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宠物粮市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伴随政策红利和国内养宠人口的增加,无数的国产品牌生根发芽,让曾经横行江湖的进口品牌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与之相对,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
未知的风险让众多国产品牌不寒而栗,也许前夜还光芒四射,明天就灰飞烟灭。这里面,有主动失误,也有被动挨打,甚至还有无知觉的消亡。
猫粮代工问题,就是其中一把无声无息的暗器。
抱歉,阳春白雪不如猪饲料
阳春白雪又或下里巴人
对于国内众多铲屎官而言,答案毫无疑问是前者。从大数据分析,都市白领是养猫用户重要组成部分。养猫,不仅是养宠,更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
这批重量级用户会每年花几千块给猫做体检,再花几千块置办各种喂养器具和宠物玩具,至于食物更不待说,从最初的跟人吃剩,再到各种膨化粮、烘焙粮、冻干,还要时不时来点罐头猫条小零食[1],让主子生活开心是首要任务。
是的,真相就这么残酷。鸡牛羊猪是给人吃的,所以其饲料的监管不敢怠慢,而猫,只是普通动物。
养猫的朋友,一定很熟悉一个词「鲜肉」。
给孩子吃的,当然得是好东西,吃鲜肉才放心。事实上,在某些猫粮代工厂眼里,鲜肉等于边角料,尽量用低廉的成本解决问题,只要能吃就行。你以为猫吃的是鸡胸肉,实际上是鸡皮、鸡架、鸡屁股,你以为是纯肉鸡肉粉,实际上是带骨鸡肉粉,而且,这样的已经算质量不错的。
监管的力度和标准的天花板让宠物食品行业的本质矛盾浮出水面——用户日益增长对人食级猫粮的需求,与不如猪饲料低标准猫粮之间的矛盾。
为了让猫吃的健康一点,也是操碎了心。
生产界的天花板在地下室
既然聊工厂,自然离不开生产。
可惜,猫粮生产界的天花板在地下室。现在的猫粮生产工厂,需要申请的是饲料生产许可证,那么工厂只需要按照饲料生产标准建设生产就可以了。
饲料生产标准和人类食品生产标准差距是巨大的,对原料和生产环节的卫生要求的差距都是极大的,懂生产的朋友都知道。
曾经暗访过一些猫粮代工工厂,原料车间和环境和气味那真是让人三天都不想吃饭。我想没有哪个铲屎官愿意自家的猫吃上这种玩意加工出来的粮。
工厂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反正之后加工时会高温杀菌,没事。
没办法,一天还是饲料生产标准,一天就无法杜绝这种现象。
有铲屎官灵魂拷问,国产如果这样,那我就吃进口的!
对不起,你又被割韭菜了。
全世界的宠物食品行业监管都很差,国外的月亮也不圆,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只要一天还是饲料标准,就一天监管没法提升。上了人民日报的GO猫粮翻车事件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再赘述。
监管最差的是加拿大,是的,就是那个风景优美移民标杆加拿大。国内已被发现的虚标粮几乎都来自加拿大。另外,无良商家还喜欢把进口临期猫粮改日期再投放市场。
一句话,天花板不变,难有脱胎换骨。
最终幻想:如何催生良性监管提升代工工厂水平
最不可能的假设:
把猫粮列入人类食品序列,需要拿到人类食品生产许可证。毫无疑问,这会极大的提升国产猫粮品质,无论是原料还是卫生都会彻底翻身。
但是,这基本不可能。
无论从经济、伦理、舆论还是法律层面考虑,都很难实施。
有少许作用的假设:
严格来说,这不算假设,因为已经开始做了。
行业透明化。
用第三方检测让行业逐渐透明,目前很多国产品牌正在做。每一包猫粮都能清楚的看到数据,并且可以追溯。
但是,这只能初步解决一个问题——原料。
对于代工工厂还是无法做到透明监管,所以说,只能说有少许作用,虽然慢起码在推动行业进步。
高难度梦想假设:
国产品牌联手,成立联合监管小组进驻代工工厂。
对原料、仓储、加工等关键环节进行抽检和监管,并且数据向用户公开,每个品牌的用户可以查询到自己购买猫粮的关键数据。
听起来很给力,如果能做到,国产猫粮的品质必然有保证。
问题是,代工工厂愿意吗
说实话,目前话语权和决定权并不在一众国产猫粮手中,代工工厂才是老大,想要实现这一步,真是高难度梦想系列。
这不仅需要国产品牌齐心合力,更需要众多铲屎官的舆论支持,还需要国家法规的加持。
除此之外,由此带来的猫粮价格总体提升,也是需要铲屎官们承受的。
如果有这么一天,各位铲屎官愿意吗
[1]这个意思表达不知道是工艺,还是说产品的概念
我按照产品概念修改了,如果是工艺问题,罐头好像又不适合
[2]这一段的阐述有点感觉是说品牌自己没有把控好自己的生产原料,最终出现了细菌内毒素,还甩锅给代工厂,整体话术还要再调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