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5.01.03
2、大栅栏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源于明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为鼓励工商业发展,在正阳门外设市场,修建廊房作为商业铺房,招商开市。至明中叶嘉靖时,这一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繁华闹市。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故有大栅栏之称,并沿习下来,成为街名。该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300米,街道狭窄。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等美誉。
3、护国寺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託克託官邸,初名崇国北寺。明宣德四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5、百万庄狭义的百万庄大致指二里沟以西,三里河以东,车公庄以南,百万庄大街以北,广义的则泛指百万庄大街沿线。这一带原是西郊荒地,建国后不久一、二、三机部在此建大型住宅区,皆是红砖多层楼。庄内各分区按十二地支命名,由子到申共计九区,颇为时人称羡。因当时此地有村子叫做白庄子,于是谐音定名称百万庄。
7、王府井这里最早是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罗艺之帅府,至今仍有帅府园之称。罗艺是罗成的父亲,被唐高宗封为燕王,总管幽州,在此建府。至明代,随着紫禁城的兴建,不少达官贵人也在此修建王府,所以这里被称十王府、王府街。民国时期,帝王时代结束,百姓渐渐淡忘了这些。那时候的北京,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涩的,只能用来洗衣服、蒸饭,而饮用水都是去买。王府街旁西侧有一口远近闻名的优质甜水井,无色无味,久之,王府井的地名因此而得。
8、东四、西四全称应该是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四,指原十字街头的四周路口,各建有一座牌楼,合起来是因四座牌楼而得名的。而东单、西单全称便是东单牌楼,西单牌楼,单,指的是单独的一个牌楼。后来这些宏大的牌楼群,也因交通问题而拆除了,只剩下这些地名的简称。
11、花市大街位于崇文门外,因其曾是专门卖花的市场。既卖鲜花,又卖假花。鲜花多来自丰台、黄土岗一带的花农,也有一些是这里的售花店自己培植的。而这儿售卖的假花名气更大,既有绒绢制成的细活朵花,也有通草花、纸制花、绫缎花等大路货。这条街上,仅为安寓花行客商的旅店就有十几家之多,足见当时的规模之盛。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北京沦陷后,花市的买卖才萧条下来。
12、灶君庙狮子北京有一句歇后语叫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意思是解不开仇恨的死对头或永远不能分开的死搭配。传闻灶君老爷看中了花市大街这块地方,奏明玉帝,在此盖了一座灶君庙。百姓原指望他保佑一方,但穷住户们却越过越穷,而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大伙儿就嘀咕起来。一天,有个挑着担子,下街补漏锅的白胡子老头儿,走到灶君庙门前,放下担子,左瞧右瞧,这个怪举动,招来不少瞧热闹的人,有人问您看什么呢,老头说没看什么,要是在庙门前添上两个铁狮子就更好看了。大伙儿一听笑了,说谁有这些钱哪,从打有了这座庙,我们出钱买香买供,按月送香油,弄的穷的更穷了。白胡子老头儿笑笑没说什么,挑起担子走了。第二天,灶君庙门前多了一对铁狮子。第三天,灶君老爷的马没了,庙门前却有一堆马骨头。夜里,人们听见狮子吼叫,第四天,第五天,庙门就不再开了。从此,庙里住了些做小手艺的人,人们都说这成双成对的铁狮子把灶君老爷的马给吃了,灶君老爷也吓跑了,铁狮子真是灶君老爷的死对头、铁对儿。
13、神路街朝阳门外东岳庙前神路街名字来历很简单,就是东岳大帝巡游所走之路。明清两代,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除了官民都去敬香赶庙会外,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东岳大帝出外巡游。
14、大北窑早年间,出东便门,东北方向离城3里,地势广阔,土质细腻,砖窑密集,向来烧得好砖,其中最大的是在北边的一座大窑,烟囱高耸,远远就能看到。故远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窑为标记物,久而久之,此地就叫大北窑。
