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谯城经开区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
大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局室、中心,园区各企业:
为贯彻落实区消防委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好谯城经开区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行动,结合经开区工作实际,现将《谯城经开区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安徽亳州谯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2月29日?????????
谯城经开区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
行动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至上”、立足“两个根本”,充分认清当前极其严峻的火灾形势,紧盯重点领域、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重拳除患,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提高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扭转大火多发连发的被动局面。通过集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大演练、大约谈、大督导行动,全面排查“九小场所”、校外培训机构、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突出风险隐患,严格落实整治重点要求,切实将压力传递到基层,传导到社会末梢,推动压实最末端火灾防范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
(一)“九小场所”。包括小型学校幼儿园、小型医疗机构、小商店、小餐饮、小旅店、小歌舞娱乐、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小生产加工企业等场所。
(二)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包括集餐饮、住宿、娱乐、商业、仓储、文化、体育、培训等多业态多功能于一体的经营场所,分租、转租形成生产、储存多种功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场所。
(三)人员密集场所。包括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寄宿制中小学、养老院等场所。
三、整治重点
(一)消防管理不落实
1.消防安全责任不明晰、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2.未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未组织新入职人员岗前消防培训,灭火疏散演练针对性不强。
3.具有承包、租赁或委托关系的场所未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和消防设施、器材设置、维护保养责任,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
4.经营性建筑违规住人。
5.违规使用易燃可燃夹芯彩钢板材料搭建、分隔或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
(二)违法违规施工作业和生产经营
1.未经审批施工作业、无证施工作业、违规拆除作业、违规层层转包施工作业、未落实作业安全措施冒险作业。
2.违规使用明火或者电焊、气焊作业,动火、电焊、气焊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电焊、气焊作业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作业现场未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3.动火作业未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4.施工现场动火动焊作业、带火花作业与具有火灾、爆炸风险作业交叉进行。
5.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地下建筑的冷库违规采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冷库建设、改造、拆除施工期间未严密落实火灾防范措施。
(三)安全疏散条件不足
1.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
2.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数量不足、宽度不够。
3.应急广播、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损坏。
4.未结合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员工、宿管员不掌握初起火灾扑救和组织疏散逃生技能。
5.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未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进行统一管理。
四、工作措施
(一)集中开展大排查行动。全面发动三类重点场所自查自改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要求场所责任人、管理人带队开展自查,并签字确认自查记录存档备查。各局室、中心要按照“三管三必须”,组织开展行业领域消防安全大排查,查清行业领域突出风险隐患。
(二)集中开展大整治行动。各局室、中心对排查发现的突出风险隐患,要登记上账、闭环管理,分类施策、逐一销账。对于单位场所自身能整改的,要依法督促全部整改;对于难以整改的,要作为攻坚整治对象,明确整改责任及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和时限,整改一处、销案一处。对于单位场所逾期不改或拒不整改的,上报区应急局和区消防大队依法进行处罚。尤其对于违规动火动焊施工作业、疏散通道占堵和违规设置铁栅栏等问题,坚决打击整治。对拒不整改的,上报有关部门录入失信管理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对涉嫌犯罪的,上报有关部门实行行刑衔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集中开展大演练行动。各局室、中心要聚焦“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人员密集场所等三类重点场所,突出经营场所业主、员工、宿舍管理员、居家群体、小企业、门店、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等“七类重点人群”以及微型消防站、企业专职消防队,按照制定演练预案、做好演练准备、组织实施演练、开展复盘评估的方法步骤,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演练活动,着力提升人员初起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能力,努力实现人人会逃生、个个会应急。
六、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2024年2月28日前)。制定工作方案,召开部署动员会,按照网格化划分,各单位开展工作。
(二)除患攻坚(2024年3月20日前)。按照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部署,集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大演练、大约谈、大督导行动,全面排查“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突出风险隐患,严格落实整治重点要求,确保大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验收评估(2024年3月底)。谯城经开区组织对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进行验收评估,总结成效,通报问题。验收不合格的,将进行挂牌督办并开展除患攻坚专项行动。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谯城经开区成立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各局室、中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经开区领导小组工作统一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排查风险隐患,狠抓大整治工作质效,坚决遏制各类火灾事故多发连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二)强化统筹推进。各局室、中心要将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与冬春火灾防控、重点领域大排查大整治、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国两会安保工作等重点任务有效结合、同步推进,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找准隐患问题集中的重点领域、敏感场所、薄弱环节,采取精准有力措施重拳攻坚,全力维护经开区消防安全形势平稳。
