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父母的年龄将近60岁了,可以说已经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这两年父母一直和我讨论在哪养老的问题,而且每次讨论的都非常激烈。我的父母都属于60后,90年以后开始到城市打拼,虽然在城市生活生活了30多年,但并没有把户口迁到城市,而是还保留着农村户口,家里还保留着宅基地和土地。这两年父母感觉身体不如从前,开始有了退休养老的打算。
关于父母在哪养老的问题,我和父母是有分歧的,我希望父母能在城市养老,在我住的旁边买上一套小面积住宅,这样以后等他们老了我也方便照顾他们。另外在城市买房,即使以后他们老得无法独立生活,不得不和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这套房子也能卖出去,让他们手里留有养老的钱。
但父母并不这么想,他们希望回农村老家在宅基地上自建一套房子,然后在农村养老。原因在于,首先父母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父母的很多亲戚朋友还都生活在农村,邻居也都比较熟悉,在农村养老更加自由,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另外农村老家除了宅基地以外,还有着几亩田地,平时种一些粮食蔬菜除了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以外,还能稍微有些收入。
最后就是农村自建房价格也更加便宜,建一个两层楼房可能也就需要30万左右。但在城市买房,即使买一个70平左右的小两室也需要100万左右。父母认为以现在他们的积蓄,在农村自建房加上装修完全够用。但如果想在城市买房,积蓄就不够,可能就需要贷款,父母到了这个年纪不想再负债生活了。因此父母并不想在城市买房养老,反而迫切希望回到农村老家自建房生活。
听了父母父母的想法,我自我反思了一下,最后对父母的观点表示了认同。我想现在他们还年轻,生活还能自理,不需要子女照顾,生活在农村确实更加幸福和有归属感。即使他们年纪大了,生活不能自理了,到那时再接到城市照顾呗。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并不只有我父母,而是一类人群。在过去20年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类人有了一定的年纪和农村生活经历,因此萌生出回农村养老的需求。甚至有一些人已经在城市买房,但到了一定的年纪,他们卖掉了城里的房子,然后回农村建房,一方面他们更喜欢农村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腾出更多钱用于养老。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未来10年,在“城里买房”与“农村建房”,究竟哪个会更“划算”呢?为此,笔者专门咨询了一位这方面的专家,这位专家从3个层面分析了“城里买房”和“农村建房”的优势和劣势。按照这位专家给出的看法,10年后“农村建房”很可能比“城里买房”更划算。
第一:居住环境方面,农村建房比城里买房更有优势
我们知道现在城市的商品房相比农村自建房并不太适合老人养老。首先是商品房的实际使用面积较小,造成老人的活动空间受限。而农村自建房面积通常都在200平以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可以说活动空间非常大。所以生活在农村自建房里没有城里商品房的压抑感和拘束感,更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其次商品房的出行过于依赖电梯,一旦出现停电或者电梯维修的情况对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非常不利?例如去年郑州发生720洪涝灾害,很多小区停水停电,导致电梯瘫痪,大量的老人被落在家里,只能依靠志愿者和物业帮助买水买菜,非常痛苦。而居住在农村自建房里却没有这种不便,可以说抬脚就到了庭院,出行非常方便。
第二:升值空间方面
如果是在前几年,那时候城里房价持续普遍上涨,城里买房肯定升值空间更大。但这两年楼市遇冷,很多城市的房价都出现了下跌,而且很多老人养老更愿意购买一些比较清净的远郊房,这些地方的房子升值空间更是有限,甚至赔钱的概率更大。
第三:建房成本
而在农村自建房即使材料都选最好的,加上人工和装修,整个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可能也不到2000元,建一个200平米的小洋楼,总价可能不到40万,基本上用城里买房的首付就可以解决问题,后期不需要负债。另外在城里买房一般都是高层住宅,公摊面积都在25%左右,所以买100平的房子,实际面积可能只有75平左右。而农村自建房不存在公摊面积这一说,建设多少平就是多少平。另外农村自建房还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一家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建设,所以住起来更加舒适。
最后这位专家还给出了总结:随着一些在城市打拼的60后70后的老去,这些人因为有着农村生活的经历,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有着回农村养老的想法,因此适合养老的农村自建房会成为香饽饽。因为农村的环境更好,建房成本更低,另外随着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发展,很多村庄已经通上了天然气、自来水,甚至暖气,因此农村自建房的居住舒适度并不比城里的商品房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