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美容差点毁容的事情,还真是让家住龙漕路的涂女士遇到了。在享受了一番免费服务后,一张俏脸变成两种颜色,无奈再花7500元才出得来门。
涂女士买的美容产品都是产自一家叫“花想容化妆品有限公司”。此前,多家媒体有关上海美容业存在欺诈行为的稿子中,“花想容”三个字也被频繁提及。
免费美容
只白了半张脸
11月8日星期六下午,家住龙漕路的涂女士到徐家汇购物,在华山路汇银广场附近遇到了三五个“格外热情”的搭讪者。涂女士回忆称:“就是几个小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样子,跑上来问我要不要体验一下免费美容,做个脸。”涂女士解释自己曾多次在地铁、步行街遇到此类推销,她也如往常般谢绝了对方的盛情邀请。“但是她们就是不死心,一直跟着我走了差不多200米,”涂女士表示,“还不停地向我强调,说保证是免费,如果要花钱可以立刻转身走人,绝对不收一分钱。”几番拉扯下,涂女士难以拒绝对方,于是和其中两个女孩一并去了汇银广场12楼的法国医姿贝尔养生馆。
一进养生馆,8名工作人员就将涂女士团团围住,点评她面部的化妆和肌肤。涂女士回忆说:“太恐怖了,一堆女的跑上来对着我的脸说这说那。有的说我的皮肤干燥缺水严重,有的说我有假性皱纹,反正就把我的脸说得不值一文。”在轮番口头攻击后,养生馆的工作人员又安抚涂女士接受免费美容,称提供的服务能够改善涂女士的脸部肤质。
在确定免费美容绝对不收取费用后,涂女士躺倒在美容床上。工作人员在她脸上涂抹了一些膏液,接着均匀按摩。然后搬出一台美容仪器,用仪器灯照射涂女士的脸。涂女士称:“当时脸上就一阵热辣,我问她们怎么反应会这么大,她们说反应大说明有效果,说灯照过的地方都会显得比以前更美白。”
养生馆的工作人员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欺骗涂女士,灯光照过的地方确实变得格外美白。20分钟的免费美容结束后,涂女士起身照镜子,“结果照出了一个妖怪来!”镜子里,涂女士的脸被泾渭分明地划成两块,左边一半是原有的蜡黄中透着些粉嫩,右边一半则是煞白得厉害。一张脸上有两种区别明显的颜色,涂女士感觉自己真的变成了“双面人”。涂女士感慨:“我都差点哭出来了,脸被她们搞成这样子,怎么出去见人啊!”涂女士质问店员,对方解释称免费美容是有限度的,如果想把整张脸的颜色都调均匀的话,必须要另行收费。
三次刷卡
再花7500元才了事
“这不明显就是讹人吗?”尽管涂女士百般不愿意,但看着镜子里不堪入目的“阴阳脸”,涂女士不得不又躺回了美容床。徐女士称:“我当时真的想马上跑出去,但是这种脸哪能出门,不吓死人家了?”随后店员又如法炮制向涂女士推荐产品,软硬兼施下涂女士拿出了自己的信用卡,购买养生馆的美容产品和服务。涂女士对此苦不堪言:“她们七八个人围着我不停地说,我害怕极了,就把卡给她们刷。现在想想真不知道是为什么,当时像蒙了一样。”最终涂女士在养生馆逗留近两个小时,连续刷卡三次,花费7500元。
手法老套
打击有难度
此后,涂女士到徐汇工商局进行投诉,工商部门表示会做进一步调查核实。
昨日下午,早报记者和徐汇区工商局取得联系。对方负责人称,类似涂女士的遭遇近期频繁发生,今年夏季以来每月持续有消费者到工商部门来投诉此类事情。负责人表示:“她(涂女士)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我们投诉部门经常接到类似的案件,都是骗人家说是免费的美容,然后弄得人家出不了门,就开始强迫要消费者花钱。上海市区最明显,不仅有市民被骗,还有外地游客。”
尽管此类案件屡有发生,但是徐汇工商部门负责人表示,打击此类现象难度极大。该负责人称:“美容院通常会雇一般人在街上拉客,跟人家说有免费美容什么的,然后再把消费者带到美容院。我们工商能管理的只是固定的营业场所,像那些大街上拉客糊弄人的,我们没有权限去管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流窜于各大街小巷的这群拉客者,应该归城管和物业管理:“如果拉客的是在大马路上,那就是城管管;如果在大楼里面,就是物业要管。”负责人坦承,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流动性,给执法带来很大难度,“各部门间的统一执法工作需要协调,操作起来有难度。”徐汇工商分局负责人称,对于涂女士的遭遇他们会进一步调查,并在取证完全后采取行动。
在采访中,早报记者还了解到,此前南京路步行街置地广场内美容院林立,很多消费者在此地遭遇过和涂女士类似的美容诈骗。年初黄浦区开展专项整治后,美容院派人上街拉客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有关部门还在置地广场四周树起了醒目的警示牌,正告消费者切莫受骗上当。
“花想容”总经理出面
美容院同意退款
退卡?休想!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华山路2088号汇银广场1208室,看到大堂内,柜台后面的牌子上写有“法国医姿贝尔养生馆”几个红字,柜台旁边架子上放有几瓶写着“碧生素”的瓶瓶罐罐,沙发上有几个身穿粉红色护士服的女子在聊天。当记者表示自己想做美容时,这几个女子非常热情,立刻拉着记者的胳膊就往里面走,说是先做个皮肤测试。记者表示对这个养生馆不熟悉,希望她们先介绍一下情况,以下是记者与美容院女子的对话。
美容院:你想做什么美容?
