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预制菜在线通讯员发现,食品龙头企业“双汇”开始试水预制菜自助贩卖机了。
一盒盒预制菜放在机器里,消费者扫码支付即可取走产品。
据悉,双汇此次将微波即食系列产品“啵啵袋系列”作为首发产品,在学校、医院、景区、高铁站等多地试点。
除双汇外,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利斯)也搞起了预制菜自助贩卖机,尝试预制菜新卖法……
用卖饮料的方式卖预制菜
预制菜作为今年爆火的新消费方式,其加热即食的特点契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预制菜自助贩卖机发展的机会。
据小编了解,目前,商家将预制菜自助贩卖机的试点都投放在一线城市。
其中,预制菜烹制产品多选择社区,微波产品则侧重写字楼、学校、医院、高铁站等。
场景不同,产品类别也不同,就社区来说,消费者更注重菜品的口味和口感,开展试吃活动能吸引来了不少居民。
而高铁站等场景,人流量大,但没有固定用餐地点,满足快速和方便食用才是重点。
为什么商家纷纷试水自动贩卖机?
首先要搞清楚自助贩卖机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零售化的一种形式,具有不占空间、不占人力,而且选址灵活等特点。
也正是这个原因,各个领域都希望探索这种销售渠道,比如水果汁自助机、盲盒自助机、鲜花自助机等。
而预制菜本就具备零售属性,这一点和自助贩卖机的特点“不谋而合”。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的占比是8:2。
事实上,预制菜真正大规模走向C端消费者是在今年春节。目前,预制菜市场的定义和划分依然没有统一的说法和划定,也没有国家级标准来规范市场,所以预制菜市场仍属于自由发展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谁能“离顾客更近一步”、“更早一步上顾客的餐桌”,谁就更有机会“出圈”。
自动贩卖机这门“好生意”,早就有人盯上了
2015年,三全推出无人零售机“三全鲜食FUNBOX”,瞄准白领午餐市场,以写字楼鲜食售卖机的形式立足。
据悉,在北京和上海的销售网点已经达到1000多个,APP下载量为15万,百度、爱奇艺和58同城等巨头公司都在使用FUNBOX。
但当时受外卖市场的打压,这种模式最终还是没有发展起来。当FUNBOX的尝鲜期一过,也暴露出严重弊端:30-50份的销售量难以支撑FUNBOX“APP+自助售卖机+中央厨房”的模式。
不过一年,FUNBOX就在2181.77万的亏损中画上了句号。
很快,又有人盯上了“早餐赛道”。
2017年,前雨润集团电商事业部总经理麻纪祥研发“早餐自助终端”产品,全程热链运输,每台贩卖机放置220份早餐,试水地铁站和写字楼。
以“美味、便捷、时尚、平价”为定位,看似契合早餐市场的刚需。
产品设计也非常“酷炫”:用“胶囊”的形式来做包装。
胶囊餐盒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放饮品(豆浆、咖啡等),另一部分放置主食(包子、煎饼等),售价为10-20元。
当年,团队计划投放500台机器,“预计4-4.5个月收回投资成本”,并公开寻求融资。
然而,这件事最后也不了了之。
目前预制菜市场属于初级发展阶段,预制菜的消费群呈现分散的状态,自助机能够覆盖的客群十分有限。尽管相比开大门店,各项成本已大大降低,但这个痛点无法从本质上解决。
长远来看,预制菜一定是个趋势,无论怎样,各企业积极开拓新的消费模式,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