(三)强化监督问效。谯城经开区将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纳入日常检查内容。发现行动迟缓、工作敷衍的,查不出问题、发现问题不处理的,要通报批评、督办整改,问题严重的严肃问责追责。
各局室、中心要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并明确专人负责,加强工作情况梳理总结,每周三将工作开展情况和附件2-7报送经开区社会事务局。
附件:1.安徽亳州谯城经开区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三类重点场所排查整治情况统计表
3.“九小场所”排查整治情况汇总表
4.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排查整治情况汇总表
5.人员密集场所排查整治情况汇总表
?6.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台账
7.谯城经开区重点领域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网格包保名单
8.三类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指南
附件1:
关于安徽谯城经开区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局室、中心:
为强化消防安全工作责任,落实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任务,确保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质效,妥善解决安全隐患突出问题,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经研究,决定成立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虎区政府党组副书记,谯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朱?炯谯城区政协副主席
??崔文佳谯城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曹?磊谯城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颜?峰谯城经开区纪工委书记
成?员:王云平财政金融局局长
孙?荟产业发展局局长
王晓东社会事务局局长
祁志强党政办公室主任
过青青人才科创局副局长
任?俊规划建设局副局长
朱永星园区派出所所长
孟?飞城西派出所所长
董?岩园区市场监管所所长
丁?超园区城管执法大队队长
???韩寅生园区司法所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局,办公室主任由王晓东担任,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具办人员卢若飞、许倩。
附件2:
谯城经开区三类重点场所排查整治情况统计表
序号
单位名称
地址
负责人及
联系方式
单位性质
存在问题
整改
责任人
整改时限
整改情况
备注
1
2
3
4
说明:1.单位性质应按照场所性质选择填写“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排查中发现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中面积较小属于“九小场所”范围的,应按照“九小场所”填写。
2.若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中存在“九小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应分别填写,并将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情况备注清楚。
3.整改情况填写“正在整改”“已整改”。
附件3:
谯城经开区“九小场所”排查整治情况汇总表
排查
情况
场所
类型
小型学校幼儿园
小型医疗机构
小商店
小餐饮
小旅店
小歌舞娱乐
小网吧
小美容洗浴
小生产加工企业
总数
检查单位场所(家)
发现一般隐患(处)
整改隐患(处)
发现重大隐患(处)
整改重大隐患(处)
附件4:
谯城经开区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排查整治情况汇总表
整改一般隐患(处)
行政处罚(起)
责令停产停业(家)
罚款(万元)
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人)
附件5:
谯城经开区人员密集场所排查整治情况汇总表
行业类别
总数(家)
检查(家)
责令停产停业(个)
宾馆
饭店
商场
公共娱乐
5
...
附件6:
谯城经开区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台账
企业名称: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每月是否组织一次防火检查
£是£否
消防安全管理
单位是否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是否实行每2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
防火巡查、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落实整改
抽查新上岗的员工是否经过消防安全培训
公众聚集场所(九小场所)是否每半年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6
单位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7
单位每年是否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8
建筑防火
消防车通道
□被堵塞、占用
□畅通
□无
9
疏散通道
□堵塞
□锁闭
10
安全出口
□畅通□堵塞
□锁闭□缺少
11
防火门
□完好有效
□常闭式防火门常
□损坏
□不涉及
12
人员密集场所外墙门窗上是否设置影响逃生(安全出口)、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否□是
13
电气线路是否穿管保护
□否
□是
□有,但不符合规定
14
生产、储存、经营场所是否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是,但设置防火分隔
15
室内消火栓
□未设置□完好有效□损坏□无水
□配件不齐
□被遮挡、圈占
16
消防设施
灭火器
□未配置
□失效
□缺少
□配置类型错误
□设置地点不当
17
疏散指示标志
18
应急照明
19
建筑消防设施
□定期维修保养并记录□未定期维修保养
□无记录
20
消防控制室
□有□无
21
值班操作人员
□持证上岗
□无证上岗
□脱岗
22
火灾报警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是□否
23
危险品管理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如电焊、切割)或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
24
是否存在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
25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是否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备注:
检查人员:企业负责人签字:
附件7:
2023年谯城经开区重点领域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网格包保名单
企业名单
商业圈
包保组长
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联滔电子有限公司(二厂)
北京城房京城华府
党政办
祁志强
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
亳州市辰康药业有限公司
科源悦府
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龙慧康(亳州)中药有限责任公司
金色名城
安徽楚王制药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康和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
亳州市百丰食品有限公司
亳州市贡药饮片厂
安徽芍新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安徽魏武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塑通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钟点工食品有限公司
众诚食品有限公司
圣百凌中药饮片(安徽)有限公司
安徽存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安徽一闻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亳州鑫润塑料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亳州市中联重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亳州市逸香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省泽华国药饮片有限公司
安徽万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杏坛家园
规划建设局
任俊
