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壁工作面采煤工艺概述,包括:长壁采煤方法、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方式、采煤工艺方式的特点;
(2)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包括: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循环方式、作业形式、
1.1长壁工作面采煤工艺概述
1.长壁采煤方法
解放前,采用原始的穿硐式、残柱式、高落式等采煤方法;
解放后,采用长壁采煤方法。
2.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方式
爆破采煤、普通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采煤。
3.采煤工艺方式的特点
1.2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1.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
(3)正规循环率
要求:采煤工作面按煤层的地质条件、机械装备条件等,条件好时正规循环率为80%~90%,条件差时为70%~80%。
2.循环方式
概念:循环方式就是循环进度和每昼夜循环数的总称。
(1)循环进度:循环进度是采煤工作面完成一个循环后向前的推进距离。
L=n×b
式中L——循环进度;
n——每循环落煤次数;
b——落煤次数。
落煤进度的确定:顶板稳定性、工作面运输能力、工作面支架排距、采煤机械的技术特征。
每循环落煤次数的确定:顶板冒落步距、经济合理性。
(2)昼夜循环数目
3.作业形式
概念:采煤工作面作业形式就是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
(1)“两采一准”
(2)“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
(3)“三班采煤、边采边准”
(4)“两采两准”
(5)“三采一准”
(6)“四班交叉”
4.工序安排
工序安排的方法:
(2)找出次要矛盾线:如支护线、回柱放顶线、作缺口线等。各次要矛盾线内部各工序之间,一般也是顺序关系。而各矛盾线之间,则是平行关系。
最后,用简单明了的符号绘成工艺流程图(箭头图),把一个循环的整个采煤工艺过程明确地表示出来,见下图。
采煤工艺流程图
5.劳动组织
(1)采煤工作面的人员配备
采煤工作面中的人员,根据工作情况的不同,有“人数可变工种”的工人和“人数固定工种”的工人。
人数可变工种:指那些与工作面长度和日循环数(或产量)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的工种,如装煤、清理顶底煤、挂梁、支柱、移溜、铺网、回柱放顶工等。
计算公式:
作业定额分为单项作业定额和综合作业定额两种。单项作业定额是指包括一道工序的作业定额;综合作业定额是指包括若干道工序的作业定额。
作业定额按其包括的人员数目,又可分为个人作业定额和工作队(组)作业定额两种。个人作业定额是指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所应完成的工作量。
在实际工作中,作业定额一般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计算制定的。
个人单项作业定额:
式中——个人单项作业定额;
——标准定额;
——定额修正系数。
工作队(组)单项作业定额:
式中——工作队(组)单项作业定额;
——工作队(组)内人数。
个人综合作业定额:
式中——个人综合劳动定额;
——综合工作量;
——所需总工数。
工作队(组)综合定额:
式中——工作队(组)综合作业定额;
——工作队(组)人数。
固定工种:指那些与一个循环中工作量变化无关的人,如采煤机司机、看管输送机工、机电工、看管液压泵工等。
(2)劳动组织形式确定
长壁工作面中的劳动组织形式:分段作业、追机作业、分段接力追机作业。
6.循环图表
采煤工作面循环图表,由循环作业图、工人出勤表和技术经济指标表三部分组成。
(1)循环作业图
绘制循环作业图的步骤:
③画出不按主要工序顺序进行的其它工序,如开缺口等。
(2)工人出勤表
(3)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内容:
①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煤厚(总厚度及可采厚度)、倾角、密度等。
②采煤工作面的技术条件:工作面长度、采高、循环进度、支架布置方式、移架方式、采空区处理方法等。
③采煤工作面装备条件:支架型号、采煤机型号等。
④循环工作组织:循环方式、昼夜出勤人数等。
⑤生产与经济成果:每循环产量;每昼夜出勤量;工作面月产量;采煤工效率;坑木、金属支柱、炸药、雷管等材料的消耗;采煤工作面吨煤成本等。
7.实例
(2)工作面出勤表
(3)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采高m3.28~3.362推进长度m12323煤层倾角(°)2~64工作面长度m152~144.55煤的容重kg/m313506工业储量万t90.96307采出率%958截深m0.89日产量t613810装机容量kW2972.511作业制度“四、六”制12日循环数个1213回采工数t/工46.5
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
(1)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依据
②采、掘工程图;
③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④本煤层及邻近采区的矿压观测资料;
⑤本煤层类似采煤工作面的开采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
⑥矿、采区对本工作面的开采要求,包括产量、效率、材料消耗、煤质、直接成本等。
(3)作业规程的编制与审批
①明确任务;
②召开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会,研究生产技术和安全问题;
③具体编制作业规程,一般复写3~4份上报;
④审批;
⑤贯彻执行;
⑥作业规程在执行中如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改,或编制补充措施。
①对特殊情况的说明,通常附有示意图;
②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措施)要具体;
③处理问题时的组织分工,责任要明确。
①调查研究,把需要处理的特殊情况搞清,有时需要地质、测量、矿压等有关人员帮助搞清;
②召开工人、干部、技术员三结合研讨会,确定问题的解决办法;
⑤向参与处理问题的有关人员贯彻,要求严格遵照执行;
⑥特殊情况处理后,要向有关领导汇报,经同意后,才使采煤工作面转入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