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经济很热,但怎么给宠物花钱,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尤其是宠物消费的线上渗透,直面综合电商与垂直电商之争。公开数据显示,在拥有宠物业务的电商平台中,淘宝占据60%的市场份额,京东以3.7%位列第二,目前最接近宠物电商雏形的波奇宠物,市占率仅有1.9%。
在中国,线上的消费习惯之所以趋于一站式购物,离不开电商平台一边疯狂拓品类、一边疯狂搞促销,能否在中国做出一家真正意义的垂直宠物电商一直是待解的问题。
另外,国内宠物产业链尚未成熟,这也意味着在垂直电商成熟以前,势必需要补齐供应链的短板,当各种宠物细分赛道都出现优质的代工企业,才能实现资源的更好整合。
以目前A股上市的几家宠物企业为例,可窥目前国内宠物产业链的短板所在。中宠股份和佩蒂股份专研食品类别,部分涉及玩具;依依股份主营宠物卫生护理用品,例如清洁袋、宠物垫等。
再以今年上半年宠物消费数据为例。高频、刚需的宠物主粮依然是销售规模最大、店铺效能最高的宠物消费支出类目,销售额接近250亿元,其次是宠物零食、宠物医疗保健、猫狗日用类目销售额分别达100亿元、40亿元、35亿元左右水平。
显然,在线上解决主子吃喝的问题,仍然是头等大事,这对强调宠物全品类的垂直电商并不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前赴后继的创业者努力在黑暗中探索出路。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一级市场的重点事件包括:宠物鲜粮电商“超能小黑”获得2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宠物用品订阅服务商“萌宠小白盒”获得1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一站式宠物综合服务平台“波奇宠物”IPO上市……
超能小黑的没落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获客难。
一方面,传统电商本身存在品类全、联动品牌搞促销补贴的特点,流量容易被虹吸,在疫情之前的电商环境下,一度有“淘宝站外引流、淘宝站内成交”的说法;
另一方面,这几年传统电商形成规模效应后内部也在加快形态裂变,京喜、淘菜菜……甚至是即时零售,抖快为首的新兴电商增速更是飞快,近期连小红书、视频号也在加速靠拢电商。
垂直电商的命运,几乎可以拿前不久正式宣布关停的蜜芽作参考。且不说其面临的种种传销质疑,其前后五轮融资超20亿元,也未能挽救其最终的关停。
另外,主做美妆的聚美优品已经退市,专注时尚女性的蘑菇街市值不到2000万美元,专注奢侈品的寺库已经私有化……垂直电商中唯一活得还算好的,可能只有当当网,全国多数书店散而弱,利润也不高,除了京东、孔夫子网较有竞争力外,其余玩家都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
种种证据表明,在中国做垂直电商并无出路。拿钱换流量,用补贴换增长,增长的同时讲出更大的资本故事,及时构筑自己的供应链和履约壁垒,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巨头的必经之路,2021年淘宝系、京东、拼多多三大玩家的GMV已经占据电商市场份额的88%,留给垂直电商的只能是一地鸡毛。
从淘宝系的一家独大,到与京东、拼多多三分天下,抖快增长飞快,视频号、小红书加速电商变现的轨迹也可窥见电商形态成立的基本条件:
这几年唯一说的上品类垂直且能跑出来的,一个是生鲜电商,一个是鲜花电商。
生鲜电商的情况适用于上述第二条,即通过深耕供应链,要么是前置仓、店仓一体,要么是通过用户订单反推到上游、但须次日自提的团购形式,来贯彻人性中的懒。
生鲜电商很早就有了风口,这两年得益于疫情风潮再次吹起,生鲜在运输中的损耗率较高,毛利水平也有限,必须通过预制菜、鲜花、自有品牌等毛利较高的产品方能实现盈利,叮咚买菜今年疫情方实现盈利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每日优鲜至今命运堪忧。
鲜花电商中目前跑出来的玩家适用于一、二两条,既有先发优势,也是在有一定的供应链壁垒后做电商。目前,市面上涵盖鲜花业务的电商分三类:
订阅制电商除了要面临获客难的问题,还要解决多大程度上粘住用户:
近期,宠物融资事件中亦有一个订阅制电商引起市场注意,C1轮完成2000万美元融资的魔力猫盒,之所以是猫盒而不是狗盒,原因就在于养猫的互动性偏弱,照顾起来简单,所以魔力猫盒旨在为铲屎官提供一应俱全的主粮、零食、玩具、用品等产品,用户可按月、季度、年实现订阅。在消费决策上,养猫的往往也比养狗的更想省精力,这是魔力猫盒切入猫咪市场的考虑之一。
而为了吸引用户、高效获客,魔力猫盒的策略也非常奔放:不仅做喜闻乐见的联名,例如和小红书、宠物医院、电视剧做联名款;邀请专门的插画师来设计猫盒,创造引发用户种草的娱乐级内容;还专门组建了MCN公司,搭建自己的达人矩阵进行社交平台的投放,其营销打法不仅有层次,性价比也很高。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