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常规手术护理、治疗护理、常规康复指导等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包括:(1)入院护理。患者进入医院后及时对病情继续拧了解,正确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2)评价患者的安全隐患。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可能出现跌倒及坠床的危险,因而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跌倒几率进行评分,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增加窗栏,同时嘱咐患者家属不可私自将床栏取下,不可自行翻山,以免因血压波动导致摔倒。(3)并发症护理。①皮肤护理;②预防静脉血栓;③预防肺部并发症。
1.3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4.2%,对照组为12.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88.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该120例骨科患者中,包括骨折患者,颅骨牵引,颈椎术,骨髓炎,脊椎术等多种情况,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8~65岁。其中,试验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为(46.2±10.9)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36~72岁,平均年龄为(45.8±11.2)岁。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如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等。
1.2.1对照组
谨遵医嘱,进行常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
1.2.2试验组
1.3评价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疼痛标准:采用等级评定法进行疼痛程度的比较分析。0级:无疼痛,I级:轻微疼痛,II级:中度疼痛,III级:重度疼痛,IV级:极度疼痛。满意度评价:3个等级分别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以(n,%)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感比较采取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呼吸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老年病人多、病情重。如何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减少纠纷发生,保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一直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病人在医院接受诊断、诊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风险,如环境中的生物理化因素,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技术、药物、食物、心理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伤。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病人安全:制订病人发生坠床/摔伤应急预案、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病人误吸应急预案、人工气道突然拔除应急预案、病人发生精神症状应急预案、病人擅自离院及病人自杀倾向应急预案等。
2、环境安全:火灾及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3、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意外脱管应急预案及程序,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重症哮喘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住院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自发性气胸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例如:突然停电护理应急预案:①日常工作中按常规备好抢救器材,简易呼吸囊、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微量泵的充电工作,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简易照明设备,如手电筒、蜡烛、火柴等;②停电后,安排好病人和家属,使其不慌乱;③查找原因,尝试恢复供电;④按轻重缓急分类照顾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若病人正处于器械抢救中立即启用备用电源,如蓄电池等直流电,吸痰时可采用注射器抽吸.⑤使用呼吸机病人立刻分离机器,用简易呼吸囊辅助人工呼吸、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情况,并立即通知电工维修。⑥电力恢复后查看病人情况,检查仪器工作状况。
例如: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意外脱管应急预案及程序:
对于颈部短粗的患者,应使用加长型气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对于烦燥不安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肢体约束,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时应专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离呼吸机管道,以防套管受呼吸机管道重力作用而致脱管。更换固定系带时,应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
例如:自发性气胸的应急预案及程序①发生气胸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通知其他医护人员。
②用12~16号无菌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穿人胸膜腔,简易放气。首次放气不要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800m1。③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④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⑤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血压的变化。
三、讨论
