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稳、保”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组合
晨雾
对于如何填报平行志愿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通用的实操要点,这些要点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从中也确实能够看出平行志愿的优越性。
本文对传统经典的平均梯度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提出“冲稳保”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组合的志愿填报方法,此方法是对传统经典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拉开梯度”填报方法的批判性继承和创新,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平行志愿填报实操步骤
第一步,明确个人定位。
明确个人定位,就是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估算出往年相应的等效分或等效排名,这可以采用排名法或分差法来确定。
1.排名法:从本省(区、市)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排名表中查出个人高考分数所对应的全省(区、市)排名,再查阅往年的数据,得到与这个排名位置所对应的往年的高考分数。比如说某考生2020年高考分数为600分,对应的排名是第10000名,通过查閱2019年的数据,得知2019年的第10000名对应的分数为610分,那么610分就是该考生的等效分。
2.分差法:将自己的高考分数与批次控制线分数相比较,再参考往年的批次控制线分数,估算出等效分及等效排名。比如说2019年某省的一本线是570分,考生高考分数为600分,高于一本线30分,而2018年该省的一本线是580分,那么考生对应的2018年等效分即为610(580+30)分,这个等效分所对应的2018年全省排名就是等效排名。
第二步,确定目标高校群。
在明确了个人定位之后,我们便可以通过查阅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选择与个人的等效分或者等效排名相符合的目标高校群。目标高校的数量一般为10—15所,依据考生所在省(区、市)的平行志愿的数量而定。考生应选择往年录取分数线略高于、约等于和低于个人等效分的三类高校,使之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并按顺序排列。其中,我们称等于或者接近于考生等效分的高校为目标标杆学校。
【示例】假设2019年高考中,一名考生的全省排名为第5800名,等效于2018年高考的627分,那么根据2018年高校录取数据,这名考生便可以先筛选出高于627分、与627分接近、低于627分的院校各4所,共12所目标院校。
注:上述两个步骤,同学们在高考前的每一次模拟考试之后都可以试着做一下,根据自己排名位置的变化随时调整目标高校群,并把这些学校的数据整理出来。
第三步,选择学校。
平行志愿顺序学校层次目标高校2018年录取分数
A冲一冲高于627分校635
B稳一稳与627分接近校628
C稳一稳与627分接近校621
D保一保低于627分校609
E保一保低于627分校603
F保一保低于627分校584
其中,校属于“冲一冲”,校、校属于“稳一稳”,校、校、校属于“保一保”。我们所选择的学校应当遵循下面六条原则:
第一,前面的一两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考生的等效分略高一些,这叫“冲一冲”。
第二,中间段的两三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与考生的等效分大致相同,这叫“稳一稳”。
第三,最后的一两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要低于考生的等效分,这叫“保一保”。
第四,“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学校分别选几所没有特别规定,考生可自由决定。
第五,考生所选的各所高校按往年录取分数线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拉开梯度。
第六,考生应按照个人的兴趣、高校的专业、高校所在地等因素进行选择。
看到这里,可能有考生和家长会提问:“每两所高校之间到底该拉开多大梯度呢?”显然,梯度值大一些更安全。常常有“专家”推荐一些所谓合适的梯度值,比如说4分、8分、10分、20分。那么,到底拉开多大梯度才足够安全呢?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假设某省的一本线为550分,一名考生的分数为553分,仅高出一本线3分。按照“专家”推荐的梯度值,怎样填报六所学校呢?很显然,如果是按照4分、8分、10分、20分的推荐梯度值,很难选择学校,因为分数空间太受限制了。因此,不针对考生实际情况,笼统地给出一个通用的推荐梯度值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二、正确把握平均梯度值
1.平均梯度值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平均梯度值的计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中低分层次的考生可以算出高考分数超出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分数值,再除以5(6个平行志愿的情况),所得到的数据就是平均梯度值。如考生的高考分数是556分,一本线是550分,那么平均梯度值就是1.2[(556-550)÷5]分。另外,毫无疑问,考生应将上一年录取分数线与一本线持平的学校作为保底学校。
