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分切一体机亮剑易鸿智能演绎“新进化”
2022-07-0409:40:59阅读:593
动力电池大规模生产趋势下,产线设备向智能运维、高速生产、降本提质方向发展,设备一体化趋势特征明显。
尤其在电芯制造前工序,辊压分切一体机、激光模切卷绕一体机、切叠一体机等一体化智能装备,已经成为动力电池企业扩产新线的主流选择。
面向TWh时代,动力电池规模扩张不断释放巨量的设备订单,优质智能装备已经面临稀缺供给局面。锂电机器视觉系统龙头易鸿智能瞄准机遇,提前部署量产一体化智能装备,并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悄然渗透。
在第十五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上,易鸿智能董事长王刚在演讲中表示,公司1.2米幅宽辊压多级分切一体机已经实现批量交付;激光模切卷绕一体机已经获得客户订单,将于今年下半年量产交付。
从企业发展维度来看,易鸿智能在构建既有机器视觉业务护城河的同时,开辟出“机器视觉+一体化智能装备”的发展道路。通过卡位电芯前段核心工序,赋能全线机器视觉检测升级,全力奔赴TWh新周期。
辊压分切一体机市场“亮剑”
辊压分切一体机兼具极片辊压与极片分切功能。极片通过辊压,可增加极片的压实密度、提高容量、降低内阻、提高极片厚度一致性;分切工序主要包括极片卷料放卷、定宽分切和分切后收卷。
而目前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在于:1、在辊压过程中,由于张力不均匀、不稳定,极片涂布边缘凸起等因素,造成极片断带现象。2、在极片走带过程中,张力控制相同的情况下,料区箔片和无料区箔片的应力不一样,出现部分活性物质脱落、断箔甚至断带的现象。3、电芯长薄化趋势对于极片的高度、面密度要求高度一致,辊压控制难度骤增。
王刚表示,易鸿最新的1.2米幅宽辊压分切一体机具备在线分切宽度闭环系统与防缺口断带闭环系统。极大的提高张力控制和对辊速差控制精度,避免电池极片出现镰刀弯情形。
与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相比,易鸿辊压分切一体机的差异化优势在于:采用全伺服控制,以零张力传动为目标,最大程度防止由于工艺一致性问题导致的材料断带问题。同时,通过防缺口断带闭环系统,应对检测极耳破损或极片开裂现象,直边破损提前预警,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实,即便同样采用全伺服控制,不同装备企业对于智能化理解的差异,对于最终呈现的设备运行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不同。”王刚表示,高效稳定的全伺服传动控制系统是易鸿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自动化控制方式上,易鸿有着独特的解决思路与理念,主要基于设备的控制方式和底层架构去实现,这也是易鸿相比较于传统机电一体化理解上的knowhow所在。
在辊压分切一体机的分切环节,易鸿通过多级分切,进一步提高分切宽度的一致性;依托于自身机器视觉系统能力,通过膜卷宽度制程数据实时在线检测,解决后工序overhang痛点问题;通过膜卷厚度制程数据实时在线检测,从源头上有效解决极耳错位问题;通过涂布NG缺陷分布,配置后工序激光模切卷绕一体机切割的EA长度优化控制策略。
这也是易鸿智能结合机器视觉与高速传动等一体化技术,在一体化机本身性能优势外,实现工序之间在配合联动的新思路,也为其后续激光模切卷绕一体机工艺推广、大规模量产打下基础。
不难看出,对机器视觉、高速传动和自动化控制独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易鸿智能身上的独特DNA。而这也在其不断拓宽产品边界、筑高成长天花板的过程中不断体现。
商业模式的升级与重构
借助机器视觉的技术根基与市场口碑,确立“一体化装备+机器视觉”齐驱并进产品矩阵,易鸿正在勾勒未来的企业蓝图。
传统印象中,易鸿智能作为锂电机器视觉系统龙头,逐步形成了以机器视觉为核心带动整机销售的商业模式。
现如今,随着公司智能一体化装备市场化成熟,易鸿智能的商业模式也随之升级与重构,确立以智能一体化装备为核心带动机器视觉销售,且机器视觉服务方案以全工序视觉检测方案为主。
市场战略的升级绝非偶然。在王刚看来,全球动力电池技术竞争升维,电芯正在向大尺寸、薄型化方向发展,设备一体化的升级可在通过性、稳定性、制造效率、生产成本、空间率、数据闭环、生产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1.2米幅宽辊压多级分切一体机之外,易鸿在规划量产的智能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方形铝壳激光模切卷绕一体机、4680多极耳激光模切卷绕一体机、1.5米幅宽辊压多级分切一体机、HEV卷绕机等。
王刚进一步指出,面向TWh时代,动力电池产能规模正处于急剧增大阶段,眼下动力电池企业需要比任何时候都重视产品的安全、质量与性能,实现全工序视觉检测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2019年,易鸿智能就率先打通方形铝壳电池从电芯、模组到PACK制造的全工序视觉检测方案,并已于2021年在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海外工厂交付落地。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全工序检测能力且具备实际应用案例的机器视觉供应商。
“在机器视觉领域,易鸿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接下来,通过一体化装备带动全线机器视觉方案销售,将成为易鸿智能发展的主线策略。”王刚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对自动化控制的理解与积累,易鸿智能还打造了人工智能云平台,建立前中后工序不同阶段的电芯DNA,集中研发前工序智能装备;记录每颗电芯全生命周期的生产数据,通过和核心客户电芯安全工艺的不断升级藕合来不断提升一体化装备再“智”造。
并试图通过长期的生产制程数据的挖掘分析,利用AI算法加持,演算最优的生产方案,协助客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生产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