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婴儿洗澡,不仅能清洁皮肤,预防感染,而且能促进宝宝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可谓好处多多。宝宝出生后,在医院里,有经验丰富的护士给新生儿洗澡。
可健康出院后,就得新妈妈自己动手了。面对刚出生的小不点,娇嫩的皮肤,无法直立的脊柱,往往让新手宝妈们紧张不已,不知如何下手。还有的家长认为冬天宝宝不怎么出汗,也不脏,没必要经常洗澡。那么,冬天真的不用经常给宝宝洗澡吗?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十一病区护士长凌敬表示:宝宝的新陈代谢快,再加上冬天家长总是怕孩子冻着,给孩子穿的过多,宝宝容易出汗,汗液附着在皮肤和衣服上,会刺激宝宝皮肤,所以,冬天也要经常给宝宝洗澡。给宝宝洗澡,清洁身体是一方面,让宝宝经常感受到“水的刺激”,对宝宝感知觉、触觉、大脑发育都很有好处。尤其是沐浴过程中,妈妈和宝宝间的互动;洗完澡,妈妈给宝宝擦润肤露或做抚触时的肌肤接触,都是加深亲子依恋、增加宝宝安全感,刺激宝宝大脑发育的好机会!
给婴儿洗澡前,准备工作需做足
给宝宝洗澡前,应提前关好门窗,室温调至24C~28℃。准备好婴儿更衣操作台、洗脸盆、婴儿浴盆、婴儿衣服、一次性尿裤、大浴巾、小毛巾、水温计、消毒棉签、75%乙醇、婴儿护臀霜、婴儿沭浴(洗发)液、小坐凳等。把这些准备好的东西都放置在洗澡台周边触手可及处,以方便给婴儿洗澡时,随时取到需要用的物品。另外,给宝宝洗澡时,一定要取下手表和饰物防止把宝宝划伤。给宝宝脱好衣服后,把宝宝轻轻的放置到澡盆里,澡盆应提前用温度计测好水温,温度要和宝宝体温差不多,大致在39~41度之间。
给婴儿洗澡各个部位应该如何操作?
清洁面部:将小毛巾的四角对折,再对折,形成一个四层的三角形。用其中角面,由内而外,轻擦眼周皮肤,然后依次清洁鼻周、嘴唇周围及两侧脸颊。每清洁完一个部位后应换下一层清洁面再擦,防止污染。
洗头:一手托住婴儿头颈背部并用拇指和中指向前轻折双耳廓,堵住外耳道,防止水渗入耳内,用另一手取婴儿洗发沐浴露,在手中轻搓,轻轻抚摩婴儿头部、颈部及耳后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然后洗净擦干,防止散热。
身体:双手轻柔地将其抱放到浴盆内的浴床上,用一只手从新生儿的一侧腋部握住上臂,另一只手持小毛巾用热水洗湿新生儿身躯与四肢。挤少量婴儿浴液于操作者手掌上,沾水揉搓后均匀地抹于宝宝颈部、身躯、上肢、下肢、臀部,用小毛巾依次抹洗新生儿颈部、身躯、上肢、下肢、会阴与臀部。沐浴完后,将将婴儿小心抱出,放在平铺的清洁干燥大浴巾上,吸干全身皮肤上的水迹,尤其是身体皮肤皱褶处,完成整个洗澡过程。
婴儿洗澡有哪些注意事项?
凌敬护士长告诉大家,给新生儿洗澡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先注意观察宝宝皮肤有无感染,肢体活动有无异常,如发现异常,应及早到医院就诊。盆浴调试热水时,应先往脸盆与浴盆内放冷水,而后再放热水,防止意外烫伤婴儿。
2、给宝宝洗澡时要注意保暖,但温度不宜过高,不要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开着浴霸,宝宝喜欢盯着亮的地方看,浴霸的光容易灼伤宝宝眼球,十分危险。浴霸可以用来给浴室升温,但在宝宝进入前就要关掉!
3、别在宝宝洗澡时,开着暖风。暖风虽暖,但直吹到宝宝的话,容易快速带走、吹干宝宝皮肤的水分,导致宝宝皮肤干燥。
4、给宝宝沭浴时,要注意用手掩盖其耳、眼、鼻、口,防止水进入引起感染或窒息。给宝宝洗头发时,不可避免的会有些洗澡水弄到耳朵里。大人洗完澡后,喜欢用棉签蘸干耳朵里的水,但给宝宝可千万别用棉签!给宝宝用棉签清理耳朵会把脏的洗澡水捅进更深的耳道容易造成中耳炎。正确的方法是,用棉球放在宝宝外耳道,停留5分钟,棉球会把耳朵里的水吸走。如果明确知道哪只耳朵进水了,就用棉球堵住外耳道,向这一侧偏头,水会更快流出吸走。如果宝宝洗完澡后频繁抓挠耳朵,伴有体温升高,很可能就是中耳炎了,要尽快带宝宝就医。
5、给宝宝沐浴时动作要轻快敏捷,防止宝宝受凉或皮肤受到损伤等。洗澡后,要观察婴儿肚脐,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果发现婴儿脐部皮肤发红,有较多分泌物,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6、冬天给宝宝洗澡,稍不留神就容易感冒。宝宝洗完澡后,不能裹个大浴巾就抱出去了,应先拿个大毛巾把宝宝全身裹上(大概5分钟),毛巾会吸收宝宝皮肤上的水分。在这个过程不要擦拭,擦拭可能会伤害宝宝的娇嫩皮肤。给宝宝擦干或吹干头发穿好衣服后才能抱出浴室。
7、给宝宝清理小屁屁,尤其是女宝宝,最好是单独用流动清水冲洗私处!但不要用花洒对着女宝宝私处冲洗,花洒喷出的水有负压,可能会把水冲进女宝宝阴道,容易感染!
8、宝宝洗澡时,大人一刻都不能离开,即便是澡盆里的水,也有可能造成溺水,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