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商业地产市场,越来越多的新开商业项目及存量调改项目,开始注重将商业空间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缔造具有生态性、社交性、开放性等多样特征的“公园式商业”,以适应消费新需求、构建消费新生态体系、活跃消费市场。公园式商业日渐成为商业市场中的一种主流模式,其通过打造优美的景观及多元开放的消费体验空间,赋予“逛街”更多丰富立体的内容,让购物中心成为吸纳多元圈层客群的“引力场”。
公园+商业的新风向
公园式商业在近几年的火爆风靡,是可以说明人们对于户外空间、开放式空间的需求提升。作为升级的商业发展模式,公园式商业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是新颖多样的购物休闲方式,更融合绿色、生态、自然、运动的多元空间刺激着当代消费者的感官和体验。
当“绿色生态”成为购物中心空间场景的新主题后,将森林、大海、瀑布等大自然景观搬进购物中心,打造空中花园、绿色屋顶、大型绿植装置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链接与互补,也将社交、潮流、烟火气、艺术性等客流虹吸元素集中在一起,为商业空间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所以,公园式兼具购物与休闲的双重功能,在体验感、互动感上更强,消费者“漫步”在休闲自然的商业空间中,游逛起来心情会更加舒畅。
在同质化当道的商业地产市场中,构建了大面积绿化和开放性空间场景的公园式商业,能够创造更多消费新场景、提升消费新供给、培育消费新热点,推动商业项目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广泛地吸引客流,让流量变“留量”。
全新的社会消费趋势下,公众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实体商业需要持续创新,通过打造触点更密集、场景更多元、内容更丰富的个性化空间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实现客流量及销售额的持续增长。纵观当下大部分的商业综合体,在组合“公园+”形式时,如只是简单将自然概念与零售进行叠加,已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了。逐渐扩展到商业场景、业态的公园+商业,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与欢迎。
随着近些年生活趋势逐渐向户外发展也开始加速,公园作为生活延伸,未来公园+的公共设施、商业设施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公园商业案例分析
1、田园商业综合体:日本南町田GRANDBERRYPARK
南町田GrandberryPark是结合旧车站改造,通过用商业和公园围合车站的方式,首创性地打造了“站前田园商业综合体”替代”传统的站前广场”的新模式。
这里以20-40岁为主的家庭客群为目标客群,在业态组合上,大幅度增加餐饮店铺的比例,让这里成为一个以“食”和“游”为主的公园式商业休闲空间。一些独木舟划艇、攀岩等运动体验项目,丰富了家庭周末的休闲方式,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体验。同时,将活动广场与公园生态无缝衔接,设置露天喷泉水景,座椅等休憩设施,定期策划举办各类商业活动,增加人气。阶梯状绿地以及公园区域的休闲草坪、体育广场都成为人们休闲聚会聚集人气的场所。还进驻了史努比博物馆,同时增设史努比特色餐厅,史努比也作为一个IP形象出现在项目的各处角落。
“宠物友好型”的设施,也让有宠家庭得到了更好的、方便的体验,这里有三处宠物专用洗手间,并设置有宠物专用喷淋设施。
2、地下公园商业:成都Regular源野
作为国内城市公园标志性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成都Regular源野被称为“藏在公园地下”的商业,虽然只有20家店铺,却成为成都年轻人最爱钻的地方。北、西、东3个下沉花园,每个区域单独定制的顶配店铺,并以一个公共空间gregarious进行连接,每一个商户都有能够与各个花园直接衔接的空间过渡。这里的下沉式入口被打造成一个有趣味性和互动景观装置的开放空间,外墙上的涂鸦、地下花园,与周边店铺形成了一个“半户外”的艺术展示空间。除了3座花园,内部空间还有20个店铺、以及5个单独预留的快闪房间,正中央的艺术空间,以美术馆作为设计模板,将整个空间规划和动线串联起。品牌业态上,引入了贴近生活又体现文化格调的本土品牌和首店,包括如自然标本艺术品商店、明星面包店、艺术概念餐厅以及超人气买手集合店等等。其中,自然标本艺术品商店是量身定制、并随时更新的自然博物馆,是开启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新业态,人们可以通过盲盒一样的形式,拉开抽屉,可以看到不同的标本内容和惊喜。内部的长方形空间,兼具了活动场地和展陈空间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私域社群线下社交的绝佳场域。
3、商场内嵌公园:新加坡DESIGNORCHARD
新加坡DESIGNORCHARD坐落在新加坡,是亚洲最具标志性的购物大道。
整个空间包括零售展示和人才孵化空间,外观上三层楼高的阶梯式建筑向下倾斜,其倾斜的角度则保证每一层空间的开阔视野。花园式的屋顶圆形剧场,则是作为一个公共开放空间供人们使用。作为活动提供舞台空间,常常会举办户外时装秀、表演、音乐会,也会季节性地放置一些轻餐饮业态。整个采用混凝土、玻璃、木材,与周边绿色景观形成强烈对比,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设计的城市活动场所。
4、室内公园商业综合体:重庆光环购物公园
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许多把绿色生态、公园形式搬进到商场的优秀代表,如香港置地打造的重庆光环购物公园。
