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人生4对青春期的教育作用3.3

接上文:“礼”的篇幅很长,不过这很重要,实际上我们对小孩子的大多数不满意行为大多数也来自于这方面。

而且据我的观察,所谓很多“忍耐力”强的人,在拥有差不多的客观物质的成长环境下,只有极小一部分人是真的意志超强能够忍耐痛苦,大部分所谓“忍耐力”强的人其实在别人痛苦的时候,他还没开始难受呢——这些人情绪是本底的情绪安定性就比较高,根本不需要额外意志去压制痛苦。

由于大多数成年人也是这么个规律,所以大部分常规的学习内容,就算用成人的标准也是“坚持一周”。

例如说学习一门外语好了,你第一周是最无聊的,尤其是那些字母和音节很多的语言,例如说日语或者法语之类的。在头几天你可能连字母都记不熟,非常之无聊。

但是至少绝大多数语言在你一周以后,基本上都能稍微说上两句简单的,这个时候就没有这么无趣了。

如果在第一周内你就需要依靠很多的“忍耐力”来做这件事就很可能导致“厌恶情绪”,这种情绪会成为负面属性,几乎永久性的降低学习此技能的效率且更可能在无外力压迫时中止学习过程。

全面厌恶=无动机无动力=做人没意思=死

所以说对于回报周期的默认的基础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实际效果(动机+动力,这个就是动力)。

如果你感觉你家孩子:啥都喜欢玩但总没有“爱好”,那就要注意这一点。

年纪低于8岁除外,注意这不是生物学分类,而是“小学二年级”的缘故。小学二年级和小学一年级不同,幼儿园的基本空闲(无序享受)状态进入到了初步有序。

同时,基础值过低还会造成需要休息的频次增加,无法连续作战,这和前面无法获得可计划的高度快感与额外收益叠加后就会造成一些恶果。

可以说,小孩子很多时候有个“嗜好”会让家长难受,但只要不是那种快速享受型的,例如说射击类或快速反应类电子游戏,那一般都不会是坏现象,反而还会起到良好的强化效果。

当然,依旧是福祸相依。

单纯的教育防御性“礼”可能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开始“忍让”甚至忍受不必要的无利益痛苦——有点类似于殉道者或者苦行僧。

这时常可见于安全感稍微有点问题的家庭,不过我们大多数家庭都会或多或少缺乏安全感。所以小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的时候普遍会有一个想法:“如果爸爸/妈妈/任何照顾我的家庭成员死了该怎么办?”

人家跑到床边不一定是害怕自己床底下有妖怪,也可能是在检查你是不是死了(有时我也怀疑,一些小孩总是害怕妖魔鬼怪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鬼怪只是借口)。

游戏里其实也有相应内容,小孩会在床底看到鬼怪,如果你处理的好的话可以减少鬼怪事件的发生,而且这的确和现实世界处理方式相似。(这游戏强大之处就在于它总是尽可能按照基本逻辑设计。因此即便不能精确模拟过程,也会发生类似事件,而你可以从中逆推真实事件,只需要补齐一些经典要素即可。但是不加注意的人可能只会认为这是小孩想象力过于丰富的结果,就不能想到游戏中潜藏的要素。)。

另外给各位一个检测方式:由于出现这样情况的小孩在严重时期一定会高频观察或帮助家长,在他帮助你的时候如果你表达了此类帮助“添乱”并且进行轻度训斥,如果小孩还在立刻想另一个办法帮你,并且并不是以一个好玩的态度,那就很可能是怀疑你会死或者永久性离开。

还有,如果小孩子是怕什么鬼怪跑到父母房间来,他钻进被子的时候会立马蒙头,怕你死的会注意你(我没孩子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那你是不知道我和有些孩子与他们家长的关系)。

这不是病态的想法,大部分小孩在哪怕很安全的环境里也可能会有这个想法,这是因为他的生活基础模型尚未建立充分,会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或者说你可以理解成现在所谓的国际安全中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是用大人已经基本完善的生活模型所能思考到的,这包括但不仅限于鬼怪,疾病,意外事件,家庭内无法描述的人际危机事件,坏人等。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似乎疾病更多对应的是家庭内成员剧烈冲突,意外事件更多为外部人际事件。

