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论文(精选5篇)

1.2课程体系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是综合的,课程设置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以就业为主导,设置六门左右的的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能熟悉本专业的培养方向,形成有特点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其中,一般专业课为学习专业核心课提供必须、够用的理论基础。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技能课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通过《焊接与万用表组装实训》课程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焊接技能,又可以让学生熟悉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的过程。通过顶岗实习,帮助学生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素质拓展课主要是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为职业能力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课程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主要抓机电专业的特点,理论以够用为标准,少讲原理等枯燥的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更接近企业的实际操作标准。例如将《电气控制技术》、《电力拖动基础》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整合为《单元电气控制电路分析与制作》。精讲常用的理论知识,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进行整合为《机械制图及CAD》,让学生在手工绘图的同时,学会计算机辅助绘图,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绘图更好地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将《电工电子技术》拆分为《电工基础》和《单元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不但加大课程实践操作课时,而且增加了学生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使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单元电气控制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基础的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能力、电气接线能力与电气线路故障查找能力,此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来教学。例如: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老师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工作原理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学生根据基本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起动单相运转控制电路”来设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老师然后完善电路,学生根据设计出的电路现场实际接线,最后通过同组互检,没问题可以通电,检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变化情况。

2.2.2项目式教学方法[3]《械制图及CAD》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机械样图的绘制和识图能力,也是企业技术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可以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把课程内容拆分为几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可以有几个子项目———任务,主要项目见表3,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知识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项目的合理性决定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效果。

2.2.3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了配合机电专业课改革,学校为专业课改革建立专业化教室,专业化教室的布置与传统教室不同,采用六边形课桌,每6个人一组。老师讲述基本理论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提交小组讨论结果,让全体同学再进行讨论,最后选定出优质的实施方案。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将高职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应用本科相应的机电专业进行衔接是社会发展、经济转型对机电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我国机电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高职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应用本科相应专业进行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进行了分析。

0引言

作为全国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到贵州主政不到一年的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指出,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深感机电一体化专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但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1.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1.2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1.3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

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而“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因此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立足贵州,放眼全国,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往届毕业生普遍反应待遇较好。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就业方向有:

2.1机电一体化专业

2.2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2.3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2.4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我校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维修电工,PLC程序设计师,CAD制图员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必须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后才能取得毕业证,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历届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一、论文提纲.........................................1

二、内容摘要及关键词..................................2

三、正文............................................3-9

四、参考文献..........................................10

论文提纲

1、机电产品的优越性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4、缺乏全、系统的并且实地性的专业信息平台

5、应有的技术法规体系、市场管理体系不完善

内容摘要、关键词

摘要:随着科技日益直向整体化、交叉化和数字化以及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机电一体化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助力。现如今,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已取得初步成效,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有效解决了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可控质量影响因素多等问题。本文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概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探究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应用

一、机电产品的优越性

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下述优越性:

(一)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一般机电一体化产品都具有自动监视、提醒、报警等自动保护功能,可以减少和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能明显提高。

(二)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一体化的机电产品具有自动控制和自动处理信息的功能,其灵敏度、精确度等都有很大提高,可以确保机械按照设计要求完动工作,减少人为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人机交流和复合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一体化机电普遍采用电子屏数字显示和程控技术,减少了许多外延性的操作,更加方便、简单,人机互动更容易。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保护等便多的智能化功能,能在不同工作场合领域适应更多的工作要求。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又称数字控制机床,是配置程序控制系统的一种自动化机床。经大量试验数据表明,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数控机床发展的可靠支撑,不仅提了升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加工质量以及加工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加工性能多样化,以满足多元化的工业生产要求。数控机床的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总线系统和CPU之间的多重连接提供便利,这对提高管理效率,丰富数控机床种类极为重要。首先,可以削弱多台数控机床的排斥效应,为机床使用周期的延长、生产效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用户可以按照实际生产需求,对操作管理进行自定义设计,大幅度提高了数控机床的智能化水平。

(二)分布式控制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针对性解决集中控制系统的不足。首先,便于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流程简化,提高操作稳定性,进而实现对多台主机的有效管控。其次,可以强化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具体来讲,分布式系统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结合,有助于控制级别多样化,以便针对不同生产情况,主机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管理。同时,还可以化繁为简,优化在线生产以及生产计划等功能,大幅度减少因控制系统故障导致的一系列后续问题。