(2)高分考生首先确定保底学校(即最后一个平行志愿学校)所对应的分数,算出这个分数与个人高考分数的分差,再除以5(6个平行志愿的情况),所得到的数据就是平均梯度值。如考生的高考分数是620分,保底学校所对应的分数是590分(估算该校的录取分数最低也低不过590分),则平均梯度值就是6分。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平均梯度值仅仅是一个参考值,必须根据考生的分数层次和个人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并进行适当的调整。考生甚至不用太过计较这个平均梯度值,只要心里有“在这个分数范围内,从高到低往下排列”这么一个意识就行了。
2.简单经典的平均梯度法
以某批次的平行志愿为例,我们用字母A、B、C、D、E、F分别表示顺序排列的六个院校志愿(下文同),各个志愿之间存在的梯度用横杠表示,那么平均梯度法则可表示为:
A–B–C–D–E–F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拉开梯度”这种经典的志愿填报方法,成为考生和家长们填报志愿的法宝。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只要遵循此规则,所填报的六所高校就能“够上哪所就上哪所”。但是,所谓“够上哪所就上哪所”的说法是不严谨的,严格地说应当是“够上哪所投档哪所”。因为高考平行志愿存在“投档”和“专业录取”这两个程序,投档成功之后再进行专业录取。投档的时候只看分数,而专业录取则根据高校的录取规则来进行,如果考生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话,将会被退档。
误区警示
举个例子,有一名考生的等效分刚好接近A志愿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他想即便能成功投档A志愿院校,也很难被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所以他只填报了A志愿院校的一般专业,并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同时拉开梯度来填报B志愿院校,并选了自己满意的专业。他自认为万一冲不进去A志愿院校,至少能保证被B志愿院校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
千万要注意,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虽然他填报了A志愿院校一般的专业,但是没有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万一无法被A志愿院校录取,就意味着退档。由于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被A志愿院校退档,不仅进不了B志愿院校,更不能再投档本批次的其他学校,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到下一个批次进行投档。一般来说,要想规避退档风险,考生要在“冲一冲”的学校中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三、正确把握局部零梯度组合
1.实用的局部零梯度组合
考生都想在选择一所满意的高校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所选专业也能令自己满意。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注意到,如果所有学校之间的梯度都均匀分布,假如考生的成绩刚好达到某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那么他无法被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而均匀分布的其他五所学校都用来“陪榜”了——经典的平均梯度法虽然简单安全,但并非最佳志愿填报方法。
于是,我们在平均梯度法的基础上大胆引入一种创新设想,即在保持总体梯度从高到低排列的情况下,在考生最有希望被录取的局部位置,有意不拉开院校之间的梯度,我们把这几所学校叫作零梯度组合。比如:
A–B/C/D–E–F
在这里,各个志愿之间存在的梯度用横杠表示,零梯度则用斜杠表示。A志愿是“冲一冲”的学校,专业选择空间极小;B、C、D志愿是有把握能上并且有一定专业选择空间的学校;E志愿和F志愿则是常规意义上两个层次的“保一保”的学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B、C、D志愿之间不拉开梯度,即所谓的零梯度。B、C、D志愿代表了三所层次相近的高校,考生可以按照自己对高校的喜爱程度来进行排序。
按照傳统的观点,B、C、D志愿之间零梯度,如果一个投档不成功就很可能三个都不成功,从而浪费了两个志愿,但是我们以消耗两个志愿为代价,大大增加了考生被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的概率。同时,因为后面还留有E校和F校作为后盾,所以考生金榜题名的概率依旧很大。
2.局部零梯度不同组合方法举例
我们还可以让零梯度组合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零梯度组合应设置在考生最为重视的局部位置上,以下这些组合都是可行的: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清华、北大是很多考生的梦想,当考生的成绩十分接近清华、北大的门槛,但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时,考生一定愿意用A志愿来“冲一冲”。因为在录取结果公布之前,很难猜出当年清华和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谁高些谁低些,所以考生会很困扰——是冲清华,还是冲北大呢?显而易见,肯定是冲击录取分数线较低的那一所学校,成功率会更高一些。零梯度组合放在平行志愿的首位,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A/B–C–D–E–F
