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达信副总裁张宇生:老灯换芯点亮数字教育新赛道|财专访
本期访谈人物:
张宇生
“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不断融合,但一个能够容纳硬件全场景、教育大生态的平台尚未出现,而这正是立达信所要开拓的方向。目前公司的全场景数字教育平台已在全国多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预计到今年年底试点学校的数量将达到500所。”
▍个人介绍
▍第一标签
中国教育照明及数字教育领军者
▍公司简介
立达信始创于2000年,总部位于厦门,是专注于智慧生活和智慧管理领域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设有海外子公司;拥有厦门、深圳、台北、西安等多个研发中心;福建漳州长泰、四川遂宁、泰国北柳府三大制造基地。
立达信以智能照明为起点进入物联网领域,致力于把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带入家庭和校园,逐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公司在LED照明产品、控制与安防产品、智能家电以及软件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与生态伙伴深度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立达信以“创新物联科技,点亮美好生活”为企业使命,厚积薄发,砥砺前行。
数字化浪潮卷席到教育照明装备,能擦出怎样的火花?产业变革的潮涌,怎样才能率先破浪?作为全国LED照明行业龙头企业的立达信(605365.SH)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从教育照明装备切入数字教育,欲在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近日,记者走进立达信,与公司副总裁张宇生进行对话,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张宇生反复对传统照明业务转型、产业链延展力进行推演,并直言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数据,未来会价值匪浅。“通过教育数字化平台,依托教育数据要素,科学的解决过去存在的教育评价、精准教学、智慧管理等痛点,从而真正催动行业裂变。”
——安安访谈录
从照明到教育
以LED照明业务起家的立达信因其过去以ODM模式为主且主要面向海外客户,在圈外的大众消费者并不熟知,但作为国内LED照明领域的领军企业,立达信LED产品的出口规模已连续多年霸榜全国,是家得宝、宜家等国际一流家居产品的供应商。
2014年,立达信启动了“点亮中国偏乡”公益项目,帮助偏僻农村学校替换老旧照明设施。也就是在“点亮中国偏乡”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立达信捕捉到教育照明这一鲜有人涉足的蓝海市场,并决定将公司照明业务向专业化延伸。“当时我们做了深入的调研,发现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现状令人堪忧。”张宇生回忆公司布局教育市场时表示,“早期国内没有针对教室使用的专用照明灯具,绝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简式荧光灯具,光环境普遍偏差,直接影响了学生视力健康。”
为此,立达信迅速组建专业研发团队进行视觉健康及人体舒适度需求研究,并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健康护眼的教室灯和黑板灯,并联合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学校照明环境研究中心”推进学校照明环境标准化建设。
2018年,教育照明市场迎来政策东风催化。教育部等八部门办公厅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要求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
目前,立达信教育照明产品已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升级改造教室超过30万间,成为教育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深耕教育照明的立达信,也对这一市场有着清晰的认知。
“但是红利期之后,没有了增量市场,教育照明的存量替换市场空间就比较有限了,所以我们在去年发布了数字教育生态战略,从教育照明扩展到数字教育这个更大的市场,从硬件的生产商过渡到带有生态和平台属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张宇生进一步表示。
记者了解到,立达信的数字教育模块将以硬件全场景、教育大生态、数字大平台为核心,从区域治理数字化、校园管理数字化、教学空间数字化三个维度,破题教育办学中的痛点需求,提升办学效率和水平。
广积粮高筑墙
精耕教育照明数年的立达信,又将产业链扫向整个教育市场,借用多年建立起的渠道壁垒、用户体验的优化升级能力,用“先发优势”唤醒“先机”,坚实的向下扎根。
满足需求才能获客,成本低才能获利。但在教育市场中,各个学校往往因办学层级、生源结构、地理位置、年龄跨度等等诸多方面差异巨大,导致客户需求异常繁杂。
“对于数字教育而言,其产品需要满足不同校园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产品的标准化也不可能忽视,因为只有产品足够的标准化才能把成本降下来,这两者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所以我们在数字教育产品的设计之初就融入了模块化的产品特征,同时满足标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未来,立达信将根据应用场景、教室构造等进行客制化服务,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增加功能模块。”张宇生在解构行业痛点和解决方案时介绍。
在记者看来,张宇生提出的方案与陆奇“把边际成本转变到固定成本”的构想同符合契。
在被问及如何在数字教育行业中构筑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壁垒时,张宇生则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行业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这个行业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性,任何一个数字平台系统想要进入校园,都需要经历一轮验证周期。初高中要认证3年,小学的话可能2到6年不等。”张宇生表示,“一旦平台被采用后,客户的粘性将非常强,因此先发优势本身就是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
立达信在2019年便推出了智慧教育管理平台,布局数字教育业务。今年5月,旗下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厦门立达信数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聚焦数字教育业务。
同时,借助在照明行业积累的渠道资源和品牌力,成功在数字教育产业初兴之际抢到杆位。目前,公司在全国东南、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区均已开展了试点项目,并由专人驻点跟踪,预计到今年年底,立达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试点学校将达到500所。
此外,持续的资源投入也将帮助立达信在数字教育行业确立自身壁垒。据悉,公司在深圳、西安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重点在云平台、无线模组、算法、IoTOS等领域持续投入。
数据催化行业裂变
张宇生举了一个例子,“教育评价一直是教育行业的难点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足够的数据进行科学、专业、客观的评价。”
如果在常态开展的教学中,通过数字平台,将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所有的数据有效采集并在学期末生成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数据报告,精准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多维度呈现每个学生、班级甚至年级的学科素养数据,形成数据画像,从而为学习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这样一来,学生学业总评不靠教师印象分、不凭一次表现,有据可依,有迹可循,不仅能反映学生整个学期综合表现,还能客观的展示出学生的特长及薄弱学科,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薄弱环节精准灌溉,学生与家长的充分了解都是很有价值的。”
“现在的升学考试制度中的体育课的比重越来越高,但其难记录、难量化、难分析、难监督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但数据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私教与一名公平的裁判。”张宇生表示。
“新一轮的教育转型一定是高度数据化的,数据要素在转型过程中将承担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价值难以估量。立达信在这一环节中,用合规数据,去寻找教育公平的最优解,这也是立达信数字教育的初衷——让每一个孩子共享优质、公平的教育美好未来。”张宇生进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