记者:脸上皮肤比较干,想改善一下。
美容院:那要先做个皮肤测试。
记者:用什么测试?
美容院:我们有机器的。说完,该女子带着记者进入里面的一个小房间,指着一台没有标识的白色外壳的机器说,这个可以做皮肤测试,看看你的皮肤是属于哪种情况。随后又推开另一个房间的门,指着两台还是没有任何标识的机器说,这个可以祛斑美白的,脸上的表皮斑可以一次祛除。
记者:一次祛除会不会太快了?会伤皮肤的。
美容院:不会的,我们都做过的,有经验。来,来,来,先做个皮肤测试吧。
记者:我需要买产品吗?
美容院:产品都是我们的,只要买服务就可以了。
记者:万一做得不好怎么办?
美容院:你可以先体验一下。
记者:有什么优惠吗?
美容院:办张卡,第一次就算免费了。年卡4800元,月卡680元。
记者:那我如果做了美容,感觉不好到时可以退卡吧?美容院:小姑娘,搞搞清楚,吃下去的饭还能吐出来吗?哪有退卡的道理。
记者:你们这里也没有营业执照贴出来,是不是正规的店啊?
美容院:你到底是不是来做美容的?(美容师叉腰瞪着记者)
记者:我只想问问清楚……
美容院:你是同行来暗查的吧?我们这里不欢迎你,快走吧。早报记者李淑平
11月25日,位于徐汇区汇银广场1208室的法国医姿贝尔养生馆。早报见习记者刘行喆图
调查
“花想容”与美容店究竟什么关系
早报记者李伟
早报记者从涂女士那里了解到,从美容院内购买的很多产品都是花想容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而在此前多家媒体有关上海美容业存在欺诈行为的稿子中,“花想容”三个字也被频繁提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花想容”在美容院中属于热销品。那么,这一品牌的化妆品为何热销?“花想容”又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跟法国法国医姿贝尔养生馆又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涂女士购买美容产品的单据看,大量的产品来自一家叫“花想容”的化妆品公司。而从此前有关置地广场美容业管理混乱的媒体报道看,欺骗消费者的美容院大都销售该公司的化妆产品。
早报记者在网上查到,上海花想容化妆品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美容化妆品公司,其公司开发有包括“爱情密码”等多种美容产品。该公司在网上称其生产的精油“在法国美容界享有优良声誉,是法国三大芳香精油品牌之一”,并正在力图成为中国最好的精油制造商。根据能收集的资料看,花想容主要通过出售旗下品牌化妆品来盈利,而化妆品的销售有很大一部分又是通过美容院来完成的。早报记者了解到,化妆品的销售主要是商场和美容院,由于目前上海各大商场门铺租金较贵,销售成本高,很多化妆品生产商将美容院看作是最佳销售渠道。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这样一家公司却在最近几年几经辗转,搬迁数次。早报记者先是前往网上公布的公司地址,陆家浜路富南大厦22楼,结果找到的却是一家旅行社。旅行社工作人员对记者的到来并未感到惊讶,他们说此前也有人上门来找花想容化妆品公司,工作人员称:“好像都是来投诉的,说去美容院上当受骗了,但他们公司已经搬走了。”记者连跑几个地址都落空,最终从工商局查询到今年11月6日,花想容公司在浦东南路设立了一个新的办公地点。
昨日记者和“花想容化妆品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在听完涂女士的遭遇后,一位姓黄的负责人表示,公司只对化妆产品负责,美容服务投诉应该找美容院。黄女士称:“我们公司是美容院的产品供应商,负责给他们提供我们的品牌产品。具体到美容院那边如何操作,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黄女士称,尽管消费者买到的是自己公司生产的化妆品,但是由于公司只负责生产,消费部分则完全交给各美容院。如果美容院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任何问题,也应该是由美容院自己承担。黄女士还承诺,一旦消费者在购买花想容的产品后发现有质量问题,可以找公司进行退货。