不过,聪明的同学应当能够想到这样一个技巧,即在A志愿和B志愿分别填报清华和北大,C志愿和D志愿再填报录取分数线低一些的人大、复旦、上交等高校:
A/B–C/D–E–F
这样填报的结果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如果考生的分数满足清华和北大中录取分数线较低的那一所学校,必然能成功实现“清北梦”。
其次,如果考生的分数达不到清华和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虽然实现不了“清北梦”,但是能被人大、复旦、上交等高校中自己比较满意的专业所录取。
最后,万一考生的判断出现严重失误,还有E志愿和F志愿保底。
结论
(1)在平行志愿中,考生所填报的高校之间应拉开一定的梯度。梯度值只是一个参考值,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层次和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2)平均梯度法虽然有可能满足不了考生对于专业的要求,但这种方法较为稳妥,考生和家长们必须掌握。
(3)在“冲稳保”的基础上引入局部零梯度组合,是一种实用的志愿填报技巧,考生最重视哪个局部位置,局部零梯度组合就要放在哪个局部位置。
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掌握平行志愿的填报方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再加一把劲。
在确定目标院校之前,每一位考生都要经历如何参照往年录取数据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考生熟知录取数据的常见类型、获取途径以及如何灵活分析利用等。
在高考出分前,考生是没有具体的高考分数作为参照基数的,这时候可用平时的模考成绩或常规测试分数代替。举个例子,某理科考生平时测试分或模考分平均在500分左右,则以此分作为参照基数,对比近三年在本省(区、市)理科录取数据在500分左右的院校,初步圈定这些院校为目标院校。通过考前熟悉取值比照法,考生在高考结束出分后能更高效地进行志愿的填报。当然,出分后的取值法我们需要根据每位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科学的数据对比与分析再决策。
一、往年录取数据的常见类型与获取途径
以往的院校录取数据常见的有三种:投档分、院校分省录取分(省分)、院校分专业录取分(专业分)。
1.投档分
投档分是有招生計划的院校在相应批次第一次投档时的数据。
获取途径:本省(区、市)招生考试院官网会在提档结束后对外公布投档分。
注意事项:投档分不是院校录取最低分。投档分在前,院校录取最低分在后。但从广西往年的录取数据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情况下投档分可视为录取最低分。哪种情况下投档分不是院校的录取最低分呢?当院校录取时有退档且退档的考生正好是处于考分最末位的那一名考生(且最末一名考生再无人与他同分)。
2.院校分省录取分
院校分省录取分俗称省分,是各院校按省份分科类、分批次进行统计的录取分数,一般包括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比如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统计的2019年在广西的录取分信息表就有:
院校批次科类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
北京语言大学一批文史597579586
理工602581591
3.院校分专业录取分
院校分专业录取分俗称专业分,比院校分省录取分更详细,是各院校在各省各个招生专业的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
获取途径:院校分省录取分或分专业录取分的获取渠道通常有两个,一个渠道是每年各省(区、市)招生考试院出版的《高考指南》,里面提供了各院校每个专业的招生计划数、投档数和录取数据分布。在这些数据中即有录取最低分、录取最高分,而平均分可通过手工统计的方式,加总所有被录取的考生分数求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高考指南》只有普通批的数据,提前批的录取数据是没有纳入的,想要获取这些数据,可通过各省(区、市)招生考试院官网查询。另一个渠道是院校招生官网,一般高校都会在招生网站上公布近几年的省分和专业分。
此外,还有一个获取途径是最快最全的,那就是每年各省(区、市)招生考试院在每一个批次投档完之后会即刻公布所有院校的投档分,把这个数据导入Excel表格,然后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在最低分的基础上再加10分,基本可视为院校的录取平均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只是一个大概,待选定院校时还需要核实其真实平均分是多少。这是一个省时省力的数据获取办法。
二、院校分省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的用途
1.院校分省录取最低分
基本可以等同于投档分,在选冲的志愿时作为一个基本的考量因素。当一个考生的成绩达到这个投档分的时候,就表示他如果把这所院校填在冲的志愿位置是有可能被提档的,如果再勾选服从调剂,那只要被投档,录取的概率就很大了。
2.院校分省录取平均分
考虑一所院校是不是自己的“菜”,很大程度上是要看这所院校的录取平均分是否跟自己的成绩相匹配。如果考生的成绩换算等值分达到录取平均分,那就表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性被录取。如果报考的专业是这所院校的一般专业,那参考录取平均分即可。