客观表现:得知孩子怕自己生病的家长,一般另一个主要照顾者常常不在家或者联系过少,也可能是有“规律性的高烈度家庭冲突”。

事实上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小孩子一般会把任何有规律的事情列为“和家里有关的事情”,而无规律的事情“除非有照顾者”的参与,那就都是外面的事情——说真的,这真的是一种虽不符合逻辑,但实际却高度有效的划分方式。事实上我们成年人也可以偶尔返回这种模式去寻找自己内部生活结构的固有问题,毕竟我们的内部生活范围较小,我们的主观意识影响能力更大,所以一个问题能出现规律分布的确是异常的。

当然,目睹别人和你发火也是一样,无论发火的结果是你赢还是你输——只要烈度提高到争吵级别可能就会这样,双方都没分出个输赢也许最严重。

通常的表现是他非常担心你出门——不是不想你出门,是担心你出门。太小的孩子因为都是哭闹的,所以你可能不容易发现两者的区别,我也暂时没发现很好的办法。七八岁的孩子你倒是可以问他是为什么,是想爸爸陪着玩还是怕爸爸外面出事。

当然七八岁的小孩已经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并且说服对方了,所以口头上可能是反着来的。不过七八岁的小孩还没有全面隐藏能力,所以如果他是骗你你是看得出来的——想要你陪他,他知道这是额外要求,所以如果他伪装成怕出事,你戳穿他他会笑。

七八岁的小孩子没有识别“谎言是真的被揭穿了吗?”的能力,有些小孩子坚持说谎是因为原来你无论实话还是说谎都是揍,而且是无区别的揍。

“你说实话我就不打你”,虽然很多时候说了实话也应该揍,但是揍完了以后还是应该奖励实话行为,毕竟人家是付出代价选择相信你的,如果你不遵守。那一方面是失信,另一方面是默认你没有能力遵守诺言,那就是失智——为什么从小失信后,长大以后父母很难补回来?尤其是青春期很难补回来?那是因为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信用,而且还失去了智商,青春期的小孩则都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宇宙终极问题,没智商不得行。信用可以靠多方面多次守信交易部分补回来,但是智商这玩意儿补回来是要看效果的,你的机会就少得多,也被动许多。

我就问你们一件事啊:青春期小孩提出的那些终极问题,你们能解决哪一个?所以一旦以前失了智,那青春期小孩肯定听不进去你的建议,补也没办法补回来。不失智的家长也许也不遵守,但会拿来参考,然后偷摸的遵守。

注意:这里的“不严重”,指的是你可以继续高度的控制子女,让其的决策符合你的意愿和你的现实利益目标,不考量其他因素——我一直在强调,我不是在说“如何培养健康的小孩”,除非这是你的目的,但鉴于你是“健康的”可能性较小,培养健康的小孩也可能对你的生活品质不利。但无论如何,你都需要一个受控范围内的孩子来带给你指定的“不健康”。

中国家长大部分在孩子年幼期很容易失智,这也可能与催婚与总是埋汰工作这些行为有关,这是“旧领导”想强行介入新项目的一种表现(他没有别的突破口了)——想一想,来你家的亲戚,看看他们家里的大孩完全不听话的,这些亲戚以前对其他亲戚的“婚姻建议”也最多?

