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毒与个人防护40问

正常出门上街,前往通风良好的公共场所,不与呼吸道病人近距离接触时,只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不必过度防护。

2、怎么正确戴口罩?

佩戴口罩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鼻、嘴、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口罩前应先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接触到口罩内面,以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要分清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面,内面应贴着口鼻,深色面朝外;有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3、出门次数不多,口罩能重复使用吗?

4、口罩怎么扔?

脱下口罩时避免触碰口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不建议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丢弃。摘脱口罩之后,一定要记得手卫生消毒。

5、疫情期间大家用的口罩有哪几种?

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级别逐渐提高。

6、口罩可以清洗了再戴吗?

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都不能洗了再戴。

7、在办公楼里要戴口罩吗?

独立办公空间,通风良好情况下,可以不戴;人员较多,会议期间,建议全程佩戴口罩。

8、排队做核酸检测,个人如何做好防护?

采样点排队,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全程戴好口罩,不要与人交谈,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风险,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有序进行采样。采集完后,立即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擦拭双手,戴上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医用垃圾桶。立即离开,不要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

9、去菜场要注意哪些防护?

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避免手在接触公共物品或设施后直接接触面部或眼睛,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屠宰或食用病、死禽或野生动物。回家后,要及时用流水和肥皂认真洗手。

10、家庭空气需要消毒吗?

普通家庭中空气不需要消毒,每天尽量开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但需注意靠近隔离场所的区域不能打开窗户。如发生阳性病例,应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专用药械进行终末消毒。

11、居家隔离期间,家里垃圾怎么消毒?

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将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4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2片+2斤水)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按垃圾分类区域放置。

12、物体表面怎么消毒?

13、地面怎么消毒?

可每天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9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1片+2斤水)进行湿式拖地。

14、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怎么消毒?

15、餐具怎么消毒?

16、什么时候需要消毒双手?

下班后,买菜购物回家后,取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扶手、开关、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后,戴口罩前与脱口罩后,接触钱币后,接触宠物后。

17、手怎么消毒?

手消毒可采用含70%左右浓度酒精或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擦拭手部1~3分钟。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18、皮肤怎么消毒?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纸巾沾取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

19、污染物(呕吐物、分泌物)怎么消毒?

少量污染物可用纱布、抹布沾取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10片+2斤水)小心移除。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干毛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10片+2斤水)浇在干毛巾上消毒,30分钟后,小心清除干净。再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4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2片+2斤水)擦(拖)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2米。处理污染物应带手套与口罩。

20、排泄物(主要指粪便)怎么消毒?

对排泄物进行随时消毒,加入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2份半水)或漂白粉(两倍排泄物的量),2小时后排放,作用期间保持坐便器密闭。

21、冰箱怎么消毒?

清理冰箱后,断电恢复到常温,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9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1片+2斤水)擦拭消毒,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一次。

22、冷冻食品怎么消毒?

化冻恢复到常温,然后煮沸30分钟。

23、农村旱厕怎么消毒?

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24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4片+2斤水),喷洒旱厕内泥土或木板等地面,粪坑内粪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

24、电梯怎么消毒?

保持换气设备打开,用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擦拭按钮,千万不要用消毒剂直接喷洒按钮,其余地方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9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1片+2斤水)喷洒,30分钟后用清水擦干净。

25、公用楼道怎么消毒?

楼梯扶手、门把手、对讲器等可用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擦拭,地面墙面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9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1片+2斤水)喷洒,30分钟后用清水拖干净。

26、垃圾储存点怎么消毒?

使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4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2片+2斤水)喷洒垃圾与周边环境,每天消毒两次。

27、家里空调怎么消毒?

空调一般不用消毒,如果需要消毒,分体式空调清洗滤网和过滤器,然后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9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1片+2斤水)浸泡消毒30分钟,用清水冲干净晾干。

28、一般小区墙壁、地面和车轮需要消毒吗?

不需要,正常清洁即可。

29、私家车怎么消毒?

一般情况不需要消毒,有身体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坐过后,对车内所有表面用消毒湿巾或者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99份水)或泡腾片配置消毒液(1片+2斤水)擦拭消毒30分钟,之后用清水擦干净。

30、手机、键盘怎么消毒?

可以用75%酒精或者酒精棉球、酒精棉片进行擦拭消毒。

31、消毒剂有效氯500mg/L怎么配?

