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屁、噔噔、多多、八万、蛋总、豆沙包……因食用信元品牌旗下“饕餮系列”猫粮致死的猫咪名单还在扩大,此外,还有五六百百只猫咪处于不同程度的发病过程。目前已达到了200多只。
对于猫咪的死亡原因,一位铲屎官对《豹变》说:“医生们的诊断大多是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受损,溶肌还有溶血。你根本想象不到,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可最后还是离开了。一想到这些,我的心都要碎了,太难过了。”
等来一份“合格”检测报告
4月14日,信元集团在其官网上对“饕餮成猫粮事件”做出了具体说明,并同时出具了一份由“青岛市华测监测技术有限公司”(符合CNAS、CMA标准)完成的《检验监测报告》。
根据报告显示,委托方为“上海信元宠物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台湾的宠物品牌在大陆地区的两家关联公司,“上海信元宠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16日)和“上海信元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18日)的法人均为一名叫施军辉的商人。
但对于这样的检测结果,绝大多数受害铲屎官并不买账。
一方面,这份检测报告中送检产品的制造批次仅为2022年1月8日,但这次出现问题的猫粮并不止这一个批次的,从铲屎官的反馈来看,还有包括2022年1月19日批次、2022年2月24日批次在内的多个批次的猫粮,且大多是信元与京东的联名款。因此仅测试一个批次的产品,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这并不是国产猫粮第一次陷入危机,国产宠物粮也曾一度被打上“毒粮”标签。
2021年2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14款国内外全价成猫猫粮,测试其营养和安全性能。在国产猫粮中,信元发育宝菌落总数超出国家标准的7.7倍,另一品牌珍宝的营养值,则分别低于其产品承诺值与猫粮国家标准的最低要求。
不过,此前“毒粮””更多表现为宠物粮菌群超标、营养成分不足等方面。
但信元此次毒猫粮致数百猫咪死亡事件,则是重新刷新了人们对“毒粮”的定义。毕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并不多见。宠物粮造成如此大面积死病的情况,
担心安全猫主自制猫粮
当然,其实也不止国产粮,近年来,进口宠物粮同样也“翻过车”。
“检测结果是生物胺超标,这说明用于制作主粮的肉类不新鲜”,一位宠物行业创业人士向《豹变》讲到,“这些国家大多只对进口到本国的宠物粮做检测,目的是防止有疫病的输入,对于出口是没有特殊监管的。”比如去年出事儿的意大利品牌法米娜来说,
对于进口宠物粮“水”是否很深,该创业人士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宠物消费市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即“这里所谓的“标”,指的是进口商品的“正品标”。一般情况下,有标商品是国内代理公司先采购,然后再人工贴上代理公司防伪标签的,可以通过查询确认商品的真伪;而无标商品一般是海外直接采购的。有标信标,没标看命”。
新时代下,许多养宠人士和养宠家庭都将宠物当做亲密的家庭成员,这让以宠物粮为代表的宠物消费迎来了极大的升级。但无论是进口粮还是国产粮,频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让人们操碎了心。人们的养宠观念逐渐从此前的“看家护院”向着“情感陪伴”进行转变,
“直接买猫粮固然方便,但为了猫咪的健康,大家可以尝试着自制猫粮。”养着多只猫的杨美玲就一直坚持自制猫粮,她觉得:“对于一些精致养猫族来说,猫粮早已被打入鄙视链的底端,不少铲屎官开始倾向于自己给宠物做餐食。”自制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开‘毒粮’,
在这样的认知下,作为自制粮替代品的宠物鲜粮也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宠物鲜粮之于猫,有些像预制菜之于人类。
鲜粮的发展逻辑主要是自建工厂,以订阅电商模式为例,通常是根据预定的数量在一天之内进行生产,根据订阅用户的订阅日期,定期冷链配送到家
在欧美国家,宠物鲜粮的历史已经超过十年,消费者可以直接从连锁商店购买鲜粮。与之相比,宠物鲜粮在我国宠物市场中还属于一个“新鲜物种”。对于普通收入的养宠人士来说,相较于传统宠物食品,鲜粮的花费要高出不少。
亟待建立更完善的国标
以美国为例。美国宠物食品安全标准的AAFCO(美国饲料管理协会)创立于1990年,最初由美国药物管理局(FDA)的人领头,团队成员均为兽医和宠物营养学家、宠物食品厂商,制定详细的宠物食品营养方案,规定了各类营养素的最低水平。
2018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号文件,首次制定了《宠物饲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这也填补上宠物饲料企业的生产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空白。
然而国内外行业现行政策来看,国外宠物食品安全标准要高于国内标准。
以猫、狗粮为例,美国饲料管理协会AAFCO要求猫粮含有47种营养素,狗粮则是37种,且明确要求了部分营养素的最高指标和最低指标。同时还有各种营养素的占比情况,如粗蛋白要求发育成长期幼猫≥30%。
但我国现行的标准仅对猫粮和狗粮有8项营养素指标,且狗粮和猫粮的主要营养素指标相同,未有更具体的细项分类及规范。
国标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消费者维权就会因此而变得容易。
由于宠物身体状况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想要论证宠物粮与宠物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就是一件难上加难之事,这也是在信元毒猫粮事件中,宠物医生大多给出的结论是“怀疑中毒”,而不是“因猫粮产生的中毒”。
与此同时,就算这样的因果关系论证成功了,就目前的处罚力度,与企业的销量、利益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极低的犯错成本也成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因。此前出现的宠物粮召回、赔偿事件,不过是品牌方迫于舆论而做出的举动。
而据了解,猫粮的国标属于推荐性标准,并没有强制执行力,这意味着执法部门可能很难给出明确的处罚。
一位信元毒猫粮受害铲屎官对《豹变》说到,我只希望这样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企业可以永远退出市场,不要有更多毛孩子再受到伤害。”“我不需要道歉、也不需要赔偿,因为这些都无法换回小动物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