催婚,是对婚姻的需要。

催无关人士的婚,那是无能的表现。

就算这个催婚的人也能算“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家庭生活一定是惨不忍睹的(小三会特别多而且关键是管不好小三,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很可笑的现象:在酒桌上面催婚且大谈结婚好的“成功人士”,她老婆说不准就有组队打小三的“光辉历史”,而且一般吹这个牛逼的时候他老婆肯定不在,但小三倒可能在——然后就可能闹出什么原配离婚娶小三打架啥的。)。

一般失信会同时失智,失智倒未必失信,失智不失信就是快速变动的社会下可以和孩子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保险。快速变动的社会,孩子的工作和你的工作经验可能相差更大,青春期接触的亚文化系统差别更大,工作后他一时半会儿也还感觉不到你建议的有效性。

有信是有智的基础(至少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时候……),有智才能讲礼——你不会对隐孢子虫或者利什曼原虫讲礼。

要缓解“防御性”塑造时的一些常见的副作用,要记得:防御性比进攻性更难,因为防御性很多时候是随机的,而且一旦孩子在你身边的确会发生很多需要“防御性”的事件。

防御难点就在于他是分散的,就算主动防御也是相对分散的,而防线一旦被撕开一条口子都是防御失败或者部分失败,这一点和军事上是一样的(现实中的的“礼”,哪怕仅仅是最简单的“礼貌”,如果仔细想来也有很强的“军事意味”,例如说不同阶层的礼貌本质上也是最初的实力判断,不管是高伪装低还是低伪装高,都是从不同阶层的礼貌策略开始的。)

最难的就是带着孩子遇到了典型的外部人际冲突,例如说买东西时吵架,路上踩到人什么的。

我给大家两个思路。

1:买东西吵架了,一般来说是争吵价格和质量。这个问题一般父母带孩子不容易出现,但是祖辈容易出现。

那就是争执不下,唧唧呱呱,最后就算祖辈赢得了胜利,小孩子也会觉得赢得危险。

这个对祖辈说很麻烦,因为祖辈不太乐意听,保姆还好一点(关于如何设置保姆买菜经费导致的她想克扣的问题,可参考食堂是如何限制采购员的,这年头不学点管理没法过日子)。

如果是你,你只有一条路:哦~原来这个东西是这个价钱啊。

也就是认栽:你把冲突变成了你的错误。

这会失智么?会,但是只有一点点,这种事情不可能一天发生七八次。而且你一旦接受了老板的价格,老板一般会挺高兴,当然这实在你不显得继续生气的情况下——那么你还可能增强了智商。

啥?真的一天发生七八次……?啧……你可能真的太抠。

别在意这点钱和这口气,光奶粉钱都花了几千几万了,就不要在乎这几块几十块啦——啥?带孩子买衣服要不要这样?

当然不要,能砍半价谁不砍啊?你只要砍下来的钱跟孩子说“这是刚才杀价杀下来的,走,我们下馆子去”(这也能帮很小的孩子理解钱是什么)。

两三回下来,你家娃娃:“杀啊!杀!使劲儿杀!杀一半算什么,杀二折!杀一折!我给你捧人场,白送我!跟老板拼了!”

(守势转攻势了……有些家长就这么狠。老妈女儿出门,左右开弓屠大街,老爸开心的献上私房钱,要不然过会儿连买上吊绳子的钱都没有了)

2:偶发性冲突,比如说踩到人,别人不依不饶就是纠缠。

解决方案:立即寻求司法力量,给孩子看几次。

这可能有点麻烦各位民警同志,浪费出警资源,所以在附近有巡警或者协警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去找他们——原则上说,任何身穿制服并有一定暴力权力的人都可以(保安就算了,会武功的医生也不算)。

小孩子也知道人多在理,如果以前做过安全教育的话也知道制服是怎么回事,毕竟识别度很高。

所以就算对方继续吵,那就紧跟我们的制服同志的教导即可。

(制服意味着整齐和规律,所以即便并不明白制服的含义,但整齐和棱角分明的着装依旧能被小孩注意到——他会很高兴这样的人总是站在你身边)

其实还有第三种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但是对着装有一定要求,所以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尤其是女的重视仪表就更难一些。

你要穿着比较宽松的长袖衣服,什么套头衫啊,大一点的夹克啊都可以,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在你被冒犯了以后,你就整理下衣服,大多数时候别人就都会离开,而且你的实力也会被认为是有能力保护自己的。