(三)全自动照相机

全自动照相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另一代表性产品。该类型照相机可以利用微电子技术,根据光线条件、拍摄距离等,自动对光圈、曝光速度以及焦距进行最优化选择。全自动照相机主要分为机械与电子两大组成部分,它们互相协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全自动照相机不仅包含精密机械以及复杂电路,同时还涉及光电检测、液晶显示等多种先进技术。

(四)工业机器人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生产环节以及作业环境恶劣等情况在所难免,这导致人工操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基于此,人们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高危操作,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以及作业危险性,有效避免安全事故频发问题。纵观工业机器人发展史,有3个重要转折点:第一代机器人只能机械性重复简单工作,其自动化水平以及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偏低;第二代机器人可以部分感知外界工况,并可对部分信息进行判断与分析;第三代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较高,基本可以模拟人脑思维模式。这也是当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核心课题。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人工智能,就是指机械设备拥有人脑思维能力,可以自主思考问题,并及时对传感器收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与前两代机器人相比,第三代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水平得到大跨步发展。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中之重,可以有效提升机电设备控制管理系统的精确性、高效性。

(二)网络化

(三)模块化

四、缺乏全、系统的并且实地性的专业信息平台

为应对技术壁垒和反倾销,应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出口企业建立全面系统的专业信息平台。我国缺和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使政府的调控和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也很难到位,企业对国际标准或进口国标准等信息滞后,技术发展遇到壁垒。

五、应有的技术法规体系、市场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有许多产品没有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存在有标准不统一或低于标准的现象。这对于向其它国家作为主机出口发展方向的企业是一个无缺失。执法的不严不及明也使企业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意识,使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存在很大的质量疑问。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1、谢明扬,杜明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09):144+148.

2、关磊.基于PLC/单片机控制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7):190.

论文摘要:根据国家整体规划,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圈已经进入快速建设期,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在本地区也将迎来一个高峰期。本文对其专业人才需求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本校及本专业现有的师资力量,提出了建设“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方案。在本文中,确定了三个专业培养方向,总结了“1.5+0.5+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双证融通”式课程教学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也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随着山东省大力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暨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建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以及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业集群均进入了快速膨胀期。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提升,最显著的标志是采用大量的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取代了传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式。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有机结合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食品、医药等行业。可以说,任何产品只要投入工业生产,就必须采用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否则将没有市场竞争力,而自动化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因此加速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但一方面,企业难于招聘到合格人才,另一方面相应毕业生感叹就业困难,工作难找。分析原因是供非所需,高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应依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服务地方经济,并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根据半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对山东省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和胶东半岛大中型机电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半岛经济发展急需的三种职业特色鲜明的机电类就业岗位群,分别是食品灌装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生产与维护,电子组装工艺操作。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包装和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带动了食品灌装、包装设备的飞速发展。自从我省做出重点发展食品产业群的重大决策以来。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对灌装生产线人才的大量需求早已初见端倪。

我们通过以上市场调研,制定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分三个专业培养方向:食品灌装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生产与维护、电子组装工艺操作。转贴于

2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胶东半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构建“1.5+0.5+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施“2.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中两年半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最后半年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我们所需要的为地方企业量身打造而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化人才。因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1.5+0.5+1”正是贯彻分方向教学并实施产学研合作办学的一种教学新模式。1.5是指在新生入学后在第一到第三学期,学习基础类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技能核心模块,在这样一个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机电类岗位的基本能力。0.5是指在第四学期进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的学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自行选择三个就业方向的一个,进行该方向一系列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学习。1是指在最后一年,学生根据各自选择的专业方向到对口的企业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并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2.2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分方向教学的课程学习中,部分课程专业性强,如没有合适的实训载体,学生难以实际掌握该专业技能,因而在合作企业的帮助下建设了两个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在这里实现了部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实际操作为载体。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得到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并有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的部分授课任务,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实现了“零距离”接轨。

2.3实行“双证融通”式课程教学

3结语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通过对胶东半岛人才市场需求的深入调查研究,培养特色鲜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不仅契合高职院校的服务定位,而且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1]李宏.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4,12.

