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陪伴孩子生活最多的‘玩伴’了。”令赵女士担忧的是,和这位“玩伴”相处久了,孩子不仅视力逐年下降,二年级就戴上了“小眼镜”,而且性格也变得“宅”起来。“孩子一玩起手机就不爱出门,周末有时候我们想带他出去玩,认识新的小朋友,他都一百个不情愿,好说歹说才跟着出门。”赵女士无奈地说。
而另一位妈妈刘女士也对孩子依赖手机忧心忡忡,“我儿子今年上四年级,每次寒暑假找同学玩,孩子们聚在一起最后还是各自捧着手机或者平板,不是一起打游戏就是各玩各的,互相连句话都不说。”刘女士说。
3生二胎养宠物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不孤单
“有时候看着孩子一个人在家玩,心里挺不是滋味。”对于孩子经常性没有玩伴,侯瑜有些自责,“周末孩子兴奋地出门去找朋友玩,但一会就失落地回家,说是人家都去上课了。这时候家长心里真的是很难受。”侯瑜说,为了让孩子有玩伴,她一直都在帮孩子建立社交,“为了给孩子找玩伴,我常主动接近其他家长。”尤其是周末,她也会鼓励孩子出去玩,或者让约小朋友来家里玩。
老大刚刚三岁的杜女士和爱人周先生觉得,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有个兄弟姐妹,不然孩子太孤单了。拥有同样想法的二胎宝妈林女士说:“我自己有个姐姐就觉得特别幸福,小时候我们一起玩耍,长大后经常一起逛街!”
4培养社交能力自主的社区社交尤为重要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张老师建议说,增进孩子社区社交需要得到全社会支持。一方面,要优化面向儿童的社区服务,给社区内的孩子打造更多可以共同参与的平台和活动;另一方面,要完善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儿童综合游戏环境,在社区建设与改造时,充分考虑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需求,建设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的游乐空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