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热,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出行时多会选择树木、草丛较多的阴凉处躲避太阳,但在外游玩或者进行农耕、野外采摘的户外活动时要警惕一种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虫。
近几年来,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的局部地区相继发现并且报告蜱虫咬人病例,其中个别重症患者因为多脏器的损伤而造成死亡。
一、蜱的简介
蜱(念pí,二声)!
蜱虫是寄生虫,俗称草爬子、扒嫉、牛鳖子、瘦牛叮(意即牛都能被叮瘦),属于寄螨目、蜱总科。蜱虫多在春、夏、秋季活动,一般从4月持续至10月间。喜欢叮咬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和腹股沟等处。
二、为什么蜱虫叮咬后会生病呢?
其实,蜱虫本身没什么毒性,但蜱虫身上却可以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所以真正致病、致死的就是这些病菌。
三、被蜱虫叮咬后的症状表现
被带有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后,人最短在2-3天后发病,也有会在1个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旦起病,最典型的病程可分为发热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期、恢复期三个主要的过程。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38.0℃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早期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重症患者多合并神经、精神症状,预后较差。
四、被蜱虫叮咬后的应对方法
遇到蜱虫叮咬,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切勿生拉硬拽,以免将蜱虫的残肢或口器折断,产生皮肤继发性损害。
在发现一只蜱虫后不要停止检查全身和衣物,蜱虫可能不止一只。如果一激动自己拔了,伤口涂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带上虫子标本去医院,可以协助判断是否有病毒或者是否有残留在身体里。蜱虫叮咬后可以就诊的科室:急诊科,感染科,皮肤科。
五、个人防护要点
1.全身武装
外出到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提倡穿长袖浅色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少露皮肤。
2.涂驱虫产品
用一些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喷洒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肤上(不建议给两岁以下幼儿使用避蚊胺),你可以在任何一家大超市买到这种驱蚊水。
3.游玩后全身体检+清洁
户外活动完回家后,重点检查肘窝、腋窝、脖子、耳朵背、腹股沟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头发里面也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4.尽量远离是非地
5.给宠物定期除虫
蜱虫不仅会叮咬人,动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标。如果出门带了宠物,回家后也要仔细给洗洗澡做个检查。
6.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
六、特别提醒
遛狗人:在野外遛狗时请注意,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
钓鱼人:尤其是野钓者,要扎紧裤管;
野游人:穿长衣长裤,勿入杂草树木丛中。
如果被蜱叮咬后(或在植被茂密的丘陵、山区活动后)1个月内出现如下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你的活动史或叮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