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衣机台面、以及具有该台面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滚筒洗衣机的台面板在设计生产中,为了保证外观美观,防水安全等性能,需要由5~7个零件经过复杂的涂胶工艺组合而成。组装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涂胶,耗费大量的人工和胶,产品生产效率很低,由于是多件组合而成,无法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
并在台面与箱体固定后,经常出现台面和箱体之间的闪缝大,以及闪缝不均匀等,严重影响洗衣机的外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洗衣机台面,结构简单、装配严密、外观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洗衣机台面,位于洗衣机箱体的顶部,所述台面包括台面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台面板外侧的边框,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向内的折边,在所述折边与边框之间设有卡合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折边上的卡扣、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边框上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板,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卡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包括柱形的本体、以及设有本体外侧并可弹性变形的卡爪。
进一步的,所述卡爪具有沿所述本体的顶部倾斜向下向外延伸的引导部、以及沿所述引导部向下并向内延伸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本体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卡爪还具有沿所述卡合部的下端向下延伸的延伸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还具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折边上的紧固件,所述本体为空心结构,所述紧固件穿过空心的本体并与折边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还具有与所述折边搭接的加强L形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具有与所述折边搭接的搭接部、以及沿所述搭接部内侧向下折弯延伸的折弯部。
进一步的,所述边框的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固定结构为设在所述边框上的卡柱、以及设置所述折边上的卡口。
基于上述的洗衣机台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台面的洗衣机,结构简单、装配严密、提高装配效率,外观效果好。
一种洗衣机,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顶部的上述台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衣机台面,通过设置所述台面包括台面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台面板外侧的边框,边框可采用整体注塑成型,简化台面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装配速度,提高效率;并在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向内的折边,在所述折边与边框之间设有卡合固定结构,有利于加强折边与边框之间的固定,避免闪缝过大,增加外观的美观性;并有利于减少固定螺钉的数量,以及便于台面的安装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洗衣机台面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E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卡扣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阅图1-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洗衣机台面的一个实施例,洗衣机台面10,位于滚筒洗衣机箱体20的顶部,其中,台面10包括台面板1、以及固定在台面板1外侧的边框2,箱体20的上端设有向内的折边201,在折边201与边框2之间设有卡合固定结构。通过设置台面10包括台面板1、以及固定在台面板1外侧的边框2,边框2可采用整体注塑成型,简化台面10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装配速度,提高效率;并在箱体20的上端设有向内的折边201,在折边201与边框2之间设有卡合固定结构,有利于加强折边201与边框2之间的固定,避免闪缝过大,增加外观的美观性;并有利于减少固定螺钉的数量,以及便于台面10的安装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卡合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折边201上的卡扣31、以及设置在边框2上并与卡扣31相匹配的卡槽32,这样通过在折边201上设置卡扣31、在边框2上卡合固定的卡槽32,有利于加强折边201与边框2之间的固定,避免闪缝过大,增加外观的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台面10安装到箱体20后,边框2的下端面位于折边201上,并且边框2的外侧面与箱体10的外侧面平齐;在边框2上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板21,卡板21上设有上述的卡槽32,卡扣31竖直向上固定在折边201上,卡槽32为水平设置,在台面10安装到箱体20时,通过向下按压台面10,使得卡槽32与卡扣31卡合固定,便于卡合固定;并且卡板21位于边框2的内侧,在外观上看不到,有利于保持外观的美观性。
参见图8所示,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卡扣31的具体结构,卡扣31包括柱形的本体311、以及设有本体311外侧并可变形的卡爪312,在卡槽32与卡扣31卡合时,通过卡爪312的变形进行卡合固定。具体的,卡爪312具有沿本体311的顶部倾斜向下向外延伸的引导部3121、以及沿引导部3121向下并向内延伸的卡合部3122,并且卡合部3122与本体311之间具有一定的可变形距离;通过设置引导部3121有利于卡槽32的向下移动、有利于卡爪的变形,卡爪312在卡槽32的挤压下向内移动变形,也就是向靠近本体311的方向变形;在卡槽32向下移动通过引导部3121和卡合部3122后,卡爪312弹性复位与卡槽32之间卡合固定。
卡爪312还具有沿卡合部3122的下端向下延伸的延伸部3123,在卡槽32与卡扣31卡合固定后,卡槽32与延伸部3123接触,这样由于卡槽32与卡扣31之间的拆卸,在卡槽32受到一定的向上的拉力时,在延伸部3123和卡合部3122的引导下,卡槽32可以与卡爪31脱离,便于台面10的拆卸。
卡扣31还具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折边201上的紧固件313,其中本体311为空心结构,紧固件313穿过空心的本体311并与折边201固定,优选的紧固件313为螺钉,这样可以从上端操作将卡扣31固定在折边201上,便于固定操作,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箱体20还具有与折边201搭接的加强L形加强件202,其中加强件202具有与折边202搭接的搭接部、以及沿搭接部内侧向下折弯延伸的折弯部,这样有利于增加折边201处的结构强度,对台面形成更好的支撑;也就使得卡扣31从下端固定不方便,需要从上部安装固定。
本实施例中,卡扣31与卡槽32设置在左右两侧,主要用于避免边框2与箱体20之间的闪缝太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卡扣31与卡槽32用于卡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在边框2上前端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卡柱33,在折边201上设有与卡柱33相匹配的卡口34,通过卡柱33和卡口34的卡合用于使得边框2的前端与箱体20的前端固定。并且卡口34设置在边框上,而卡槽32设置在边框2上,这样特意形成错位设计,有利于卡合固定后的牢固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在边框2的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部22,固定部222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20上,这样将边框2的后端与箱体20固定,这样就在边框2的后端通过螺钉固定,其他均为卡合固定,有利于提高台面10的安装或者拆卸的速度,节约操作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