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在我们身边普及了。机器人做外科手术,在扬州还是头一次听说!扬州迎来了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它完成了在扬州的首台外科手术。
6旬老人体检查出肿瘤
最先进机器人“持刀上岗”
家住头桥镇的何先生今年67岁,在社区进行体检时,发现脾脏有肿瘤。
“当时医生让我到大医院确诊。”何先生来到苏北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脾脏肿瘤,医生建议手术切除。拥有“三头四臂”的手术机器人为何先生进行了最先进的微创手术。
何先生腹部只有5个8毫米左右的孔,供机器人手臂操作。一个多小时,完整的肿瘤就被切除取出。“一般这类手术我们是利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苏北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柏斗胜介绍,机器人手术的特点就是精准、精细,它解决了传统腔镜微创手术仍存在的诸多不足:手术视野为二维图像,没有景深感;手术器械仅有5个自由度,部分精细操作无法完成;医生手部的震颤通过套管和器械被放大,不利于高精准度手术;更为重要的是,它的适应范围受限,在胸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胃肠的微创手术中存在较大的难题等,这使得传统微创外科手术出现了发展瓶颈。
“而机器人手术填补了这些不足,它的镜头里有两个摄像头,能将病灶放大10倍,并且有裸眼3D效果,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手术创口更小。”
解疑
是机器独自给患者做手术?
首先,手术机器人并不是自己给患者做手术,它是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别称。扬州引进的这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一种主从式控制的腔镜微创手术系统,专为外科医生执行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手术而设计,产品名称为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
手术机器人可以说是医生手的延伸,系统完全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控。医生根据机器人视频反馈来进行操作,然后精细动作通过处理器算法计算处理,反馈到机械臂在患者体内进行精准操作。
机器人手术如何进行,靠谱吗?
医生在距离手术台不远的中控台操控机器人,甚至不用直接“看”患者,坐着就可以完成全部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拥有“三头四臂”:医生控制平台、患者手术平台、视频影像平台三个操作平台,以及四只灵活自由的机械臂——三个臂操作,一个臂为镜头。
操控机器人,有点像驾驶汽车,医生左脚踩按钮,向机械臂系统发出移动指令。机械臂实时将视频清晰传送到中控台上。如果医生需要完成切除等动作,就可以右脚踩操作系统的键钮,机器手能精确完成指令。
“腹腔镜手臂和人手只能弯曲90度左右,但是机器人手臂具有7个自由度,可540度旋转,能绕到肿瘤后面,完成手术。”柏斗胜说,它结合了人手的灵活性和腹腔镜系统的微创优势,可在狭小的空间完成更加精细的操作。
机器人做手术会有误操作吗?对此专家表示并不会,机器人操作每个步骤都有安全保护措施,一旦出现误操作就会有报警提示,如果不将故障排除,就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
为什么要用机器人做手术?
“而且更大程度减少医生体力透支,让主刀医生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操作中。”柏斗胜说,对于医生而言,机器人手术操作是坐着而不是站着,要知道外科的复杂手术往往需要七八个小时,如果七八个小时一直站着,对医生的体力是额外的消耗。
并且,根据机器人手术的特点,它还能进行远程操控,也就是“隔空手术”。专家表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后在家门口,就能请远在上海、北京的大专家进行远程操作,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