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华通医药有限公司
天运物流园
安徽和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安徽美誉制药有限公司
雍景和府
安徽盛海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安徽芍祥中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碧桂园
中联湘谯建材有限公司
安徽亳州小状元饮料有限公司
杉杉时尚产业园亳州有限公司
亳州市健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三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市圣峰兴药业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国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亳州市海鲸王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亳州)有限公司
安徽同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亳州鼎基鞋材有限公司
安徽国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安徽九洲方圆制药有限公司
亳州市紫芸苑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新兴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市庆丰余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恒大城
产业发展局
孙荟
天津达仁堂(亳州)中药有限公司
亳州市秋越饲料有限责任公司
紫苑花园
安徽宏时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徽兴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恒大时代御景
亳州市参力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亳州益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兴仁堂医药有限公司
安徽四芝堂香料香精有限公司
亳州康华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东方之鼎工业用品有限公司
亳州市盛龙药业有限公司
亳州星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首源医药有限公司
安徽聚盛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安徽希贾兹民族服饰有限公司
亳州市麒源药业有限公司
亳州市徽豪药业有限公司
亳州市普润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佗源堂药业有限公司
亳州市福榕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华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联众医药有限公司
金城丽都
财政金融局
王云平
安徽七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安徽国奥堂中药有限公司
菊花佳苑
亳州瑞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震元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珑熙庄园
安徽省华博燃气股份有限公司
亳州市华宝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林溪郡
亳州玉石科技有限公司
亳州龙利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
安徽省普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亳州市柏森堂中药饮品有限公司
亳州市宝旗赫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振谯花茶加速器
亳州市尚佳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亳州市素芝堂药业有限公司
亳州市辉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亳州市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远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亳州市海顺肉制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济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盛翔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春雨汽车城
企业服务中心
梁伟
亳州成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市海川蛋制品有限公司
4s店商业圈
杭州民泰(亳州)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市锟铖药业有限公司
钢材大市场
安徽援康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亳州艾瑞宠物工艺品有限公司
尚品公馆
安徽益晟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亳州市山佳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亳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亳州市四方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贺林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
亳州市孚明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铭泽药业有限公司
亳州市金芍堂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山西万辉(亳州)有限公司(二厂)
亳州精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市邦泰医药有限公司
亳州市援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聚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亳州杉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珍宝岛仓储管理有限公司
杏林家园
人才科创局
过青青
亳州金芍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市康博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万瑞未来之光
安徽省麒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孚众药业有限公司
花茶基地
安徽承庆堂国药股份有限公司
亳州市芳香苑保健品有限公司
亳州济杨臻圆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普润药业有限公司
承庆堂药业有限公司
亳州市中药饮片厂
亳州市创润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德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亳州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亳州新兴华包装有限公司
杉杉服饰有限公司
亳州市悦顺电动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亳州益源电力有限公司
安徽省宝升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山西万辉(亳州)有限公司(一厂)
五得利集团亳州面粉有限公司
亳州市凯硕药业有限公司
亿都商城南区
社会事务局
王晓东
安徽正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市海创型材有限公司
芍花小区
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安徽泰恩康制药有限公司亳州分公司
绿水家园
安徽省百萃金方药业有限公司
亳州市浦天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亿都商城北区
安徽省永香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市百萃金方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本草方源(亳州)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养生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宏信药业发展有限公司
亳州市利杰药业有限公司
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天利能源有限公司
