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探索为高龄、失能老人“引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养老服务企业为老人入户服务
昨天,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北京将出台新政,逐步细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今后,一部分能够提供全托型服务的社区托老所,将发展成为老人家附近的小型“养老院”;另一部分小微型社区托老所,可以转型为类似介务中心的,带有医疗照护、康复等服务的机构。接下来,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站也分头设置。每一位老人,从刚迈过60岁“大门”的低龄到高龄;从腿脚灵便,到逐渐失去自理、半自理能力,都能够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
新京报讯(记者魏铭言)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行动不便老人,找不到能接收自己的养老院怎么办?未来,也许这些老人可以放心地呆在自己家里,在家门口的社区托老所,接受“送上门”的护理、照料、康复等专业养老服务。
养老院不接收社区引服务
昨天上午,民政部“养老服务大讲堂”在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双榆树南里二区的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举行。
这个挤在社区红砖居民楼之间的平房小院里的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其实是海淀区政府为北下关街道居民搭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承载着区民政局从社会力量那里购买的关怀照护、健康管理、老年餐桌等各种专业养老服务资源。
海淀区民政局副局长李杰介绍,海淀区现有36家养老院,大部分不能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辖区老人的养老意愿调查也显示,75岁以上的老人中,仅有12%希望入住养老院。根据这些情况,区政府决定探索为居家的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配置”社会化的专业照护服务,送进社区或送进家里。
养老服务公司项目可自选
目前,海淀区财政按每位老人20元的标准,每年拿出一笔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搭建。“今年是600多万元”,李杰介绍,海淀区民政局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了仁爱华、青松、中天海康三家居家养老服务公司的专业服务,年内将启动运行60个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覆盖200个社区。
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和社区托老所、养老院都有所不同。最多只能设立4张活动床位,用于临时托老。老人在中心,以日间照料和洗澡、按摩、助行、陪伴等专业性的单项服务为主。对老人的收费,不是按月,而是按自选项目收费。
■解读
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中心
政府协调用房企业定价备案
李杰表示,“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既不同于社区托老所,也不同于养老机构。用房由民政部门协调建设,不少于200平方米,建成后公开招标,由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来运营,提供各种入户护理、日间照料等服务。
由于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方是企业,所以政府不会参与定价,服务收费由市场竞争决定。运营商的服务定价,民政部门报发改委备案。
但对于低保老人,困难边缘老人,95岁以上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李杰称,政府会出资为其购买所需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购买内容很快会有个标准。
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十二五”末,海淀养老床位数只能达到每百名老人拥有2.8张,低于全市百名老人3.8张的指标。如果要达到这一指标,未来五年全区要完成9600张床位的建设。而居家养老的成本低,在感情上更被认可。
■个案
上门服务好希望能报销
82岁的王金玲是双榆树南区二里社区的一位独居老人。随着年龄增长,心梗、脑梗、白内障、关节痛……都“找”上了她,也曾考虑去住养老院,但考察了一圈,还是不舍得离开家。
今年夏天,社区里闲置的平房里建起“养老助残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了老年餐桌、康复护理、日间照料、老年人洗浴助浴、理发、陪伴等很多功能,还将建立失能老人的家庭病床服务。
居委会引入了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上述服务,服务按项收费,如一次按摩收费40元。
面对自己越来越不灵便的身体,王金玲决定试试这里的按摩。“过去打车去海淀医院按摩,我可以走医保报销,但现在腿脚不灵便,走出社区都艰难”,王金玲算了一笔账,从家到海淀医院,来回打车28元,社区入户按摩服务一次40元,“就多掏12元,省去折腾这一大圈了”。
“要是能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那样,享受报销政策,我估计老头老太太就排着队来了”,王金玲说。
民办养老机构土地税收均优惠
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称,近期将出台文件
其中之一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将对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前提、总体谋划,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市场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任务,该意见将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发布实施;另一个《关于养老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主要面向养老机构、福利院、敬老院等。
戴均良说,“过去我们在一些公有的福利院在运营管理上不是很到位,我们可以采取公建民办,引入市场机制等,使养老服务机构运行得更好”。
在社区养老的服务设施建设上,为了满足相当一部分人居家养老对社区帮助的需求,北京市计划要求新建社区必须有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所;老的社区则需要通过挖潜、置换、购买新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要求在社区的事业单位的养老设施向社区开放。
对希望集中供养的老年人,如失独、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将大力发展集中供养的服务设施。为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北京在土地供应方面计划采取优惠政策,例如采取划拨、协议出让,限价招拍挂等方式;同时减免税收,加大优惠力度;在运行过程中,水、电、暖气等费用也将按照居民价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