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人总免不了有三急的时候。这时大家一般会选择就近公共厕所解决需求。但公厕是细菌、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
比如,泰国一菜市场爆发新冠感染,病毒溯源竟是公厕的门!
很多人在公厕都会尽量避免接触马桶圈等细菌聚集之地,然而,这几处细菌聚集地却常被忽略,甚至频繁接触!
0
1
“
门把手
上厕所第一件事便是关门,因此几乎每个人都会碰到门把手,这就导致各种细菌病毒在门把手上聚集、传播。
安全做法
尽量在接触门把手时,垫一层干净的纸巾。
不要把自己的随身物品(如包包)挂在门把手上。
必须接触门把手后,不要用手接触身体任何部位,尤其是眼睛、嘴巴等。同时一定要及时用流水反复冲洗双手。
2
水箱按钮
由于水箱按钮长期处在一个潮湿的环境中,因此它也是细菌繁殖与聚集之地。
当我们接触完水箱按钮,又接触眼鼻口等部位,很可能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从而感染各类疾病。
安全做法:
尽量选择冲水方式是脚踩按钮式的公共厕所。
可以自备纸巾,垫着按按钮。
接触完水箱按钮,必须及时洗手。
3
纸巾盒和纸巾
很多公厕会放置纸巾盒及纸巾,但由于很多纸巾盒存在清理不及时、灰尘堆积、长期处在潮湿且空气流通相对较差的环境中等问题,使得细菌、病毒易在纸巾上“安居”。
若是使用这种纸巾擦屁屁,就容易让细菌进入体内,从而引起各类炎症、病毒感染等问题。
非必要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公共厕所的纸巾。
平时最好随身准备小袋包装的纸巾,以备不时之需。
4
烘手器
很多人都习惯使用公共厕所的烘手器,舒适干爽还节约用纸。但实际上,烘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散播着细菌和病毒。
英国利兹大学教授研究发现,用烘手器吹手的时候,细菌会扩散到整个环境中,扩散到烘手器上、地上、空气中,包括你自己身上。不仅如此,经过对比研究,使用烘手器的洗手间,比那些使用纸巾的洗手间,细菌数量高出三倍。
洗净手后,用自备的洁净的纸巾擦干手。
如果没带纸巾,可以选择自然风干。
少用或不用烘手器,尽量减少细菌的传播,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5
洗手液
公共场所(包含公厕)的洗手液很容易出现细菌超标的问题。其原因包括:购买的洗手液本身细菌超标,或存放不合理导致细菌滋生;装洗手液的容器反复使用、清理不到位等。
手上一旦有伤口,会非常容易因此感染,造成伤口化脓等问题。
在公厕洗手,不使用公共洗手液,尤其是手上有伤口的人群、小孩、老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