THE END
1.机电一体化论文3000字机电一体化论文3000字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快 速发展,而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也促进了 工程机械的不断进步。本文主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其 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 引言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704/13/79930059_1127841458.shtml
2.论文3000字Word模板下载熊猫办公网站共为您提供8358个论文3000字设计素材以及精品论文3000字Word模板下载,汇集全球精品流行的论文3000字Word完整版模板,下载后直接替换文字图片即可使用,方便快捷的不二选择。https://www.tukuppt.com/wordmuban/lunwen3000zi.html
3.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doc致谢...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档信息 页数:26 收藏数:0 顶次数:0 上传人:DOC KING 文件大小:0 KB 时间:2012-04-19https://www.taodocs.com/p-1043624.html
1.机电一体化学习总结与实践指南简介:机电一体化整合了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目的在于提升生产效率和优化工艺。本个人学习总结范文涉及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核心组件、技术要点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文章还强调了学习该领域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关注新技术的重要性。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1163455/article/details/143826994
2.机电一体化实习总结[实用12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电一体化实习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www.jy135.com/shixizongjie/2466169.html
3.机电一体化技术顶岗实习总结报告小编给大家分享机电一体化技术顶岗实习总结报告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顶岗实习总结报告,本文共12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https://www.huhuixin.com/gongzuobaogao/222918.html
4.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15篇20世纪60年代初,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事物开始被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技术等的大力发展,不同学科技术间的融合更加紧密,推动着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的创新,一些发达国家开发出了科技含量更高的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使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奠...https://www.ruiwen.com/lunwen/7160753.html
5.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8000字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8000字栏目提供9832份相关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关于机电一体化论文8000字方面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8519章,及与大学论文的标准格式有关开题和写作例文4056篇下载。https://kr.wqxlw.com/fabiaolunwen/jidianyitihuabiyelunv220880/
6.技师论文范文3000字(通用24篇)技师论文范文3000字 第7篇 有利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各种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型产业的逐渐出现,对电子电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便是其中最明显的一点。 有利于电能使用水平提升 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对电能、各大系统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有利于提升电能...https://www.77cxw.com/fl/1726426.html
7.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分给我吧 答:可以写的这时候回答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写好 答:行啊潇洒潇洒潇洒西安市 问:机电系毕业论文范文 答:机电系毕业论文范文字数在5000字左右最好是免费的。 问:150分求“机电一体化”相关论文至少5000字 被采用追加再100分 答:发了两篇,注意查收!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f3fc00e9bce062ad7d48a3e4.html
8.高职机电一体化论文12篇(全文)高职机电一体化论文 第1篇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严重滞后, 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所以,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 传统...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0kkwp2e.html
9.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如何写,以下的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下吧。 机电一体化技术助力农业机械现代化【1】 摘要:本文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现代化中的应用特点入手,分析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运用中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https://mip.wenshubang.com/lunwenfanwen/427251.html
10.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精选6篇)篇1: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电动机)等五个子系统组成。 2、系统必须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①变换(加工、处理)功能;②传递(移动、输送)功能;③储存(保持、积蓄、记录)功能。 3的变换、调整功能,可将接口分成四种:1)零接口;2)无...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c1g2u.html
11.职业生涯规划书3000字(通用40篇)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八大种类,即:高新科技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律师人才。可见该专业就业形势很好,而且录取时不是高分段专业!比方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吧,入校分数不高,但是今年信息技术学院一次就业率为93.1...https://www.cnrencai.com/zhiyeguihua/614165.html
12.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要:在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对传统手工设计方法、门电路内部结构、脉冲波形产生和整形等传统过时的旧技术与方法进行适当删减,同时融入EDA等现代电子新技术和新方法,增强数字电路课程的时代感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https://www.unjs.com/z/1390681.html
13.2024年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通用7篇)关键词: 2024 机电 一体化 大专 毕业论文 通用 蚂蚁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年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通用7篇) 链接地址:https://www.mayiwenku.com/p-49881703.html...https://m.mayiwenku.com/p-4988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