17、呼家楼大北窑向北二、三里,有一呼姓财主,盖了个二层楼,高高地俯视着低矮的民居,久之成为附近的地标,被过往行人称为呼家楼。
21、太阳宫太阳宫原是供奉太阳神的庙宇,北京城郊不止一处。城北的太阳宫相传建于清乾隆年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二月初二,都是上大供的日子,香火极旺。解放初期,太阳宫设乡,先后隶属于北京第十三区、第十区、东郊区。1956年,五路居、小黄庄、左家庄、太阳宫、五里沟、七圣庙等6个乡合并为太阳宫乡,1958年属朝阳区。由于离城近,肥水便利,太阳宫一带农民多以种菜为生,除自己食用外,常年为城里人供菜,是京城著名的老菜乡。如今,太阳宫地区绿油油的菜田和古迹已无一处可寻,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建筑及众多居民小区。修建三环路时,西坝河路段有一跨路桥,取名太宫桥,该乡人大代表建议改称太阳宫桥,桥名至今保留,成为这一古老地区的标识。
22、马甸位于八达岭高速公路起点,相传这里曾是明代京城贩马的集散地,称为马店,后演化为马甸。明朝永乐年间,德胜门内有一家茶叶店,老板姓常,他经营的茶叶品种多,货色好,在北城一带很有名气。谁知他后来染上了赌瘾,不到一年就把全部家底和茶叶店输光,只好搬出城里,在德胜门外给人赶马车。一次他跟着车主到蒙古买马,回来后就琢磨着也弄几匹贩卖,于是辞了差事,买回三匹马在离德胜门不到十里的地方贩卖。果不出所料,没几天,马就卖出去了。就这样贩来卖去,半年工夫,又发达起来。别人见他贩马挣了大钱,也跟着效仿,不少蒙古人也赶着马到这里来贩卖,渐渐在这一带初步形成一个马的交易市场。明弘治年间,这一带店铺越来越多,形成贩马集散地,到清康熙时期基本成为村落,俗称马店。乾隆年间,蒙古王公贡纳的马匹赶至京城,因马店地处北郊,地面开阔,水草丰盛,很适合放马,于是贡马都圈养在这里,以等候上驷院(皇家负责饲养马的部门)官员挑选,剩余的马匹就地变卖。民国以后,虽然把马店改成马甸,但依然有二十多家马店存在。直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店才开始逐步消失,但马甸地名一直叫到今天。
26、八达岭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交通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27、明光村明光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这里曾是元代大都城的肃清门。明光村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明朝第十四个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庙号明光为名;另一说法是因为清代的西直门外是一片大坟场,著名的索家坟之北即为明光村。明光二字在佛家含有超度之意,因靠近坟场而取名明光村颇为贴切。
30、铁狮子坟位于北京师范大学东门,与众不同的是,它不以某坟主的姓氏或身份命名,而是以一对铁狮子命名的。狮子自东汉以来一直作为帝王公侯陵寝镇墓的神兽,多为石狮,铁狮子很少见。据说墓主姓白,他的后人曾经要求发掘墓穴。挖开后,仅发现墓穴中有两个放置棺木的台子,没挖出什么东西。那对铁狮子后来一直摆在东门口,成为北师大新校舍家属宿舍大门的标志。五八年大炼钢铁时,铁狮子被送进了炼铁炉。但现在,北师大门口,仍摆放着两只石狮子,不知是否借用了铁狮子的故事。在北京,除了带坟字的地方,还有许多临近旧城门外的坟地,如现在的劲松即以前的架松,马圈,夕照寺即以前的沙和门等。
31、大钟寺联想东桥旁,正名叫觉生寺,里面的钟楼放着一口大钟,据说此钟四十三吨半(八万七千斤),号称北京钟王。传闻明朝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以后,老怕有人推翻他的宝座,为了消灭民间反抗力量,派军师姚广孝收集老百姓刀枪等武器,铸了一口大钟,上面刻着全部华严经,认为老百姓听了钟声,就不会再反抗他。后来大钟不知什么缘故沉到了西直门外万寿寺前面的长河河底(现在动物园和展览馆后面的那条河),到清朝时,皇帝命人把钟捞出来,挪到觉生寺去,并盖一座钟楼悬挂大钟。经工匠们平地、挖槽、放水、结冰,大钟就打冰上滑挪到了觉生寺。后人顺口都叫了大钟寺,觉生寺反倒被人忘掉了。32、保福寺位于中关村东一站地,退了休的太监在此集资修建此寺,取福寿之意。
33、黄庄位于中关村南一站地,原为皇庄,意为皇家的庄田。皇庄源于明太祖洪武23年,始于永乐初年,武宗即位仅一月,就在北京增设皇庄7处,包括此处。明代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皇室的皇庄、官庄、太监庄等遍于京郊,尽占丰硕之地。嘉靖初年,皇庄废除,但性质相近的官庄保留到清末。
