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尚品宅配”装修公司关门,众多业主损失达数百万元……
“包天下”连锁餐饮店老卡无法使用,涉及用户500余人,金额达170万余元,消费者维权近两年,如今仍未恢复……
“明星宝宝”儿童摄影店关门,会员卡无法使用……
多个连锁健身会所关门,老板失联,会员卡无法使用……
细数2020年,这些企业突然关门或者失联,而那些办了卡充了钱的会员,他们依然在坎坷的维权路上前行。
近年来,预付款消费逐渐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预付款消费,之所以受到消费者青睐,其实是背后的各种优惠在吸引着消费者。小到一两百元的水果超市,大到万元的舞蹈课、健身课,在教育培训、美容美发、休闲娱乐、健身,甚至食品销售,都存在预付式消费。而由预付式消费还衍生出一个新的方式,叫“预付贷”,商家不仅要求消费者预付款消费,还鼓励消费者通过贷款来预付款项。这让消费者承担了两项风险,一方面消费者的预付款安全性没有保障,另一方面消费者还承担了贷款负担。
办了预付卡,想退,商家有一千个理由拒绝你
去年,本报曾报道过数次,我市某早教中心,交了万元费用,虽然一节课没上,但是家长想退费时,却困难重重。2019年,市民董女士在孩子即将三岁时,在该早教中心预交了2020年春季的托班保育费,交六个月送一个月,合计七个月共计人民币一万一千余元,并约定次年2月份到园入托。
淮河晨刊记者咨询的律师认为,家长因故不再接受早教服务,早教机构不退回未发生的课时费的这种设置,就是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免除了经营者的责任。这种规定就是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也就是涉嫌“霸王条款”,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消费者选择培训机构,要充分考虑机构合同条款约定的内容,签合同前,要提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都认可的处理方式。
预付款能不能退怎么退
预付款到底能不能退究竟怎么退有没有法律支持呢若是对服务不满意,想退回卡里余额,应该怎么办。这是很多消费者纠结的问题。
记者咨询市消保委负责人曹桂旭了解到,预存会员卡能不能退金额得分不同的情形。商家涉嫌用欺诈手段诱导消费者消费,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可以要求商家全额退款的。消费者与店家之间因为会员卡建立的关系,是一个支付了对价,获得服务的合同关系。该关系的变更同样遵循合同法的原则,要看合同订立时是否平等、合同一方是否违约,以及合同中所约定的关于合同如何解除的内容。消费者若是在受到欺骗或者是在被强制、不自愿等其他各种影响公平的因素干扰下充值了会员卡,那么,当然可以向商家要求退还其所充值的金额。而当消费者正常支付了会员卡的充值金额后,那么其所承担的给付义务就已经完成。接下来,都是商家所应当承担的给付服务产品和保障服务质量、完成承诺的义务。在商家无法提供服务或者服务的质量有问题又或者达不到所承诺的效果时,则是商家违约,消费者可以基于合同法要求退卡。不过,当商家无违约行为,会员卡退款是否成立,则要看双方所签订的合同里关于退款的详细约定。目前,李女士要求舞蹈机构退还学费的最终要求,正在协商中。
合同很重要退费时证据要充分
曹桂旭指出,消费者在办理会员卡时最好和店家订立一份合理的合同,消费者要仔细审阅合同内容以及会员卡的规则限制,约定好退费事宜。服务也是商品,会员卡包含的服务也是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所以,服务质量等各种问题,消费者在合同关系之外,同样可以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要求店家予以保障。
此外,消费者也要区分预付款和定金之间的区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也就是说,如果商家说明或者合同中仅仅标明是预付款,未注明是定金,那么,商家应当将该部分预付款退还。但如果商家标明该预付款为定金,消费者最后不购买该商品,商家可不予退还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