3.院校分省录取最高分
在参考院校录取分的时候,要留意的地方是,有的院校专业招生前后两年之间可能有招生批次上的变化,比如原来是二本招生现在升到一本招生,这种变化自然会带来录取分上的变化,分析其录取分时要剔除这些变量带来的影响。
三、专业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的用途
参考院校的录取分更多是在选大学时的一个比较粗浅的做法,所有考生在报考大学时都需要落实到一个具体的点,即专业。也就是说,选了大学最终落脚点还是选专业,所以,从终极目标来看,参考专业录取分是一步到位的事情。
1.专业录取最低分
要想知道你录进某个专业的概率有多大,首先看这个专业往年的录取最低分。这是考生填专业志愿时给备选的几个专业排序时会经常用到的数据。
2.专业录取平均分
跟参考院校录取分时参照录取平均分一样,专业录取平均分的参考价值是最大的。当该专业在本省(区、市)的录取人数过少,比如每年这个专业都只招几个人时(通常发生在外省高校),专业平均分更能反映其真实情况。
3.专业录取最高分
高考位次是什么
高考位次怎么查询
填报时如何参考
求学
一、平行院校要有梯度
考生可以参照目标高校近三年在本省(区、市)的投档最低分、录取平均分及省排名,录取分从高到低给选出的目标大学排序并依次进行填报。所填报的几所院校志愿之间要适当拉开差距,保持一定的梯度,而且至少有一所高校保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被录取的可能性。
特别提醒:如何判断你选的大学的录取分在哪个分数段呢?考生可以根据近三年目标高校在本省(区、市)的招生录取情况来判断。每一所高校近三年的录取数据,不管是最低分、最高分还是平均分(院校分或是专业录取分),每一年都不同,考生应当结合每年的招生数变化、录取规则变化,在其不同数据中尽量简化出一个参考值,以便给选定的几所目标院校合适的填报顺序。
二、A志愿可以冲一冲
平行志愿里几个院校志愿之间要有先后顺序。都知道填志愿有“冲稳保垫”一说。一般情况下,平行的各个院校志愿中的A志愿可以考虑冲一冲,即可选择稍高于自己考分的院校或者自己最希望上的院校(不宜差距太大,且最好是进档不退的高校)。B志愿可小冲,C、D志愿应选以往三年该院校录取排位相比是够得着的,属于稳的,有把握的。比如省内的大学录取分(或者是录取分省排位)每年都相对比较稳定的,可以优先考虑,还有就是在本省(区、市)招生人数比较多、大学多、离本省(区、市)不算远的省市高校,只要是录取分还算稳定的也可以作为选择之一。E和F志愿要保底,即确保能够顺利投档。
如果你选的大学在本省(区、市)近三年的录取分不稳定,那么这类大学最好只放在冲的位置,而不宜放在“稳保垫”的志愿。
特别提醒:志愿填报很私人化,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有的人用目标院校去年的最低录取分去套自己的高考分,够得着就填,这是冲;另一个人自己的高考分比上一年目标院校的最低录取分低10分,也照样填,这也是冲。很显然,同样是冲一冲,但风险不同。考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程度以及自己最想要的结果来确定如何冲A志愿。把填好A志愿放在重中之重,这是稳妥型考生的基本原则。同样是“冲稳保垫”,不同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院校与专业谁优先等情况综合考虑,最终形成自己的院校志愿。
三、多填一个批次,多一个保险
提前批次、一批次、二批次这些大家都要知道,要搞清楚自己能填的都有哪些批次,能填的也愿意去读的就尽量填。提前批里有自己心仪的院校就不要放过,一批次高分段除有正常填报的相匹配的高校,考生有资格的话还可以填报专项批、预科批,分数处于一本线上不多的考生也要填二批次的志愿,二本高分段的也要填一批次的征集志愿或一本高校的预科(有资格的话)。总之,每一个批次填完之后都要往最坏的方向打算:万一这个批次录不了怎么办?想清楚后自然就明白自己还得有什么备选方案以防万一。
经济条件允许的考生还可以选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特别是那些普通批与高收费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在同一个批次招生的。
四、服从调剂选项
普通批次建议全部勾选服从调剂。虽然即便是这样,仍不能保证你不被退档,但多少人的现实经历说明,服从调剂是给你的志愿上了最大的保险,是最不能忽视的选项,除非你愿意滑到下一批次,甚至无书可读也无所谓。
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即前面放在冲的志愿大家大多会勾选服从调剂,但到了后面特别是垫底的志愿,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会勾选服从调剂。填报志愿时大家都会有用尽每一分高考分的心态,因此,你填选的院校志愿可能仍存在高估的情况,结果到了属于“垫”的志愿才被提档,而且还因高估又没勾选服从调剂,最后被退档。每年各省(区、市)的征集人数都是比较多的,刚才说的这种情况就是原因之一。
五、征集志愿可降20分
平行志愿批次第一轮投档后,总会有一些院校因没完成招生计划而进入征集志愿阶段。另外,一些外省院校也可能因生源情况好而追加一部分机动招生计划。为此,各省(区、市)招生考试院会及时向社会公布,未被录取的批次线上的考生可以在指定的時间里参加征集志愿填报。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征集志愿阶段,本省(区、市)内的公办院校一本招生的专业平时踩线录取不满的话就有降分的可能。另外,少部分独立学院进入征集志愿阶段也有可能降分(省外独立学院的可能性大一些),大家可以多留意这些院校。
六、征集志愿时降多少分录取要看情况
根据教育部规定,降分征集志愿的投档是逐分地降,也就是说,先降1分投档,如果计划完成,则不再降分;如果计划仍未完成,则继续下降1分,以此类推。如果降到20分,该院校的招生计划仍未完成,也不再降分,投档结束。
烦心事之一/什么是顺序志愿???
