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杨哥、辛巴等头部主播都开始消极怠工了!
像贾乃亮这样的明星直播也越来越少了!
国家终于出台一系列政策开始管控直播了!
直播带货曾经一度风头无两
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事件,预示着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变天!
真的让人拍手叫好!
有人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欧美、东南亚、韩国等等这些国家的明星直播带货并不多?
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奉行金钱至上的观念,她们难道不知道直播带货更赚钱吗?
而当我知道答案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不是这些国家的明星不愿意做,而是她们不敢做!
首先,法律法规非常严格
这个罚款可就大了,不仅仅是退款退货那么简单,也绝不是封你几天的问题,更不可能是罚款几十万的问题
这种惩罚数额可以是天文数字,足以让一个明星倾家荡产。
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他们慎之又慎。
其次,国外的文化不同
很多外国人从小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下长大
从小就被老师鼓励挑战权威,很喜欢质疑和审视,即使网红、明星带货,他们也不会无脑跟风。
而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听话照做,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之下,长大一听到吆喝或者口号,马上就会跟风行动,所以很多人都是从众消费,一听到“买它、买它、买它”这样的口号,立刻就去下单了。
为什么现在直播带货被人人喊打?
举个例子:某网红去年赚的钱是10亿,这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利润的10多倍,但是这家连锁超市解决了120万人的就业,而一个网红能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
再比如,某网红一场直播就卖上百亿,也就只需要养一个十几个人小团队,而这一百亿的背后是多少实体店的凋零?
直播带货看着热闹,但是这种热闹砸碎多少人的饭碗?
它将全社会的利润聚集到了极个别网红大V手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内卷愈演愈烈。
不要以为这跟你个人无关,总有一天会轮到你。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然,我不是说买直播有罪。
意思是:电商、直播等新的卖货手段,赚足了该赚的钱,但是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喜欢在直播间买东西呢?
很简单,因为直播间的东西便宜。
也就是说:我们为了占那几块钱的便宜,不惜去破坏传统的产业链。
电商和直播的消费链路非常短,就是从商家到消费者,中间只有一个物流环节。
没有了广大实体店和各级经销商,也没有了各种营销和花样,大量中间业态就消失了,无所事事的人越来越多。
当我们把义乌的廉价小商品从线上卖到了全国,看似是商品流通效率提高了,实际上是实体产业链被严重侵犯了。
其实,实体店的真正价值不只是买卖商品
而是为了把人们吸引到大街上去,比如夫妻两个人逛街,可能去吃一顿饭,可能去看场电影,还有可能带孩子去游乐场看看。
正是这种环环相扣的行为,才能叫生活,才使一个城市有经济活力,这也是一个城市的风貌。
要知道,每一个沿街的小店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营生,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是社会巨大的隐患。
现在是全民网购、全民直播、全民网红,全民刷短视频,看似繁荣,其实千篇一律,非常单调
而且所有竞争都集中在了手机上
所有的业态都只剩下注意力经济,人们为了博眼球,纷纷秀下限,各种丑陋事件层出不穷。
整个社会充斥的都是叫卖声,人们越来越冷漠
即便在一起聚会也是各种刷着手机,看着短视频,社会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彼此熟视无睹的擦肩而过。
二、热点消息
1、证监会重磅回应:事关分红、退市
监管层出来安抚市场,就分红和退市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主要有几个重点:
第一,分红不达标被ST,并不会导致退市;满足一定条件后,就可以申请撤销ST。
第二、沪深两市明年适用组合财务指标触及退市的公司家数预计在30家左右。
第三、以2020-2022年度数据测算,沪深两市可能因分红不达标实施ST的公司数量仅80多家。
第四、本次新政旨在加大力度出清“僵尸空壳”、“害群之马”,并非针对小盘股。
2、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中国证监会党委工作动员会召开
近期证监系统内查也比较多,从前公募大佬被抓,到多个券商被证监会立案,包括出台分红政策等等,估计就是响应中央巡查的。
3、三部门:把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支持汽车、家电等企业“走出去”
现在金融定位是比较明确的,支持硬科技+高端制造是未来的重点,比如汽车、家电、机械、航空、造船等等,这也是我们产业升级的方向。
4、发改委出利好了,明确了两件事:
第一,关于增发国债,强调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说明投资基建要加码了。
第二,又强调了低空经济的地位:几个关键词积极稳妥、意义重大、前景光明。
5、光刻机巨头爆雷了!
下跌的原因是,美国、台湾、韩国的需求都是降低的,而中国市场又被出口管制了。迫于压力,今年3月份荷兰首相访华,一直强调的是合作远大于分歧,就看他们的诚意了。
6、华为Pura70现货已到!
新机将会开始发售,预计是供不应求的。这次ultra将会有比较大的创新和独占零部件,国产会会进一步提升!国产替代创新是消费电子方向新的增量,注意挖掘这方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