安徽亳州喜宝鞋服有限公司
安徽方氏制药有限公司
安徽豪门国药股份有限公司
亳州市创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百岁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亳州市百晟药业有限公司
附件8:
三类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指南
为指导各地做好“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工作,结合经开区工作实际,制定以下指南:
一、消防安全基本要求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
1.应当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场所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应当是场所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场所应当明确逐级和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具有承包、租赁或委托关系的场所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和消防设施、器材设置、维护保养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2.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建立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按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和管理,确保完好有效。应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应每月开展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公众聚集场所应在营业期间每2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防火巡查、检查时,应填写巡查、检查记录,巡查和检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
3.应当组织教育培训演练。各企业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应对新入职人员开展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托儿所、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对学生和儿童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各类场所应当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宾馆、商场、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4.应当开展消防宣传提示。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视频、警示牌或者采用广播等形式对公众提示下列消防安全事项:一是向公众提示所在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二是提示所在场所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以及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正确逃生、自救方法;三是提示所在场所内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的具体位置和使用方法。
(二)消防安全基本条件
6.应当严格场所设置。设置在地下的公共娱乐场所不应设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米。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场所、甲乙类生产加工企业住宿部分、养老机构当中的生活用房等场所严禁设在地下和半地下。托儿所、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当中的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也不应设置在四层及以上的楼层。经营、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存间,严禁附设在民用建筑内。民用建筑内除为满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设置的附属库房外,不应设置生产车间和其他库房。
7.应当实施防火分隔。附设在非住宅民用建筑内的医院含小诊所、养老机构、托儿所、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当中的儿童活动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防火隔墙和1小时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墙上必须设置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经营性场所与住宅位于同一建筑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且无门窗洞口的不燃烧体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小时的楼板与居住部分完全分隔,且不应与居住部分共用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8.应当设置消防设施。商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场所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配置相适应的灭火器。不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条件的场所,宜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局部应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餐饮场所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并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与自动灭火装置联动的自动切断装置。
(三)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10.应当加强用电管理。应建立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场所内各类电气设备的采购、使用、检查和操作。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应指定具备职业资格的电工实施,并留存线路图纸和施工记录。不得随意私拉乱接电气线路,擅自增加用电设备。购物、餐饮和公共娱乐场所营业结束时,应切断营业场所非必要电源。场所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场所内严禁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
(四)易燃易爆可燃物安全管理
11.应当控制装修材料。场所内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顶棚,地下层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墙面和地面,场所内厨房和重要设备用房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不燃装修材料。场所内配电箱、控制面板、接线盒、开关、插座等不应直接安装在易(可)燃装修材料上。严禁采用聚氨酯、聚苯乙烯及其芯材的金属夹芯板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分隔。附设在单层、多层建筑内和地下、半地下的场所严禁使用易(可)燃材料装修。人员密集场所采用的内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应为A级;人员密集场所所在建筑的外墙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应为A级。
(五)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13.应当规范设置疏散设施。各场所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折叠门。疏散楼梯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或设置防烟设施,且其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与地下层共用的疏散楼梯应在首层进行有效防火分隔。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和垃圾桶、更衣柜、休息椅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气)体管道。