1、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体现积极预防的护理管理原则,提高了护士对差错的防范能力,最终目的是保障病人安全,把护理差错及纠纷降到最低,提升护理品质。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本院护理人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安全护理经验并整理成文,用于规范本科室护理人员日常操作规范,从而用于指导医护人员的行为,防范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其具体工作模式为护理部、院办领导、护士长为总负责人,责任护士实施具体执行的三级管理网络,从而做到逐级管理、责任分明的管理制度,通过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的管理模式作为监督手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1入院宣教
1.2住院教育
1.2.1日常生活护理
指导和教会患者在维持自身健康及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进食、更衣、如厕、肢体活动等训练。责任护士经常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帮忙,这些细节不仅对患者病情有直接影响,更是优质护理服务所需要做的。细节护理让护士有发挥专业知识的机会和领域,不仅顺利完成本职工作,还充分调动了护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护患关系更融洽[3]。
1.2.2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以自理模式为指导思想,让患者掌握方法技巧,自觉主动参与锻炼,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能力,真正达到康复目的。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患者因每天有计划、任务和目标,锻炼的积极性增高。护士因要督促患者锻炼,其责任心增强,真正达到参与的效果和目的。住院患者普遍需要卧床休息,但任何治疗都有双重性。卧床一方面有助于疾病痊愈和身体恢复,另一方面,因卧床不动易致各种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韧带挛缩、压疮、下肢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等,影响手术的预期效果,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和增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功能。同时有效克服患者的依赖心理,促进心理康复。
1.2.3功能锻炼
1.3出院指导
2012年5月新进临床实习的护理学生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和综合成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基线可比性。
本研究为同期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运用SPSS统计软件将100名护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偏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及护理专业知识;而实验组采用人文素质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礼仪训练,法学讲座,沟通训练,专业形象塑造等,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讨论、标准化病人教学、规范化形体训练等方法。
2012年5月进入临床实习开始,至2013年6月结束临床实习为止。
1.4评价指标
调查问卷中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职业形象评价、沟通技巧评价、医疗法律法规知识以及道德素质4个维度共20个条目内容,涵盖了护理人文素养的主要要素;评价分为很好、良好、一般、较差、很差5个级别,级别依次评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满分为100分。调查问卷包括他评和自评,带习教师和患者对护生的评价为他评,他评和自评均在实习结束时进行。该调查表经过我院5个以上副高职称专家测评,效度为0.85;经过20个护生间隔2周重复测评,信度为0.93,说明该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值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教师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职业形象、法律法规、沟通技巧和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道德素养得分两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病人评价
统计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职业形象、沟通技巧和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法律法规、道德素养得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自我评价评分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职业形象、法律法规、沟通技巧和总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道德素养得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专业技能成绩
研究发现,在专业技能成绩上,实验组在总分和临床实践技能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理论知识得分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士职业素质是护士对护理职业的态度和行为的规范,由护理专业技能及思想品德素质、职业形象、沟通技巧、法律法规知识等人文要素构成。有调查显示,只有较小比例的护士对人文的内涵有所了解或参加过人文科学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频发并具有普遍性,究其原因除了医疗卫生体制等因素外,医护人员人文教育的不足、沟通能力较弱也是重要原因。本研究选择在临床实习期间,对护生加强临床沟通技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护理礼仪和专业形象塑造等项目的人文素养教育,以期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
3.1护生的职业形象和沟通技巧评价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在教师、患者评价及自我评价中对护生的职业形象和沟通技巧这两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实习阶段对护生加强职业形象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可显著且快速提高护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
3.2护生的法律法规知识评价结果分析