烦心事之二/什么是平行志愿???
烦心事之三/什么是不服从调剂退档???
什么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具体来说,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则表明高校的此专业在国内具有特色,在全国都具有优越性。
北京大学
经济学、法学、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非通用语种群(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梵文、巴利文5个语种)、非通用语种群(蒙古语、菲律宾语、泰国语、波斯语、西伯莱语等12个语种)、地质学、微电子学、核技术、软件工程(设5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结合)、临床医学(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结合)、口腔医学。
清华大学
新闻学、艺术设计、微电子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包含3个专业方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地面武器机动工程、安全工程、信息对抗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自动化。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计算机、历史性、会计学、宗教学、财政学、统计学、档案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金融学、法学、新闻学、工商管理、中共党史。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宗教学、舞蹈学、历史学、艺术设计、音乐学、生态学、行政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类、化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历史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心理学、天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影视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环境科学、教育技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
复旦大学
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哲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国际政治、核技术、管理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
微电子学、信息安全、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生物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工程、医学检验、工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工程力学、生物工程、护理学、植物生物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法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同济大学
动画、软件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德语、地质学、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生物信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对外汉语、化学、生物科学、哲学、学前教育、英语、体育教育、统计学。
西安交通大学
微电子学、核工程与核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通信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软件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通信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水利工程、农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艺、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林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动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安全。
湖南大学
新闻学、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化学、环境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工商管理、会计、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中南大学
安全工程、临床医学、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精神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采矿工程、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绘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英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
空间工程、飞行器系统与工程、导弹工程、应用化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
南京大学
汉语言文学、地质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历史学、软件工程、哲学、物理学、新闻学、大气科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化学、行政管理、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科学、天文学、临床医学、英国语言文学、法语。
东南大学
建筑学、城市规划、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方向)、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医学影像学。
武汉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学、信息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药学、物流管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经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公共事业管理。
中山大学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化学、法医学、护理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网络工程、临床医学、会计学、预防医学、微电子学、生物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软件工程、生物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
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建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城市规划、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工商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电站方向)、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水利水电工程、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生物工程、功能材料、能源化学工程。
山东大学
朝鲜语、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临床医学、历史学、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工程、法学、自动化、护理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财政学、生态学、口腔医学、土木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水产养殖、海洋技术、生物科学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科学、药学、法学、食品科学、工程、化学。
天津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制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化学、信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力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
南开大学
金融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生物技术、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哲学、历史学、化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英语、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新闻学、动画、信息安全、核工程与核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轻化工程、法医学、历史学、生物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英语、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护理学、制药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基础医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医学信息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安全、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网络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传感网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广播电视编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东北大学
冶金工程、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安全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采矿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类、物理学类、电子信息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信息安全、软件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
吉林大学
法学、朝鲜语、新闻学、资源勘查工程、植物保护、临床医学、哲学、化学、车辆工程、放射医学、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制药)、政治学与行政学、考古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质学、动物医学。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工程、城市规划、市场营销、采矿工程、软件工程(两个方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车辆工程。
浙江大学
新闻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临床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教育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生物系统工程、植物保护。
厦门大学
兰州大学
核技术、草业科学、历史学、生物技术、大气科学、化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经济学、材料化学、行政管理、功能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211大学有哪些王牌专业?