当得知很多消费者都有涂女士的类似经历时,黄女士称,自己没有看到过此类投诉,并一再强调该公司旗下的化妆品品牌并没有质量问题。随后,记者询问是否会和加盟的美容院、经销商交流协商,避免涂女士的遭遇再次发生。黄女士称花想容公司也有自己的尴尬:“毕竟我们是管生产的,人家怎么卖我们也没办法。”黄女士最后还暗示,美容市场中此类情况并不在少数。
昨晚,早报记者和“花想容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先生取得联系。在介绍花想容和美容院的关系时,李经理承认用“加盟店”三字能够描述彼此间的关系。李经理称,花想容公司主要负责为美容院提供化妆品,对方则可以在为消费者美容时推销花想容旗下的品牌。在被问及为何多家存在问题的美容院都使用花想容的品牌时,李经理认为这是美容院自己的问题,不应该和化妆品公司联系起来。李经理称:“他们拉客,或者做免费促销什么的,都是一种销售模式,我们管不了人家。”
实际上真正让花想容成为舆论焦点的,是去年黄浦区政府对置地广场美容混乱的一次整治行动,其中就有一家美容院挂着花想容的牌子(《上海法制报》2007年12月24日报道)。李经理解释,那家美容院也是自己品牌的加盟店,由于“营业执照没有办理下来”,因此先借用花想容的名称。在被问及为何和部分没有营业执照的美容院签订合作关系时,李经理称对方都许诺过会把营业执照办下来,“而且现在经济形势不景气了,有生意做当然要做。”
据李经理介绍,上海目前和花想容化妆品公司有加盟关系的美容院多达几十家,其中有的美容院也会使用其他化妆品品牌。
“花想容”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创建于2000年,是集美容护肤品代理,芳香精油生产与销售,美容院开业咨询,开业指导与服务于一体的美容行业多功能公司。公司立足于上海,在全国市场拥有庞大的销售代理渠道。
媒体关于“花想容”报道
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停业
2007年3月15日某报一篇题为《美容院:不掏钱休想洗掉“免费膜”》文中称,记者在离开置地广场时,看到一家遭消费者投诉的名为“花想容”的美容院堂而皇之地在门口贴出告示:“因公司员工近日参加技术比赛,停业2天,3月16日恢复营业。”该记者认为,这是这家美容院逃避工商检查的手段。
免费美容“阴阳脸”早有前科
2007年12月24日某报一篇题为《“免费美容”的一次丑陋转身强迫顾客付更多美容费》的新闻中指出,一名叫做小周的女士在南京东路游览时被一群美容院导购拦下。小周遭遇和涂女士类似,在被美容院做出一张“阴阳脸”后,小周也和美容院做了交涉,并在此后向工商部门提出了投诉。报道中称,这家美容院的名称就是“花想容化妆品有限公司南东分公司”。
工商称多家美容院有违法行为
2008年2月1日某报一篇题为《美容不当可能造成毁容“免费美容”还在“丑陋转身”》的报道中,记者引述公安、工商、食药监、卫生监督所、城管等部门执法人员的话称,花想容化妆品有限公司南东分公司和艾美姿公司向顾客销售未明码标价的商品属违法行为,且存在超范围经营的行为。
此外,国内多家媒体此前也报道过有关“花想容”的新闻
2007年11月14日,东北一家媒体在一篇题为《“花想容”美容院非法行医》的报道中称,一家哈尔滨市“花想容”美容院涉嫌非法行为,其在没有医疗执业许可的情况下,给消费者打“除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