在法律法规方面,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患者评价得分上无差异,但在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患者是护生服务的直接对象,对护生在服务过程中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而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则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所以导致两组护生在患者评价得分上无差异,而在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3.3护生的道德素养评价结果分析
3.4护生的专业技能成绩评价结果分析
在专业技能成绩上,虽然实验组护理理论知识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总分和临床实践技能上,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实习阶段强化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职业素养培训,虽然对提高护理理论知识效果不明显,但对其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作用显著。
二、ESP引入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1.坚持ESP教学原则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在教材选择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内容能够涉及国内外最新护理专业知识、护理等多方面知识,另外,教师要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具备专业技能、高素质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
3.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
一、从CRM的发展过程看CRM的局限性
由此可见,传统的CRM(见图1)在提高企业收益,提高所在供应链的效率方面,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来克服这一缺陷,如何更有效率地把CRM这个管理上的伟大成就应用到供应链上呢这就需要对CRM进行改进,把服务对象由最终消费者进行向前的延伸,结合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拓展CRM的概念。
图1传统的CRM流程简图
二、CRM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的必要性
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结合,使供应链管理思想由以前的“推式”转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也就是更加重视客户。也就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透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有效益地为顾客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对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生产过程到销售网络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对企业实体、信息及资金的双向流动进行管理;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
同时两者的结合实现了企业间相互信任,保证信息高质量、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使各企业同步协调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具有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顾客个性化。SCM集成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配送优势、响应优势、成本优势,通过建立与他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流安全顺畅流动。供应链管理系统与CRM的整合实现整体优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提供个性化、高价值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信任与顾客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促进CRM成功,使顾客、企业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者的整合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整合过程
把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整合之后,得到如下的概念模型图(见图2)
图2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概念图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与客户管理整合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营销和供应链的调查。企业要了解他们客户价值的主导者、客户需求、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供应链设施和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之间的连接点和切断点。:
(2)决定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根据企业的财政目标,企业决定一体化管理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要注意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目的。
(3)分析和确认差异。这里,企业要分清分析目标和调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然后确认他们的强点和弱点。
(4)确切的阐述整合战略。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企业将决定怎么接近一体化管理,即决定实行方案。企业要决定他们用什么方法来追求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考虑一体化带来的效益。
(5)计划初步一体化和培训。根据一体化管理战略,企业可以确定实行战略的初步计划。初步计划围绕从系统一体化到新库存计划系统,而且为了一体化管理初步的成功,培训是非常关键的要素。
(6)决定实施顺序。企业要重视初步一体化,而且要建立逻辑的初步一体化顺序。
(7)设立评估指标。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这个过程影响到整个一体化过程。如果企业实行不合理的评估指标的话,投资将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设立评估指标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且需要不断地改善。