在空间规划上,通过一个S形便将集中商业的一侧面向了城市道路,并通过景观退台的设计在视觉上形成了“梯田式”造型,并加以垂直绿化。而室内植物园,以及室外商业街的“FocusPoint”,则成为生态空间的聚焦点。商场顶部还设有7棵“悬浮树”和20米高的瀑布,走进植物园里,仿佛一脚踏进了亚马逊森林,能深刻感受到城市和自然的共生共存。
5、步入式景观化商业:长沙步步高星城天地
还有部分为未完工区域,同样“步入式公园”作为场景设计,结合自然天光条件,打造了一个多功能生活空间OPENHOUSE,人们从这里步入屋顶花园,看书或者聊天,可以享受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午后时光。与其他空间共同呈现一个相接室外景观、拥有绿植,水景,餐饮,舞台的一个多元化生态空间。
6、半开放公园商业空间:台中PARK2草悟广场
台湾台中PARK2草悟广场,定义为“象征着公园2.0进化后的更多可能”,短短一个多月就成为了台中新文化聚落。
开放空间对植物景观又有很高需求,于是PARK2草悟广场采用了一系列代表性的低纬度旱生植物。从入口开始就步入了一个植物园空间,两侧的植物搭配大小不同的岩块,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轻松随意就坐的场所。同时以“城市绿洲的独立沙漠岛”为概念,开设了一间结合餐点与植物贩售的店铺。搭配主题借由一系列一系列代表性旱生植物,向内与弧形廊道连接起来,向外延伸至市民广场。
B1户外广场的中央区域则是设计为一个运动空间,同时以“单元构件可以随时打包带走”的创新概念,也将运动项目模块化。周围选择餐厅、酒吧、咖啡等餐饮业态,随处可见卡路里消耗提示的设施,用以提升民众参与度。搭配策划一系列活动,例如PARK2自然系听觉X视觉音乐展演计划等等,使场所变成复合功能空间,从而也形成了一个运营闭环。
7、屋顶公园+购物中心:日本涩谷宫下公园
宫下公园位于日本东京涩谷区,是该商业区为数不多的绿地,经过整改的公园成为“购物中心+屋顶公园”的新型多功能综合体,重获新生。
四楼屋顶的“宫下公园”保留原有的户外公园功能,拥有一处长约一公里的绿化步道,人们可以在那里尽情伸展和放松。其中一大特色就是步道上方的拱状管道,下方种满了蔓藤植物,等过几个月就应该会慢慢覆盖管道,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乘凉的空间。除了设置非常多的座椅之外,还有一间独特的星巴克咖啡馆。
另外,建造了一座多功能沙滩排球场、滑板场、攀岩区等运动设施,成为都内闹区一道鲜见的风景。下面三层则是商业空间,一共有90间店家进驻,其中32个品牌为首店,9个品牌是首登日本。分为“北街区”和“南街区”,北街区是开放式区域,以时尚品牌为主;南街区则是室内时尚区域,进驻商店包括咖啡厅,餐厅及食品贩售店。二,三楼则有运动品牌及文化品牌等店家与“公园”概念做链接。一楼是一条室内美食小巷涩谷横丁,为顾客提供各式各样的日本当地美食。宫下公园商业区位于城市热闹繁华,有世界知名的标志性十字路口,传达潮流青年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展示着城市最精彩的夜生活。
8、自然绿植商业社区:日本代代木YOYOGIVILLAGE
日本代代木YoyogiVillage力图打造东京城中“自然派社区”,提倡有机消费的商业综合体理念。
这里种着从世界各地搜罗来120多种奇珍异卉和巨型树木,以“和平共存”的设计理念塑造成保育世界植物多样性的“植物园”。
YoyogiVillage分为两个区:集装箱区和村庄区。村庄区是以“没有房间的饭店”为概念,由不同种类的餐厅、面包店、艺廊、咖啡馆、旅行社与SPA等空间组成的空间。集装箱区,则是结合商品、园艺、美食、音乐、设计等多方面,以生活方式和饮食为主的商店聚落。为了配合绿色主题,有机餐厅、音乐酒吧、手工酵母面包店等店铺,都支持环保生活及有机农场发展,在风格上强调简约和自然的观念。
趋势探究:
商业打造受欢迎“公园+”空间的新玩法
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公园”文化爆发的这一趋势下,既有政策的利好加持,场景创新的紧迫性,也有“善变”消费者的需求存在。那么,承载着“生活社交空间”的使命,购物中心要如何与公园碰撞出新火花呢?
公园式商业在本质上就是要重构人与自然、商业三者的关系体系,并把握好平衡。通过弱化商业氛围,融入更多的生活气息,让消费者在空间内感觉到舒适、放松,让商业真正成为人们的一个“生活空间”,也为未来城市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多的发展和可能性。
“公园+”背后,我们看到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看到的是不同风格、不同产业于商业中的跨界融合发展。尤其是在购物中心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在,“场景塑造”与“沉浸体验”似乎已成为商业独特魅力下的不二选择,而“商业+公园”以创意性、创新性抢占了消费者的眼球。通过多种形式、多元场景设计将公园及生态元素进行嫁接到环境中,来满足顾客精神消费需要,同时也让商业空间得以升华,更有价值。
结语
随着“公园+商业综合体”模式的日渐兴起,一种全新的商业趋势正在形成,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自然、绿色生态的追求,而且通过创新的商业体验,为城市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这种模式的特征在于其对传统商业空间的重新定义,通过将自然景观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社交场所。它不仅提供了购物和休闲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艺术、社交和生态的交汇点,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的“第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