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三课时《依法收集运用证据》说课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第十课第
三课时,依法收集运用证据。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
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围绕总书记重要讲
话精神,我将从八方面展开说课,即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
法学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为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实现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设计结构化。我先来阐释
单元教材分析,第十课设计三课时内容,从诉讼权利、诉讼程序、诉讼证据出发,
介绍解决纠纷的具体方法。同时,为落实“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本单元在情境上选择模拟法庭的形式,但是,3课时没有都使用模拟法庭,其中
前两课时运用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事诉讼程序,第三课时回归真实案
例,由处理过的模拟法庭案例回归热点真实案例,基于真实情境开展任务探究,
学以致用,实现教学情境延展,从而增加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前两课时学习诉讼权利、诉讼程序的基础上,继而学习证据的内涵、
作用、种类与日常生活中收集、保存证据的方法,阐明树立证据意识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重点说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举证规则及法律意义,阐明举证责任倒
置的内涵和适用性情形,阐述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的现实意义。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内容要求:将课标设置为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
意识。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于对教材和课标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
教学目标:1、围绕“高考卷做证据”等真实案例,了解证据的种类、作用、收集
保存证据的方法,感受证据的重要性,增强政治认同。让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法治
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通过探究民事诉讼举证规则感受我国司法的公平正义,树立证据意识,培
养法治精神。
3、观察案件审理过程中证据的运用,总结三大诉讼的举证规则,撰写法治短
评,从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大视角加深对公正司法的理解,增强公共参与。
基于新课标核心理念我将重点设置为证据的类型、法律事实与生活事实。难点设
置为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搜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素材;制作观察记录表。在素材的搜集上,案例的选择
尤为重要。在此我选择了两个新颖案例①葡萄酒食品安全的产品责任纠纷案(高考试
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
的思政课建设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辨析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辨析式教学
法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值不值”“对不对”“能不能”“该
不该”,也就是通过创设情境,由具体案例引发设问,在问题解决中引领学生进行自主
辨析、思考,自主判断、选择,提高学生学法用法的能力。在互动式教学中,主要体现
学生——学生、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实现思政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
挥。
学生在课前需要: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以问题链形式在小组
讨论中获取新知,通过感悟经典案例,在现实体验中感悟公正司法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对选必二《法律与生活》及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三
框《公正司法》的学习,已经对不正当竞争、侵权责任、诉讼类型、诉讼程序、诉讼
权利、公正司法的内涵及措施等知识有了熟悉的把握,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
识基础。
学生对于真实案件具有强烈的兴趣,高考卷等素材学生非常熟悉,符合他们的生
活体验。高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的养成期,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
停留在浅层次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从学科意义上来把握知
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在活动中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
在探究中提升情感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首先展示我的教学思路,为了探索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本框采用主题式
教学,未采用议题式教学。公正司法是贯穿本框内容的主线,因此,我以观案件审理,
感司法公正为主题,设置三个环节,分别是观案件审理、悟证据重要、评司法公正,
用5个案例贯穿全过程。本框内容围绕证据开展,其中案例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因此
案例的选择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环节,在葡萄酒食品安全的产品责任纠纷
据。从而引出证据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司法程序和实体的公正,培养证据意识。第二
环节设置4个情境,讲解证据的类型及案例展现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通过案例展开
理念,并让学生在撰写短评的过程中感受公正司法。
展示高考文综试卷,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试卷设置悬念,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事
物都能成为证据,让学生感悟到证据的重要,为本节课的后续开展做铺垫。随后进入
新课讲授。
环节一:观案件审理——我是观察员
课件展示高考试卷以及表情包所涉及的案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材料找
出其中所呈现的证据。通过课堂展示及观察,让学生以观察员的身份在具体的司
法案件中初步感受证据意识,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
定捍卫者。案情选择较为新颖,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紧
跟其后引出证据的内涵,并对案件事实和生活事实作出阐释,引导学生进一步增
强证据意识,感悟法治精神。
环节二:悟证据重要——我是讲解员
我将围绕学生已找到的证据,前后衔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继续探
索证据类型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展示使答案产生对比,明确问题所在,使学生在
听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随后设置议学活动:是否真实的证据就可用?通过设
问,在学生了解证据的基本概念基础上进行思辨性分析,符合深度学习理念,即