这里主要的难点就是着装,但是一些细节要求还是要注意。

你看,你工作时不能穿这种衣服,你换衣服就容易忘带教育用品,你忘带了以下一些东西就可能导致此种教育方法削弱或者无效,比如说:钥匙,手机,钱包,九块腹肌,B罩胸肌以及麒麟臂(我暂时还不确定是哪三个东西使这个方法有效,你们看呢?)。

————好,扯细节就到这儿————

回到主线:家长考虑孩子“激进”还是“忍让”的时候往往会用以下思维方式。

孩子太激进不好哇,孩子太忍让不好哇。

用好不好考虑问题其实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两个办法其实小孩子自己会慢慢协调的,关键之处就是在于在初期的时候,你有没有给他提供一种印象——越早提供强烈印象,他日后就会更早且更加注意。

你可以把这个理解为游戏里的“技能早点打开,那么今后他就可以在日常进行这类活动或者思考,于是就能尽早的随手练级”。

如果没有给他印象,那么他以后被迫遇到同大类问题时的不安全感就会比较强,而且通常不愿意思考更多问题(也就是举一反三不太敢做)。

不过也不要绝对看重“趋势预测正确”,因为无论进攻还是防御,不管倾向于哪一点,关键都还是“做的好不好”。

礼是非常重要的,是承上启下的,所以“仁义礼智信”,“礼”是放在最中间的,因为没有“礼”,其他的东西就算有也没办法提供给别人或者和别人交换东西了。

所以“礼”的教育越早越好——我不是说胎教。

除非你和某人的父亲那么厉害,什么开喷气机,开赛艇,赛车,越野车,滑板,跳伞,拆弹,踢球,射击,麻醉物技术,超自然物理学,毒物识别,急救,潜水,解剖学,冲浪,直升机,神盾舰雷达功能,使用疯狂科学家的物品,单挑中情局与军情局与全日本情报与安全机关,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的知识,都可以在一个叫“夏威夷”的神奇地方亲手教孩子学会且有功夫完成日常公立教育并与粘人女友恋爱,而且是17岁以内——柯南的爸爸还是强啊(都尽教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过嘛,这也是“加速的平等”最有效的地方:虽然说条件好的家庭是更可能有比较好的初始条件,但是其中犯错误的几率也很大,比如说我前面那么多提到的有钱人犯了很多错误。

一旦当“信”和“智”受到怀疑时,全部的“礼”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强化速度会急速减弱,年纪大一些还更容易出现发展不平衡。

不平衡的小孩,有些方面好,有些方面弱很多,相差太大,会有明显的弱点,早年信和智比较没建立好纯靠物资硬撑的就很可能会在一些“新遇到”的问题上出现重大问题——基准值太低,其他都是后来补强的。

比如说那个新东方那个强J女生还有那个江歌案就可以看得出来:男女生活是情感强烈并且涉及多方面的,大家也都有个开始,而这个开始就意味着所有方面都会加上这个不稳定因素。那么这个人就要进行重新试错,试错当然也包含“冲动行为”,然后就出毛病了。

那些基准值比较高的人即便发生“冲动行为”(一样要试),冲动上限也是可以由原本的基准线所牵制的。

这种能力的缺乏和什么进取心或者冒险精神的高低没有太大关系,这就是单纯的稳定性差,在现代社会不会带来什么正面效果——在古代社会可能可以,因为在古代竞争方式不同,一旦孩子落入一些特定生活境遇一般意味着这个家族和自己都很弱,所以需要特别激进的行为来确保基因延续,而现代社会则通常是稳定(冷静)+动机+动力,单纯的爆发性冲动在大多数时候无用。

例如说极度不安的生活环境在古代总是意味着家庭一直受到严重打击,地位低下,自己很难找到配偶,为了传递基因就更可能采取暴力强J的手段。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可以因为各种情况导致照顾者不在家或者手段失误而造成同样的幼儿不安全感,但却并不是古代那样等同于家境薄弱或受欺负。