用84消毒液(1份84消毒液+99份水),或用泡腾片配置消毒液(1片+2斤水)。

32、配置和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什么?

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戴好手套和口罩。

33、家里储存了消毒剂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把消毒剂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酒精是易燃易爆物品,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注意不要和84消毒液放在一起储存。

34、84消毒液可以和洁厕灵一起用吗?

不可以!绝对禁止!会中毒!

35、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在大堂、活动中心这些地方,可以向人群喷洒消毒剂吗?

不可以,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36、洗手液、手消毒剂怎么选?

选购时要看产品名称和标签:宣称有抗抑菌功效的就是抗抑菌洗手液,宣称有消毒功效的就是手消毒剂,其余为普通洗手液。一般情况下,普通洗手液和抗抑菌洗手液已能满足普通市民的手部日常清洁需要,不建议频繁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手部皮肤消毒。(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使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

37、防病毒喷雾有用吗?

所谓的防病毒喷雾一般都是化学消毒剂,喷在身上,会引起眼睛和皮肤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严重的会导致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儿童哮喘发作等,非但无法达到效果,还会有潜在风险,对健康造成损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38、使用酒精消毒要注意什么?

酒精是易燃易爆物品,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可将酒精用于大面积喷洒、环境物表消毒。不建议使用酒精对衣物喷洒消毒,如果遇到明火或静电,可能发生燃烧。在使用酒精消毒时,需要保证通风,并且需要远离高温物体,千万不能与明火接触。在使用酒精前,要清理周边易燃可燃物,勿在空气中直接喷洒使用。

39、消毒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做好防护?

保洁或消毒人员在配制消毒液时,应当穿戴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服。在进入污染区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水靴套或胶靴,必要时应更换为同时防生物与防化学的面具,进行呼吸道防护。

40、穿脱防护服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穿防护服:

步骤1:手卫生,更换个人衣物穿工作服,去除个人用品如首饰、手表、手机等;穿工作鞋或胶靴,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2:戴医用防护口罩,做气密性检查。

步骤3:戴内层手套(进行易导致手套破损或严重污染的操作时),做气密性检查。

步骤4:穿防护服,确保防护服袖口覆盖内层手套袖口。

步骤5:穿防水靴套。

步骤6:戴防护头罩或防护面屏或护目镜(接触呕吐、腹泻或出血患者时佩戴)。

步骤7: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接触呕吐、腹泻或出血患者时佩戴)。

步骤8:戴外层手套(覆盖防护服或防水隔离衣袖口),做气密性检查。

步骤9:监督人员协助检查确认穿戴效果,确保无裸露头发、皮肤和衣物,身体正常活动不影响诊疗等工作。

步骤10:如接触患者,消毒外层手套。

在培训合格的人员在场指导、协助情况下,检查全部个人防护装备是否齐备、完好、大小合适。医用防护口罩可用KN95及以上级别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

脱防护服:

步骤1:个人防护装备外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擦拭消毒。

步骤2:消毒外层手套。

步骤3:(如穿戴)脱防水围裙(如穿防水隔离衣,先脱外层手套或与隔离衣一起脱下),消毒外层手套。

步骤4:脱外层手套,消毒内层手套。

步骤5:摘防护面屏(护目镜),消毒内层手套。

步骤6:(如穿戴)摘防护头罩,消毒内层手套。

步骤7:脱防护服,同时脱下防水靴套,消毒内层手套。

步骤8:脱内层手套,手消毒,更换新的内层手套。

步骤9:消毒并更换工作鞋或胶靴,消毒内层手套。

步骤10:摘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工作帽,消毒内层手套。

步骤11:脱内层手套,洗手,手消毒;及时佩戴新的医用外科口罩。

步骤12:指导或协助人员与工作人员一起评估脱摘过程,如可能污染皮肤、粘膜,应及时消毒。

步骤13:换回个人衣物,有条件时淋浴。

脱个人防护装备时,应有培训合格的人员在场指导或协助,该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至少包括防护服或隔离衣、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和手套等),评估个人防护装备污染情况,对照脱摘顺序表,口头提示每个脱摘顺序,协助脱摘装备并及时进行手套消毒。