15.应当加强疏散提示引导。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应保持完好有效,损坏后应及时维修更换。宾馆、商场、饭店、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和公共娱乐场所应在各楼层明显位置设置疏散指示图,标明所在位置、疏散路线、安全出口等要素信息。地下或半地下购物场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径地面增设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歌舞厅及其包房影音系统应设置火灾初期声音视像切换警报功能。
二、消防安全检查要求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要求
1.场所是否落实全员消防安全责任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是否是场所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是否明确逐级和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场所为租赁的,是否在租赁协议中明确出租方、物业方和承租人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
2.场所是否制定符合实际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的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是否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4.场所是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开展消防安全“三提示”。从业人员是否掌握本场所火灾风险和消防安全常识,熟练掌握消防设施操作使用方法,知晓“119”火警报警方法,具备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和组织人员应急疏散逃生的能力。
5.场所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否按要求组织开展全员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所在建筑消防控制室和微型消防站是否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场所设置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或者与其他场所在一栋建筑合并设置时,是否建立火灾联动响应处置机制,开展联合消防演练。
6.场所营业期间,是否违规进行电焊、气焊、切割等动火施工作业。非营业期间动火施工作业是否经动火审批,是否落实现场安全监护措施。
7.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是否违规在场所内、公共门厅、楼梯间、走道、安全出口停放、充电。
(二)消防安全基本条件检查要求
8.消防车道是否划线管理,其净宽度和净空高度是否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是否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9.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是否少于两个,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是否小于5米。安全出口处是否设置门槛、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疏散门是否向疏散方向开启,是否违规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
10.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的净宽、其他场所的疏散通道净宽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场所是否设置满足照度要求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11.场所是否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设置消防设施、器材,场所消防设施的设置是否与其所在建筑的设置标准匹配。设有消防设施的场所是否每年对建筑消防设施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12.场所电气线路、装置的设计、敷设是否由具备电气设计施工资质的机构或人员实施,是否采用合格的电器设备、电气线路。是否违规将电气线路、插座、电气设备直接敷设在易燃可燃材料的内部及表面,是否存在其他违规敷设电气线路的行为。是否超负荷使用电气设备。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易燃、可燃材料时,是否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是否选用不燃、难燃材料;场所内是否违规私拉乱接电线。
13.场所室内装修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是否违规采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人员密集场所及所在建筑采用的内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是否为A级。
14.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是否违规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安全出口是否分别设置。
(三)各类场所消防安全检查要求
1.商场、集贸市场
(1)商场与住宅位于同一建筑的,商业部分是否与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分开设置,楼梯首层是否能够直通室外。商场、市场内的小型中转仓库是否独立设置,如必须设置在商场、市场内,是否用防火墙隔开。
(2)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的商场、市场,其顶棚、墙面是否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
(3)营业厅内食品加工区的明火部位是否靠外墙布置,是否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敞开式的食品加工区是否采用电加热设施。
(4)商场内经营指甲油、摩丝、丁烷气等易燃易爆商品时,储量是否控制在1日的销售量以内,是否采取防止日光直射措施,是否与其他高温电热器具隔开。地下商场是否违规经营销售烟花爆竹、发令枪纸、汽油、煤油、酒精、油漆等易燃易爆商品。
2.餐饮场所
(1)设置在商住楼或住宅楼内的餐饮场所是否与住宅部分分开设置。
(2)餐厅场所的用餐区域内是否违规存放、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厨房使用的煤气、天然气管道是否从室外单独引入,是否违规穿过用餐区域或其他公共区域。以柴油等丙类液体为燃料的餐饮场所,是否设置单独的储油间,柴油总储存量是否小于l立方米,是否采用防火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是否设置甲级防火门。固定用火设施和大型用电设备是否确定专人负责。烟道等容易聚集油污的部位是否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
(3)多层及高层公共建筑内的餐饮场所,其顶棚、墙面是否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
(4)场所是否张贴或悬挂安全疏散示意图,在出入口、楼梯口、疏散走道、疏散门等部位是否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营业期间是否违规将安全出口上锁。
3.宾馆
(1)宾馆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是否少于2个。
(2)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宾馆是否按消防技术标准要求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内是否违规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是否违规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是否违规设置或穿过可燃气体管道。
(3)高层宾馆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是否大于30米,单、多层宾馆是否大于4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是否大于15宾馆,单、多层宾馆是否大于22米。
(4)高层宾馆和体积大于5000立方米的单、多层宾馆是否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平方米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宾馆是否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宾馆是否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是否大于20米;对于袋形走道,是否大于10米;在走道转角区,是否大于1米。客房内是否设置醒目、耐久的“请勿卧床吸烟”提示牌和楼层安全疏散示意图。