可是这些是刻画在基因层面上的预设策略,和怕尖锐物品是一个道理,所以暴力强J犯才会比较容易做犯罪心理画像,因为相对有规律。一些条件触发了以后,比起别的手段人类就是容易走已经设定好的路径,虽然不是绝对走,但要全面抗衡本能也是不可能的。

例如:我们在现代工作做得好的时候,未必代表着我们在古代用同样的心理特征能做好事情。

比如说一些工作要求相对比较凶而且是经常凶,可是在古代不可能这么凶的人还能活着,早就被一石头砸死了——注意,这里的古代至少是三万年以前,那时的人也许很凶残,但是不会对自己内部的人经常凶,就算是酋长也不会。

现代一些工作可能要求非常精打细算,不讲人情,不该给的一点也不给,在古代早就因为没人在自己缺食的时候分吃的而饿死了。

还有一些要到处跑的工作,古代虽然我们经常跑,但我们还是定居为主,哪怕是狩猎采集社会也是如此,游牧也会在一个地方住挺久,人类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有稳定地点且家人随时可以回来,或者有足够的照顾者平摊风险。但是现代人却不是这样,现代人可以做“空中飞人”,一个月不回家也并无危险可言,而且还能“远程买奶粉”。

这些变化,让我们既要为未来培养适应这个他们本能不适应的世界的孩子,但是能塑造这些不适应的方法又需要比较好的知识基础。

最健康的基础,还是和古代别无二致,因为我们一切物品最终追求的都是这种感觉。只是因为物种的扩张规律,我们挤在了一个狭小的世界中,使得我们的先进生产方式无法直接对应这些感觉。

文明让我们更多的个体得以生存,文明也让个体必须要在后天更多的学习与适应。

健康的环境是什么?直接说,太复杂,比本文全文还长也说不清楚,但是你们可以很容易想象这种感觉。

健康的环境,就是一座山,山下有几个山洞,山洞里都有一团篝火,篝火上面烤着鸡肉味嘎嘣脆,洞口有栅栏,晚上都回洞。

长毛妈妈不会说:给我拿酒来,别惹我不高兴。

长毛爸爸不会说:打在你身上,疼在我心里。

长毛爸爸只会说:娃吃完,我教拉弓,明日带去初次打猎。

长毛妈妈只会说:不吃?不吃就不吃,拉弓很好玩。过会火要小,饿了吃冷果。

长毛孩子:能先玩会儿电脑么?哦不是,我历史没学好,我是说上次吃冷果太难受,我还是吃热的。

出猎了,更小的孩子有老妈和一大堆邻居女性照顾,继续搓线。

狼来了有石矛,饿了去问邻居要吃的,而且邻居通常不会不给。实在安全都不能保证了,孩子也不会太差,因为孩子已经被吃掉了;实在肚子都不能保证了,孩子也不会太差,因为孩子又被吃掉了。

孩子不可能照顾家长,家长也不可能这么想(我看原始部落的记录,我就没见过有什么部落有孩子照顾家长生活情绪的倾向,有这个倾向的估计早灭了,虽然他们常常不把孩子当人看……给孩子很当人看的现代社会,其实也容易反过来要求孩子思维平等的对待父母,可是这是硬件上就不可能的),家长回家的娱乐就是和自己人耍,高兴就和大伙儿跳舞。

虽然我们不能吃掉孩子,但是健康的环境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山洞里该有的一切,以及这个山洞里的人对待自己人的方式——人类幼体的天生判断标准就是适应这个环境的。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我们都是用现代的方式去和别人竞争,为的是在狭小的世界里还能回到一个好一点的山洞——就算你最终需要的是一个不健康的小孩,但这个小孩通常还是需要可控性,所以无论你是什么目的,在幼儿和儿童期时你还是尽量考量“健康”,看到后面的内容你会更理解其重要性。

所以要打就打,别这么多废话,真的要打的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不可能说这种话。这分明就是自知不是因为此事而打所以有点不好意思,甚至可能是以前被孩子照顾的爽了之后的强化行为——我跟你们讲啊,你们看看周围,越多说这话的家长其实情绪反应越小孩子,说白了这就是在对你表示“我打了他泄愤,他还非得照顾咱,我牛逼吧?”潜台词就是这个,别管这人是不是哭哭啼啼的,保准回过头换个话题就笑得比谁都开心了。