THE END
1.猫可以用酒精湿巾擦吗?我都是用心相印婴儿湿巾擦的,婴儿都可以用宠物就没关系。 赞(39) 回应 布丁 2021-03-06 17:57:10 反正也是散养的,你要擦的话就正常湿巾擦擦脚什么的好了,因为会舔到,感觉酒精湿巾不太好 赞(63) 回应 momo 2021-03-06 18:00:31 酒精不行,湿巾或者打湿的毛巾都行 赞(29) 回应 铁石心肠...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14151904/
2.盈江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七)消毒湿巾、喷雾、免洗洗手液,能不能起到消毒作用? 如果是出门在外,可以用手消毒剂来进行手部消毒。常用的手消毒剂可能是一些含醇的手消毒剂,对酒精过敏的人群也可以用无醇的手消毒剂。如果没有手消毒剂,用消毒湿巾擦拭也可以。 (八)食用酒精与医用酒精有何区别? https://www.dhyj.gov.cn/nyj/Web/_F0_0_4Y3ZLGIF894A35E3067745B39A.htm
3.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3.0一般情况下,家中做到清洁就可以,通常不需要消毒。 16.我有点“小洁癖”,不消毒不放心,咋办? 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手机、电脑键盘等,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试消毒;对耐热的物品,如餐具、茶具或某些儿童玩具等可煮沸15分钟,或蒸汽蒸5分钟,或用250mg/L-...https://www.caztc.edu.cn/yqzt/info/1007/1216.htm
4.火车违禁品重点清单来了,这些东西不能带上火车→酒精喷雾禁止携带,消毒湿纸巾可以带 ? 酒精类消毒剂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是禁止携带上车的; ? 倒在分装瓶中,无法辨认成分的酒精、消毒液也是禁止携带的。 Tip:可随身携带有包装、有密封的消毒湿巾、棉片以便擦拭扶手等。 84消毒液禁止携带 具有强烈腐蚀性,属于危险品,是不能带上火车的。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555150
5.坐着火车去春游,这些东西不能带!此外,酒精类消毒剂、双氧水消毒液、含易燃物质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液、含氯消毒泡腾片、漂白粉、高锰酸钾消毒片等都是禁止进站上车的。分装瓶中无法辨认成分的消毒液也不能携带。建议您随身携带有包装、有密封的酒精消毒湿巾、棉片等,以便擦拭双手、座椅等。 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QgGll/
6.新冠肺炎100题解析: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可以达到很好的清洁效果,如果是出门在外,不方便勤洗手,可以用含醇的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来做好手卫生。 31.咳嗽、打喷嚏的正确姿势是:_、_ A.用手捂口鼻 B.用纸巾遮掩 C.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D.低头冲着地 正确答案:BC 解析:患者咳嗽、打喷嚏会释放大量病毒,如不采取正确措施,病毒会污染...https://www.cdszxyy.com/article.html?id=5e5b3bc2ca1017004bb61c05
7.中国铁路12306网站依靠辅助器具才能行动的老、幼、病、残、孕等特殊重点旅客旅行时代步的折叠式轮椅,以及随行婴儿使用的折叠婴儿车,可免费携带并不计入上述范围。 2. 哪些物品不得携带上车? 3. 发现旅客违章携带物品,如何处理? 4. 可以携带动物乘车吗? 5. 乘车携带香烟有什么规定? 6. 乘车携带白酒有什么规定?https://kyfw.12306.cn/otn/gonggao/luggage.html
8.酒精碘伏碘酒双氧水,该用哪个消毒?碘酊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皮肤消毒,但是碘酊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不能用于皮肤黏膜(如口腔、眼睛等)、破损皮肤和碘酊过敏者的消毒。一般皮肤感染如毛囊炎、小疖肿未成熟前或局部被毒虫咬伤,可以涂用碘酊。 需要注意的是,用碘酊消毒皮肤后,需要用酒精擦拭脱碘,减少碘对皮肤的...https://www.jd.com/pccontent/11945781
9.免洗洗手液可以代替水洗吗?4类产品杀不死新冠病毒!11种情况必须用...免洗洗手液虽然能消毒,但不能去污,当手上有有机污物或特别脏时,酒精的效果还不如水洗的效果强。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洗手是去除手上沾染的污垢和病原微生物的最佳方式。 因此,免洗洗手液应急一下还可以,但有条件洗手的时候依然建议要洗掉。如果手上有污渍又不方便洗手,可以先用湿巾擦干净再使用免洗洗手液。 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103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