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我只呆了不到24小时,但京都几乎承包了我对日本文化的所有印象。京都的人,京都的建筑,京都的寺庙,京都的风俗,京都的河……这一切就宛如稍带涩味却充满清香的茶,让人回味无穷。
(京都街道一角)
感受日本文化一定要到京都
实际上,“大和文化”的起源并不在京都而是奈良。
古称大和的奈良,是日本“大和文化”的起源地、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众多的寺庙与神社,建筑风格深受中国唐宋影响。
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的影响,于公元784年将首都从平城京(今奈良市)迁移到长冈京(今长冈京市)。然而仅过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气清麻吕的建议下,于公元794年将首都又迁到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也就是京都市),自此开启了平安时代,也开始了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历史。
而自794年到公元1868年东京奠都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市拥有相当丰富的历史遗迹,也让其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镇之一。京都市的部分历史建筑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名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悠久的文化和完善的文化遗产保存让京都成为旅客在日本行感悟“大和文化”的最佳之选。在这里,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寺庙,你也会经常看到穿和服的女士甚至男士在大街上随意闲逛,你在路上看到的街景跟小时候在日本动画中看到的城镇几乎毫无差别。就如我们随行的导游所说,在日本要感受日本文化,一定要来京都。
“一汤三泡”
但有趣的是,在京都,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并不是跟动画长得一模一样的街道,而是泡澡。
但作为一个远赴京都的旅客来说,泡澡更多是繁忙疲惫行程的一种舒缓。我去日本时的导游神崎曾说过,日本人在住浴场酒店时,通常遵循“一汤三泡”。
但让人尴尬的是,日本浴场是禁止穿泳衣和围着浴巾进入的。因此,所有在浴场的人都是光着身子的。当然,男女浴场通常是分开的。
知道这个规矩,但却想尝试的我只能选择晚上10点去浴场泡澡。但万万没想到,还是不少人在泡澡,所以也只能阔出去了。
在脱光后泡澡前,旅客需要先把身体洗净。在浴池旁会有清洗处,通常会有一个小凳子,还有盆子和大勺来盛水去冲身子。当然也有现代人都在用的花洒。(有趣的是,我住的酒店的浴室也是一样的布局)
好了,当洗净后,就开始泡澡了。如果谈泡澡的感受,那可能跟在中国泡温泉其实差不多。但在这个较空旷的环境内,不少朋友同事会在这里聊天,气氛也非常棒。
(为什么这段没配图?笑而不语)
走在动画里面的街道
东京、大阪,行走在日本这两处大城市之时不少国人会感觉非常熟悉。因为这种大城市的建筑架构跟上海、香港等中国城市均有几分神似。但在京都的街道却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街道,在这里,你可以品味到其他国家不可能品味到的风情。
京都城市道路呈棋盘状,贯穿南北的大街朱雀大道将城市分为左京和右京。名胜古迹众多,城内外古色古香的寺院、神社和亭台楼阁,与现代化建筑错落相间,组成一幅瑰丽的都市风情画,这里集中了日本全国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京都的街道,两旁的楼房并不高)
当然,除了这些名胜外,京都随处的街景都很有日本的味道。在这边的房子都不是非常高,大多数都是两三层的房子。房子间的道路也不宽。有时候有小轿车经过,就已经占据了整条车道,这让我诧异,当两辆车迎面而来时该怎么处理。
(窄窄的小道)
京都城内也有不少河(日本叫川,在去京都时我酒店附近的河就叫鸭川),河两边建有小旅馆和餐馆,在晚上看到河边的灯光和水倒影的光亮,别有一番风味。
(鸭川,非常清澈,都可以看到底了)
当然,跟日本动画一样,比较大的川两旁都会有小坡,在坡下面会有草坪和小道,而在坡上面则是正常的公路。在日本动画里面,不少角色会坐在小坡的草地上看书,也会有不小心把东西丢到川里然后去打捞的情况。但跟动画不一样的是,京都的河非常清澈,在夏天的时候也并不是很深,所以丢的东西在水中也一览无遗。
(京都的小店和街道)
除了街景值得欣赏外,这里的画店也非常有意思。京都是日本传统艺术的中心城市。在平安时代,随着国风文化的发达,日本开始有了独自的绘画艺术,而京都成为日本画的一大创作中心。京都本身也是众多日本画的素材。而行走在日本的小巷中,我不难看到有很多画室,画室外面都放着很多有趣的作品。
寺庙文化
当然,来到京都还是必须得去逛逛寺庙。
日本的佛教其实源头在中国。日本佛教是北传佛教之一,从西域三十六国传入唐朝,再经唐朝传入日本,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17处古迹分别为:清水寺、二条城、金阁寺、银阁寺、天龙寺、龙安寺、延历寺、高山寺、仁和寺、西芳寺、东寺、醍醐寺、西本愿寺、上贺茂神社、下鸭神社、宇治上神社、平等院凤凰)
我在京都住的酒店旁边就有一家名为摩利支尊天堂的寺庙。寺庙本身不大,但非常有日本文化的氛围。拜访摩利支尊天堂当天,寺庙内挂满了红色的灯笼,淡淡的灯光更能烘托出傍晚京都恬静的气氛。
(摩利支尊天堂,随行小伙伴闫老师拍摄)
清水寺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后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水寺一角)
清水寺的由来是公元778年(宝龟9年),从延镇上人在音羽的瀑布上参拜观音而开始的。到了延历17年(798年),坂上田村麻吕改建为佛殿,从此成为恒武天皇的敕愿寺。
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
当然,我去的是夏天,主要还是看太阳和绿叶。
清水寺里面的佛像很多,有财运的、姻缘的、家庭的等等,不同的佛像供不同愿望的人进行朝拜。作为一家被叫做“清水”的寺庙,寺里面是少不了水的。在进入寺庙前,就有泉水供大家饮用。在下山的时候,也有一条小瀑布,朝拜者可以登上观望台,用消毒过的长勺接水饮用。
(山坡上的小店,早上十点左右,很多店铺还没开)
但对于我来说,更喜欢的却是在上山前往清水寺上的一些特色小店的建筑。清水寺建于山上,因此得爬过一个不高的坡才能抵达。而在沿途的两边都建有一行一到两层的日本风格的小店。里面卖的东西各式各样,有特产,有小吃,也有书店。跟中国的景点街不同,这里的景点街每个小店都各有特色,经营的产品也各有差别。
无论是寺庙、建筑还是风俗,京都都给我一直很舒适的感觉。习惯大城市的压迫感的大伙不妨来京都体验一下更为宁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