当然,如果你直接告诉对方这话,他会很生气。

真正被冤枉的人是不会先生气的,他们会先摸不着头脑——就算被蓄意“忘掉”了,但其实还是知道(爽)的,这才能立刻切换成愤怒反抗模式(已经准备好了)。而被突然冤枉的人得回味一下才知道你冤枉了个啥(除非已经同一个问题被冤枉好几次,或者是对女性的性指控。女性对于性指控的敏感程度是直接越过事情有没有发生的,也就是说女性在性出轨后是不容易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愧疚和迟疑的,无论她私底下有没有担心过,她都会直接切换为反击模式——所以只要没有证据,女性对于性指控的反击都是处于真心无辜的状态,但是涉及钱的方面却不是,因此用不明来路资金和礼物来侧面指控,就容易让她“想起”的确有这回事从而露出马脚)。

“打在你身上,疼在我心里”是客观存在的,但绝对不会当场说,也不会在近期说,当然也不会经常说。

这就好像一个疯子,每天念叨“地球是圆的”这一绝对正确的话,好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正常人一样。经常念叨和强调“打在你身上,疼在我心里”的人,也是不断地在重复一个客观存在的普通事实来掩盖自己的肤浅短期利益目的与无能狂怒。

疯子满口念叨“地球是圆的”会被当作疯子抓进去,而说那句话的人不会,这之中的差别仅仅是因为“地球是圆的”疯子周围的疯子太少了,而后者却很多。

小知识结束,再来一个小现象。

大家会觉得小孩的“有礼”是不同的,我们虽然都可能称呼某些小孩为“小大人”,觉得他们比较懂事。但是我们能感觉到“小大人”是有区别的。

然后这种区别,其实是有一定的区域性的。

我就简单的列举几个看似“小大人”出没频繁,但实际上大不一样的地方。

1:四合院或者类似四合院居住环境的小孩(多家族世代居住为宜)

2:原国营单位老筒子楼小孩(最好是没有独立卫生间的那种)

3:城镇商品化住房小孩。

我们可以发现这里面如果小孩有“小大人”,他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家长认知“小大人”的区别。

四合院出来的,能被我们认为是“小大人”的孩子,往往是在被接待人接受过同四合院的人的“进入同意”肯定后,才会开始“待人接物”并展现的像“小大人”,询问进入许可的成年人可以是大部分四合院居民中的任意一个。

而且我们觉得他们像小大人主要是主动搬凳子,有条理的询问来访目的之类的“涉及合作环境例如大家一起吃饭时帮忙搬凳子的行为”(不好解释,但是你们对比一下都懂)。

如果是多人访客,这些小孩会帮大家拿水和杯子,但是一般不会倒水,有老人的时候倒水可能性大很多,但是常常只给老人倒水(其他人不主动给自己倒水,他更可能会觉得奇怪)。

一部分农村小孩也是这样的,但一般“非留守儿童忖”,这样的小大人比例高一些。留守儿童村熊孩子非常多,那些懂事的孩子虽然知道要接待,但常常会做出一些很奇怪的事情:例如说还没脱鞋就请人上炕。

(别以为我只见过稍微有点钱的人的孩子,我穷的地方也经常去,当然巨富我是真没接触过。那个一句话买别墅的人也不是很有钱,别墅也就是千万级别的“平价别墅”,是不是直接全款倒是没注意……我不会过分询问咨询者的个人情况)

筒子楼的“小大人”一般会通过门卫大爷或者同层最熟悉的某个特定的人的同意,才会“进入状态”,当然有的时候他自己也会当“门卫”来询问来访目的,并向同层的少数人汇报(即便父母在也是如此,除非父母距离更近)。

我们一般认为这些“小大人”的“大人”行为通常是倒水倒茶,甚至准备打火机和烟灰缸这样的“针对访客的个人行为”,如果是多人访客,这些小孩会按照既定的“大社会礼节”来决定倒水倒茶顺序,例如说先给老人倒茶。

