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至2016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7.2%,不仅优于同期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速水平,更好于全球经济2.5%的增长水平。服务业方面,2013至2016年,中国服务业年均增长8%,去年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较2012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长之快,也侧面反应了我国这五年以来经济发展的成果重大,那么服务增长带来什么?未来有什么发展方向?
一、服务业占据半壁江山有什么信号?
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消费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推动力,就业、物价形势亦保持稳定。2013至2016年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
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这三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占比分别为48.5%、50.5%、51.6%,今年一季度提升到56.5%。
1.已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及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
2.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占比快速地提高,实际上也是我们经济脱实向虚,实体经济弱化的一个结果。
3.服务业的发展为减贫、就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也为农业、工业等其他领域提供支持。同期,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农民工总量年均增1.8%,CPI年均上涨2%。
二、第三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1.基础支持:
“十二五”期间,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居民生活服务业较快发展,有效发挥了居民生活服务业对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2.“十三五”规划明确目标:
(一)餐饮、住宿、家政、洗染、沐浴、美容美发、家电维修、人像摄影等居民生活服务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行业,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居民生活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满足城乡居民服务消费需求。
(二)以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到2020年,初步形成优质安全、便利实惠、城乡协调、绿色环保的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大众化、多元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
(三)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基本全覆盖,农村地区便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家庭生活服务更为便利,大众化生活服务更为普及,各种服务业态全面发展。
(四)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居民生活服务市场主体全面发展,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和众多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居民生活服务从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有所提高。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监管机制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体系逐步建立,规划布局更加合理,质量体系更加规范,诚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形成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未来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任务: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升供给能力。
(二)以集约化为导向提升组织化程度。
(三)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创新能力。
(四)以标准化为目标提升服务质量。
(五)以国际化为引领拓展服务空间。
(六)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提升发展动力。
(本文由入驻中华金融门户网的作者撰写,除中华金融门户网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华金融门户网立场。转载需要表明“转自中华金融门户网”,如不备注转载则需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