学习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过程,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学习的表层,而通过知识
形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学习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才是学习的深层,
真正的学习应包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态度。随后学以致用,分析高考试
卷为何能成为证据。在掌握科学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应用,从而培养证据意识,
使学生了解证据重要的法理因素,自觉成为公正司法的捍卫者。
接下来进入到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讲解,这是本课的难点,因此
过设置问题链,逐步引出知识点落实本框的知识重点——谁主张谁举证,在追问
时让学生讲述自己日常保留证据的好习惯,启示同学们注意证据的收集与保存,
让法律知识与生活常识紧密结合,实现素养的真正落地。
随后创设情境,医疗纠纷、宠物伤人案件,案例的选择来自侵权责任章节,
实现知识的前后联结。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来分析举证责任谁来承担,同时将其
与谁主张谁举证进行对比,使其自主分析总结二者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差异,在
对比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从而掌握本框的难点——举证责任倒置。
以上是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规则,下面我将设置行政诉讼案例,通过设问引出
行政诉讼举证规则。在总结三大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思
考: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设置的意义何在?公正司法是串联本框内容的主线,无论
是证据的讲述,还是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设置都是为了体现司法的公平正义。本
环节对主题的升华与新课标要求相呼应,做到学理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为深度学习不仅是深度体验和深度理解的整合,思政课更应注重深度情感的升华,
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无价值不教学,学习
不仅是简单了解知识的过程,更应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升,本单元以诉讼实现
和法律意识。
第6页
最后是作业设计和评价设计环节,通过设置学生撰写法治短评活动,在锻炼
学生的短评撰写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从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大视角加深对司法
公正的理解,增强政治认同与法治意识。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呈现板书的结构化特征,便于学生进行知识整合。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本节课设计“
是否真实的证据就可用?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设置的意义如何?”等问题,引领学
生强化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在一系列问题链中感悟公正司法,强化学生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了解。
2.围绕主题打造活动型思政课程。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通过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沉浸式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与参与度,
学思结合。
3.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本课时为本课第3课时,以观案件审理、感司法公正为
主题将单元整体教学任务贯穿始终,体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结构化。
4.符合深度教学理念。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
提升。
总书记提出: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作为青年教师,我因热爱而选择,
因情怀而坚守。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敬请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附:课时教学设计
观案件审理感司法公正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课
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是统编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第四单元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的第三课时。学生在前面学习诉讼权
利、诉讼程序的基础上,继而学习证据的内涵、作用、法定种类与日常生活
中收集、保存证据的方法,阐明树立证据意识的重要性;重点说明了民事诉
讼和行政诉讼的举证规则及法律意义,阐明举证责任倒置的内涵和适用性情
形,阐述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1.学生通过对选必二《法律与生活》及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第九课第三框《公正司法》的学习,已经对不正当竞争、侵权责任、诉讼类
型、诉讼程序、诉讼权利、公正司法的内涵及措施等知识有了熟悉的把握,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缺乏对真实司法
象的知识现实化。
学情分析
2.学生对于真实案件审理具有强烈的兴趣,高考卷等素材学生非常熟悉
,符合他们的生活体验,但是需要教师引导其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学生缺乏对于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及规范撰写短评的能力,需
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课标要求4.3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意识。
在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增强法治意识,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
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教学目标
2.观察案件审理过程中证据的运用,撰写法治短评,从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两大视角加深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增强政治认同。
3.通过探究举证规则感受我国司法的公平正义,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重、重点:证据的类型、法律事实与生活事实。
难点
难点: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教法:案例型教学、活动型教学
学法: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情境:展示2010年高考文综卷
教师活动:引入本框学习目标
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试卷设置悬念,日常生活
中不起眼的事物都能成为证据,让学生感悟到证据的重要
,为本节课的后续开展做铺垫。
教学过程
情境:案例1:刘某在网店购买了葡萄酒,他认为店家隐
瞒了配料成分,且酒中含有蔗糖,刘某认为该葡萄酒不符
合食品安全标准,故将甘肃某酒业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
赔偿。
环节一:
观案件审理
——我是观察员
案例2:ok表情包案件
活动:案件1、2呈现哪些证据?
