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盒子,一般市场水果店或者卖菜都会有,问老板要一个,或者花三块钱就可以买到。尺寸:看你孵多少个蛋,我现在用的是40x30x20cm的箱子,装山东大枣的那种泡沫箱,一次可以孵35个鸡蛋或者80个鹌鹑蛋,轻松无压力。
电热坐垫或者电热毯,温度控制器,网上买。
自制水袋,可以用超市的那种大号购物袋2-3个,5毛钱1个,衬底,防漏水,用那种透明的一卷卷的散装食品薄膜包装袋(这个可以跟超市工作人员说下,不能送就掏钱买,顶多几毛钱,防漏水最好先检查气密性再2个套在一起再装水)
家里碰巧有厚一点的材质比较软的塑料袋最好,没有就用前面我说过的,去大型超市里弄几个大号购物袋和大号的散装食品薄膜包装袋(经过测试,这种薄膜袋的透热性非常好,可以很顺畅很均匀地把水温传导给种蛋)
或者去炒货店问问看有没有那种装散装瓜子花生的那种大号的薄膜袋。
先检查每个袋子的气密性,这个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漏水
具体方法:把袋子打开让尽可能多的空气进去,然后掐紧袋口,用力挤压袋子,完全不能漏气!!
接下来开始往散装食品薄膜袋里装热水,先把两个不漏气的薄膜袋套在一起,然后往里面灌37-39摄氏度的水(就洗脸洗澡水差不多的温度就可以,直接自来水烧热),具体装水量看袋子大小,先不要装太多水,慢慢加。以保证袋子不被胀破,并且扎紧袋口后,水袋可以平摊开,而不是鼓着像个沙包一样,不然蛋在水袋上面会放不稳。如果袋子比较小,又找不到大的薄膜袋,可以用几个袋子分装热水,但是最好每个袋子要是一样大,装一样多的水,这样平摊开之后每个水袋的厚度是一样高的。
扎紧袋口之前,要把袋里多余的空气挤压出去,然后再扎紧,不然水袋里空气太多,会导致蛋面无法跟水体紧贴,而导致供温不均匀。
这样水袋就做好了,为了以防万一水袋漏水,最好家里多留几个薄膜袋备用,万一漏水,蛋在水里泡几个小时也是没事的,但是不能长达几个小时甚至10几个小时让蛋处在10度以下的低温环境里,否则很可能冷死已经发育的胚胎
下面开始组装孵化箱
1,先把电暖垫平铺在泡沫箱底
2,
把2个不漏气的大号购物袋套在一起,然后把上半部分往外翻折,使袋子呈一个箱子状。
再把购物袋直接放在坐垫上。
然后把水袋平摊在购物袋里,这样就可以防止各种侧漏~
注意,温度控制器的感应头,最好压在水袋下面,因为那里的温度是最稳定的。
种蛋最好先放在20度以上空调房里预热2-4个小时,然后再放到水床上。
3,电暖垫的插头插在温度控制器的插孔里,温度控制器的插头插在你家里的插线板上。就OK了。
4,温度设置:感应头压水袋下面,设置温度37-39(适用于设置精度精确到1度的温度控制器),或设置温度38.0-38.8(适用于设置精度精确到0.1度的温度控制器)
感应头压水袋种蛋下面,贴在水袋表面,设置温度36-38(适用于设置精度精确到1度的温度控制器),或设置温度37.8-38.2(适用于设置精度精确到0.1度的温度控制器)
一般是压水袋下面。待温度控制器自动关闭之后,可以把种蛋贴在眼皮上感受温度,感觉很暖,但是又不至于特别烫就差不多了,或者可以用温度计放在水袋表面,几分钟之后待温度计度数稳定之后,以温度计的度数为准进行调整
一般白壳蛋(比如白壳鸡蛋,鸽子蛋)在第四或者第五天即可照蛋,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蜘蛛一样的血管网,血管很粗壮。
颜色比较深的褐色或者花壳蛋(例如褐壳鸡蛋或者鹌鹑蛋),可能要到7天才能看到蜘蛛状血管网。
孵化周期比较长的珍珠鸡蛋,火鸡蛋,鸭蛋,鹅蛋,可能也要7天才能看到明显血管网。
孵化温度控制:几十个蛋小批量水床孵化可以恒温孵化,鹌鹑蛋鸡蛋火鸡蛋珍珠鸡蛋各种鸡蛋,都可以在同一个
出壳前两天,用30~35度温水,浸泡种蛋15秒,有利于加湿和啄壳,取出稍微吸干表面水分,再放入孵化箱。
此时温度设置需适当降低。
1,感应头压种蛋下面,贴水袋上面。设置温度,36~38,或者37.5-38.0。
2,继续沿用最开始的温度控制,但是出壳前两天每天至少4-6次掀开覆盖物透气,之前凉蛋2次,使蛋温降到贴眼皮上感觉微凉即可。蛋多直接在孵化箱里翻蛋降温,蛋少可取出放在覆盖物上凉蛋。冬季室温10几度的情况下大概凉3分钟,根据室温适当调整。
以上两种方法,如果用第一种,温度一直上不来(用温度计测试蛋表面温度一直低于37.5,或者贴眼皮感觉一直微凉);那么只能用第2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