一、财经类
1、中央财经大学:我国银行家的摇篮,在金融街的校友资源全国第一,最好的专业是金融学院的金融、金融工程、国际金融。
2、上海财经大学:全国最著名的财经类大学,全国财经院校综合实力前五,经济学实力全国前十。最好的学院是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是第一王牌。
4、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的老大,王牌专业金融。
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会计学、金融学、民商法学、金融学。
二、理工类
1、北京邮电大学:最好的专业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2、华北电力大学:最好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
3、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电信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是中国铁路工程、铁路管理的最高学府。运输是老专业,铁道是王牌专业。通信是交大的强项。
4、北京科技大学:最好的专业是冶金和材料,冶金是老牌强项,排名全国第一。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最高学府之一,在国内航空航天大学中名列三甲。优势专业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最强的专业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微电子。
7、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专业是全国最顶尖之一,优势专业分布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8、南京理工大学:优势专业分布在:光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9、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四大交通大学之一,比较好的专业:机械工程、交通运输、桥梁与隧道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0、哈尔滨工程大学:比较好的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
11、武汉理工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12、北京工业大学:最好的专业是计算机,有开设计算机实验班。
13、北京化工大学:最好的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
14、大连海事大学:海上好的专业:轮机管理,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陆上好的专业:航运管理,港口管理,物流工程,交通运输,海商法。
15、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著称于全国的工科类大学,最好的专业: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
16、东华大学:全国最著名的纺织高等学府。最好的专业是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17、长安大学:最好的专业是公路学院的桥梁隧道专业。
18、江南大学:江南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这三个美术专业相当出彩,美术生最理想的非艺术类院校大学之一。重点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
19、合肥工业大学:最好的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电力、农产品等
20、河北工业大学:最好的专业就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学科)专业、材料化学专业。
21、太原理工大学:最好的专业分布:材料加工、化学工程。
三、综合类
1、上海大学:最著名的专业是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暨南大学:名牌专业新闻学和经济管理。
3、苏州大学:最好的专业是法学、教育学。
4、郑州大学:最好的专业: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化学,材料,临床医学。
5、福州大学:最好的专业是物理化学,化学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6、安徽大学:最好的专业是对外汉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是老牌专业、英语和俄语都非常拔尖。英语专业是外交部定点招聘的专业。
7、南昌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是食品类、材料类。
8、西北大学:陕西文科实力很强的大学,理工科就不太强。
9、西南大学:05年由西南师范大学和农业部直属的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成,师范类和农林类专业都不错。
四、师范类
教育部共有6所直属师范类大学,是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西南师大(现西南大学),东北师大,陕西师大。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大位于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仅次于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也可以排在第二层次的211大学中。
华南师范大学:位于广州,与华东师大的心理学全国并列第三。
东北师范大学:位于吉林长春,世界史与南开大学并列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全国排第三,教育学全国排第四,统计学不错。
湖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没什么特别强势专业。湖南师大位于长沙,陕西师大位于西安。
五、医药类
1、天津医科大学:最好的专业是临床,口腔,影像。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最好专业是中医学。
3、中国药科大学:最好的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
六、农林类
1、北京林业大学:最好的专业是林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城市规划、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地理学、草业科学等专业也很不错。
2、华中农业大学:优势专业是作物学、动物遗传、水产养殖、园林。生命科学是特色学科,为国家理科基地班。
3、南京农业大学:是全国最著名的农林大学之一,农林类院校综合实力排名第四,2011中国大学农学学科排名第二名,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
4、东北农业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农科生命类的,比如农学,植物保护,动物医学,生命科学。
5、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好的专业有园林专业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七、专属类
1、中国石油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是石油工程、地质、化学工艺、过程装备等
2、中国地质大学:最好的专业是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
3、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是中国矿业最高学府,最好的专业:矿业工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机械设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八、边远类
位置边远的211院校主要包括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等。
内蒙古大学和辽宁大学在这一层次中,实力偏强。这两所大学可排在这一层次之首。内蒙古大学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辽宁大学的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金融学纳入国家级重点学科,其法学、经济学为特色专业。辽大位于沈阳。
贵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是相邻省市的老大,位于西南和华南的南方,位置相近。贵州大学的农药学、广西大学的结构工程、海南大学的财经会计还不错。
延边大学属于吉林,位于延吉市。其朝鲜语言文学是重点学科。
石河子大学属于新疆。
宁夏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应该都属于照顾性大学,排在211的最后面。这些大学,位置边远,优势特色不明显,不再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