(6)宾馆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材料是否采用不燃材料装修,其他部位是否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装修。
(7)宾馆的客房内是否配备应急手电筒、防烟面具等逃生器材及使用说明。
4.公共娱乐场所(含歌舞娱乐、网吧、美容洗浴等场所)
(1)场所是否违规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是否违规设置在“三合一”场所(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彩钢板建筑和村(居)民自建房内;是否违规与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是否违规与甲、乙类危险品仓库毗邻设置。经营服务对象主要为儿童的场所是否违规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地上四层及以上楼层。
(2)场所与住宅位于同一建筑内的,场所与居民住宅的安全出口是否分开设置。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设备用房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是否违规布置在公共娱乐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是否符合有关消防技术要求。
(3)场所设置在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内的,顶棚是否采用不燃装修材料,墙面、地面、隔断等是否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设置在地下的,顶棚、墙面是否采用不燃装修材料,其他部位是否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是否违规采用聚氨酯类泡沫塑料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
(4)场所营业期间是否违规将安全出口上锁,门窗是否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场所是否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设置在地下的场所是否违规使用液化石油气。
(5)场所是否违规自乱拉临时电线。是否在营业期间违规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是否违规在室内燃放烟花。营业期间和营业结束后,是否指定专人进行安全巡视检查。是否注意无遗留烟头、烧香、蜡烛、使用明火等火种。确认安全后,是否切断电源。
(6)歌厅、舞厅及其包房内,是否设置声音或图像警报,是否能够实现在火灾发生初期,将歌厅、舞厅各房间的画面、音响消除,播送火灾警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5.医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
(1)养老院当中的生活用房和医院的住院部分是否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
(2)氧气站是否违规设在地下室内。液氧储罐是否设置在独立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专用建筑物,与住院楼、门诊楼之间的防火间距是否小于10米。在液氧储罐周围5米范围内是否禁止明火、是否杜绝一切火源和可燃物,是否设置明显的禁火标识。
(3)医院、养老院的病房、疏散走道等场所是否堆放可燃物品及其他杂物,是否加设床位,疏散门是否上锁。是否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影响疏散逃生的封闭式栅栏等设施。
(4)病房楼内是否违规使用液化石油气罐。医院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是否使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电热器具,确因医疗、科研、试验需要而必须使用时,使用部门是否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人并报消防安全管理人批准、备案后,方可使用。
6.学校(含寄宿制学校、托儿所、幼儿园,非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
(1)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是否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寄宿制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和集体宿舍的安全出口数量和宽度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公共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是否违规设置卷帘门、栅栏等影响安全疏散的设施。
(2)寄宿制学校的集体宿舍是否违规使用蜡烛、电炉;当需要使用炉火采暖时,是否设专人负责,夜间是否定时进行防火巡查。
(3)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是否违规使用明火取暖、照明,当必须使用时,是否采取防火、防护措施,是否设专人负责。
(4)场所的厨房、烧水间是否单独设置。每间集体宿舍是否设置用电超载保护装置。电路熔断器是否违规使用铜丝、铝丝替代。
7.生产加工企业
(1)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的住宿与非住宿部分是否进行防火分隔,安全出口是否相互独立。厂房、仓库内是否违规设置员工宿舍。
(2)车间内中转仓库的储量是否违规超过一昼夜的使用量。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是否违规集中摆放,机电设备周围0.5米的范围内是否违规堆放可燃物。生产加工中使用电熨斗等电加热器具时,是否固定使用地点,是否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是否按操作规程定时清除电气设备及通风管道上的可燃粉尘、飞絮。
(3)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是否违规擅自拉接电气线路、设置炉灶。
8.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场所
(1)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场所是否违规附设在民用建筑内。易燃易爆危险品经营门店是否为独立的单层、框架或砖混结构的建筑,是否设置在建筑的一、二层,是否违规设置在地下、半地下。
(2)门店内的货物是否违规超量储存,化学性质不同以及相互发生反应的物品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是否违规混存,储存场所是否有通风、降温措施。物品的包装是否牢固、密封,是否违规存在跑、冒、滴、漏情况。
(3)易燃易爆危险品经营门店内电气装置是否采用防爆电器,敷设的配电线路是否穿金属管或难燃塑料管保护。
(4)门店内是否存在吸烟、违规动火作业情况,是否违规使用电炉、明火等取暖、照明、烹饪食物。
9.仓储场所
(1)仓储场所与建筑物之间是否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
(2)露天存放物品是否分类、分堆、分组和分垛,是否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库存物品是否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垛与垛间距,垛与墙面间距,垛与梁、柱的间距,主要通道的宽度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3)场所内是否违规设置员工宿舍;确需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的,是否采用不燃烧体隔墙、楼板与库房分隔,是否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场所的安全出口数量、宽度、间距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4)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仓储场所,是否设置室内消火栓。
(5)场所内是否违规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瓦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是否穿金属管或硬质阻燃塑料管保护;每个库房是否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保管人员离库时是否拉闸断电;是否违规使用不合规格的电路熔断器或断路器。
(6)场所的电气设备周围和架空线路下方是否堆放物品;对进入场所的机动车尾气管部位,是否设置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器。
(7)场所是否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设置防雷装置,是否定期检测。库房内是否违规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
(8)物品入库前是否有专人负责检查,是否确定无火种等隐患后,方准入库。库房内和堆场是否违规使用明火,是否违规使用火炉取暖;库房外动用明火作业是否经过审批,是否做好防护措施。场所是否设置醒目的防火警示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