(8)跟踪结果和修正目标。企业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评价计划实施结果。这种标准或者建立在企业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或者是竞争者的绩效水平或者两者皆有。根据实行的结果,企业可以再建立自己的目标。
四、小结
供应链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融合,在很大程度实现了供应链以及企业的透明化。单方面来讲,客户关系管理是专注于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方面,在这方面会更全面、更进一步。同时它的运作可以完善供应链管理流程。CRM正是通过管理与客户间的互动,努力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从这个角度也是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种提升,并实现最终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B
IntersexualityTheoryandChinese-EnglishTranslationTeaching//
WANGWei
AbstractIntranslationclassroom,basedonanempiricalstudy,the
authorfindsthatthetranslationofpublicsignsofrailtransitsystems
inBeijingandTianjinlacksunifiedstandard,whichwillbeincompa-
tiblewiththeinternationalstatusoftheregion.Thispaperaimsatprovidingaunifiedtranslationcriterionfortherailtransitpublicsignsinlightofthetheoryofintertextuality.
Keywordsintersexuality;railtransit;publicsignlanguage;transla-tion;standardization
1互文性与翻译教学
在笔者所讲授的“时文翻译”和“非文学翻译”课程中,通过访谈法得知,在应用文体的汉英翻译实践中,学生主要遇到的难点有:1)受汉语思维影响,在英语译文中拷贝汉语句法词法;2)缺乏语境观念,选择具体单词句式存在误区。这两大难点导致大量中式译文的产生。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互文性理论,可以有效提升汉英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在语料方面,本文选用轨道交通公示语为例,论述互文性的实用价值。
就翻译单位而言,英文轨交站名是较长的“短语”[1],属于卡特福德(Catford)分类的第四层级,也就是纽马克(Newmark)认定的翻译“操作单位”[2]。依照潘文国的分类,汉语轨交站名是一种较长的“辞”[3],即词和短语。由此可见,英汉站名处于相同语言层级。
互文性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克里斯蒂娃(Kristeva)提出并论述的。克里斯蒂娃认为:“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个语篇的吸收转化。互文性这一定义取代了互主观性,诗学语言被解读为至少是双重的。”[4]她还区分了水平互文性和垂直互文性。前者指某一语篇参照或直接借用其他语篇;后者指构成语篇的直接或间接的语境,包含语篇、语式以及话语等方面内容。哈蒂姆和穆蒂(Hatim&Munday)指出:“语篇成分依存于其他语篇才能传达意义,而互文性就是传辞达意的加工机制。”[5]
因此,京津轨交公示语和香港地铁公示语存在水平互文性关系,虽然不能直接借用,但香港地铁公示语英语译文可以为京津地铁站名英译提供参照标准。轨道站点名称作为公示语的一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起到指示和提示的功能,即提示乘客到达站点或换乘站点,因此,译文必须清晰明了,而不能含混不清。英译轨交站名必须发挥指示功能和传信功能,明确告知乘客车站信息。
2相P研究
广义而言,京津地区现有地铁系统(subwaysystem)、
规划中的北京地铁平谷线(即郊区通勤列车,commuterrail)以及规划中的京津冀城铁(inter-cityrail)均属于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分析现有的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的英译名称,发现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并且缺乏统一技术参数标准。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纠正,会阻碍交通一体化进程,并且与京津冀地区的国际化定位严重不符。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从目的论和互文性视角为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提供统一标准,有效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内涵,在语言文化领域为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吕和发认为:“公示语是用于公共场合对社会民众传达提示、警示、要求和限制等意图而使用的特殊用语。”[6]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具备四方面功能:指示性、提示性、警示性和强制性。王树槐提出地铁公示语翻译遵从“习惯原则、简洁醒目原则、译名从实原则、因况省译原则、通俗易懂原则、足够清晰原则、委婉礼貌原则”[7]。本研究把互文性理论运用到公示语翻译实践中,参考香港地铁(MTR)公示语的翻译标准,为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翻译提供统一的翻译标准。
3语料转写与分析
具体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是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在语言层面的体现。如表1所示,北京地铁和香港地铁均采用“归化―异化”策略,在语言层面上,“直译”“直译+音译”“音译”都有所运用;而天津轨交则只采用“异化”策略,在语言层面上只采用了“音译”方法。
4问题与解决方案
语料统计显示,京津轨交公示语英语译文存在诸多问题。按照互文性理论要求,译者需要参考香港地铁的英文译名加以改进。
突出问题根据上文的语料统计与分析,发现两大突出问题。
1)英译名称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翻译方法。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京津两地标准不统一。如北京地译采用3种方法,即“直译”“直译+音译”“音译”;而天津轨交英译则只使用1种方法,即“音译”。②即使是北京地铁系统内部,也存在翻译标准混乱的情况。如:传媒
大学站采用直译法,译为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
China,而首经贸站和物资学院路站则采用音译法分别译为
Shoujingmao和Wuzixueyuanlu;北京大学东门站采用“音
译+直译”的方法,译为EastGateofPekingUniversity,
而天坛东门站则采用音译方法,译为Tiantandongmen;海淀五路居站和清华东路西口站均采用音译法,分别译为HaidianWuluju和Qinghuadongluxikou,二者拼写方法存在显著差异;沙河高教园和良乡大学城均采用“音译+直译”法,但分别译为ShaheUniversityPark和LiangxiangUni-
versityTown。