城镇商品化住房里的小孩,我们感觉他们是“小大人”的那些行为,看上去还是和前面两个一样。比如说倒水,端水果盘,打招呼等等,但是相对来说城镇居民小孩“打招呼”的套路会特别多。

不同的小大人具体会端来什么会略有区别,但是这个“内含优先逻辑”是相似的。就算不递茶,打招呼也是一样。

(换成别的事情也很相似,不要拘泥于一两个具体行为,关键是优先顺位)

THE END
1.游戏评测——我对《模拟人生4》的认知与看法游戏史多年,但由于多次刷系统格硬盘,电脑上的游戏现在只有两个可以玩,一个是一局奋战到天亮的SLG《文明6》,另一个是子子孙孙无穷尽的SIM《模拟人生4》。为了方便,我选了第二款,打算练练手。 什么是《模拟人生4》? 模拟人生系列是EA旗下很出名的一款模拟经营类的PC单机游戏,玩家可以操控模拟人物进行日常生活、...https://www.jianshu.com/p/2206e2ed478a
1.模拟人生4怎么回家模拟人生4回家方法介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找到自己的小人之后左键点击,选择回家,然后小人就会自己回去。第二种是通过手机中选择“前往”,选定家之后,我们的小人也可以回家。模拟人生4怎么回家:https://www.3dmgame.com/gl/3785899.html
2.《模拟人生4》怎么回家回家方法分享导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找到自己的小人之后左键点击,选择回家,然后小人就会自己回去。第二种是通过手机中选择“前往”,选定家之后,我们的小人也可以回家。 模拟人生4怎么回家: 1、左键小人,选择回...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找到自己的小人之后左键点击,选择回家,然后小人就会自己回去。第二种是通过手机中选择...https://www.9game.cn/news/3479738.html
3.模拟人生4生活模式入门图文指南单机游戏游戏攻略模拟人生4 生活模式入门图文指南 创建的市民顺利的入住新家了,即将展开丰富多彩充满挑战的人生。刚接触此系列的玩家会感到系统有些复杂,有必要先了解下游戏的界面,我们由屏幕的下方从左至右逐一介绍 GPT4.0+Midjourney绘画+国内大模型 会员永久免费使用! 【如果你想靠AI翻身,你先需要一个靠谱的工具!】...https://www.jb51.net/gonglue/216875_all.html
4.模拟人生4星球大战巴图之旅中文版下载模拟人生4星球大战巴图之旅是一款2020年最新推出的模拟人生4星球大战系列DLC游戏作品。玩家们将可以在这款新DLC中体验到星球大战的各种元素,积累模拟市民的声望来解锁任务,购买光剑或机器人,并且还可以和星球大战经典角色进行面对面交流,喜欢的玩家们赶快来下载试试吧! 游戏背景设定 在《The Sims? 4 星球大战?:...https://www.qqtn.com/down/587796.html
5.梦幻星球作文500字(通用54篇)、《劲乐团》、《魔兽世界》、《梦幻西游》、《热血江湖》、《街头篮球》……又比如:现在较好玩的游戏:《仙剑奇侠传1》、《仙剑奇侠传2》、《仙剑奇侠传3》、《剑侠情缘1》、《剑侠情缘2》、《飘羽》、《天使帝国》、《虚拟人生》、《模拟人生》、《轩辕剑1》、《轩辕剑2》、《轩辕剑3》、《轩辕剑4》…...https://www.ruiwen.com/zuowen/500zi/1656999.html
6.记住这一时刻作文(精选43篇)记住这一时刻作文 4 现在有许多学生要升入了初中了,这里面就包括我。迈进初中的校门,就等于迈出了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意味着从此负担便会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我好想时光停留在这一刻,永远停留在小学六年级,跟压力和负担说bye?bye,跟现在的同学一直相处下去。但我知道,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https://www.yuwenmi.com/zuowen/tuijian/159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