34、火器营火器营位于海淀区蓝靛厂北,是清乾隆年火器营八旗官兵合操、演武之地。火器营专职制造炮弹、枪药和各种战斗所需的火器,平时也演习弓箭、枪炮技术,担负京师的警戒任务。
36、祖家坟位于海淀区东升乡马房村东,曾是祖大寿的墓地。祖大寿,字复宇,明辽东宁远人,行武出身,勇敢豪爽,历任游击、先锋、参将,在保卫宁远和锦州、与清兵作战中立大功升前锋总兵。崇祯将崇焕逮捕下狱后,辽东战局逐渐失利,祖大寿在锦州孤城坚守,后因弹尽粮绝无奈降清。
37、穆家坟位于汤河穆家屯村口东山,分东西两处墓葬地,是清代康熙年间宗氏穆氏家族群葬园寝。东坟以穆氏七世祖孟古讷立祖,有32个墓家。西坟八世祖以穆清格之夫渣弩与夫人佟氏佳氏立祖。
38、杏石口位于八大处东南角,因多产石杏得名。组成石杏的石英由于混有其他矿物质,呈青绿色,质硬,无光泽。单从颜色来看,很象我们平时吃的青杏。
39、万寿寺万寿寺位于西三环路紫竹桥东北,建于明万历五年,清代两次扩建,中路七重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堂、万寿楼等,大禅堂后建有三座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三山。假山上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殿,山后为御碑亭。乾隆曾三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东路为方丈院,西路为行宫院,慈禧就曾住在这里。
40、五棵松原为清提督劭英之墓,因墓内有五棵古松树,周边荒凉,当地人便以此松树为地标,称该地方为五棵松。1966年修建一线地铁,原松树死掉。现在,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仍补种有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42、八里庄位于京城西,是西部方向进城的主要通道。因距阜成门城门还有八里地,故称八里庄。
43、六里桥位于京城西南,是西南方向进城的主要通道。原建有石桥,因距离广安门城门还有六里地,故称六里桥。
44、木樨地以前北京城外杂草丛生,而此地的苜蓿长的特别好(苜蓿可作喂马的饲料),所以叫苜蓿地,后觉名字不雅改为“木樨地”。木樨园也是如此。
45、象来街(长椿街)明清两朝,东南亚一些国家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养大象。每当太和殿举行盛典,象群就被牵到皇宫,有驾车的、驮宝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时大臣上朝,大象也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喻视吉祥,蔚为壮观。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与习俗不变,但至后期,驯养大象的经费被层层克扣,大象境遇不断恶化,逐渐病饿而死,仅留下象来街的名称,后改为长椿街。
46、半步桥位于宣武区白纸坊,过去这一带人烟稀少,是一片菜地(附近有南菜园街道),水渠纵横交错,放块门板,用不了一大步就能一迈而过,所以人们就叫它为半步桥。如今根本没有桥,就象北京历史上许多桥已无影无踪,却留下地名一样,如南池子大街的飞龙桥胡同、牛街的吴家桥胡同、前海的三座桥胡同、宣武门外的达智桥胡同、西长街的织女桥东河沿、地安门的东板桥等。另一种说法是京师第一监狱北门外有一条明水沟,沟上面铺设几条石板而成为桥。因走这个桥的大多数是罪犯,带脚镣的罪犯只能半步而行,故而称为半步桥。
47、赵公口位于洋桥和木蓿园之间,自元在北京建都以来,该地一直是由南进京的必经之所。赵公即传说中的财神赵公明,原有一座财神殿,供奉财神之位。南方求官朝贡、输送银粮、商人赴京都要先在此地暂住整顿,然后才正式进京。故有财聚四海、富汇五湖之誉。
48、分钟寺北京外城南面三个城门中,东边门叫左安门,俗名江擦门。出了左安门,往南偏东三四里地,有一个地方叫分钟寺。据说这庙里的钟打起来,一个人听了一个样,大伙儿就管这里的钟叫分钟,庙叫分钟寺。钟声更象有人在耳朵旁边说话一般,懒惰的人听了是下炕、下炕,勤劳的人听了是不忙、不忙,牧童儿听了是放羊、放羊,在春天听了是倒仓、倒仓,在麦秋时听了就是扬场、扬场。传闻当初这里住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儿,无依无靠,当地的人就叫这老头儿给村里打更。老头不要工钱,让乡亲们把钱攒着将来铸一口钟。老头儿打更很辛苦,日子久了,他把村子里人的脾气摸得清清楚楚,打亮更(早晨三点到五点)时,打到勤劳的这家门口,就轻敲几下梆子,让小伙子不必忙着穿衣裳下炕,打到懒惰的这家门口,就重重地敲儿下梆子,让他早早下炕干活儿去。后来新钟铸成,打钟就不用打更了,但钟声就象老头打更一般仍有针对性。一个人听了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