2)天津轨道交通站点一律采用音译法,一部分站点的英译名称对于外国乘客也容易带来困惑,如滨海国际机场(Binhaiguojijichang)、空港经济区(Konggangjingjiqu)、天津站(Tianjinzhan)、财经大学(Caijingdaxue)、周邓纪念馆(Zhoudengjinianguan)、西站(Xizhan)、北站
(Beizhan)。对于不懂汉语的外国游客而言,他们很难理解这些音译名称所代表的站点及其功能。
解决方案参照香港地铁名称的英译方法,京津轨交公示语英译应遵循“通俗易懂,简洁明晰”这个统一的翻译标准。具体到翻译方法,应当根据具体站点及其功能定位,分别运用直译、音译+直译以及音译这3种翻译方法,使站点的英语译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应当采用直译或音译+直译的方法翻译带有特殊功能的站名。例如:滨海国际机场应当改译为TianjinBinhai
InternationalAirport或Airport(参考港铁译法,简单译为Airport即可);天津站应当翻译为TianjinRailwayStation;而周邓纪念馆则应译为MemorialtoZhouEnlai
andDengYingchao;北站则应译为TianjinNorthRailway
Station;天坛东门应译为EastGateofTempleofHeaven。
2)把握好直译的度,不过分直译。例如:孙河可以音译为Sunhe,而译为GrandchildRiver则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同理,褡裢坡音译为Dalianpo即可,不必直译为LongRectangularBagSlope。
3)把握好音译的度,对于某些表示方位坐标名称的站点,适宜采用音译+直译的方法处理。例如:惠新西街南口(Huixinxijienankou)和惠新西街北口(Huixinxijiebeikou)的现有音译分别有5个汉语音节,非常拗口,而且不容易分辨具体方位,可以改译成WestHuixinStreet,SouthEnd和WestHuixinStreet,NorthEnd,便于外国友人理解识记;同理,荣京东街(Rongjingdongjie)宜改
译为EastRongjingStreet,而物资学院路(Wuzixueyuanlu)
宜改译为BeijingWuziUniversityRoad或WuziUniversity
Road即可。
FrederickHale(2013,学术交流)认为,在英式英语中,方位形容~与被修饰名词的排列顺序较为灵活,如Strat-fordEast和EastStratford的语义是一样的,不会造成歧义;而美式英语中,方位形容词一般置于被修饰名词之前。因此,建议把北京地铁15号线的关庄(Guanzhuang)站改
译为NorthGuanzhuang,而把地铁八通线的管庄(Guanzhuang)
站改译为SouthGuanzhuang,以示二者区别。
5结语
必须清楚认识到由于翻译标准的混乱,可能会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同时,必须从语言规划(languageplanning)的高度统一探讨研究交通公示语英译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这一地区的国际化程度。统一的翻译标准除了可以提升汉英翻译教学质量,还符合交通部门技术标准一体化的要求,并且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属性,可以为其他地区的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提供参照依据。
参考文献
[1]CATFORDJC.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5:17.
[2]NEWMARKP.ATextbookofTranslation[M].London:Pren-
ticeHall,1988:65.
[3]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KRISTEVAJ.DesireinLanguage:asemioticapproachto
literatureandart[M].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80:
66.
[5]HATIMP,MUNDAYJ.Translation:AnAdvancedResourceBook[M].London:Routledge,2004:86.
从自愿报名参加专业英语培训的护理人员中进行选拔。选拔标准:①通过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②学历为本科及以上;③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④参加医院组织的统一英语考试,成绩>80分。最终选取160名护理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其中男性6名,女性154名;年龄20~39(25.34±3.46)岁;学历:本科150名,硕士10名。
专业英语培训活动包括集中授课、分组情境模拟演练、英语授课比赛、护理英文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为期9个月。
1.2.1集中授课和情境模拟演练
每月进行4次集中授课,共8个学时,第4周的2个学时为特定情境的床边演练。①集中授课:由我院编译组教师担任集中授课的教师,这些教师均兼任某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授课,英语水平为专业8级以上。集中授课分为理论与临床实践两部分,分别选择《新概念英语2》和《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作为培训教材。其中《新概念英语2》为中英文双语编写,附有英汉对照词汇表、课文注释及简短的练习讲解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完整的英语学习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各感觉器官的功能,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教材则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分为不同场景,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视、听、说教学活动,锻炼护士专业英语的临床应用能力。②分组情境模拟演练:每单元后设置角色扮演、故事复述、情境问答、专题讨论等练习形式。教师讲授完理论内容后,共同观看录像,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情境模拟演练。共分为16组,每组10名护士。情境模拟演练结束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更正。
1.2.2英语授课比赛
英语授课比赛采取幻灯片授课的形式,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每个小组的护理人员分别在小组内进行初赛选拔,每个小组选拔出1名优秀护理人员,共16名护理人员参加了由护理部组织的英语授课决赛。在比赛前,邀请编译组专家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最终有4名护理人员获得英语授课比赛一等奖。通过英语授课比赛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授课能力,而且为临床教学和外语交流储备了人才。
1.2.3护理英文学术报告
1.3效果评价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英语笔试和口语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