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第七艺术,其原理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现象。在电影中,那些看似连续的画面实则是由一帧帧单独的照片组成,这一帧帧单独的照片构成了(下文中将会提到的)电影修复的基础。在人类迈向数字时代以前,胶片是记录电影的载体。无论是早期的无声电影,还是后期的有声电影,都是用电影胶片记录的。
电影胶片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绝大部分胶片的存储环境并不理想,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并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齿孔收缩、酸化、划痕、霉斑、药膜脱落」等。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童年村口大荧幕上的电影画面总是充满了斑驳与闪烁。(这种印象之深,以至于认为电影本该如此。)而实际上,这就是胶片电影在存放、使用与流转过程中发生的胶片受损。
我们先从胶片的物理修复看起。胶片的物理修复是一门老手艺。套用一句话「我在故宫修文物」,即「我在电影制片厂修胶片」。
这里就可以脑补一下一盘电影胶片一拉冒烟的场景。现实中更令人惋惜的是,有一些胶片拉都拉不开,变成了一块砖,直接废掉了。
影片《一秒钟》中曾展示过「物理修复」这门老手艺。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应该对这个镜头并不陌生:范电影发动群众土法制作蒸馏水,反复清洗胶片,等待胶片缓慢晾干。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一种匠人范儿。
电影的数字扫描与修复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胶片电影转移到数字载体上的过程,包括了采用数字技术对影片进行优化。在最终呈现上,修复后的影片复原甚至优于原片的品质。
当然这些扫描中出现的问题则需要移交给后续的修复工作。
「颜值不够,修图来凑」,很多时候进行自拍都会如此操作。为了提升修复电影的颜值,修图也是不可免的。每一个用PS修过图的人都会对修图所付出的努力记忆犹新。对于修复电影来讲,这个问题就不单纯地是修图数量加倍那么简单了,而是「海量」。
尽管现在很多时候使用了AI技术,但是整体上的工作量依然摆在那里。
每一个小细节的背后都是一番严谨的考证。除了颜色之外,胶片画面的颗粒度、镜头景深这些在修复的时候都需要充分考虑。
与该影片一样,同样深入人心的还有电影的主题曲《我的祖国》,至今广为传唱。
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故事同样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影片中的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故事以战士王成、王芳兄妹二人的事迹贯穿于整个影片。最终王成牺牲,王芳与生父相认。
1938年,延安解放区电台政委李侠来到日寇占领下的上海,化装成一名商人,晚上收发电报。李与假扮夫妻的纱厂女工何兰芬产生真情,结为真夫妻。后李被日军逮捕,虽遭非人折磨,但始终守口如瓶,日军遂将其释放。1949年,国共战争即将结束,电台被发现,李即将奉命撤退,但此时又收到了重要情报。李坚持将情报发出。发完电报后,他从容地向根据地发出了永别的信号。
不管是《上甘岭》也好,《英雄儿女》《永不消逝的电波》也罢,上面提到的这些电影大多反映了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斗。与前述影片相比,《解放了的中国》既有历史上的承接,又有些许的不同。
这是一部前苏联和中国电影工作者联合摄制的一部彩色纪录片。影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并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废待兴之时努力奋斗、只争朝夕的场景。无论是音容笑貌,还是举手投足,各行各业的国人无不展现出整个民族无限蓬勃之生气。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透过荧幕,穿过时空,直达心灵深处。即便是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看到这部影片,依然会被其中的人物所传达出来的精神面貌所感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那么几部动画片相伴。这些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动画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是在我们长大为人父母之后仍然津津乐道。现在这些曾经伴随我们成长的动画片也在逐步进行修复,有的搬上了荧幕,有的甚至能够在线观。在这个寒假,家长们可以与神兽一起坐在电视机前一同回味自己年少时的动画形象。
《天书奇谭》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代表作之一。故事选取自神魔小说《平妖传》蛋生和尚与狐狸精故事选段。
《三毛流浪记》是根据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同名连环画改编。影片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剧中的人物形象三毛也深入人心。不假回忆就会想起它那细细的脖子、大大的脑袋以及头顶上那孤零零的三根毛。虽然这部《三毛流浪记》并不属于动画片的范畴,但是基于同样的逻辑,我把这部影片放在了这里。
除了上面提到的红色经典与动画之外,还有其他的经过修复的电影,这里我没有对他们进行细分。只是选取了一些印象深刻的电影列在这里。
影片《祝福》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该影片由著名的左翼电影运动开拓者夏衍编剧。影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揭露了辛亥革命之后,尽管帝制皇权被推翻,但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仍然没有被摧毁。宗法、礼教仍然是人们精神上的枷锁。
《林家铺子》改编自茅盾创作于1930年代的短篇小说《倒闭》。该影片同样由夏衍编剧。影片讲述的是在时局动荡、经济凋敝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浙江的某地一个店铺「林源记」的主人林老板虽勉力维持经营,但终究难逃倒闭。
影片的经典版可以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和1905电影网观看,部分网站可能需要VIP。网络上可以找到该影片修复版的花絮。
影片《黄土地》讲述了黄土高原上一个贫苦女孩翠巧追求新生活的故事。本片由陈凯歌执导。与上文中提到的《盗马贼》一起被视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之一。
《女篮5号》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体育题材的故事片。解放前,在一场与外国水兵的比赛中,男主所在球队老板收受贿赂要求男主放水,但是男主不从。老板很生气,派流氓打伤了他,并把与之热恋的女儿嫁人。解放后,已经成为篮球教练的男主在自己的球员中发现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因缘际会,遇到了曾经的她……结局皆大欢喜,而她也代表国家出征。《女篮五号》也可以看成是一部小切口来反映大时代的电影。不过,尽管时代变迁,剧中的故事在今天看来依然符合观众的需求。
「马铃儿响来哟玉鸟儿唱,我和阿诗玛回家乡,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这是一首很多人熟悉的曲调,而它正是来自中国大陆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影片根据撒尼人的民间叙事长诗改编,故事主要围绕着撒尼姑娘阿诗玛和青年阿黑之间的爱情而展开。
2006年,旨在挽救珍贵艺术档案的国家重点项目——「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启动。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创了4K修复单元。
文中涉及多部4K电影,它们当中有很多可以免费或付费在网上能够看到。就个人而言,当然是希望这些经典影片能够免费向公众开放。但是为了整个修复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去付费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