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大理州普通高中质量监测
地理试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37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4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的进展,我国有望成为首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完成下面小题。
1.“天问三号”即将探测天体()
A.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外表B.不发光,沿近圆形轨道运动
C.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D.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2.“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不属于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
【答案】1.B2.A
【解析】
【1题详解】
“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为火星,火星属于行星,不发光,沿近圆形轨道运动,B正确。具有云雾状外表的星云,A错误;炽热气体组成的是一般是恒星,C错误;火星的体积和质量较小,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为火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及可观测宇宙,不属于地月系,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太阳系的成员有: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及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图为黄山迎客松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黄山“四绝”景观体现的地球圈层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以下关于迎客松所属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地球特有的圈层B.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范围包括大气圈全部D.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圈层
5.迎客松所属圈层改变原始大气成分的主要方式是()
A.太阳辐射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水循环
【答案】3.D4.A5.B
【3题详解】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这4个地球圈层,D正确,ABC错。故选D。
【4题详解】
迎客松所属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上部以及水圈的全部,是非常活跃的圈层,A正确,CD错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的主要方式,B正确;不能改变太阳辐射、呼吸作用和水循环,ACD错。故选B。
【点睛】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个。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
研究表明,北极地区的海冰变化和气候变化存在相互强化的正反馈关系,近几十年来北极的增温幅度是全球平均的2倍以上,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下图表示2013年9月到2019年9月的海冰边缘分布(虚线为2013年,实线为2019年)。完成下面小题。
6.2013年到2019年海冰变化会导致()
A.太阳辐射增强B.海面辐射增强C.海面辐射减弱D.太阳辐射减弱
7.北极放大效应的出现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变化有一定关系,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植被大量死亡,二氧化碳增多,保温作用增强B.植被覆盖增加,二氧化碳减少,保温作用减弱
C.海水蒸发增加,空气湿度增加,保温作用增强D.海水蒸发减少,空气湿度降低,保温作用减弱
8.北极放大效应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近地面气压降低B.北极地区大气的对流减弱
C.北极地区大气的密度增大D.北极地区海水的密度增大
【答案】6.B7.C8.A
【6题详解】
海冰变化不会对太阳辐射造成影响,AD错误;由图可知,北极海冰覆盖减少,被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更多太阳辐射被海洋吸收,海水增温,海面辐射增强,B正确,C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