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利息本质的理论:古典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3)利息的计算:单利和复利
2.利率
(1)利率的分类
(2)利率的作用
①利率的经济效应:成本效应、资产组合调整效应、财富效应、利率的预期效应、利率的汇率效应
②利率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杠杆作用
③利率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3)利率决定理论
①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②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③可贷资金理论和IS-LM模型
(4)利率的期限结构
①利率的期限结构
②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
(三)外汇与汇率
1.外汇
(1)外汇的概念:静态广义概念和静态狭义概念
(2)外汇应具备的要素:真实债权债务、自由兑换性、可偿性(普遍接受性)
(3)外汇的作用:国际购买手段、国际支付手段、国际储备手段、国际财富。
2.汇率与汇率制度
(1)汇率的概念
(2)汇率的标价方法
(3)汇率的种类
(4)汇率决定理论
①国际借贷说
②购买力平价理论
③利率平价理论
④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5)汇率制度
①固定汇率制度概念、维护固定汇率制度所采取的措施、作用
②浮动汇率制度概念、浮动汇率制度类型、作用
③联系汇率制度
④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机制
3.币值、利率与汇率
(1)币值与利率
(2)币值与汇率
4.汇率决定理论
(1)购买力平价理论
(2)利率平价理论
(3)国际收支理论
(四)信用
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2.信用形式的主要形式
3.信用工具
(五)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界定
2.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3.通货膨胀的成因
4.通货膨胀的危害
5.通货膨胀的治理
①需求政策
②收入政策
③供给政策
④结构调整政策
(六)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的定义
(2)金融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3)金融市场的功能
2.货币市场
(1)票据与贴现市场
(2)国库券市场
(3)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
(4)回购市场
(5)银行间拆借市场
3.资本市场
(1)股票市场
(2)债券市场
4.外汇市场
5.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1)远期和期货
(2)期权
(3)互换
(六)金融机构
1.金融机构概述
2.国际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七)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资本金业务
(2)存款业务
(3)借款业务
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现金业务
(2)贷款业务
(3)投资业务
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1)结算业务
(2)信托业务
(3)代理业务
(4)租赁业务
(5)表外业务
4.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1)信用风险的特征
(2)市场风险的特征
(3)操作性风险的特征
(八)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1.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1)货币层次划分的理论及实践
(2)存款创造的条件
(3)多倍存款扩张的过程
(4)存款收缩过程
2.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政府的银行
(3)银行的银行
(4)管理金融的银行
3.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现金如何进入流通
(2)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
(3)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九)货币供求与均衡
1.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①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②流动性陷阱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2.货币供给
(1)基础货币
(2)货币乘数
(3)中国的货币供给
①中国货币层次及其乘数
②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
③货币乘数
④中国货币供应的波动
(十)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
(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①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
③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4)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①中间目标的必要和选择标准
②几种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1)一般性质政策工具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贷款和再贴现业务
③公开市场操作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①信用控制:信用配额、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