任务:观察案例并完成观察记录表。总结已有证据,引出
证据含义,区分讲解案件事实和生活事实。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展示及观察,让学生以观察员的身份
在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增强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
律事实,提高在生活中学法用法的能力。同时案情选择较
为新颖,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1:案例1、2
活动1:小组观察并记录。
任务1:1.记录的证据分别属于什么证据类型?
2.真实的证据就可用吗?
3.从证据的“三性”分析高考试卷为何会被采纳?
设计意图:通过引出证据只有符合真实、关联、合法才能
被采纳,从而培养证据意识,用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使学生自觉成为公正司法的捍卫者。
活动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该案件举证责任分配是怎
样的?思考:原告被告是否都提出主张?如果提出,其是
否都对自己的主张进行举证?总结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获
行阐释。
任务2:小组分别阐述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链,落实本框的知识重
点。在追问时让学生讲述自己日常保留证据的好习惯,启
示同学们注意证据的收集与保存,让法律知识与生活紧密
结合,实现素养的真正落地。
环节二:
悟证据重要
——我是讲解员
情境3:案例一:医疗纠纷案;案例二:宠物伤人案
活动3:阅读案例并讨论交流
任务3:1.对于医院有无过错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2.宠物伤人案件谁来承担举证责任?
3.总结其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设计意图: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
实际案例,感受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切合主题,与公正司
法相呼应。
情境4:行政诉讼案件
活动4:观察并思考问题
任务4:1.该行政行为是否合理的证据由谁提供?
2.根据设问引出行政诉讼的举证规则。总结三大诉讼
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3.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设置的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公正司法是串联本框内容的主线,无论是证据
的讲述,还是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的设置都是为了体现司法
的公平正义。在案例分析中可以让学生体会过程公正。作
为新时代青年,应是公正司法的坚定捍卫者。
情境1:两会热词
环节三:
任务1:感悟诉讼的基本原则。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在案件审理中要
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证据是诉讼的灵
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然
司法公正的实现不应该仅仅依靠我们的法务人员,每个人
包括在座的同学都应该做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和坚定捍卫者。我们要做法治的微光,点点微光汇聚成
河,就能绽放璀璨的法治光芒。
活动2: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
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任务2:请结合第十课知识点,综合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
,以“诉讼实现公平正义”为题,写一篇法治短评。要求
: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
科术语使用规范;150字左右。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学生撰写法治短评活动,在锻炼学生
的短评撰写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从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
大视角加深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增强法治意识与政治认同
。
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一、基础性作业:
1.某天,小王驾车时不慎碰撞了骑电动车的小张,致使小张受伤。交警赶来
处理,用数码相机拍摄了现场情况,后小张提起诉讼要求小王赔偿损失。小
张向法院提交了一张光盘,内附当时由交警拍摄的现场照片。该照片属于(
)
A.视听资料
B.鉴定意见
D.电子数据
C.勘验笔录
二、发展性作业:
2.2018年1月,赵某之妻王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人寿两全保险。2021年
1月王某溺水身亡。赵某主张权利,要求保险公司按意外伤害身故的标准给付
保险金9.5万元,但保险公司认为王某系自杀身亡,仅给付原告保险金3.2万
元,双方发生纠纷上诉至法院。对此,我们可以推断()
①保险公司无须就王某自杀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作业设计
②赵某对自己所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③该案件经过两审后不得提出申诉要求再审
④赵某可以在保险公司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②B.②④C.①③
三、实践性作业:
D.③④
小组合作参与学校法学社《模拟法庭》剧本的创作。
维度
等级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评价设计
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供例证
在辩论中表现理性,表达准确,逻辑清晰,思维敏捷
对思辨性问题认识深刻、独到
对活动任务进行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反思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本节课设计
“是否真实的证据就可用?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设置的意义如何?”等问题,
引领学生强化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在一系列问题链中感悟公正司法,强化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了解。
2.围绕主题打造活动型思政课程。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通
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沉浸式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与参
与度,学思结合。
4.符合深度教学理念。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实现核心素养目标